訴苦:痛苦的無謂複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個稍有良知的公眾人物如果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指標作用,許多話在出口之前更該審慎思量。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話出如風,出口容易,要追回可就難上加難。一旦對社會的負面影響形成,除非良知泯滅,完全不當一回事,否則日後必然追悔莫及。當年憑著一時意氣大喊「打倒孔家店」的知識分子,後來回頭作了許多補救措施,然而大勢已去,傳統文化這艘船已然坑坑疤疤,真有一回頭已百年身之慨!
台灣從一九四九年勵精圖治,幾十年光陰的積累,成就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奇蹟,社會也相對穩定。一九八○年代,檯面上開始有立委動輒跳上主席台嘶吼,成功搏取媒體注意。此後民代爭相效尤,粗口、打架通過媒體大量傳播。而後是廣告金句「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風行,滲透民間,歲月靜好逐漸成為令人緬懷的過去。
引領風向的公眾人物對此固然責無旁貸,一般大眾也未必可以完全豁免責任。世風日下的罪魁禍首,政治人物的動見觀瞻是實,然而絕大部分還是透過大眾傳媒。如果傳播媒體有意投合大眾口味,刻意選擇悚動的話題以提高閱聽率,真要追究起來,該負責的究竟是誰呢?當媒體罔顧社會責任,根本無意,或者也無能為普羅大眾提供芬芳的美饌,只能端出腥臭料理的時候,我們這些閱聽大眾是不是也樂於一邊嫌惡,一邊狼吞虎嚥?
自媒體興昌的新時代,各色材料充斥,為求吸睛,自是無所不用其極,手段之惡劣,比起傳統媒體只有過之而無不及。
無奈地看過媒體,再回頭檢視我們自己的日常。喝咖啡,聊是非,想想還真應了孔老夫子批評的:「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一群人聚在一起,高談闊論的盡是無關宏旨的八卦,不時賣弄點小聰明,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明末大儒顧炎武在明朝覆亡之後,平心檢討亡國原因,提出一個頗為中肯的評論:明代的江山,其實是葬送在知識分子的手裡。北方士人的毛病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南方呢?「群居終日,言不及義」。把顧先生請到今世來,恐怕他連批評的氣力都沒了──明代士人轉世投胎到當代的還真不少。
不說別人,且說我自己,也曾勤於進行毫無意義的閒聊。
生命中曾經有過一段極其低潮的時光,滿腔鬱悶不知向誰傾訴,唯恐變成別人的談資,惹出更多是非。最後總是找上一位守口如瓶的女同事。
這位同事的辦公桌就在旁邊,不但樂意傾聽,還會主動詢問我未及敘述的細節。等到整個事件鉅細靡遺地敘述完畢,善良的同事陪著我一起陷入無助的大網裡,有時義憤填膺,有時哀歎,有時掉淚──然而最後我還是得一個人回去面對自己生命的課題。
所有的談論都只是讓我再一次陷溺在受苦的當下,對問題的解決了無裨益。
這種大徹大悟當然不是在訴苦的當下發生,而是渾渾噩噩許多年之後,才逐漸了悟。那些痛苦的情緒在發洩之後就此蒸發於大空嗎?很可惜,完全沒有。
訴苦只是在複述中不斷複製受苦當下的情緒而已。
我想起那年大刀過後,頭暈的困擾始終如影隨形。有一次去到神經內科門診,說起這毛病。那位李醫師一直都是視病如親的好醫生,對病人說話極其溫和,那回竟然有點嚴厲地回我:「妳不運動,當然頭暈。」
李醫師說的沒錯。我不運動,當然頭暈。
與其抱怨症狀,不如對症下藥。
面對人間的煩惱,我們需要的,恐怕不是一味地傾吐,乃至抱怨,而是平心靜氣,觀照問題所在,而後,接受它,處理它。
這正是聖嚴法師的智慧。他以聽來極其平常的「四它」教導弟子:遇事不是轉身落跑,而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而後,放下它。面對問題,接受生命必有的考驗,學著以智慧處理。問題能否如願消除?未必。可有無煩惱本是個人主觀的覺受,能處理得掉,當然很好;萬一不是,那就放下。
天道自然,本有定數。處理不了就放下,自去面對其他的功課。
明天,太陽依舊升起。
avatar-img
35會員
169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田心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聰明難,善良更難,是亞馬遜CEO貝佐斯從祖父學來的人生智慧。日本企業之父澀澤榮一有近似的看法:有商才,還得有士魂!
