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說故事#6- 四個方法,讓暑假作業變好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小時候我曾經有一段自己覺得很丟臉的轉學經歷,國小二年級的暑假,我在開學前沒有寫完暑假作業,然後媽媽居然在9月的開學日就直接把我帶到另一所學校。當時我以為,因為我沒有完成作業很丟臉,所以媽媽讓我轉學。
你可能會想,這位媽媽怎麼放任孩子不管,明知道要開學也不督促她完成作業? 或是這位媽媽不但不檢討孩子反而直接帶著她轉學脫逃? 那以後要怎樣教孩子學習負責任的態度?
老實說,當時我年紀小,但還是有對錯觀念,媽媽沒有處罰我還幫我轉學,讓我感覺很詭異、也有點羞愧,這樣的記憶久了就成了潛意識。成長過程中,只要面對有 deadline (截止日期)的壓力,我的內心就會出現兩個我,一個要戰,一個卻想要逃,暑假作業的經驗告訴我反正逃走應該也還好吧!
幾十年過去,我成了母親,我看著兒子Jensen小二的暑假作業,和我小時候比真的少很多,大多是閱讀、勞作等,只有少數幾張試卷。但是因為他暑假沒有服藥 (他有ADHD注意力缺失過動症),也沒有上安親班,我白天上班,所以在家他無法自主的按照進度寫暑假作業,七月都快過完了,他還是沒有動工。
眼看只剩約一個月,為了不想重蹈我童年未戰就逃的覆轍,上個周末我重新設計了暑假作業的遊戲規則,其實大部分在去年暑假就用過了,但是經過一整年和Jensen 的ADHD大腦交戰的訓練,還有綜合我自己在職場帶人的經驗,這次我更聚焦在引導他而不是規定他:
以下分享我們家如何利用四個方法,讓做暑假作業變好玩:
1.建立可以改變孩子心態的對話
把做作業這回事,從原本是別人交付的任務,轉換成自己喜歡做的作業,改變心態 (Mindset),引導出孩子的自主性。
【舉例】
媽媽: 「我今天要去圖書館,選幾本我喜歡看的書,你也有喜歡看的書嗎? 」
孩子: 「哇! 我也可以一起去嗎? 我也要選我喜歡看的書。」
【說明】
原本暑假作業是老師規定看15本書,媽媽先從自己選喜歡的書當示範引導孩子,那這個作業就不是被規定要看的書,而是選擇他喜歡看的書。從喜歡的方向下手,改變心態,就容易自主。
2. 訓練孩子思考自己該做什麼事情
暑假可以學習的事很多,甚至也足以新增一個技能,與其幫孩子安排,可以訓練他思考自己該做或學習什麼,暑假作業的廣泛定義可以是學校規定的作業加上自己思考想做的計畫。
【舉例】
媽媽:「如果我有30天休假,我想要去學游泳,這樣去海邊我就不會害怕了,那你呢? 你會想要學什麼?」
孩子: 「我會想要學寫程式,這樣以後我就有免費的遊戲可以玩。」
媽媽: 「哇!好棒,你想要當程式設計師,可是學程式設計你要先學會使用電腦還有打字,你會嗎? 」
孩子: 「那媽媽你可以教我怎麼打電腦嗎? 」
媽媽: 「當然可以,但是我們時間不夠用,你可以先把學校作業在早上做完嗎? 晚上我回家,你才有時間和我學電腦,對不對? 」
【說明】
讓他知道該做的事和想做的事有優先順序。想做有趣的事,要先完成自己該盡的責任,只要深植這個觀念,他自己就會成為「暑假作業的起點」
3. 正向強化和回饋系統
正向強化好的行為,提供獎勵,反之,如果有不好的行為出現,取消獎勵。獎勵可以是一個娛樂或享受,也可以是集點或代幣。
【舉例】
面對他答應以及在暑假該努力的事項,如果當天有做到,給予獎勵,像是玩電腦30分鐘或是吃冰淇淋。反之,如果沒有做到,除了沒有獎勵,可能還要幫忙媽媽做一件家事。
【說明】
對於像Jensen這種ADHD的孩子,建立日常的立即回饋系統很重要。獎勵目的不是要在乎高分,只是要回饋他的約定和努力,因為完成暑假作業算是一個中長期的目標,很容易被忘記,立即回饋系統可以保持孩子對這個目標持續努力下去的動力與熱情
4. 自製集點卡、目標圖像以及指定最後獎項
