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習止觀坐禪法要》part1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良因法師 主講淨律佛學院

良因法師
關於課程的部分,我今天算了一下,大概以後每個禮拜都要講三堂課,才能夠把《小止觀》講完。但講三堂課的前提是:不能夠每堂課都像我剛才發揮那麼多了;發揮那麼多,這樣也講不完。
所以我們以後就是:未來大概還有八周左右,一個禮拜上三堂課,就不復講,不研討了。所以,各位如果有問題的話可以隨時提出來,現場可以舉手提出來,如果是第一會的就打字提出來。就只是跟我們課程內容有直接關係的我才回答,沒關的我就沒回答了,大概就這個方式。
好,我們再來看論文。剛剛狂跟愚都介紹過了。
下一段:
狂愚之過,雖小不同,邪見輪轉,蓋無差別。若不均等,此則行乖圓備,何能疾登極果。
狂愚的過患,就過患的相狀小有不同。
愚,就說愚法,他會狂慧—狂慧,他可能講的法、他講的內容有經論的依據,但是他的依據是他自己的理解,不見得是經文的原意;而愚的話,他講的話是「連經論的依據都沒有」。
所以相上來說,有小小的不同。但是〈邪見輪轉〉都是一樣的,因為他們這兩種情況的本質都是跟無明相應—都是癡,跟愚癡相應。跟愚癡相應,因此會產生邪見,不但是愚,會有邪見;狂慧到最後也會有邪見的,而且他的邪見還是引經據典的邪見。像現在有的邪見之師引經據典,那更麻煩,因為大多數的人沒有這種能力去判斷他講的是與非。
就像天親菩薩晚年的時候,有一個小乘的論師要跟他辯論,但天親菩薩說:辯論可以,但是不能在這個國家,我們要到另外一個國家。因為另外一個國家的人,他的佛法比較昌盛,所以,那邊的人比較有智慧,才有辦法判定誰的辯論是贏是輸。如果大家沒有這種智慧去判斷的時候,就怎麼說還是等於沒有結果。
所以這是一樣的道理,現在有邪見的人,他引經所典,這個最難辦。因為就算你引不同的經典來說他的不對,這個時候一般的人也沒有這個智慧去判別說,你們兩個到底誰講得是對的。
就像之前有個在家居士問我說:某某的邪見,他引經據典,他到底有什麼問題。我引經據典跟他解釋,解釋了半天,他聽不太懂,結果也沒辦法。這種是狂慧。
如果是愚的話,一般人講說:「這誰說的?」「這我師父說的!」那你本質上你就算跟他說:「不是這麼說」,也沒有用,因為「我師父這麼說」,那就沒辦法了。因為他修禪定,有福德,他有他的福報力,有福報力的人講話算話,那他講的話,就算是邪見,也是很多人信服的。
所以為什麼說要接觸到正法是很困難的,因為大多數思想是有點問題的。所以邪見輪轉是無差別的,止跟觀若不均等的話,此則行乖。
「行」:事實上,「乖」為圓備,那何能疾登極果。「圓備」就是止觀雙運,要有止有觀。
當然有止有觀的當中,止占大多數時間,修止的當中,像我師父說的行七解三,或者在一座當中修止修觀,止可能占百分之八十的時間,甚至百分之九十的時間,之後再來修觀。
止還是占大多數時間,觀占小部分的時間。但是一定是先修止再修觀。至少在你還沒有證得止觀雙運之前,一定先修止,先安定下來之後再修觀。以上所說的是凡夫的眾生必須止觀雙修、止觀雙運。
底下接著說,不只我們凡夫,聖人也是這個道理。看經文:
故經云:
「聲聞之人定力多故,不見佛性。
十住菩薩智慧力多,雖見佛性,而不明了;
諸佛如來定慧力等,是故了了見於佛性。」
這些都是聖人。「聲聞之人定力多故」,這個講的不是一般的初學的聲聞,講的是已經入了聖位的聲聞——初果以上的聲聞。
「定力多故,不見佛性」就是說,他慧的力量不夠,當然他這個定不是普通的四禪八定,他是滅盡定,他是定在空性當中。定在空性當中的時候,他只有見到空,沒有見到不空的中道。
因此之故,他就像世間人說的一指蔽月,你一個手指頭放在前面,就可以擋住前面一座山。他的心執著在空的境界當中的時候,這個空就是這種聲聞人所證的這種偏真的理。他執著在空的境界上的時候,他就很難發起菩提心,很難再繼續去學習然後見到中道佛性的理。
所以我們下學期學《維摩詰經》,各位就知道了。《維摩詰經》〈弟子品〉,裡面就有講到這些十大弟子,乃至五百阿羅漢,過去維摩詰居士怎麼樣以大乘的佛法來訶責他們聲聞法的不圓滿。他訶責完了,他們是覺得很慚愧,很感歎:「大乘法確實殊勝!」但是,他還是沒有因此回小向大。