能夠「不朽」的是偉人。我們這些凡人不求不朽,只求不被親友遺忘。如何不被遺忘?我們需要的可能是愛-當然不是嘴上空喊「愛你喔!」我們需要的可能是一點小小的良善-通過善意,尤其是善行來表達。
信仰的宗教非常另類。都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偏偏天帝教一再宣說的都是「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乍看悖反人性的教誨,導師涵靜老人有另一種補充說法:「你不為自己設想,仙佛自然會為你設想。」真是如此?
存好心,可能做成壞事。存心不良,也有可能成就好事。 轉到文華,如魚得水,直到已經退休的今天都覺得它是上天的恩賜。而如此恩賜,緣於有人惡整。跨海讀北大博士,如果不是先前被某大學拒絕,就是另一種局面了。
聖修伯里的《小王子》說的不錯:「有些東西,眼睛是看不見的。」不僅是人際對應,對於事態的發展,我們需要的不只是當下一般的眼,更需清明的智慧之眼,才能看清未來,以免存好心,卻做出壞事。
真能站在對方的立場,看進對方的需要,大抵就不會把自以為是的想法硬套在別人身上,錯以為自己的鞋子穿在別人腳上也同樣舒適。那是「恕」的體現。 明知鞋子穿在別人腳上會磨腳,還硬要別人套上。強加的意志,控制的慾望,背後是強大的貪念作祟--說穿了,就是悖離了「廉」。
聰明難,善良更難,是亞馬遜CEO貝佐斯從祖父學來的人生智慧。日本企業之父澀澤榮一有近似的看法:有商才,還得有士魂!
能夠「不朽」的是偉人。我們這些凡人不求不朽,只求不被親友遺忘。如何不被遺忘?我們需要的可能是愛-當然不是嘴上空喊「愛你喔!」我們需要的可能是一點小小的良善-通過善意,尤其是善行來表達。
信仰的宗教非常另類。都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偏偏天帝教一再宣說的都是「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乍看悖反人性的教誨,導師涵靜老人有另一種補充說法:「你不為自己設想,仙佛自然會為你設想。」真是如此?
存好心,可能做成壞事。存心不良,也有可能成就好事。 轉到文華,如魚得水,直到已經退休的今天都覺得它是上天的恩賜。而如此恩賜,緣於有人惡整。跨海讀北大博士,如果不是先前被某大學拒絕,就是另一種局面了。
聖修伯里的《小王子》說的不錯:「有些東西,眼睛是看不見的。」不僅是人際對應,對於事態的發展,我們需要的不只是當下一般的眼,更需清明的智慧之眼,才能看清未來,以免存好心,卻做出壞事。
真能站在對方的立場,看進對方的需要,大抵就不會把自以為是的想法硬套在別人身上,錯以為自己的鞋子穿在別人腳上也同樣舒適。那是「恕」的體現。 明知鞋子穿在別人腳上會磨腳,還硬要別人套上。強加的意志,控制的慾望,背後是強大的貪念作祟--說穿了,就是悖離了「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佛陀「轉四諦法輪」,第二種法輪叫「勸轉」。「此是苦,汝應知。」這個世間有三苦、八苦、眾苦、無量諸苦逼煎,所以你應該知道。「此是集,汝應斷。」這些苦,是你自己集合、招感來的。很多人都說:「我有很多無奈......我也很想學好,我做不到......」
Thumbnail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Thumbnail
人的心本初的面貌就跟 普賢王如來一樣,跟佛一樣。今天一念的分別執著,一錯再錯,錯不知返,把自己的心性弄到憂鬱症,這中間得經過多少造罪造孽的過程,你想過嗎?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損人,有的時候還不利己,要歷經多少,才把自己弄成憂鬱症。或者去傷害過多少人讓人家痛苦,那種痛苦的 「業」作用回來
某人突然提起他廿卅年前的一場不痛快!語氣中感覺到一股怒氣.,可見他依舊恨恨恨不平。 我只是告訴他,當初的人有誰還記得他呢?如果只剩下自己記得,那真的有發生過這件事嗎?佛學裡的唯識,太深的我也不懂,但是這兩個字,倒是讓我感悟很深的! 為什麼同一個地方,寫景的文章有這麼多?錢塘觀潮自唐朝以來,歌詠未
Thumbnail
4月29日 星期一 天氣陰晴不定 心裡疑惑難解,好想向誰訴苦,卻沒人可說,就算說了也沒人要聽, 要不得到這樣的回答:那來那麼多情緒,實在很會加強問題。 根本沒有一起承擔痛苦的人,丟下工作,連飯也不吃了, 跑去慈濟宮向觀世音菩薩傾訴,問了又問,再問,問問問, 後來,連媽祖婆都被我煩了,只差沒