坊間常常有現成印好的計劃表或集點卡,暑假時間很多,不妨讓孩子大膽發揮創意,跳脫既定的形式。
把暑假計畫分類,包括作業和自己想做的事和玩樂
【舉例】
先請孩子把暑假計畫要做的事分類在圖畫紙上並寫出來,再拿幾張有顏色的紙設計集點卡,趁這個機會也可以玩一下數學動動腦。「Jensen,如果一張集點卡總共要集50個圖章才可以換一個小禮物,那卡上有十個關卡,請問每個關卡你要蒐集幾個圖章最後才可以換禮物? 」
去年的暑假,Jensen設計了迷宮、搭電梯還有不同形狀的集點卡,並且指定了一個積木盒當最後獎項,在8月31日那天他完成了300個圖章,我們還在家裡做了一個頒獎儀式。
Jensen 去年設計的集點卡
【說明】
自製集點卡除了可以發揮創意,也產生了每天收集的動力,而最後的大獎品則是孩子達標的願景。其實這些都是把目標變成圖像化的方式,利用潛意識裡存有的圖像記憶幫助孩子一步一步拼湊出最後可以達標的景象。
我最終發覺,透過這個與孩子討論、設計暑假作業獎勵機制的過程,其實暑假作業已經不再只是暑假作業了,它變成了一個好玩的專案計畫 (Project),今年七月剛開始時因為我忙於工作忘了和他一起設計集點卡,他還主動提醒我要記得一起做這件事。
每一次的陪伴和引導孩子一起找方法,不但滋養了他,也讓我重溫了童年,更似乎療癒了當年那個因為暑假作業沒做完被迫轉學的小女孩。
希望每個做父母的您都能找到讓自己孩子做作業變好玩的方法,不只是暑假作業,也可以是每天日常的功課喔。
後記 :
40年後我鼓起勇氣問了我的媽媽,小二時為什麼要讓我轉學? 她告訴我:
「妳忘了嗎? 那裡的老師打妳耳光,而且妳的耳朵還流血了! 那間學校的老師很不好!」
天啊! 原來我一直以為的記憶居然不是這麼回事,媽媽是保護我,但是覺得我太小以為我不懂,沒有和我討論與溝通就直接帶我轉學,以致於我一直存有很丟臉的羞愧感,並且被戰與逃的內心辯論困擾了許多年。
親子溝通,真的不管孩子多小都可以開始,這應該是另一個主題,那就下次再為您講另一個故事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8會員
41內容數
凱西是一位從小總考前三名,但從國中起腦袋就不喜歡待在教室裡的孩子。高中時歷經補考、留級、轉學、重考、再重考...到懷疑人生,在大家都以為 "完蛋了"的時候,她的人生居然在異地重新找到出口。 凱西後來成為母親,細細回想,當年或許不是學校、老師、父母或自己不好,因為每個人都想 "為我好"。 但是"我" 到底是誰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凱西看世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媽媽,天花板那裡有爺爺在看我!」 「媽媽,衣櫥裡有怪獸!」 農曆七月到了,這裡分享五個幫助孩子安穩入眠的睡前靜心小儀式,這些都是我家孩子喜歡的儀式,也要他自己信服進行才能持續。 你家也有比較敏感的孩子嗎? 不要懷疑自己的直覺,但是也不要忽視這可能是孩子透過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
這裡要討論的敏感,不是孩子有易過敏體質的敏感,而是農曆七月要到了的那種敏感。老一輩的人常說,年紀小的孩子體質較純淨,天眼還沒關,所以比較能感受到一些大人看不到的東西,像是來自其他次元的訪客,或是遇到一些靈異事件。 你家也有孩子有敏感體質嗎? 讓我分享一次我的孩子瀕臨靈魂出竅的經驗...
人只要活在群體的環境,就無法不接受訊息,就連大人都不見得能過濾負面訊息或評價,更何況是孩子呢? 「媽咪,我覺得我是個笨蛋。」 「為什麼?」 「我字寫不好,手沒力氣,功課也寫不好,又常常發呆,大家都說我什麼都不會,他們都說我是笨蛋。」 做為母親,當孩子這樣說,你會怎麼回他呢?
