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二 12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5.6.20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曰:
「凡為一寺之主,所貴操履清淨。持大信以待四方衲子。
蓋有毫𩬊猥媟①之事,於己不去,遂被小人窺覷。
雖有道德如古人,則學者疑而不信矣。」
《山堂小參》
【注釋】
①猥媟:指卑鄙無恥的行為。

【演蓮法師譯文】
佛鑒慧勤禪師說:
「作為一寺的住持,操守行履一定要清淨潔白,不能有絲毫污點,接引四方而來的學者應本著誠信的態度。
假如身上有絲毫猥鄙媟污的行為沒有除去,一旦被小人暗中窺探抓住把柄。
這樣一來,即使你有如同古人一樣的道德,學者仍會對你抱著懷疑的態度,不敢全然相信了。」
良因贊曰:
何謂「持大信以待四方衲子」,即是讓人相信此住持的人品。
如何將會失信於人呢?如《梵網經》所說:「口便說空、行在有中。」
唯有真操實履,所行如所說者,方能取信於人,也才能教化一方。
豈止住持如此,我們佛教徒,不也是如此?
掛個「佛教徒」的名義,能取信於人?或者反而失信於人呢?
唯有篤行,對治習氣,才是真實佛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5.6.13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謂龍牙才和尚①曰: 「欲革前人之弊,不可亟去。須因事而革之,使小人不疑,則庶無怨恨。 予嘗言:『住持有三訣,見事,能行,果斷。』 三者缺一,則見事不明,終為小人忽慢,住持不振矣。」 《山堂小參》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佛鑒慧勤禪師對龍牙寺智才禪師說:
2015.6.6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曰: 「為道不憂,則操心不遠。處身常逸,則用志不大。 古人歷艱難,嘗險阻,然後享終身之安。 蓋事難則志銳,刻苦則慮深,遂能轉禍為福,轉物為道。 多見學者,逐物而忘道,背明而投暗。 於是飾己之不能,而欺人以為智。強人之不逮,而侮人以為高。 《與秀紫芝書》
見白雲禪師謂:「以窮達得喪移其所守者,未可語道也」,心中不禁警聳。 未遇事時潔身自愛,或許一般修行人尚能如此; 但遇到考驗仍能持守節操者,則多數或許未能。 未經考驗前,不要妄說我也能; 唯有戰戰兢兢,守護自心, 並多閱讀古德開示、傳記,以培養道心, 遇事或許方能守住。
2013/5/26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 良因曰: 因為尊重自靈,所以能攝護自心,積極地斷惡修善。 反之,不知自重者,則身心粗躁, 又不知反省,只是怨天尤人,這樣必招屈辱! 所言畏者,是對因果、輿論戒慎恐懼的態度。
2013/5/25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 良因曰: 憨山大師《醒世歌》:「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剛刀口易傷。」 因此深深體會,學退讓能消災免難, 所以不僅不吃虧,反而是討了便宜。 更何況忍辱以積大德,福德由此增崇呢! 所以應當調伏貪瞋煩惱!
2013/5/19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 偶一失謀,而事倖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 後乃視為故常,而恬不為意。 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良因曰: 由於僥倖成功,往往就將事情看容易了, 並養成了粗疏的壞習慣,也為將來的失敗種下了因。
2015.6.13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謂龍牙才和尚①曰: 「欲革前人之弊,不可亟去。須因事而革之,使小人不疑,則庶無怨恨。 予嘗言:『住持有三訣,見事,能行,果斷。』 三者缺一,則見事不明,終為小人忽慢,住持不振矣。」 《山堂小參》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佛鑒慧勤禪師對龍牙寺智才禪師說:
2015.6.6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曰: 「為道不憂,則操心不遠。處身常逸,則用志不大。 古人歷艱難,嘗險阻,然後享終身之安。 蓋事難則志銳,刻苦則慮深,遂能轉禍為福,轉物為道。 多見學者,逐物而忘道,背明而投暗。 於是飾己之不能,而欺人以為智。強人之不逮,而侮人以為高。 《與秀紫芝書》
見白雲禪師謂:「以窮達得喪移其所守者,未可語道也」,心中不禁警聳。 未遇事時潔身自愛,或許一般修行人尚能如此; 但遇到考驗仍能持守節操者,則多數或許未能。 未經考驗前,不要妄說我也能; 唯有戰戰兢兢,守護自心, 並多閱讀古德開示、傳記,以培養道心, 遇事或許方能守住。
2013/5/26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 良因曰: 因為尊重自靈,所以能攝護自心,積極地斷惡修善。 反之,不知自重者,則身心粗躁, 又不知反省,只是怨天尤人,這樣必招屈辱! 所言畏者,是對因果、輿論戒慎恐懼的態度。
2013/5/25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 良因曰: 憨山大師《醒世歌》:「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剛刀口易傷。」 因此深深體會,學退讓能消災免難, 所以不僅不吃虧,反而是討了便宜。 更何況忍辱以積大德,福德由此增崇呢! 所以應當調伏貪瞋煩惱!
