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修學述要》15

2022/04/0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12年五月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世俗菩提心跟勝義菩提心的差別
我們再看下一段,下一段再把這八種發心、菩提心再作一個細分,從它的本質跟作用再作細分,先看四種差別。
菩提心有本質上的差別跟作用上的差別,在本質上的差別就是世俗菩提心勝義菩提心。那麼世俗菩提心是緣事相而發心勝義菩提心是緣理性而發心
事相發心主要有兩種:一個是緣人,一個是緣法。緣人是念眾生苦而發心,菩薩看到眾生痛苦他發心成佛來度化眾生。第二個是緣法,念聖教衰,看到佛法的勢力慢慢降低了,能夠宣揚正法的愈來愈少了,所以菩薩發心。一個是不忍眾生苦,一個是不願聖教衰,那麼這是事相的發心。
第二個是從理性、從真如本性來發心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而發心。我們剛開始是會從事相發心,但是你要把事相會歸到心性,後面我們講到菩提心的退失,會講到如果你是緣事相發心的,不管你是什麼理由——我要住持正法續佛慧命,但是你的法住持都是在外相,你就很容易受傷,因為相狀是很容易破壞的,尤其到末法時代。
這是從事相發心的一種悲願,但是到勝義諦的發心就是智慧的層次了。所以我們發心是兩塊一個是願力的問題,你是不是有發願要做一件事情,第二個智慧的問題,你怎麼化解你心中的障礙,面對這麼多的業力的考驗,菩薩有沒有什麼功力能夠把它消化掉,最好是消化以後要轉成你的一種動力,轉逆緣成菩提道,這個就是勝義菩提心了。
所以,菩提心的發起有兩個因緣,第一是你的願力的問題,你是不是有承當力,你是不是有理想抱負,第二個是你的智慧水平了,所以菩提心是你的願力跟智慧的結合誓願力、觀照力兩個結合,這個是從本質上來說。
願菩提心跟行菩提心的差別
我們再看第二個作用,作用有願菩提心行菩提心願菩提心是基礎,四弘誓願行菩提心是六度萬行。菩提心它是一種善根,我們一般人是善念,善念跟善根的差別,就是這個善根它多了一份願力的支持,還有一種智慧的觀照。
比方說布施,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受了菩薩戒,你去救助慈善事業,你拿一百美金出來布施,外道或一般的凡夫他也拿出一百塊出來布施,你知道會有什麼不同的差別嗎?
同樣的行為,外道的布施,他這個善念是情感性的,他突然間看到眾生苦惱,觸動他的惻隱之心,他是一時的情緒,所以他布施了,這是善業,那麼這種布施呢,他能夠在天上可能經過幾劫或多少時間,他福報享盡以後,他下來就什麼都沒有了。也就是說善念的布施,當他的善念變成福報的時候,他受用完裡面都沒有留下痕跡了,就是這個能量釋放完了就沒有了。
一個菩薩的布施,他也生到天上去,但是福報享盡以後,他還有相續的功能,他那個善根、那個布施的心在增長,所以這個想跟思不一樣,想是一時的,思是一種願力。
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婆羅門的婦女,她有一天中午在煮飯,她把這個飯煮好以後,要把這個飯添到客廳的時候,剛好看到佛陀從窗前走過去,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即便這個婆羅門女也是信外道,但是她看到佛陀,她也是有善根,看到佛陀生起恭敬心:「這個修行人太莊嚴了,我一定要布施祂,我一定要供養祂。」
但是當她用碗盛一碗飯要走出客廳,要到外面去供養佛陀的時候,她看到她先生在客廳坐著,她想這樣出去肯定被罵,那怎麼辦呢?這個人很有智慧,她沒有放棄,她把這米飯泡水,泡完水以後,用布把它搾成汁,米汁。她跟他先生說:「這米汁昨天剩下,我拿去倒掉。」她就走出客廳,那倒掉就倒唄,她剛拿出去倒,佛陀當然知道她的用意,就把鉢伸出去,她就很虔誠地跪下供養佛陀
供養佛陀以後,佛陀跟她咒願,佛陀說:「你這個布施,你未來有三十小劫的時間在人間天上享受快樂,最後遇到佛法而證得初果。」那麼佛陀講完以後,她的先生在客廳裡面聽到了,跑出來,他說:「你這個出家人,你也不能為了這個貪求別人的布施,講這麼大的謊話,她供養你一杯米汁,你就說三十小劫的這麼大的福報,福報享完,還有剩餘的勢力遇到佛法,還證得初果,誰相信呢?」
佛陀就跟那個婆羅門先生說:「你看到前面有棵大樹(印度以前有很多尼拘陀樹,很大),那個樹你一個人抱都抱不起來。」祂說:「這棵樹是不是很大」佛陀說是不是很大,那個婆羅門說:「是很大。」祂(佛陀)說「你知不知道這棵樹是怎麼來的嗎?它的種子啊就像芝麻這麼大,它這個種子在泥土裡面不斷地醞釀,它一開始種子這麼小,它的結果這麼大,你看到種子的時候,你會想像它的結果結得這麼大嗎?想不出來!」那麼佛陀就說:「她是以願力來布施的。」
大家注意,布施有兩種,一種是一時的興趣,一種是堅定的願力,這個就不一樣。什麼叫諸法因緣生,諸位知道嗎?就是你做這件事。什麼叫因緣?你的過程很重要!你用什麼心態來做事很重要!心態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你做這件事可做可不做,以一時的情感去做,這是一種情況,這種能量帶你到了西方去一下就用完了。
你做這件事情,我非做不可,不能念要它念,不能專要它專,你在做的過程當中有一種堅定的願力,它不一樣了。所以宗教士跟慈善家最大的差別就在這裡,慈善家是一念的好心,宗教卻是把它當作使命,結果不一樣。
你看我們花很多時間來講菩提心,講發願,就是這個過程太重要,你用什麼過程來完成這件事情,影響你後面很重要的結果。
好,那麼我們講到願菩提心,也就是說這個菩提心一定要先發願,然後才有行動
好,我們休息十分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鋼骨佛心
鋼骨佛心
苦志勞筋骨,大任乃克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