Thumbnail
正經思考後,我一度在臉書發文表明:有什麼話,我們神明面前再說。
Thumbnail
牧師一再強調「我們不要埋怨、反擊」,但這也成為我今天聽講道時,最在意的部分,因為我必須指出:「若是佇苦痛、壓迫的中間的人,甘袂當埋怨?」
Thumbnail
我們都遇過有些人,一直在糾結瑣碎的小事,不斷詢問別人的意見,同樣的煩惱問了又問。   陪他講了一個晚上,好像暫時緩解了,隔天又傳來一大堆訊息說,他就是想不通,繼續在某個講過一百遍的點上,翻來覆去地較勁折磨。
Thumbnail
讀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談到當時學者「置四海之困窮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他又在《日知錄》說:「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意思是學者們完全不管明末時候天下大亂,人民流離失所、戰火連天,每天只會講心性之學,談什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的玄學。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佛陀「轉四諦法輪」,第二種法輪叫「勸轉」。「此是苦,汝應知。」這個世間有三苦、八苦、眾苦、無量諸苦逼煎,所以你應該知道。「此是集,汝應斷。」這些苦,是你自己集合、招感來的。很多人都說:「我有很多無奈......我也很想學好,我做不到......」
Thumbnail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Thumbnail
人的心本初的面貌就跟 普賢王如來一樣,跟佛一樣。今天一念的分別執著,一錯再錯,錯不知返,把自己的心性弄到憂鬱症,這中間得經過多少造罪造孽的過程,你想過嗎?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損人,有的時候還不利己,要歷經多少,才把自己弄成憂鬱症。或者去傷害過多少人讓人家痛苦,那種痛苦的 「業」作用回來
某人突然提起他廿卅年前的一場不痛快!語氣中感覺到一股怒氣.,可見他依舊恨恨恨不平。 我只是告訴他,當初的人有誰還記得他呢?如果只剩下自己記得,那真的有發生過這件事嗎?佛學裡的唯識,太深的我也不懂,但是這兩個字,倒是讓我感悟很深的! 為什麼同一個地方,寫景的文章有這麼多?錢塘觀潮自唐朝以來,歌詠未
Thumbnail
4月29日 星期一 天氣陰晴不定 心裡疑惑難解,好想向誰訴苦,卻沒人可說,就算說了也沒人要聽, 要不得到這樣的回答:那來那麼多情緒,實在很會加強問題。 根本沒有一起承擔痛苦的人,丟下工作,連飯也不吃了, 跑去慈濟宮向觀世音菩薩傾訴,問了又問,再問,問問問, 後來,連媽祖婆都被我煩了,只差沒
Thumbnail
正經思考後,我一度在臉書發文表明:有什麼話,我們神明面前再說。
Thumbnail
牧師一再強調「我們不要埋怨、反擊」,但這也成為我今天聽講道時,最在意的部分,因為我必須指出:「若是佇苦痛、壓迫的中間的人,甘袂當埋怨?」
Thumbnail
我們都遇過有些人,一直在糾結瑣碎的小事,不斷詢問別人的意見,同樣的煩惱問了又問。   陪他講了一個晚上,好像暫時緩解了,隔天又傳來一大堆訊息說,他就是想不通,繼續在某個講過一百遍的點上,翻來覆去地較勁折磨。
Thumbnail
讀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談到當時學者「置四海之困窮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他又在《日知錄》說:「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意思是學者們完全不管明末時候天下大亂,人民流離失所、戰火連天,每天只會講心性之學,談什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的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