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畜呢喃-職場的虛假謊言/離職原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單位前輩提了離職,離職的理由是有其他職涯規劃。
其實我們同辦公室都大概知道原因,就是上班上的很不爽;不爽是因為工作負擔大,沒有支援,主管又無法給任何指導或幫助。
攝於金色三麥-離職聚餐
在我看來,前輩離職的真正原因是- - -對公司制度跟管理不滿
但他沒說,我們也不可能亂說;
而且我相信沒有一個人離職的時候會說⋯。
都要離開了,又何必說這些令人討厭的話?
「離職原因」是人資必問的題目
之前離職的經驗,人資冠冕堂皇的跟我說:了解人員流動的原因,發現公司的問題,好能持續優化改進。
當時我就想~我都要走了,其實公司改不改真的不關我的事。
但是,我還是說了一些想法…(真是年輕不懂事啊…)
之後,到真正的離職那天之前的日子真的難過,
雖然沒提及任何具體問題,但氣氛詭異至極,令人窒息。
後來,我幾乎事逃離般的心情離開前東家;恐怖至極。

看到前輩的離職理由,我深深的領悟到~~
「離職原因」是有標準答案,別亂填答~

不要留刀子給別人,不要隨便說真話,別人不是真的想聽。
人資想知道的事,老闆該改革的事,真的都不需要我們告訴他們; 說別人想聽的話事一種智慧, 一種自保的智慧,也是一種不給別人惹麻煩的智慧。
最後,還是想跟人資說(就是嘴賤),
想知道人員真正離職的原因,去問問基層同事,他們一定都知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2會員
104內容數
讓我們用「九型人格」從行為、態度、內心發展與精神變化中,觀察自己的行為,並理解行為的動機。從探索所作所為背後的原因開始,一步一步改掉不適當的自我認知,逐漸成長為更完善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深秋的芒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學校「制服」管理放寬的趨勢下,卻有些企業對「制服的穿著」及「服裝儀容」的要求卻日益嚴苛;這是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 面對過分的穿著規定,員工該深思的不是規定合不合理, 而是這個企業的文化及管理風格你認同嗎?
其實,大家心裡都有底,年終考核不可能公平; 但我們也願意相信有制度的公司,考核會趨近於公平。 只是,心裡一直有個疑問,到底什麼才叫做公平? 如果,你也能接受把考核當作是一年的復盤,回顧檢討並發現自己的成長; 把重點放在成長,讓考核成績成為事件的配角, 或許就不用去計較到底公不公平了。
開會的時候,有的人拿著筆記本,有人提著筆電,也有人拿平板跟手機紀錄;不管筆記本、筆電、平板跟或手機,這些都是工具,工具沒有好壞,只有方不方便;只要使用者用的順手,它就是方便的好工具。 而會議中,如何讓大家專心與會,重點應該在〝議題〞,而不是〝工具〞。
是焦慮導致聽覺過度敏感,還是聽覺過度刺激導致焦慮? 但管他誰是因誰是果,重點是要切斷這個惡性循環, 我利用聽﹝白色噪音﹞的方法,阻絕那竊竊私語,工作起來也順利了許多。
「檢討」不等於「究責」, 若檢討會開成了究責大會,那跟公審有什麼兩樣? 這樣的檢討會只會訓練大家避難的本能,很難想像還會有其他甚麼好的結果。
公司的茶水間 是個神祕的地方, 它是公共區域,生活必須,更八卦的起源地; 而這周,它成了有良心主管的舞台。 公司花了一整周的時間,整修了茶水間, 這周放完連假,大家迎來了嶄新的茶水間。 新的茶水間,拆除了所有老舊的矮櫃, 除了冰箱,就只有在牆上釘了個平台, 放上微波爐及飲水機後,檯面只夠放個杯子。
在學校「制服」管理放寬的趨勢下,卻有些企業對「制服的穿著」及「服裝儀容」的要求卻日益嚴苛;這是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 面對過分的穿著規定,員工該深思的不是規定合不合理, 而是這個企業的文化及管理風格你認同嗎?