學《教觀綱宗》我們知道:《維摩詰經》是方等時,還要經過後面般若時的淘汰,不斷不斷地淬煉,乃至到法華涅槃時,開權顯實,聲聞人那個時候才開始發起菩提心,佛陀才一一為他們授記。所以這個是(定力多故),他已經定型了——歡喜修滅盡定,安住在空性的境界當中。所以(不見佛性),這個是定多慧少。但這個定多慧少是相對于菩薩,不是跟我們比,跟我們比,慧還是多的。
再來,「十住菩薩智慧力多,雖見佛性,而不明了」。這個「十住」指的是「圓教的十住」,因為我們知道圓教的初住就等於別教的初地,就見到佛性了,證得無生法忍了。所以(見到佛性而不明了),(不明了)就是什麼呢?他相對於來說(不明了)是因為他定的力量還不夠。
但定的力量不夠,不是說四禪八定,也不是滅盡定,而是安住在大乘的自性定——法華三昧這種,或者首楞嚴三昧,這種三昧陀羅尼的力量還不夠,所以你看,菩薩縱然證得法身,還是這樣不斷地修三昧陀羅尼,增加他的定的力量。當然他這個定當中是有慧的,他這個定慧不二、止觀不二。
但是本質上來說,他還是增強定;增加他定的力量的時候,他才有辦法更進一步地去破無明惑,破無明惑,然後智慧能夠更加地開啟。剛開始的時候還有無明惑,所以雖然已經見到佛性,但是還不明了。只有無明惑慢慢破了,透過種種三昧的力量,把無明惑給一分分地破除,而佛性一分分的開顯。
十住菩薩是聖位的。聖位的菩薩相對于來說,他的慧是夠了,但定的力量還不夠,所以有偏頗還是不行。只有「諸如來定慧力等,是故了了見於佛性」。所以我們剛才講不只凡夫要定慧雙運,聖人也是一樣。
看第二頁:
以此推之,止觀豈非泥洹大果之要門,行人修行之勝路,眾德圓滿之指歸,無上極果之正體也。
所以從上面這些道理的推論我們就可以很明確地知道:止觀是(泥洹)——涅槃大果之要門。我們講八萬四千法門,總攝起來就是個止觀,所以八萬四千法門是通向涅槃的路,所以總攝起來就是止觀,所以止觀是通向涅槃的要門。
「行人修行之勝路」我們在修行當中,我們也會培福,然後我們也會拜懺等等的,但是這些都是助緣,最主要的(勝路),最殊勝的一條路是什麼?就是修止觀。像我們來到僧團出家修行,我們剛開始的時候要求多拜懺,發心為公為眾幫助發菩提心;在為公為眾的出坡當中來培福。那這些都是為了什麼?為了將來深入止觀的一個前方便。因為整個修行的(勝路)——最殊勝重要的路,就是止觀。
再來,「眾德圓滿之指歸」。(指歸)就像導航一樣,它引導,有著引導的力量。能夠使(眾德圓滿)的引導的力量就是止觀。前面講到了,從因中的破惡生善,到果上的定慧圓滿,都來自於止觀的力量、止觀的引導,這是(指歸)。
再來,「無上極果之正體」。佛陀的清淨法身的體也不會離開止觀。前面所說的「佛陀以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所以佛陀他的清淨法身顯現出來了,也就是止觀的力量。
這是總結。
所以,丙二的合釋止觀雙運,說明止觀不能有所偏廢,這觀念我們確認了。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01 《密勒日巴大師傳》談注意緣起 密勒日巴: 「我向上師頂禮,把買來的大銅燈供養給上師。上師手裡拿著銅燈,閉著眼默思了一會兒,不禁流下淚來。他很歡喜、很感動的說道:『緣起太好了!這是供養大梵學者那諾巴上師的。』 你用空缽來供養我,表示將來在你修行的時候,會有食物困難,遭受饑餓的
以前我師父就跟我們說,一天當中行解二門,行七解三。行門要占百分之七十,解門占百分之三十。因為如果沒有行門的這種堪能性的時候,第一個你聽的經沒有辦法攝持;第二個,聽久了你能夠攝持一點道理,但是有可能產生錯解。就像這個世間的,我們講個比較明顯的例子,像世間的做學術研究的人,他對佛法有興趣,他做學術的佛法
如果心一直往外耗損的時候,心就很難定下來。同時表現在外就是常常忘東忘西,這個忘記、那個忘記,這個就是平常心光外泄,習慣了。就算沒有攀緣外境,也是在裡面想東想西,想過去、想現在、想未來——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想了一大堆。所以你能夠修止的話,第一個愛——能夠珍愛你的心識,讓你的心能夠得到徹底的休息。
這個就是我們前面講的(自淨其意),(自淨其意)的最極致處就是涅槃真法,這個是我們要契入的終極目標。契入方法很多種,八萬四千法門,無量的三昧、無量的陀羅尼法門。但是(論其急要),無量法門當中最重要的,(不出止觀二法)。
