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不可以隨便亂拿別人的東西! 從小培養孩子『物權觀念』真的很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常在孩子書包內發現幾個不屬於他的物品,
詢問下都說是同學送的,直到老師打電話來反應……
才發現孩子未經同意,擅自拿走同學的東西,真的是快氣死我了!!」

你的孩子曾經有未經同意,亂拿別人東西的經驗嗎?
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物品,即使不是自己的也會想要拿走,
不是才剛說「別人的東西要經過同意才能拿」為什麼還會這樣呢?

其實~這可能是因為孩子缺乏物權觀念的關係哦!
在幼兒的世界裡,他們常依照本能去行動,很多行為都不太符合社會規範,
他們也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

這時爸比媽咪在小寶貝身旁陪伴引導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希望孩子可以成為一個懂得尊重他人的乖寶寶,
花個5分鐘來細細品味這篇文章吧!和作伴一起培養孩子的物權觀念^^

不同年齡層孩子想法

👶 0~4歲 (無律期)

這時期孩子自我中心強,行為大多出自本能,
對物權觀念似懂非懂,且比較沒有自制力,可能常會出現想拿就拿的行為。

👦 4~8歲 (他律期)

這時期孩子能簡單分辨事情對錯,對物權觀念也比較清楚,
但對於規則的概念較模糊,常會依照「後果」來決定動機,
像隨便拿別人東西,可能會「被媽媽處罰」,因為不想被處罰,所以選擇不拿。

🧑 8歲以上 (自律期)

這時期孩子通常可以理解物權觀念,發現規則其實是可以變通的,
不再只是依照後果來行動,懂得用其他方式來做應對,
像是可以用輪流、分享、借取來滿足自己的「意圖」。

培養孩子物權觀念方法

✧區分屬於誰的

當孩子有「我的」觀念時,可開始教他區別「這個物品是我的?還是你的?」
透過不斷練習區別「你的、我的」,慢慢的孩子對物權會有更加認識。
爸比媽咪可透過姓名標記用品像是在物品上貼姓名貼
帶著孩子辨識哪些東西是屬於他的,理解自己是物品的主人,
而選擇喜歡的圖案的姓名貼可以更加深歸屬感哦💓
💁‍♀️「有貼自己姓名貼的物品,就是屬於自己的,而沒有貼的就是別人的。」
用這種方式幫助孩子理解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物品。

✧爸媽以身作則

孩子亂拿別人的東西,可能有一部分來自於父母的行為哦!
你是否有未經孩子同意,就隨便亂拿他的物品經驗呢?
這種行為會讓他們覺得,爸爸媽媽都這樣拿我的東西,那麼我也可以啊!
🙋‍爸比媽咪在生活裡,應該以身作則給寶貝們好示範,
在拿取孩子的物品前,先取得他的同意、養成物品用完就物歸原主的習慣,
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被你的好行為給影響,更能尊重每個人的物權哦!

✧教導正確行為

孩子亂拿別人的物品,理由常常只是因為自己喜歡~
所以爸比媽咪可與孩子說說明確規則,並鼓勵孩子遵守
🙅‍♀️「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
🙅‍♀️「在拿之前要經過東西主人的同意。」
🙅‍♀️「未經主人同意就拿走是不對的行為。」
還有教導孩子用正確行為去應對,像是與物品主人商量,
是否可以用輪流、交換、分享來借取。
🧏‍♀️「可以問問人家想不想借你玩~」
🧏‍♀️「你可以拿你的玩具跟他交換看看,看他願意借你嗎?」

✧尊重他人感受

物權不但能維護孩子的權利,同時也會更懂得珍惜物品,
有時孩子亂拿別人的物品,是因為不曉得會帶給別人什麼的困擾,
爸比媽咪可透過示範拿取孩子物品,教導孩子同理他人的感受
當屬於自己的物品被奪走,自己會感到難過,相對的,
如果自己隨便拿走別人的物品,他一樣也會覺得不開心的☹️
🤷‍♀️「東西是人家的,他如果不借你,我們要尊重他~」
🤦‍♀️「當我們隨便拿別人物品時,他會感到很難過!」
並教導孩子學會接受事實人家如果不願意借你,
那是他人的權利,我們必須接受。

✧誠實面對錯誤

當發現孩子出現亂拿別人東西行為時,爸媽應先與孩子交流,
先了解他的動機是什麼,再做出適當處理,
並鼓勵孩子誠實面對錯誤,一起想出合適方法去改正。
為了讓孩子知道『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
必須讓孩子明白做錯事是需要付出代價,而且要對自己的行為付出責任
孩子也更能體會事情的嚴重性,此時爸媽千萬不能心軟唷!
像是要求取消娛樂活動、放棄一樣自己很珍愛的物品……等。
當孩子知道這件事是錯誤的,會受到懲罰,
日後也會更加注意自己,不會輕易做出錯誤的行為。

姓名貼是建立孩子物權的好幫手!

