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因法語》22 信、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raw-image

良因曰:

蕅益大師說:
「往生與否,在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在持名之深淺。」

因此,能否往生西方,主要的因素,在我們的「信、願」。

信、願的基礎,就是要生起厭離心,

如像印光大師開示:「將『死』字掛在額頭上」。

也就是說,心中常常念著,生命是無常的,死亡隨時會降臨的。

能夠念死的人,心中可以少了很多的煩惱。

想想看,如果醫生宣佈,明天我們就要死了,

這時,不管別人讚歎我們、譭謗我們,

乃至一切的世間八法:
「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都再也動不了我們的心了。

一般眾生總是如鴕鳥心態,不願面對真相。

一談到死,就說它不吉利。


其實,心中有「死無常」,

能夠讓我們免除很多無益之事,少了許多的煩惱。

有了它,我們才可以更積極的面對這場生命。

因為知道短暫,所以不輕易浪費,而發揮出它最燦爛的光芒。

因此,「念死」這才是最吉祥的,不是嗎?

希望我們心中都能有個「家」,做為休息處,那就從念死開始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賢行、觀音慈、地藏願的沙龍
13會員
174內容數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2023/07/19
2017.8.9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予作《正訛集》,謂「反」者「還」也,在家父母不受出家子拜,而還其禮,非反拜其子也。 一僧忿然曰:「《法華經》言,大通智勝如來①既成佛已,其父輪王向之頂禮,是反拜其子,佛有明訓,因刻之經末。」 予合掌云:「汝號甚麼如來?」僧謝不敢。 又問:「汝既未是如來,
Thumbnail
2023/07/19
2017.8.9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予作《正訛集》,謂「反」者「還」也,在家父母不受出家子拜,而還其禮,非反拜其子也。 一僧忿然曰:「《法華經》言,大通智勝如來①既成佛已,其父輪王向之頂禮,是反拜其子,佛有明訓,因刻之經末。」 予合掌云:「汝號甚麼如來?」僧謝不敢。 又問:「汝既未是如來,
Thumbnail
2023/07/18
2017.8.8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妙喜①云:「若是幹屎橛如是說得落時,如『鋸解秤錘』、『麻三斤』、『狗子佛性』等,皆可如是說得。既不可如是說,須是悟始得。你若實得悟,師家故言不是,亦招因果不小。」 學者當切記妙喜此語,息卻口頭三昧而求實悟。 【注釋】 ① 妙喜:宋朝徑山・宗杲禪師。字曇晦
Thumbnail
2023/07/18
2017.8.8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妙喜①云:「若是幹屎橛如是說得落時,如『鋸解秤錘』、『麻三斤』、『狗子佛性』等,皆可如是說得。既不可如是說,須是悟始得。你若實得悟,師家故言不是,亦招因果不小。」 學者當切記妙喜此語,息卻口頭三昧而求實悟。 【注釋】 ① 妙喜:宋朝徑山・宗杲禪師。字曇晦
Thumbnail
2023/07/16
2017.8.7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太原孚上座①,於揚州孝先寺講《涅槃經》,廣談法身妙理,有禪者失笑。 孚講罷,請禪者茶,白云:「某甲狹劣,依文解義,適蒙見笑,且望教誨。」 禪者云:「不道座主所說不是,然只說得法身量邊事,實未識法身在。」 孚曰:「既如是,當為我說。」 曰:「座主還信否?」
Thumbnail
2023/07/16
2017.8.7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太原孚上座①,於揚州孝先寺講《涅槃經》,廣談法身妙理,有禪者失笑。 孚講罷,請禪者茶,白云:「某甲狹劣,依文解義,適蒙見笑,且望教誨。」 禪者云:「不道座主所說不是,然只說得法身量邊事,實未識法身在。」 孚曰:「既如是,當為我說。」 曰:「座主還信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若人一心繫念佛,則念佛可掃妄念、垢塵。一心念去,至業障消盡,則智慧眼開,心無掛礙,自心則比西方境,以此無垢心境,命終後即感蓮花化生,佛菩薩眾會一處,經中的西方境,昭然在前,一點都不虛假,佛絕無妄語。」 「但若眾生不信念佛有個西方境可去,卻偏執於眼前的妄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若人一心繫念佛,則念佛可掃妄念、垢塵。一心念去,至業障消盡,則智慧眼開,心無掛礙,自心則比西方境,以此無垢心境,命終後即感蓮花化生,佛菩薩眾會一處,經中的西方境,昭然在前,一點都不虛假,佛絕無妄語。」 「但若眾生不信念佛有個西方境可去,卻偏執於眼前的妄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師父說:「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專一, 而且能忍辱吃虧的人。」 師父在客堂對某某師說:「論人的是非曲直,心裡起不平煩惱,那就是自己的錯,自己的過失。不去管他是非曲直,一切忍下,自心安之無事,那才對。自己也無犯過失,這是修行第一道,也是最上修道之法。