其實,大家心裡都有底,年終考核不可能公平; 但我們也願意相信有制度的公司,考核會趨近於公平。 只是,心裡一直有個疑問,到底什麼才叫做公平? 如果,你也能接受把考核當作是一年的復盤,回顧檢討並發現自己的成長; 把重點放在成長,讓考核成績成為事件的配角, 或許就不用去計較到底公不公平了。
開會的時候,有的人拿著筆記本,有人提著筆電,也有人拿平板跟手機紀錄;不管筆記本、筆電、平板跟或手機,這些都是工具,工具沒有好壞,只有方不方便;只要使用者用的順手,它就是方便的好工具。 而會議中,如何讓大家專心與會,重點應該在〝議題〞,而不是〝工具〞。
是焦慮導致聽覺過度敏感,還是聽覺過度刺激導致焦慮? 但管他誰是因誰是果,重點是要切斷這個惡性循環, 我利用聽﹝白色噪音﹞的方法,阻絕那竊竊私語,工作起來也順利了許多。
「檢討」不等於「究責」, 若檢討會開成了究責大會,那跟公審有什麼兩樣? 這樣的檢討會只會訓練大家避難的本能,很難想像還會有其他甚麼好的結果。
公司的茶水間 是個神祕的地方, 它是公共區域,生活必須,更八卦的起源地; 而這周,它成了有良心主管的舞台。 公司花了一整周的時間,整修了茶水間, 這周放完連假,大家迎來了嶄新的茶水間。 新的茶水間,拆除了所有老舊的矮櫃, 除了冰箱,就只有在牆上釘了個平台, 放上微波爐及飲水機後,檯面只夠放個杯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職場講究好聚好散? 離職還是作自己吧 | 擁抱夕陽的人生的沙龍 說實在,我沒想到前一篇文章能有這麼多的響應,感謝大家的支持。這次我想用公司的角度說明為何要針對離職員工? 員工談好離職日,被老闆念一下,接著好好交接,跟同事離職餐敘,一直被追問要去哪裡雖會讓離職員工感到不快,但這種等級已經算明哲保
Thumbnail
      現在的你在職場過得開心嗎?你有想過離開嗎?如果是的話,那你是否想過離開的原因是甚麼,是工作環境太差、還是薪資待遇不好、或是職場同事關係不佳,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離開了,到新環境會不會有一樣的問題,難道你又要離開嗎,可是這樣問題還是無法解決。
Thumbnail
近期遇到好幾位應徵者,當詢問為何離開前一份工作或是為何尋找外部新工作時,都欲言又止地提到和主管的相處有一些挑戰。若你也有相同的情形,離職原因和主管有關,可以如何回應比較恰當呢?在面試中坦然地談及挑戰、採取的積極性行動以及自身的正面學習,都可以有效回答這樣的問題。
Thumbnail
員工可能離職時(員工尚未提出,只是我覺得該員怪怪的),多半我會先單獨約來聊聊,有些人可以在對談中把心結打開,然後回歸正軌,有些人則不行。 大部分離職員工在決定提出離職當天講述的原因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因此等到當天才想到要慰留,多半會抓錯方向。 當團隊成員提離職時,我還是會詢問原因,主要是確認對方已
剛跟朋友聊到週三的面試,也寫了篇文接班人,你?or 替代品... 朋友好意的提醒了一個問題,他作為一個面試主管的心情,其實離職原因說些官方的即可,在這麼短的時間是不可能了解離職者當時的心路歷程,若把人又牽扯進來,那也變成我後來的心情;面試完不開心,覺得對方一定完全誤解我的狀況,可是這怎麼可能說的清呢
Thumbnail
在正職工作的情況下,並不會在剛入職時就知道這份工作將在哪一天結束。 更多時候,是因為被動因素而離職,好比公司有異狀,造成資遣,或者是工作環境高壓、與主管/同事不和、難有升遷/加薪的機會等等(而這些原因往往在離職信件中都被簡化寫成「另有職涯發展的需求」)。
在職場上,時常看到有些已經離職的或是退休的,很喜歡回原工作崗位,有些不懂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態? 昨天已經過去了,舊人早就換成了新人,何必去找不痛快?人家一聲廠長,喊的到底是誰?不是你,你心情不好,是你,新廠長不爽!所以對於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我向來是不聯系的,除非是老同事換了工作。不是我太過現實