我們講《小止觀》,就是為了要成就止觀的力量,是為了這個。有止觀的力量,才能夠成就證量——調伏煩惱,乃至斷煩惱的證量,那才能夠真正地真實地自利與利他。不然說得天花亂墜,這個都是空的、都是虛的。說食不能數寶,必須要有止觀的力量。我們接著講坐禪。這個(坐),狹義地來說就是坐,腿一盤——單盤或者雙盤。
我們學過死無常——三根本、九因相,這些文字你要記下來。你剛開始如果記不下來的話,就先作個小抄。因為等到全部背下來再修觀,有時候要背很久。你就作個小抄,把重點寫下來、大綱寫下來、重要的語句寫下來,然後拿個經架放在前面,打坐、靜坐的時候先修止,止修完之後,就根據小抄的文來觀修。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01 《密勒日巴大師傳》談注意緣起 密勒日巴: 「我向上師頂禮,把買來的大銅燈供養給上師。上師手裡拿著銅燈,閉著眼默思了一會兒,不禁流下淚來。他很歡喜、很感動的說道:『緣起太好了!這是供養大梵學者那諾巴上師的。』 你用空缽來供養我,表示將來在你修行的時候,會有食物困難,遭受饑餓的
以前我師父就跟我們說,一天當中行解二門,行七解三。行門要占百分之七十,解門占百分之三十。因為如果沒有行門的這種堪能性的時候,第一個你聽的經沒有辦法攝持;第二個,聽久了你能夠攝持一點道理,但是有可能產生錯解。就像這個世間的,我們講個比較明顯的例子,像世間的做學術研究的人,他對佛法有興趣,他做學術的佛法
如果心一直往外耗損的時候,心就很難定下來。同時表現在外就是常常忘東忘西,這個忘記、那個忘記,這個就是平常心光外泄,習慣了。就算沒有攀緣外境,也是在裡面想東想西,想過去、想現在、想未來——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想了一大堆。所以你能夠修止的話,第一個愛——能夠珍愛你的心識,讓你的心能夠得到徹底的休息。
這個就是我們前面講的(自淨其意),(自淨其意)的最極致處就是涅槃真法,這個是我們要契入的終極目標。契入方法很多種,八萬四千法門,無量的三昧、無量的陀羅尼法門。但是(論其急要),無量法門當中最重要的,(不出止觀二法)。
我們講《小止觀》,就是為了要成就止觀的力量,是為了這個。有止觀的力量,才能夠成就證量——調伏煩惱,乃至斷煩惱的證量,那才能夠真正地真實地自利與利他。不然說得天花亂墜,這個都是空的、都是虛的。說食不能數寶,必須要有止觀的力量。我們接著講坐禪。這個(坐),狹義地來說就是坐,腿一盤——單盤或者雙盤。
我們學過死無常——三根本、九因相,這些文字你要記下來。你剛開始如果記不下來的話,就先作個小抄。因為等到全部背下來再修觀,有時候要背很久。你就作個小抄,把重點寫下來、大綱寫下來、重要的語句寫下來,然後拿個經架放在前面,打坐、靜坐的時候先修止,止修完之後,就根據小抄的文來觀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所以,如果只是記問之學,這只不過是世俗的「生得慧」而已;必須深信因果,能對於三寶、四諦、緣起、無我、聖道這些佛法確信不疑,而引發趣向解脫的決心,這才是佛教所說的「聞所成慧」。 在經論裡面有提到:「如果沒有清淨的信,只有一般的知識,這樣子有智無信,是增長邪見;而有信無智,是增長愚癡。」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很多現在來皈依、來學佛了都還亂講話,「妄語」會消掉平生的福德。邪淫的人要有一個淫緣,找一個對象、對方肯,還要場地,什麼時候....這個邪淫才算成立,「妄語」一下就講出來了!誇大、自我炫耀,講迷惑顛倒的話、吹牛......這一些講多了,福德分分秒秒在流失。何必呢?所以為什麼有的修行人
Thumbnail
讀《十善業道經》就可以知道,口業要好好修,將來有無礙的辯才。不要說是佛法,辯才好,講一個童話故事,人家都感動得半天。講佛法人家愛聽,聽了以後怎麼樣?銘記不忘;銘記不忘如何?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怎麼樣?得證佛果、解脫自在。不是講了就算了,講了以後要有這些相續。
Thumbnail