師父不在時,遇事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師父說:「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專一, 而且能忍辱吃虧的人。」 師父在客堂對某某師說:「論人的是非曲直,心裡起不平煩惱,那就是自己的錯,自己的過失。不去管他是非曲直,一切忍下,自心安之無事,那才對。自己也無犯過失,這是修行第一道,也是最上修道之法。師父不在時,遇事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一般的人,總是希望消災免難、增福增壽, 佛法中的修行人當然也是如此期盼。 不過,這件事本身是福是禍,其實不在事情的本身, 而在於我們的心態。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的修行,目標只是定在福報(而非福德)的增廣, 而將我們的修行都迴向世俗的福報, 可是生活上的受用卻是極為簡單,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一般的人,總是希望消災免難、增福增壽, 佛法中的修行人當然也是如此期盼。 不過,這件事本身是福是禍,其實不在事情的本身, 而在於我們的心態。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的修行,目標只是定在福報(而非福德)的增廣, 而將我們的修行都迴向世俗的福報, 可是生活上的受用卻是極為簡單,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蕅益大師說: 「往生與否,在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在持名之深淺。」 因此,能否往生西方,主要的因素,在我們的「信、願」。 信、願的基礎,就是要生起厭離心, 如像印光大師開示:「將『死』字掛在額頭上」。 也就是說,心中常常念著,生命是無常的,死亡隨時會降臨的。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蕅益大師說: 「往生與否,在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在持名之深淺。」 因此,能否往生西方,主要的因素,在我們的「信、願」。 信、願的基礎,就是要生起厭離心, 如像印光大師開示:「將『死』字掛在額頭上」。 也就是說,心中常常念著,生命是無常的,死亡隨時會降臨的。
Thumbnail
2013/4/23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善導大師: 「但當放下身心,莫生戀著。 才有病患,莫論輕重,便念無常,一心待死… 死門事大,須是自家著力始得。 若一念差錯,歷劫受苦,誰人相代,思之!思之! 若無事時,當以此法精進受持,是為臨終大事」 良因曰: 唯有多用佛法思惟,便知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Thumbnail
2013/4/23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善導大師: 「但當放下身心,莫生戀著。 才有病患,莫論輕重,便念無常,一心待死… 死門事大,須是自家著力始得。 若一念差錯,歷劫受苦,誰人相代,思之!思之! 若無事時,當以此法精進受持,是為臨終大事」 良因曰: 唯有多用佛法思惟,便知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Thumbnail
2013/4/17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印光法師: 「直須將一個『死』字(原注云:此字好得很),掛到額顱上。 凡不宜貪戀之境現前,則知此吾之鑊湯爐炭也。 則斷不至如飛蛾赴火,自取燒身矣。」 良因曰: 俗人認為談「死」很不吉利,而修行人則以談「死」為吉祥。 何以故?因為知道死,面對可愛境界,
Thumbnail
2013/4/17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印光法師: 「直須將一個『死』字(原注云:此字好得很),掛到額顱上。 凡不宜貪戀之境現前,則知此吾之鑊湯爐炭也。 則斷不至如飛蛾赴火,自取燒身矣。」 良因曰: 俗人認為談「死」很不吉利,而修行人則以談「死」為吉祥。 何以故?因為知道死,面對可愛境界,
Thumbnail
2013/4/15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印光法師: 《四十二章經》云:「夫心者,置之一處,無事不辦。」 良因曰: 夢東云:「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此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汝是何等根機,而欲法法咸通耶? 其急切紛擾,久則或致失心。 只是臘月三十總結算時, 心中有主否?
Thumbnail
2013/4/15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印光法師: 《四十二章經》云:「夫心者,置之一處,無事不辦。」 良因曰: 夢東云:「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此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汝是何等根機,而欲法法咸通耶? 其急切紛擾,久則或致失心。 只是臘月三十總結算時, 心中有主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