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集0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世人往往因為貪愛自身,嫉妒他人,而自讚毀他。儒家尚有:
「君子成人之美」的說法,何況佛弟子,
發心於一切眾生修慈,豈能自讚毀他!
同時,因為隨喜功德,而能分潤其益,又何樂而不為呢?
且縮德露疵,亦可免名利之擾心,而德澤深遠矣!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晚晴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首楞嚴三昧經》 「迦葉白佛:從今以後我等當於一切眾生生世尊想,或於眾生生輕慢心, 則為自傷。佛言:善哉善哉!伽葉,快說此言!」 良因曰 新春大家互道吉祥,殊不知最吉祥者,為心中有佛。 除了憶念十方佛外,更念一切眾生心中之佛性。
晚情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華嚴經》 「我若多瞋及怨結者,十方現在諸佛世尊皆應見我,當作是念: 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瞋恚,及以怨結? 此愚癡人,以瞋恨故,于自諸苦不能解脫,何由能救一切眾生?」 良因曰 因為我執所以瞋恨,為了眾生而求菩提。屆逢歲末除夕之日,
晚晴集 良因法師 《首楞嚴三昧經》 「迦葉白佛:從今以後我等當於一切眾生生世尊想,或於眾生生輕慢心,則為自傷。佛言:善哉善哉!伽葉,快說此言!」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華嚴經》 「我若多瞋及怨結者,十方現在諸佛世尊皆應見我,當作是念: 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瞋恚,及以怨結? 此愚癡人,以瞋恨故,于自諸苦不能解脫,何由能救一切眾生?」 良因曰: 因為我執所以瞋恨,為了眾生而求菩提。
晚晴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晚晴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金剛三昧經》 「若失本心,即當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 因為懺悔,因此內心不再沉濁故「清」,免生死疲勞之苦故「涼」。故當攝護正念,安心而不失心;縱有失心而習氣現前,則應當隨念懺悔,不使煩惱
晚晴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首楞嚴三昧經》 「迦葉白佛:從今以後我等當於一切眾生生世尊想,或於眾生生輕慢心, 則為自傷。佛言:善哉善哉!伽葉,快說此言!」 良因曰 新春大家互道吉祥,殊不知最吉祥者,為心中有佛。 除了憶念十方佛外,更念一切眾生心中之佛性。
晚情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華嚴經》 「我若多瞋及怨結者,十方現在諸佛世尊皆應見我,當作是念: 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瞋恚,及以怨結? 此愚癡人,以瞋恨故,于自諸苦不能解脫,何由能救一切眾生?」 良因曰 因為我執所以瞋恨,為了眾生而求菩提。屆逢歲末除夕之日,
晚晴集 良因法師 《首楞嚴三昧經》 「迦葉白佛:從今以後我等當於一切眾生生世尊想,或於眾生生輕慢心,則為自傷。佛言:善哉善哉!伽葉,快說此言!」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華嚴經》 「我若多瞋及怨結者,十方現在諸佛世尊皆應見我,當作是念: 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瞋恚,及以怨結? 此愚癡人,以瞋恨故,于自諸苦不能解脫,何由能救一切眾生?」 良因曰: 因為我執所以瞋恨,為了眾生而求菩提。
晚晴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晚晴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金剛三昧經》 「若失本心,即當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 因為懺悔,因此內心不再沉濁故「清」,免生死疲勞之苦故「涼」。故當攝護正念,安心而不失心;縱有失心而習氣現前,則應當隨念懺悔,不使煩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一般凡夫所讚嘆佛陀的優點,包括各種好的外在威儀,都不過是「小緣威儀戒行」而已,這裡就直接引出佛陀認為佛法僧三寶有更為值得讚嘆的功德,而不是只是外在持戒、行儀莊嚴肅穆令人歡喜而已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因為眾生對「我」的執著,因此常生嫉妒、見不得人好的心念,貪瞋癡三毒熾盛,最後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若能從「隨喜」眾生的善行開始,一次次訓練自己心量開闊,也會發現愈來愈美好!因此今後當歡喜真誠、讚歎他人之善行。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善事與惡行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們在做善事時可能走向錯誤的方向,並提出了對於宗教法會的反思。作者引用了佛教概念,探討了善惡的交錯與對社會的影響。
Thumbnail
原文: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   解釋:看到有人作惡,我要自反省,努力尋求正法改進。   我們一生當中無時無刻都在造惡業,職場上有很多前輩都會警告我們,要我們不要跟他一樣,有以惡報惡的心態。因為以惡報惡最終傷害的是我們自己。但是作惡之人真的沒有報應了嗎?也許當下
Thumbnail
※經文: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導讀:   【罪業】:罪惡之所作,為感未來苦果之因者。罪業之本性稱為罪性,罪性本空。依罪業而感之苦果稱為罪報,《無量壽經》曰:「罪
Thumbnail
如何對治嫉妒?凡夫也可以利益眾生,例如:對眾生生起一剎那的饒益心,想方設法令他人心生歡喜,令一個眾生的心轉向正法,成辦一分善法也懂得迴向有情,總而言之,一切所做的善事皆是以利眾為基點而做,沒有一絲一毫的自私自利之心。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
Thumbnail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初解: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如是離於相,則法體清淨。淨信眾生,生實想,外離一切相,「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是諸眾生,持戒修福,戒定具足,能發慧覺,得人無我、法無我之慧,人法俱空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一般凡夫所讚嘆佛陀的優點,包括各種好的外在威儀,都不過是「小緣威儀戒行」而已,這裡就直接引出佛陀認為佛法僧三寶有更為值得讚嘆的功德,而不是只是外在持戒、行儀莊嚴肅穆令人歡喜而已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因為眾生對「我」的執著,因此常生嫉妒、見不得人好的心念,貪瞋癡三毒熾盛,最後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若能從「隨喜」眾生的善行開始,一次次訓練自己心量開闊,也會發現愈來愈美好!因此今後當歡喜真誠、讚歎他人之善行。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善事與惡行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們在做善事時可能走向錯誤的方向,並提出了對於宗教法會的反思。作者引用了佛教概念,探討了善惡的交錯與對社會的影響。
Thumbnail
原文: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   解釋:看到有人作惡,我要自反省,努力尋求正法改進。   我們一生當中無時無刻都在造惡業,職場上有很多前輩都會警告我們,要我們不要跟他一樣,有以惡報惡的心態。因為以惡報惡最終傷害的是我們自己。但是作惡之人真的沒有報應了嗎?也許當下
Thumbnail
※經文: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導讀:   【罪業】:罪惡之所作,為感未來苦果之因者。罪業之本性稱為罪性,罪性本空。依罪業而感之苦果稱為罪報,《無量壽經》曰:「罪
Thumbnail
如何對治嫉妒?凡夫也可以利益眾生,例如:對眾生生起一剎那的饒益心,想方設法令他人心生歡喜,令一個眾生的心轉向正法,成辦一分善法也懂得迴向有情,總而言之,一切所做的善事皆是以利眾為基點而做,沒有一絲一毫的自私自利之心。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
Thumbnail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初解: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如是離於相,則法體清淨。淨信眾生,生實想,外離一切相,「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是諸眾生,持戒修福,戒定具足,能發慧覺,得人無我、法無我之慧,人法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