Thumbnail
在進行職涯轉換的談話中,我收集了一些資訊 離職的原因其實蠻多種的, 有未來發展的/年終不好/我看誰誰不爽/他做的跟狗*樣還比我錢多 因為負債所以需要更多的薪水,我看不到在公司的未來 另外也發現了在公司待得越久3-5年左右,通常是有關【發展】的課題 而3年以下的通常是工作貢獻沒有達到肯定,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職場講究好聚好散? 離職還是作自己吧 | 擁抱夕陽的人生的沙龍 說實在,我沒想到前一篇文章能有這麼多的響應,感謝大家的支持。這次我想用公司的角度說明為何要針對離職員工? 員工談好離職日,被老闆念一下,接著好好交接,跟同事離職餐敘,一直被追問要去哪裡雖會讓離職員工感到不快,但這種等級已經算明哲保
Thumbnail
      現在的你在職場過得開心嗎?你有想過離開嗎?如果是的話,那你是否想過離開的原因是甚麼,是工作環境太差、還是薪資待遇不好、或是職場同事關係不佳,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離開了,到新環境會不會有一樣的問題,難道你又要離開嗎,可是這樣問題還是無法解決。
Thumbnail
近期遇到好幾位應徵者,當詢問為何離開前一份工作或是為何尋找外部新工作時,都欲言又止地提到和主管的相處有一些挑戰。若你也有相同的情形,離職原因和主管有關,可以如何回應比較恰當呢?在面試中坦然地談及挑戰、採取的積極性行動以及自身的正面學習,都可以有效回答這樣的問題。
Thumbnail
員工可能離職時(員工尚未提出,只是我覺得該員怪怪的),多半我會先單獨約來聊聊,有些人可以在對談中把心結打開,然後回歸正軌,有些人則不行。 大部分離職員工在決定提出離職當天講述的原因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因此等到當天才想到要慰留,多半會抓錯方向。 當團隊成員提離職時,我還是會詢問原因,主要是確認對方已
剛跟朋友聊到週三的面試,也寫了篇文接班人,你?or 替代品... 朋友好意的提醒了一個問題,他作為一個面試主管的心情,其實離職原因說些官方的即可,在這麼短的時間是不可能了解離職者當時的心路歷程,若把人又牽扯進來,那也變成我後來的心情;面試完不開心,覺得對方一定完全誤解我的狀況,可是這怎麼可能說的清呢
Thumbnail
在正職工作的情況下,並不會在剛入職時就知道這份工作將在哪一天結束。 更多時候,是因為被動因素而離職,好比公司有異狀,造成資遣,或者是工作環境高壓、與主管/同事不和、難有升遷/加薪的機會等等(而這些原因往往在離職信件中都被簡化寫成「另有職涯發展的需求」)。
在職場上,時常看到有些已經離職的或是退休的,很喜歡回原工作崗位,有些不懂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態? 昨天已經過去了,舊人早就換成了新人,何必去找不痛快?人家一聲廠長,喊的到底是誰?不是你,你心情不好,是你,新廠長不爽!所以對於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我向來是不聯系的,除非是老同事換了工作。不是我太過現實
Thumbnail
在進行職涯轉換的談話中,我收集了一些資訊 離職的原因其實蠻多種的, 有未來發展的/年終不好/我看誰誰不爽/他做的跟狗*樣還比我錢多 因為負債所以需要更多的薪水,我看不到在公司的未來 另外也發現了在公司待得越久3-5年左右,通常是有關【發展】的課題 而3年以下的通常是工作貢獻沒有達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