在這邊,小編想和各位爸比媽咪,大推一樣秘密武器!
嘿嘿~答案就是 作伴防水姓名貼
作伴考量到小寶貝們在成長過程中,常常會遇到搞混、拿錯東西的情形,
特別以幫助孩子能更清楚辨識自己的物品為出發點,藉此培養孩子物權觀念!
作伴防水姓名貼 屬於厚實的霧面磨砂材質,款式、尺寸有滿滿選擇,
一次含不糊化」、「不脫落」、「防水耐用」特性,
剛好符合長久標識 陪伴孩子保管的需求💑
因為是專為孩子設計,作伴在品質上要求也非常嚴格,
姓名貼本身採用的是美國金牌認證環保墨水印製,
還設計超多獨特又療癒圖案,孩子使用時心情也會感到更美好~💕
孩子在自己物品貼上姓名貼從那刻起就成為物品的主人,
加深對物品的歸屬感,並更懂得珍惜保護它~🙌
當孩子擁有物權,只有自己可以決定願不願意分享、何時可以取回,
當不小心遺落在某個角落,他人幫助協助拿回的機率也越高哦!

作伴的總結

希望以上作伴的整理,能幫助爸比媽咪解決在育兒過程中的煩惱和困惑唷!
許多爸媽可能覺得,這麼小需要培養「物權」觀念嗎?
其實,提早『建立孩子的物權觀念』真的很重要唷~😳
不僅可以讓寶貝們意識愛護自己的東西,並且還能學習尊重他人。

