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因法語》22 信、願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蕅益大師說:
「往生與否,在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在持名之深淺。」
因此,能否往生西方,主要的因素,在我們的「信、願」。
信、願的基礎,就是要生起厭離心,
如像印光大師開示:「將『死』字掛在額頭上」。
也就是說,心中常常念著,生命是無常的,死亡隨時會降臨的。
能夠念死的人,心中可以少了很多的煩惱。
想想看,如果醫生宣佈,明天我們就要死了,
這時,不管別人讚歎我們、譭謗我們,
乃至一切的世間八法:
「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都再也動不了我們的心了。
一般眾生總是如鴕鳥心態,不願面對真相。
一談到死,就說它不吉利。

其實,心中有「死無常」,
能夠讓我們免除很多無益之事,少了許多的煩惱。
有了它,我們才可以更積極的面對這場生命。
因為知道短暫,所以不輕易浪費,而發揮出它最燦爛的光芒。
因此,「念死」這才是最吉祥的,不是嗎?
希望我們心中都能有個「家」,做為休息處,那就從念死開始吧!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大智度論》:「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 因此,信心是生起佛法修行的第一步。 這種信心的本質,是對三寶強烈歸依之心, 相信三寶的威德力,決定可以引領著我們,走向解脫。 有了信心,才能生起決心,一路堅定的走下去, 不論別人讚歎我、譭謗我,那都是他說的,與我無干。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唯有經過善知識的淬煉,才能鍛煉成鋼。 從《高僧傳》當中,這類的記載,比比皆是。 我在剃度恩師下,接受他老人家的教育,深深感地到善知識的加持力, 確實可以使我們淬煉成鋼,所以他是那麼的珍貴! 善知識如「如意寶」,是極可貴的,是一切善法生起的根本。 所以,《梵網經》說: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老子《道德經》: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多久以來,我們就像培養皿內的生物,遠離大自然, 將自己密閉在電視、電腦等虛幻的世界中。 漸漸的,心靈麻痹了,覺照能力失去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親近過幾位善知識,儘量以弟子相服侍師長, 並虔誠地學習與思惟師長的教誨, 深刻地感受到「那是一種福分」。 他們開啟了我們人生道路的光明, 也幫助我們走過了坑坑坎坎的旅程。 因此,無怪乎《梵網經菩薩戒》說: 願大家都能不斷地迴向,也期盼各位能早日找到真正相應的善知識。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雖說現在正處末法、鬪諍堅固的時代, 但是同樣的「法力不思議,慈悲無障礙」, 慈悲心可以化解一切怨結與自身的煩惱。 但是慈悲心並不是愛染的心,也不等同於同情心, 它的生起,首先必須先生起出離心。 因為深深地見到自己的苦,才能放捨無益之事;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天台初祖智者大師說: 「末法時代的眾生,親近善知識, 要像是在垃圾中取寶一樣, 雖說有不淨之處,但畢竟其中有寶。」 其次,我看見大乘經論裡面, 很多菩薩、阿羅漢發願要來末法度眾生, 但是我們怎麼都看不到? 因為我們的心不淨。 當你心淨了,善知識就會顯現。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大智度論》:「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 因此,信心是生起佛法修行的第一步。 這種信心的本質,是對三寶強烈歸依之心, 相信三寶的威德力,決定可以引領著我們,走向解脫。 有了信心,才能生起決心,一路堅定的走下去, 不論別人讚歎我、譭謗我,那都是他說的,與我無干。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唯有經過善知識的淬煉,才能鍛煉成鋼。 從《高僧傳》當中,這類的記載,比比皆是。 我在剃度恩師下,接受他老人家的教育,深深感地到善知識的加持力, 確實可以使我們淬煉成鋼,所以他是那麼的珍貴! 善知識如「如意寶」,是極可貴的,是一切善法生起的根本。 所以,《梵網經》說: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老子《道德經》: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多久以來,我們就像培養皿內的生物,遠離大自然, 將自己密閉在電視、電腦等虛幻的世界中。 漸漸的,心靈麻痹了,覺照能力失去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親近過幾位善知識,儘量以弟子相服侍師長, 並虔誠地學習與思惟師長的教誨, 深刻地感受到「那是一種福分」。 他們開啟了我們人生道路的光明, 也幫助我們走過了坑坑坎坎的旅程。 因此,無怪乎《梵網經菩薩戒》說: 願大家都能不斷地迴向,也期盼各位能早日找到真正相應的善知識。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雖說現在正處末法、鬪諍堅固的時代, 但是同樣的「法力不思議,慈悲無障礙」, 慈悲心可以化解一切怨結與自身的煩惱。 但是慈悲心並不是愛染的心,也不等同於同情心, 它的生起,首先必須先生起出離心。 因為深深地見到自己的苦,才能放捨無益之事;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天台初祖智者大師說: 「末法時代的眾生,親近善知識, 要像是在垃圾中取寶一樣, 雖說有不淨之處,但畢竟其中有寶。」 其次,我看見大乘經論裡面, 很多菩薩、阿羅漢發願要來末法度眾生, 但是我們怎麼都看不到? 因為我們的心不淨。 當你心淨了,善知識就會顯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即今日生西方。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豈可今日要死,且不願死。既貪戀塵境,不能放下,便因貪成障。淨土之境不現,而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之境便現。境現,則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畫餅。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歲死也好。一切任彼前業,不去妄生計校。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Thumbnail
