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創新的日常實踐中,如何找到「我」的位置?讀〈日常生活中的社會運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發文時間:06/09
新創一家一間倒,又一家一家成長起來,什麼原因讓這些年輕人前仆後繼?為什麼年輕世代甘願投入社會創新的行動,即使失敗,或不成功,卻不感到後悔?讀〈日常生活中的社會運動〉,細思我們所處的新自由主義時代,或可為其中一些謎題提供解釋。

逃脫綿密滲透的國家治理權力之網

Foucault認為,當代的我們無所遁逃於權力體系之中,處處都是權力的運作,權力打造我們的主體。
書中,則引用Deleuze and Guattari說明,「欲望的本質是革命性的」,每個人都存在革命、反叛的欲望,以及對抗權力的潛能,每一個人都存在具有顛覆或翻轉既有社會秩序的可能。(P9-10)
在新自由主義的時代裡,重重社會鏈結斷裂,迫使我們必須面對原生多重、破碎的自我,在這個時代裡,我們時時面對的嚴肅課題是:「我是誰」,當人成為「分裂的人」(dividual),自我的重構變成了我們最主要的關懷。(p9)
在主體性的矩陣中,個人的自我認同不斷尋找、更換主體位置,多重建構的主體化過程是開放、持續進行的過程。(p10)

新型態的社運:訴求以認同

社會運動是社會改良制度中的一種,普遍見解裡,社會運動往往向特定權威訴諸以集體的訴求,搭配激情的展演劇碼,而參與者在投入中,共同打造了社運的意義。20世紀的社會運動卻擴展至「認同」的追求,以普世價值為號召,以網路動員人群,參與者以個人身分參與,不再只是既有群體的集結。
這本書所欲描繪的,正是這個新型態的社會運動,作為社會改良的運動,不訴諸於激情的革命,不以成敗論英雄。