而寶貝們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需要後天做練習的,
相信經過我們的耐心引導,一定能幫助寶貝成為乖寶寶的唷^^💞
我們一起加油!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作伴 ZuoBan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因為手帕是每日貼身使用的物品,選擇適合孩子變得格外重要👶 爸爸媽媽一定要慎選品質! 如果你剛好在尋找適合孩子的手帕巾,可以停下你的腳步,繼續看下去~ 💁‍♀️就讓作伴來好好替你介紹,挑選手帕巾需要什麼樣的條件 還有《作伴手帕紗布巾》為什麼能成為最佳首選!
而在入園前,除了要準備姓名貼、手帕、姓名印章…..等等幼稚園必備用品, 小寶貝本身也需要做好準備唷!孩子需要準備些什麼呢? 《作伴》貼心幫您整理出孩子【入學前需具備的5大能力】 順便來檢視一下你家小寶貝可以做到多少吧! 一起降低孩子初體驗的挫折感,幫助小寶貝們更快融
許多父母沒有意識到從小建立孩子身體自主權的重要性, 導致孩子身體界線被侵犯時,感到不舒服卻不敢表達, 別以為小朋友還小,性別教育永遠都不嫌早,別讓壞人有機可趁了! ✨作伴✨要來分享建立孩子的『身體自主權』的小方法, 認識身體界線,學著尊重別人,同時也要學會保護自己,在不舒服時要勇敢做出回應!
家庭是孩子第一個學習情緒的地方,手足之間有衝突是很正常, 是幼兒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應該從中引導孩子在處理時該怎麼做。 《作伴小編今天要來與大家說說「處理孩子手足衝突小方法」💥 爸比媽咪們可以跟著做做看,一起優雅的化解這場戰爭吧🙌
3C除了會侵襲孩子的視力,連情緒、專注力、人際互動都會受影響, 但要因此禁止小孩接觸3C產品嗎? 其實3C並不可怕,而是錯誤的使用情境~ 🙋‍♀️本篇作伴要來給 爸比媽咪們建立孩子使用3C的小原則, 一起來為孩子的健康把關吧💓
兒福聯盟表示有七成多家長曾有孩子走失經驗 小朋友最容易走失的年齡層在2~4歲 想到就覺得好膽戰心驚呀…… 💁‍♀️作伴小編今天要與大家說說預防孩子走失小技巧, 爸比媽咪除了要看緊孩子,孩子自己本身學著自我保護也很重要哦!
因為手帕是每日貼身使用的物品,選擇適合孩子變得格外重要👶 爸爸媽媽一定要慎選品質! 如果你剛好在尋找適合孩子的手帕巾,可以停下你的腳步,繼續看下去~ 💁‍♀️就讓作伴來好好替你介紹,挑選手帕巾需要什麼樣的條件 還有《作伴手帕紗布巾》為什麼能成為最佳首選!
而在入園前,除了要準備姓名貼、手帕、姓名印章…..等等幼稚園必備用品, 小寶貝本身也需要做好準備唷!孩子需要準備些什麼呢? 《作伴》貼心幫您整理出孩子【入學前需具備的5大能力】 順便來檢視一下你家小寶貝可以做到多少吧! 一起降低孩子初體驗的挫折感,幫助小寶貝們更快融
許多父母沒有意識到從小建立孩子身體自主權的重要性, 導致孩子身體界線被侵犯時,感到不舒服卻不敢表達, 別以為小朋友還小,性別教育永遠都不嫌早,別讓壞人有機可趁了! ✨作伴✨要來分享建立孩子的『身體自主權』的小方法, 認識身體界線,學著尊重別人,同時也要學會保護自己,在不舒服時要勇敢做出回應!
家庭是孩子第一個學習情緒的地方,手足之間有衝突是很正常, 是幼兒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應該從中引導孩子在處理時該怎麼做。 《作伴小編今天要來與大家說說「處理孩子手足衝突小方法」💥 爸比媽咪們可以跟著做做看,一起優雅的化解這場戰爭吧🙌
3C除了會侵襲孩子的視力,連情緒、專注力、人際互動都會受影響, 但要因此禁止小孩接觸3C產品嗎? 其實3C並不可怕,而是錯誤的使用情境~ 🙋‍♀️本篇作伴要來給 爸比媽咪們建立孩子使用3C的小原則, 一起來為孩子的健康把關吧💓
兒福聯盟表示有七成多家長曾有孩子走失經驗 小朋友最容易走失的年齡層在2~4歲 想到就覺得好膽戰心驚呀…… 💁‍♀️作伴小編今天要與大家說說預防孩子走失小技巧, 爸比媽咪除了要看緊孩子,孩子自己本身學著自我保護也很重要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在建立孩子自信與情緒穩定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僅可以促進精細動作、粗大動作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還能培養社會適應和情緒穩定等能力。父母在孩子的生活自理中可以運用拆解步驟、做好事前準備、瞭解孩子發展、保持正向態度和堅持原則等方法來幫助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如何在日常中理解和選擇的重要性。透過一個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進行自主選擇的小故事,讓孩子從「糾正」到「選擇」,從中感受到自由和責任。文章探討了孩子內在需求和外在影響之間的平衡,以及如何透過良性溝通和引導讓孩子培養自律思考能力。
孩子2~3歲的時候 開始進入不要不要期 這也不要 那也不要 有時候生氣還會亂丟東西和打人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成人如果可以溫和堅定地引導孩子分辨、認識這一層關係,孩子就會逐漸學習並且理解,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認為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讓孩子真的感覺到自己「有所擁有」以及「被成人尊重」。
Thumbnail
這篇文章著重在幫助孩子認識自我與他人的關係,特別推薦兩本繪本來讓孩子瞭解自己的重要性。這些繪本的推薦適合2歲左右的孩子觀看,此外也提到了這些繪本能夠幫助孩子建立物權安全感以及孔融讓梨的觀念。
Thumbnail
有些人就是要你遵照他的意思,那是他生活的重心,你要做的不是對抗,因為身經百戰的他會卯盡全力要你屈服,在這過程他會充滿幹勁與自信,因為那是他證明自己能力和價值的時刻,可是你在與他對抗的過程或耗損太多元氣最後傷痕累累,你不會贏,拖延越久內耗越多,最後你只落得滿盤皆輸更或者得罪一堆人。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在建立孩子自信與情緒穩定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僅可以促進精細動作、粗大動作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還能培養社會適應和情緒穩定等能力。父母在孩子的生活自理中可以運用拆解步驟、做好事前準備、瞭解孩子發展、保持正向態度和堅持原則等方法來幫助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如何在日常中理解和選擇的重要性。透過一個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進行自主選擇的小故事,讓孩子從「糾正」到「選擇」,從中感受到自由和責任。文章探討了孩子內在需求和外在影響之間的平衡,以及如何透過良性溝通和引導讓孩子培養自律思考能力。
孩子2~3歲的時候 開始進入不要不要期 這也不要 那也不要 有時候生氣還會亂丟東西和打人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成人如果可以溫和堅定地引導孩子分辨、認識這一層關係,孩子就會逐漸學習並且理解,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認為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讓孩子真的感覺到自己「有所擁有」以及「被成人尊重」。
Thumbnail
這篇文章著重在幫助孩子認識自我與他人的關係,特別推薦兩本繪本來讓孩子瞭解自己的重要性。這些繪本的推薦適合2歲左右的孩子觀看,此外也提到了這些繪本能夠幫助孩子建立物權安全感以及孔融讓梨的觀念。
Thumbnail
有些人就是要你遵照他的意思,那是他生活的重心,你要做的不是對抗,因為身經百戰的他會卯盡全力要你屈服,在這過程他會充滿幹勁與自信,因為那是他證明自己能力和價值的時刻,可是你在與他對抗的過程或耗損太多元氣最後傷痕累累,你不會贏,拖延越久內耗越多,最後你只落得滿盤皆輸更或者得罪一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