從小統合感覺失調的Jensen喜歡音樂,所以「學鋼琴」是訓練指頭運動、手眼協調、也是讓早療變有趣的項目之一。只是同齡的孩子學鋼琴半年的進度,對確診ADHD專注力缺失,外加精細動作不發達的他可能要花一年半。 「媽媽,這首歌和上一首歌是同一個人唱的吧? 他叫什麼名字?」 「因為音樂和聲音很像啊!」
週末和婆家親人去山上祭拜先人,婆家的姑姑有著她堅持的傳統,彷彿每年上山的次數是代表孝順或對先人尊敬的程度。我沒有一定要遵循的信仰禮節,但嫁雞隨雞,只能入境隨俗。 還好Jensen從小就不怕去墓園,每次去他對於菩薩身後大樹落下的松果總是感興,這一次他開心的四處尋找更大的松果。突然聽道他說: 踢你!
「媽媽,天花板那裡有爺爺在看我!」 「媽媽,衣櫥裡有怪獸!」 農曆七月到了,這裡分享五個幫助孩子安穩入眠的睡前靜心小儀式,這些都是我家孩子喜歡的儀式,也要他自己信服進行才能持續。 你家也有比較敏感的孩子嗎? 不要懷疑自己的直覺,但是也不要忽視這可能是孩子透過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
這裡要討論的敏感,不是孩子有易過敏體質的敏感,而是農曆七月要到了的那種敏感。老一輩的人常說,年紀小的孩子體質較純淨,天眼還沒關,所以比較能感受到一些大人看不到的東西,像是來自其他次元的訪客,或是遇到一些靈異事件。 你家也有孩子有敏感體質嗎? 讓我分享一次我的孩子瀕臨靈魂出竅的經驗...
人只要活在群體的環境,就無法不接受訊息,就連大人都不見得能過濾負面訊息或評價,更何況是孩子呢? 「媽咪,我覺得我是個笨蛋。」 「為什麼?」 「我字寫不好,手沒力氣,功課也寫不好,又常常發呆,大家都說我什麼都不會,他們都說我是笨蛋。」 做為母親,當孩子這樣說,你會怎麼回他呢?
從小統合感覺失調的Jensen喜歡音樂,所以「學鋼琴」是訓練指頭運動、手眼協調、也是讓早療變有趣的項目之一。只是同齡的孩子學鋼琴半年的進度,對確診ADHD專注力缺失,外加精細動作不發達的他可能要花一年半。 「媽媽,這首歌和上一首歌是同一個人唱的吧? 他叫什麼名字?」 「因為音樂和聲音很像啊!」
週末和婆家親人去山上祭拜先人,婆家的姑姑有著她堅持的傳統,彷彿每年上山的次數是代表孝順或對先人尊敬的程度。我沒有一定要遵循的信仰禮節,但嫁雞隨雞,只能入境隨俗。 還好Jensen從小就不怕去墓園,每次去他對於菩薩身後大樹落下的松果總是感興,這一次他開心的四處尋找更大的松果。突然聽道他說: 踢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獎懲制度一直都是雙面刃,當我們採用此方法不外乎希望孩子能「主動」去做他本應該做之事。   問題是,既然是「應該做的事」何必有賞有罰?   到底我們是希望孩子「他律」還是「自律」呢?