2013/5/19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 偶一失謀,而事倖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 後乃視為故常,而恬不為意。 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良因曰: 由於僥倖成功,往往就將事情看容易了, 並養成了粗疏的壞習慣,也為將來的失敗種下了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一般凡夫所讚嘆佛陀的優點,包括各種好的外在威儀,都不過是「小緣威儀戒行」而已,這裡就直接引出佛陀認為佛法僧三寶有更為值得讚嘆的功德,而不是只是外在持戒、行儀莊嚴肅穆令人歡喜而已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很多現在來皈依、來學佛了都還亂講話,「妄語」會消掉平生的福德。邪淫的人要有一個淫緣,找一個對象、對方肯,還要場地,什麼時候....這個邪淫才算成立,「妄語」一下就講出來了!誇大、自我炫耀,講迷惑顛倒的話、吹牛......這一些講多了,福德分分秒秒在流失。何必呢?所以為什麼有的修行人
Thumbnail
○印光大師法語 : ---【修禪者】、宗教【修行者】須要改過行善方為真修道者。 人人都需要正義和正直,國家社會要安定更是需要正直。 正直的標準是什麼呢? 是在個人,還是在社會風俗中? 人人都自認為正直之時,其實卻不是;而社會認為不正直之事,其實卻是真正的正直。 古聖先賢為你說明何謂【正直】的標準!!
善導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23) 禪觀與念佛(觀/念二宗) 之滅罪      如上所述,善導師的淨土思想,本疏與具疏、解義與行儀之中,關於「念佛與懺悔」的關係,可先分別探討,而後歸納一個總結。 (一)《四帖疏》 善導《四帖疏》中提及「懺悔」,多視為「修觀」的前方便[1];如定善義的
Thumbnail
擷取自: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The great vow of Amitabha /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往昔,目犍連尊者在地獄時看到一個身形是人、身高達數由旬的眾生,舌頭長達一由旬,而且舌頭上面有許多犁,舌頭像農田一樣被耕耘。尊者便去請問世尊...
Thumbnail
若是不幸依止一位無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是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自己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合理、這不合理。」猶如目盲之人在評論畫作的用色是否得當一樣。
Thumbnail
什麼樣的人喜歡說妄語呢?貪、瞋、痴強烈,樂於追求名聞利養,油嘴滑舌且沒有慚恥心的人。學佛修行的人沒有見到本尊或鬼神,卻謊稱見到;未曾證悟,也沒有蒙佛授記,卻說已經獲得,這屬於犯上人法妄語,出家人若說此妄語是為破根本戒。對正法、上師、僧眾惡意中傷、毀謗、欺騙,是為大妄語。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一般凡夫所讚嘆佛陀的優點,包括各種好的外在威儀,都不過是「小緣威儀戒行」而已,這裡就直接引出佛陀認為佛法僧三寶有更為值得讚嘆的功德,而不是只是外在持戒、行儀莊嚴肅穆令人歡喜而已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很多現在來皈依、來學佛了都還亂講話,「妄語」會消掉平生的福德。邪淫的人要有一個淫緣,找一個對象、對方肯,還要場地,什麼時候....這個邪淫才算成立,「妄語」一下就講出來了!誇大、自我炫耀,講迷惑顛倒的話、吹牛......這一些講多了,福德分分秒秒在流失。何必呢?所以為什麼有的修行人
Thumbnail
○印光大師法語 : ---【修禪者】、宗教【修行者】須要改過行善方為真修道者。 人人都需要正義和正直,國家社會要安定更是需要正直。 正直的標準是什麼呢? 是在個人,還是在社會風俗中? 人人都自認為正直之時,其實卻不是;而社會認為不正直之事,其實卻是真正的正直。 古聖先賢為你說明何謂【正直】的標準!!
善導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23) 禪觀與念佛(觀/念二宗) 之滅罪      如上所述,善導師的淨土思想,本疏與具疏、解義與行儀之中,關於「念佛與懺悔」的關係,可先分別探討,而後歸納一個總結。 (一)《四帖疏》 善導《四帖疏》中提及「懺悔」,多視為「修觀」的前方便[1];如定善義的
Thumbnail
擷取自: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The great vow of Amitabha /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往昔,目犍連尊者在地獄時看到一個身形是人、身高達數由旬的眾生,舌頭長達一由旬,而且舌頭上面有許多犁,舌頭像農田一樣被耕耘。尊者便去請問世尊...
Thumbnail
若是不幸依止一位無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是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自己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合理、這不合理。」猶如目盲之人在評論畫作的用色是否得當一樣。
Thumbnail
什麼樣的人喜歡說妄語呢?貪、瞋、痴強烈,樂於追求名聞利養,油嘴滑舌且沒有慚恥心的人。學佛修行的人沒有見到本尊或鬼神,卻謊稱見到;未曾證悟,也沒有蒙佛授記,卻說已經獲得,這屬於犯上人法妄語,出家人若說此妄語是為破根本戒。對正法、上師、僧眾惡意中傷、毀謗、欺騙,是為大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