注視死亡才知道該怎麼活 有人說:「不要一談佛法就談生死。」實際上必須注視死亡,我們才會知道該怎麼活著!——真如老師 —出處〡《希望.新生》四季法語
Thumbnail
攀緣心,在《楞嚴經》講到兩個內涵: 第一個,是業力的問題。 你一旦動攀緣心,一定會帶動生死業力。所以一個人攀緣心愈重,生死業力就愈重,他會循業發現。當你起攀緣心的時候,就會隨順你的業力--有些人你很喜歡、有些人你不喜歡。這跟過去的業力有關係,宿業所變現的景像你沒辦法改變。
Thumbnail
地球上每天都有人因各種方式非自願地結束他的生命,「我不想死,你就要死.......輪到你了......」有的是一個一個死去;有的是群體地死去;有的因疾病;有的因戰火;有的因饑荒......「人道」,有很多輪迴中的痛苦過患。偉大 蓮花生大士開示:「人世間的所有快樂,後面都有痛苦。」
Thumbnail
#為什麼要為往生者誦經 「誦經助念」是佛教中特有的一種善終儀式,能讓臨終者或過世不久的人解脫身心靈痛苦,得到圓滿安樂的歸宿。
智諭法師:【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念佛貴在調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Thumbnail
我在之前文章中說過,《楞嚴經》中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平衡的狀態。 因此,一旦你此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情多想少的狀態,來世必墮入三惡道,根據你的惡業報,重則投生地獄道,輕則投生畜牲道。 相對的,你此生大部分時間處於情少想多的狀態,甚至能在禪定中進入純想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人生的重點就在於「心」,心的價值觀所延伸的行為模式,決定了我們此生幸福安樂與否。所以,智者必定常時灌溉滋養心靈。豐富心靈有兩個方法:一是「善念」、二是「利他」。若能常常真誠生發善念利他,將招感古人所說的五種上首福報:「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
Thumbnail
生死事大~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世間一切重苦,無過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捨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況輪回未出,難免墮落。豬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鑽。驢皮袋,馬皮袋,何所不取。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即今日生西方。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豈可今日要死,且不願死。既貪戀塵境,不能放下,便因貪成障。淨土之境不現,而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之境便現。境現,則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畫餅。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歲死也好。一切任彼前業,不去妄生計校。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Thumbnail
注視死亡才知道該怎麼活 有人說:「不要一談佛法就談生死。」實際上必須注視死亡,我們才會知道該怎麼活著!——真如老師 —出處〡《希望.新生》四季法語
Thumbnail
攀緣心,在《楞嚴經》講到兩個內涵: 第一個,是業力的問題。 你一旦動攀緣心,一定會帶動生死業力。所以一個人攀緣心愈重,生死業力就愈重,他會循業發現。當你起攀緣心的時候,就會隨順你的業力--有些人你很喜歡、有些人你不喜歡。這跟過去的業力有關係,宿業所變現的景像你沒辦法改變。
Thumbnail
地球上每天都有人因各種方式非自願地結束他的生命,「我不想死,你就要死.......輪到你了......」有的是一個一個死去;有的是群體地死去;有的因疾病;有的因戰火;有的因饑荒......「人道」,有很多輪迴中的痛苦過患。偉大 蓮花生大士開示:「人世間的所有快樂,後面都有痛苦。」
Thumbnail
#為什麼要為往生者誦經 「誦經助念」是佛教中特有的一種善終儀式,能讓臨終者或過世不久的人解脫身心靈痛苦,得到圓滿安樂的歸宿。
智諭法師:【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念佛貴在調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Thumbnail
我在之前文章中說過,《楞嚴經》中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平衡的狀態。 因此,一旦你此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情多想少的狀態,來世必墮入三惡道,根據你的惡業報,重則投生地獄道,輕則投生畜牲道。 相對的,你此生大部分時間處於情少想多的狀態,甚至能在禪定中進入純想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人生的重點就在於「心」,心的價值觀所延伸的行為模式,決定了我們此生幸福安樂與否。所以,智者必定常時灌溉滋養心靈。豐富心靈有兩個方法:一是「善念」、二是「利他」。若能常常真誠生發善念利他,將招感古人所說的五種上首福報:「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
Thumbnail
生死事大~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世間一切重苦,無過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捨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況輪回未出,難免墮落。豬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鑽。驢皮袋,馬皮袋,何所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