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苦:痛苦的無謂複製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一個稍有良知的公眾人物如果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指標作用,許多話在出口之前更該審慎思量。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話出如風,出口容易,要追回可就難上加難。一旦對社會的負面影響形成,除非良知泯滅,完全不當一回事,否則日後必然追悔莫及。當年憑著一時意氣大喊「打倒孔家店」的知識分子,後來回頭作了許多補救措施,然而大勢已去,傳統文化這艘船已然坑坑疤疤,真有一回頭已百年身之慨!

台灣從一九四九年勵精圖治,幾十年光陰的積累,成就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奇蹟,社會也相對穩定。一九八○年代,檯面上開始有立委動輒跳上主席台嘶吼,成功搏取媒體注意。此後民代爭相效尤,粗口、打架通過媒體大量傳播。而後是廣告金句「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風行,滲透民間,歲月靜好逐漸成為令人緬懷的過去。

引領風向的公眾人物對此固然責無旁貸,一般大眾也未必可以完全豁免責任。世風日下的罪魁禍首,政治人物的動見觀瞻是實,然而絕大部分還是透過大眾傳媒。如果傳播媒體有意投合大眾口味,刻意選擇悚動的話題以提高閱聽率,真要追究起來,該負責的究竟是誰呢?當媒體罔顧社會責任,根本無意,或者也無能為普羅大眾提供芬芳的美饌,只能端出腥臭料理的時候,我們這些閱聽大眾是不是也樂於一邊嫌惡,一邊狼吞虎嚥?


raw-image

自媒體興昌的新時代,各色材料充斥,為求吸睛,自是無所不用其極,手段之惡劣,比起傳統媒體只有過之而無不及。

無奈地看過媒體,再回頭檢視我們自己的日常。喝咖啡,聊是非,想想還真應了孔老夫子批評的:「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一群人聚在一起,高談闊論的盡是無關宏旨的八卦,不時賣弄點小聰明,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明末大儒顧炎武在明朝覆亡之後,平心檢討亡國原因,提出一個頗為中肯的評論:明代的江山,其實是葬送在知識分子的手裡。北方士人的毛病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南方呢?「群居終日,言不及義」。把顧先生請到今世來,恐怕他連批評的氣力都沒了──明代士人轉世投胎到當代的還真不少。

不說別人,且說我自己,也曾勤於進行毫無意義的閒聊。

生命中曾經有過一段極其低潮的時光,滿腔鬱悶不知向誰傾訴,唯恐變成別人的談資,惹出更多是非。最後總是找上一位守口如瓶的女同事。

這位同事的辦公桌就在旁邊,不但樂意傾聽,還會主動詢問我未及敘述的細節。等到整個事件鉅細靡遺地敘述完畢,善良的同事陪著我一起陷入無助的大網裡,有時義憤填膺,有時哀歎,有時掉淚──然而最後我還是得一個人回去面對自己生命的課題。


raw-image

所有的談論都只是讓我再一次陷溺在受苦的當下,對問題的解決了無裨益。

這種大徹大悟當然不是在訴苦的當下發生,而是渾渾噩噩許多年之後,才逐漸了悟。那些痛苦的情緒在發洩之後就此蒸發於大空嗎?很可惜,完全沒有。

訴苦只是在複述中不斷複製受苦當下的情緒而已。

我想起那年大刀過後,頭暈的困擾始終如影隨形。有一次去到神經內科門診,說起這毛病。那位李醫師一直都是視病如親的好醫生,對病人說話極其溫和,那回竟然有點嚴厲地回我:「妳不運動,當然頭暈。」

李醫師說的沒錯。我不運動,當然頭暈。

與其抱怨症狀,不如對症下藥。

面對人間的煩惱,我們需要的,恐怕不是一味地傾吐,乃至抱怨,而是平心靜氣,觀照問題所在,而後,接受它,處理它。

這正是聖嚴法師的智慧。他以聽來極其平常的「四它」教導弟子:遇事不是轉身落跑,而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而後,放下它。面對問題,接受生命必有的考驗,學著以智慧處理。問題能否如願消除?未必。可有無煩惱本是個人主觀的覺受,能處理得掉,當然很好;萬一不是,那就放下。

