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創新的日常實踐中,如何找到「我」的位置?讀〈日常生活中的社會運動〉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發文時間:06/09

新創一家一間倒,又一家一家成長起來,什麼原因讓這些年輕人前仆後繼?為什麼年輕世代甘願投入社會創新的行動,即使失敗,或不成功,卻不感到後悔?讀〈日常生活中的社會運動〉,細思我們所處的新自由主義時代,或可為其中一些謎題提供解釋。

逃脫綿密滲透的國家治理權力之網

Foucault認為,當代的我們無所遁逃於權力體系之中,處處都是權力的運作,權力打造我們的主體。

書中,則引用Deleuze and Guattari說明,「欲望的本質是革命性的」,每個人都存在革命、反叛的欲望,以及對抗權力的潛能,每一個人都存在具有顛覆或翻轉既有社會秩序的可能。(P9-10)

在新自由主義的時代裡,重重社會鏈結斷裂,迫使我們必須面對原生多重、破碎的自我,在這個時代裡,我們時時面對的嚴肅課題是:「我是誰」,當人成為「分裂的人」(dividual),自我的重構變成了我們最主要的關懷。(p9)

在主體性的矩陣中,個人的自我認同不斷尋找、更換主體位置,多重建構的主體化過程是開放、持續進行的過程。(p10)

新型態的社運:訴求以認同

社會運動是社會改良制度中的一種,普遍見解裡,社會運動往往向特定權威訴諸以集體的訴求,搭配激情的展演劇碼,而參與者在投入中,共同打造了社運的意義。20世紀的社會運動卻擴展至「認同」的追求,以普世價值為號召,以網路動員人群,參與者以個人身分參與,不再只是既有群體的集結。

這本書所欲描繪的,正是這個新型態的社會運動,作為社會改良的運動,不訴諸於激情的革命,不以成敗論英雄。

當代日常生活中的社會運動

青年如何改變世界?上個世代常見的方式可能是NGO、社會運動,而今出現的新的社會實踐方式:社會創新,以此回應我們現正面對的社會景況與難題,試圖找出改良社會的可能。

如果為日常生活中的社會運動下一個定義,那會是一個持續追尋自我意義的旅途,一個不斷認識自己的過程,不在終點,也不在起點,而在路途上的循環往復中,找到自我認同的位置。