若是不幸依止一位無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是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自己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合理、這不合理。」猶如目盲之人在評論畫作的用色是否得當一樣。
Thumbnail
佛家語有一句話叫「法門不同不能共住」,佛教有大乘、小乘、金剛乘,修持的下手處、過程不盡相同。所以你去依止這一個師父,又去皈依那一位上師,常常都會有一些牴觸、矛盾衝突的地方。到最後,錯過了寶貴的修行的因緣,浪費了時間,也就道業無成大有人在。
Thumbnail
薩迦班智達曾經開示:「一無所知的愚者,如果沉默不語,對佛法的損害不大。」一無所知就是沒有智慧,不下功夫修學的人就一無所知,其實是一個愚蠢的人。「愚痴的人如果沉默不語,對佛法的損害才不會太大。」不要講那麼多,還不會造這麼多孽。 很多的邪師外道什麼都敢講,有的時候先不要講因果報應,就讓很多的眾生對神佛
Thumbnail
《經莊嚴論》云:「聞後具智慧,若謗所聞法現種種身相,愚者為何作。」聽聞正法以後會生出智慧,但是你又去謗毀、否定正法,還現種種的身相,這就是真的是愚痴至極的人。我們凡夫眾生,在學佛修行的人要特別小心,不小心沾上這些惡業因果,有的時候長劫都在受報自己都不知道。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所以,如果只是記問之學,這只不過是世俗的「生得慧」而已;必須深信因果,能對於三寶、四諦、緣起、無我、聖道這些佛法確信不疑,而引發趣向解脫的決心,這才是佛教所說的「聞所成慧」。 在經論裡面有提到:「如果沒有清淨的信,只有一般的知識,這樣子有智無信,是增長邪見;而有信無智,是增長愚癡。」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很多現在來皈依、來學佛了都還亂講話,「妄語」會消掉平生的福德。邪淫的人要有一個淫緣,找一個對象、對方肯,還要場地,什麼時候....這個邪淫才算成立,「妄語」一下就講出來了!誇大、自我炫耀,講迷惑顛倒的話、吹牛......這一些講多了,福德分分秒秒在流失。何必呢?所以為什麼有的修行人
Thumbnail
讀《十善業道經》就可以知道,口業要好好修,將來有無礙的辯才。不要說是佛法,辯才好,講一個童話故事,人家都感動得半天。講佛法人家愛聽,聽了以後怎麼樣?銘記不忘;銘記不忘如何?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怎麼樣?得證佛果、解脫自在。不是講了就算了,講了以後要有這些相續。
Thumbnail
若是不幸依止一位無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是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自己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合理、這不合理。」猶如目盲之人在評論畫作的用色是否得當一樣。
Thumbnail
佛家語有一句話叫「法門不同不能共住」,佛教有大乘、小乘、金剛乘,修持的下手處、過程不盡相同。所以你去依止這一個師父,又去皈依那一位上師,常常都會有一些牴觸、矛盾衝突的地方。到最後,錯過了寶貴的修行的因緣,浪費了時間,也就道業無成大有人在。
Thumbnail
薩迦班智達曾經開示:「一無所知的愚者,如果沉默不語,對佛法的損害不大。」一無所知就是沒有智慧,不下功夫修學的人就一無所知,其實是一個愚蠢的人。「愚痴的人如果沉默不語,對佛法的損害才不會太大。」不要講那麼多,還不會造這麼多孽。 很多的邪師外道什麼都敢講,有的時候先不要講因果報應,就讓很多的眾生對神佛
Thumbnail
《經莊嚴論》云:「聞後具智慧,若謗所聞法現種種身相,愚者為何作。」聽聞正法以後會生出智慧,但是你又去謗毀、否定正法,還現種種的身相,這就是真的是愚痴至極的人。我們凡夫眾生,在學佛修行的人要特別小心,不小心沾上這些惡業因果,有的時候長劫都在受報自己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