當代日常生活中的社會運動

青年如何改變世界?上個世代常見的方式可能是NGO、社會運動,而今出現的新的社會實踐方式:社會創新,以此回應我們現正面對的社會景況與難題,試圖找出改良社會的可能。
如果為日常生活中的社會運動下一個定義,那會是一個持續追尋自我意義的旅途,一個不斷認識自己的過程,不在終點,也不在起點,而在路途上的循環往復中,找到自我認同的位置。
參考讀物:
黃應貴等(2021),《日常生活中的社會運動》,台北:群學出版社。
Foucault, Michel (1977) 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 Translated by Alan Sheridan. New York: Vintag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原生家庭裡,我們可能感到「無家可歸」,卻也可能在其他地方,擁有「在家」的感受。 解析現代家庭、想像「家」的可能,活出我們的「家」!
研究早已證明,社會運動絕非烏合之眾。 「時代革命」呈現了社會運動的意涵。見證香港人民如何成為「香港人」--作為持續闡述與戰鬥的集體身分。而什麼是「台灣人」呢?這是留給我們回應的問題。 創造時代、定位時代的是浪潮下的反抗者們。
辨識壓迫是發聲的起點! 很多時候,受壓迫者可能有感於受壓迫的事實,卻難以找到該向「誰」表達抗議,畢竟,每一個人都只是各在其位、各為其事,誰那麼「壞」來壓迫你呢?
原生家庭裡,我們可能感到「無家可歸」,卻也可能在其他地方,擁有「在家」的感受。 解析現代家庭、想像「家」的可能,活出我們的「家」!
研究早已證明,社會運動絕非烏合之眾。 「時代革命」呈現了社會運動的意涵。見證香港人民如何成為「香港人」--作為持續闡述與戰鬥的集體身分。而什麼是「台灣人」呢?這是留給我們回應的問題。 創造時代、定位時代的是浪潮下的反抗者們。
辨識壓迫是發聲的起點! 很多時候,受壓迫者可能有感於受壓迫的事實,卻難以找到該向「誰」表達抗議,畢竟,每一個人都只是各在其位、各為其事,誰那麼「壞」來壓迫你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篇文章介紹了武志紅老師的書籍,探討個體如何透過動力、自戀、性與攻擊性來實現自我。作者強調,尊重自己的感受和發展個體化自我對於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此外,文章還提醒讀者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適當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動力,以避免生命力的削弱。最終,促使每個人勇於展現自我,追求生活中的自我實現。
Thumbnail
我認為「做自己」的現代用語是在近代時空背景下的產物,當所有事物都變得更加個人主義,如何不為自己多想想?更隨著自由選擇機會增加,我們在思考關於自己的各層面也花費更多時間,以至於要奮力起身「為自己」索回權力。然而,什麼又是你「自己」?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年輕一代正在重新思考自由與責任的定義。李惠貞的《成為自由人》探討了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心靈的自主與面對現實的責任。這本書將自由與責任連結,提醒我們在追求自我價值的同時,也要學習感恩與創造生活的驚奇。本文將深入這本書的核心思想,並分享如何在生活中實現真正的自由。
  在這樣的實踐可能性之下,我們必須要去創造一種公民社會,必須要去創造一種能夠抵禦「人與人彼此踩踏」的保護力量,去維護一座每個人願意做為捕手接住彼此的麥田,去建立一個破碎之後的舒適圈仍能重新被亡羊補牢的世界。
Thumbnail
我們從小到大經歷了種種的體驗,從出生到上學從上學到出社會接著按照社會教育的種種去經歷身分的轉換,工作、結婚、買車、買房,付房貸、生孩子養育成人然後一路朝死亡邁進。 這是社會多數人經歷的種種歷程,當然這是在集體的意識架構下所做的安全選擇,有些人選擇了特別的角色去體驗生命,出家、創業、決定單著或著被迫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多樣性和變化的世界中,理解社會與人類的行為和互動是至關重要的。在我們的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中,背後可能隱藏著各種複雜的社會位置和背景。正是這樣的好奇心和對於人類行為的深刻洞察,促使了我的朋友撰寫了這本令人振奮的著作——《思想黥面:社會位置大風吹》。 作為一位研究社會學與人類學的專家,作
Thumbnail
基本上,這是一個社會學的問題。社會學在講:個人在社會結構之下,有沒有可能擺脫結構的制約。答案,就要看個人怎麼理解了。問過一下,讀社會學的人,答案多是「不可能」或「很難」。理由是,社會結構深深制約著行動者。 . 故事中住在首爾邊緣(蛋殼區)的農村兄弟姐妹,因為家裡的制約,讓他們想要擺脫這樣的制約,
Thumbnail
大三時誤入商業世界的不適感與自我懷疑,刺激了我去探尋商業世界與社會議題的交集,進而參與到社會企業實習,讓每一分的努力都能給自己帶來明確的目標與成就感。在大四完成了這份實習後,下一步我又去到了哪呢?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篇文章介紹了武志紅老師的書籍,探討個體如何透過動力、自戀、性與攻擊性來實現自我。作者強調,尊重自己的感受和發展個體化自我對於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此外,文章還提醒讀者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適當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動力,以避免生命力的削弱。最終,促使每個人勇於展現自我,追求生活中的自我實現。
Thumbnail
我認為「做自己」的現代用語是在近代時空背景下的產物,當所有事物都變得更加個人主義,如何不為自己多想想?更隨著自由選擇機會增加,我們在思考關於自己的各層面也花費更多時間,以至於要奮力起身「為自己」索回權力。然而,什麼又是你「自己」?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年輕一代正在重新思考自由與責任的定義。李惠貞的《成為自由人》探討了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心靈的自主與面對現實的責任。這本書將自由與責任連結,提醒我們在追求自我價值的同時,也要學習感恩與創造生活的驚奇。本文將深入這本書的核心思想,並分享如何在生活中實現真正的自由。
  在這樣的實踐可能性之下,我們必須要去創造一種公民社會,必須要去創造一種能夠抵禦「人與人彼此踩踏」的保護力量,去維護一座每個人願意做為捕手接住彼此的麥田,去建立一個破碎之後的舒適圈仍能重新被亡羊補牢的世界。
Thumbnail
我們從小到大經歷了種種的體驗,從出生到上學從上學到出社會接著按照社會教育的種種去經歷身分的轉換,工作、結婚、買車、買房,付房貸、生孩子養育成人然後一路朝死亡邁進。 這是社會多數人經歷的種種歷程,當然這是在集體的意識架構下所做的安全選擇,有些人選擇了特別的角色去體驗生命,出家、創業、決定單著或著被迫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多樣性和變化的世界中,理解社會與人類的行為和互動是至關重要的。在我們的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中,背後可能隱藏著各種複雜的社會位置和背景。正是這樣的好奇心和對於人類行為的深刻洞察,促使了我的朋友撰寫了這本令人振奮的著作——《思想黥面:社會位置大風吹》。 作為一位研究社會學與人類學的專家,作
Thumbnail
基本上,這是一個社會學的問題。社會學在講:個人在社會結構之下,有沒有可能擺脫結構的制約。答案,就要看個人怎麼理解了。問過一下,讀社會學的人,答案多是「不可能」或「很難」。理由是,社會結構深深制約著行動者。 . 故事中住在首爾邊緣(蛋殼區)的農村兄弟姐妹,因為家裡的制約,讓他們想要擺脫這樣的制約,
Thumbnail
大三時誤入商業世界的不適感與自我懷疑,刺激了我去探尋商業世界與社會議題的交集,進而參與到社會企業實習,讓每一分的努力都能給自己帶來明確的目標與成就感。在大四完成了這份實習後,下一步我又去到了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