參考讀物:
黃應貴等(2021),《日常生活中的社會運動》,台北:群學出版社。
Foucault, Michel (1977) 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 Translated by Alan Sheridan. New York: Vinta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高高|議題觀點與學術的沙龍
12會員
4內容數
2022/06/01
原生家庭裡,我們可能感到「無家可歸」,卻也可能在其他地方,擁有「在家」的感受。 解析現代家庭、想像「家」的可能,活出我們的「家」!
Thumbnail
2022/06/01
原生家庭裡,我們可能感到「無家可歸」,卻也可能在其他地方,擁有「在家」的感受。 解析現代家庭、想像「家」的可能,活出我們的「家」!
Thumbnail
2022/05/30
研究早已證明,社會運動絕非烏合之眾。 「時代革命」呈現了社會運動的意涵。見證香港人民如何成為「香港人」--作為持續闡述與戰鬥的集體身分。而什麼是「台灣人」呢?這是留給我們回應的問題。 創造時代、定位時代的是浪潮下的反抗者們。
Thumbnail
2022/05/30
研究早已證明,社會運動絕非烏合之眾。 「時代革命」呈現了社會運動的意涵。見證香港人民如何成為「香港人」--作為持續闡述與戰鬥的集體身分。而什麼是「台灣人」呢?這是留給我們回應的問題。 創造時代、定位時代的是浪潮下的反抗者們。
Thumbnail
2022/05/29
辨識壓迫是發聲的起點! 很多時候,受壓迫者可能有感於受壓迫的事實,卻難以找到該向「誰」表達抗議,畢竟,每一個人都只是各在其位、各為其事,誰那麼「壞」來壓迫你呢?
Thumbnail
2022/05/29
辨識壓迫是發聲的起點! 很多時候,受壓迫者可能有感於受壓迫的事實,卻難以找到該向「誰」表達抗議,畢竟,每一個人都只是各在其位、各為其事,誰那麼「壞」來壓迫你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社會中有2種角色,一種是被社會認定的,而另一種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尋找自我在年輕世代裡是一個必須得做的事,在過去,大家的身分大多被社會的框架所限制住,越高的社會階級是很迷人的,只需要多加努力,就能達到社會所認定的人生勝利組,但...
Thumbnail
在社會中有2種角色,一種是被社會認定的,而另一種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尋找自我在年輕世代裡是一個必須得做的事,在過去,大家的身分大多被社會的框架所限制住,越高的社會階級是很迷人的,只需要多加努力,就能達到社會所認定的人生勝利組,但...
Thumbnail
世界原是一,就連「個體」的概念都不是與生俱來,是透過漫長歲月逐漸形塑而成,是動態演化的過程,隨著不同的政經、文化背景、時空環境而適應出不同的樣貌。
Thumbnail
世界原是一,就連「個體」的概念都不是與生俱來,是透過漫長歲月逐漸形塑而成,是動態演化的過程,隨著不同的政經、文化背景、時空環境而適應出不同的樣貌。
Thumbnail
就如Rogers理念所說,為了將主觀體驗視為權威和行動準則,人在最好的狀態下會是流動、動態、不斷修正的。同樣的,在面對較僵固、缺乏彈性的體制時,該如何保持自己的動態性、完整性和真實,是建制民族誌訴求的。
Thumbnail
就如Rogers理念所說,為了將主觀體驗視為權威和行動準則,人在最好的狀態下會是流動、動態、不斷修正的。同樣的,在面對較僵固、缺乏彈性的體制時,該如何保持自己的動態性、完整性和真實,是建制民族誌訴求的。
Thumbnail
研究早已證明,社會運動絕非烏合之眾。 「時代革命」呈現了社會運動的意涵。見證香港人民如何成為「香港人」--作為持續闡述與戰鬥的集體身分。而什麼是「台灣人」呢?這是留給我們回應的問題。 創造時代、定位時代的是浪潮下的反抗者們。
Thumbnail
研究早已證明,社會運動絕非烏合之眾。 「時代革命」呈現了社會運動的意涵。見證香港人民如何成為「香港人」--作為持續闡述與戰鬥的集體身分。而什麼是「台灣人」呢?這是留給我們回應的問題。 創造時代、定位時代的是浪潮下的反抗者們。
Thumbnail
就生命哲學和存在主義的觀點而言,現代人的許多生命問題,都源自於我們太想給予生命、給予人的存在明確到毫無空白的目的,而這個目的直接服務於市場經濟,導致我們無法回到人最原初經驗世界和自己的方式,也就是不帶既定目標的感受「我與世界」以及「我與自己」的真實關聯,我能將自己與世界深刻聯繫起來,能將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就生命哲學和存在主義的觀點而言,現代人的許多生命問題,都源自於我們太想給予生命、給予人的存在明確到毫無空白的目的,而這個目的直接服務於市場經濟,導致我們無法回到人最原初經驗世界和自己的方式,也就是不帶既定目標的感受「我與世界」以及「我與自己」的真實關聯,我能將自己與世界深刻聯繫起來,能將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860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860
Thumbnail
從文藝復興開始,在啟蒙時代被發揚光大的個體精神,打破了封建階級,摧毀了宗教與君王無上的權威,給人們帶來了自由。 「我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擁有自由意志,不被任何權威宰制」這種獨立而自由的理性之光照亮了整個西方世界。人們看似迎向了啟蒙的光明,但隨後幾百年來,各種災難也一一爆發,納粹與共產極權的崛起,逼得
Thumbnail
從文藝復興開始,在啟蒙時代被發揚光大的個體精神,打破了封建階級,摧毀了宗教與君王無上的權威,給人們帶來了自由。 「我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擁有自由意志,不被任何權威宰制」這種獨立而自由的理性之光照亮了整個西方世界。人們看似迎向了啟蒙的光明,但隨後幾百年來,各種災難也一一爆發,納粹與共產極權的崛起,逼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