天道自然,本有定數。處理不了就放下,自去面對其他的功課。

明天,太陽依舊升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田心耘的沙龍
39會員
175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田心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1
《廿字真經》先從儒家說起,轉到本節浮出「道」與「釋」。儒道釋合流,擺明了與中華文化的三大主幹重疊。除了經文明白載記的道家與佛家,廿字其實也涵融了耶教與回教,完全呼應了宗主一再宣說的:廿字真言乃融合五教精華而成。五教的經教容或有形式的差異,最後仍然指向共同的歸宿:人與天的和合,知與行的合一。
Thumbnail
2025/03/11
《廿字真經》先從儒家說起,轉到本節浮出「道」與「釋」。儒道釋合流,擺明了與中華文化的三大主幹重疊。除了經文明白載記的道家與佛家,廿字其實也涵融了耶教與回教,完全呼應了宗主一再宣說的:廿字真言乃融合五教精華而成。五教的經教容或有形式的差異,最後仍然指向共同的歸宿:人與天的和合,知與行的合一。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探討孔子的至誠之道,如何面對困境與逆境,如何在世俗的紅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文章以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四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即使懷才不遇,仍要堅持自我修養,不隨波逐流的道理。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探討孔子的至誠之道,如何面對困境與逆境,如何在世俗的紅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文章以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四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即使懷才不遇,仍要堅持自我修養,不隨波逐流的道理。
Thumbnail
2025/02/06
舍利弗以雙眼佈施修大乘菩薩道,淨空法師則以更親民的「看得破,放得下」從布施入手。而布施,始於物質,終於放下心上的種種執著,因此成就大智慧。
Thumbnail
2025/02/06
舍利弗以雙眼佈施修大乘菩薩道,淨空法師則以更親民的「看得破,放得下」從布施入手。而布施,始於物質,終於放下心上的種種執著,因此成就大智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印光大師法語 :-----聖賢經典,知難行易,深信亦難,讀書只在立志學做好人而已! 人人總有生活不如意的時候,或是索求不能如願,當下你會不會心生怨恨不滿? 會不會一點小事一直抱怨不停 ? 或是口出惡言,汙言穢語辱罵不停 ? 此時可有靜下心來思考反省,是否是自身的過惡造成,因此生活越來越困難?
Thumbnail
◎印光大師法語 :-----聖賢經典,知難行易,深信亦難,讀書只在立志學做好人而已! 人人總有生活不如意的時候,或是索求不能如願,當下你會不會心生怨恨不滿? 會不會一點小事一直抱怨不停 ? 或是口出惡言,汙言穢語辱罵不停 ? 此時可有靜下心來思考反省,是否是自身的過惡造成,因此生活越來越困難?
Thumbnail
我相信,沒有人喜歡一輩子都活在苦痛煩惱中;然而,受苦的凡夫,卻「選擇」一直在苦厄中,「製造」更多的苦厄和煩惱。 這話怎麼說呢? 如果你沒有覺醒,甚至精進覺修,可能一輩子都聽不懂我在說什麼。 為何我說凡夫一直在苦厄中,製造更多的苦厄和煩惱呢? 因為,凡夫不知道煩惱苦厄的「源頭」是什麼? 如何做到呢?
Thumbnail
我相信,沒有人喜歡一輩子都活在苦痛煩惱中;然而,受苦的凡夫,卻「選擇」一直在苦厄中,「製造」更多的苦厄和煩惱。 這話怎麼說呢? 如果你沒有覺醒,甚至精進覺修,可能一輩子都聽不懂我在說什麼。 為何我說凡夫一直在苦厄中,製造更多的苦厄和煩惱呢? 因為,凡夫不知道煩惱苦厄的「源頭」是什麼? 如何做到呢?
Thumbnail
面對困境,直覺反應便是抱怨,可訴苦的真實意義,其實不過痛苦的無謂複製。我們真正需要的,可能是聖嚴法師的人生智慧: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而後放下它。明天,太陽依舊升起。
Thumbnail
面對困境,直覺反應便是抱怨,可訴苦的真實意義,其實不過痛苦的無謂複製。我們真正需要的,可能是聖嚴法師的人生智慧: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而後放下它。明天,太陽依舊升起。
Thumbnail
切記!我現在是透過文字,在和你的靈魂對話,而不是你的頭腦。如果你無法靜下心來,用內在靈性去感應我說的,不妨多看幾遍這篇文章,或者等到夜深人靜時,再靜下心來看一遍...
Thumbnail
切記!我現在是透過文字,在和你的靈魂對話,而不是你的頭腦。如果你無法靜下心來,用內在靈性去感應我說的,不妨多看幾遍這篇文章,或者等到夜深人靜時,再靜下心來看一遍...
Thumbnail
別人怎麼想是一回事,也只有自己清楚自己是誰,為何在這裡做著這樣的一件事?深刻而有意識的選擇一次,即使摔了也不會後悔般的心疼斷手,是人生吧?
Thumbnail
別人怎麼想是一回事,也只有自己清楚自己是誰,為何在這裡做著這樣的一件事?深刻而有意識的選擇一次,即使摔了也不會後悔般的心疼斷手,是人生吧?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先生去年底至今年初,因為情緒起伏不定,聽進我的勸導,前往精舍找阿伯「聊聊天」。在那之後,我與先生雖偶有爭吵,但他不會再無限上綱,發怒、以死相逼,脾氣改善甚多。從精舍帶回的《六祖壇經》,爾後也一天一品的閱讀。   當先生情緒起伏時,他說:「情緒來時,轉個念,想到阿伯慈悲、正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先生去年底至今年初,因為情緒起伏不定,聽進我的勸導,前往精舍找阿伯「聊聊天」。在那之後,我與先生雖偶有爭吵,但他不會再無限上綱,發怒、以死相逼,脾氣改善甚多。從精舍帶回的《六祖壇經》,爾後也一天一品的閱讀。   當先生情緒起伏時,他說:「情緒來時,轉個念,想到阿伯慈悲、正
Thumbnail
我們出家人要了解自己的福報,社會人總是貪瞋癡,佛陀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眾生每天追求的都是這些,而出家人每天都在施捨,所以是不一樣的。 不過我們施捨要肯捨、真捨,不要假捨;不可嘴上說要捨,心卻不捨,心不捨就是妄想;心若捨得,那怎還會有妄想執著呢?是清淨自在的。
Thumbnail
我們出家人要了解自己的福報,社會人總是貪瞋癡,佛陀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眾生每天追求的都是這些,而出家人每天都在施捨,所以是不一樣的。 不過我們施捨要肯捨、真捨,不要假捨;不可嘴上說要捨,心卻不捨,心不捨就是妄想;心若捨得,那怎還會有妄想執著呢?是清淨自在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