小孩放暑假了,我也為他安排了課表。 說實話,我不喜歡讓孩子整天埋頭讀書,大部分的時間我更希望他能運動和休息。 人不是電腦,生命中還有許多事物需要去體驗。 藉由運動,可以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和抗壓能力,也希望他能在未來面對不如意或壓力時,能靠運動度過低潮期。 畢竟,作為父母的我們,不可能時時刻刻都
Thumbnail
暑假快到了,家長不妨放手讓年紀比較大的孩子著手規劃自己的暑假,培養責任感。但在規劃時,不能只是隨口說一個不切實際的計畫,最好認真衡量目前的程度,再將進度量化,最後提筆寫下來,才能強化執行力、提高完成度。以下是我在《全國兒童週刊》最新一期的專欄文章,提醒孩子設定計畫容易犯的錯誤及改善方法。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我跟家裡大女兒在時間管理上的習慣比較相同,在學生時期,我總是總是習慣先做完功課再玩,女兒在還沒自學前大概也是這樣 這種總是覺得要先把「正事」做完才能休息的習慣當然沒有不好,問題是:什麼時候「正事」才會做完?因為沒有明確的界限,事情會不斷出現,所以「閒下來」時,心裡還是有一種「事情未完成」的焦慮感
Thumbnail
對於孩子的學習態度,你是否曾感到無助?現代家庭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如何讓孩子學會自主完成功課,培養自律與責任感。 不妨從一個簡單的例子出發,當孩子滿懷熱情想要創造某個東西時,你會怎麼做?透過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我們可以啟發孩子的內在動力。這不僅關乎功課的完成,更是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Thumbnail
放完年假,不少孩子在此時罹患開學倦怠感,寫起作業拖拖拉拉,看得爸媽火氣都來了!今年的冬令營課程,我帶高年級學生閱讀《國語日報》刊登的〈作業好多怎麼辦?〉 和《最高學以致用法》中的〈開始行動〉兩篇文章,恰巧可以用來治療開學症候群。本文歸納出兩篇文章所提供的治療方法,加上我個人的經驗和建議,跟爸媽分享。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寒假作業情況,包括閱讀紀錄表、閱讀學習單、自然學習單、名勝古蹟海報製作、數學作業、直笛練習、家事小幫手記錄表等。作者提出了對這份作業的觀點和想法,並討論了家長可能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文章指出寒假作業對學生和家長都帶來了壓力和困擾,需要更多的溝通和理解。
Thumbnail
對兒子上小學的爸爸非常嚴格,要求小孩每天閱讀、寫數學考卷和日記。這篇文章介紹了爸爸如何設計快樂卡來鼓勵孩子自律,讓孩子樂此不疲地完成任務。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獎懲制度一直都是雙面刃,當我們採用此方法不外乎希望孩子能「主動」去做他本應該做之事。   問題是,既然是「應該做的事」何必有賞有罰?   到底我們是希望孩子「他律」還是「自律」呢?
小孩放暑假了,我也為他安排了課表。 說實話,我不喜歡讓孩子整天埋頭讀書,大部分的時間我更希望他能運動和休息。 人不是電腦,生命中還有許多事物需要去體驗。 藉由運動,可以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和抗壓能力,也希望他能在未來面對不如意或壓力時,能靠運動度過低潮期。 畢竟,作為父母的我們,不可能時時刻刻都
Thumbnail
暑假快到了,家長不妨放手讓年紀比較大的孩子著手規劃自己的暑假,培養責任感。但在規劃時,不能只是隨口說一個不切實際的計畫,最好認真衡量目前的程度,再將進度量化,最後提筆寫下來,才能強化執行力、提高完成度。以下是我在《全國兒童週刊》最新一期的專欄文章,提醒孩子設定計畫容易犯的錯誤及改善方法。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我跟家裡大女兒在時間管理上的習慣比較相同,在學生時期,我總是總是習慣先做完功課再玩,女兒在還沒自學前大概也是這樣 這種總是覺得要先把「正事」做完才能休息的習慣當然沒有不好,問題是:什麼時候「正事」才會做完?因為沒有明確的界限,事情會不斷出現,所以「閒下來」時,心裡還是有一種「事情未完成」的焦慮感
Thumbnail
對於孩子的學習態度,你是否曾感到無助?現代家庭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如何讓孩子學會自主完成功課,培養自律與責任感。 不妨從一個簡單的例子出發,當孩子滿懷熱情想要創造某個東西時,你會怎麼做?透過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我們可以啟發孩子的內在動力。這不僅關乎功課的完成,更是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Thumbnail
放完年假,不少孩子在此時罹患開學倦怠感,寫起作業拖拖拉拉,看得爸媽火氣都來了!今年的冬令營課程,我帶高年級學生閱讀《國語日報》刊登的〈作業好多怎麼辦?〉 和《最高學以致用法》中的〈開始行動〉兩篇文章,恰巧可以用來治療開學症候群。本文歸納出兩篇文章所提供的治療方法,加上我個人的經驗和建議,跟爸媽分享。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寒假作業情況,包括閱讀紀錄表、閱讀學習單、自然學習單、名勝古蹟海報製作、數學作業、直笛練習、家事小幫手記錄表等。作者提出了對這份作業的觀點和想法,並討論了家長可能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文章指出寒假作業對學生和家長都帶來了壓力和困擾,需要更多的溝通和理解。
Thumbnail
對兒子上小學的爸爸非常嚴格,要求小孩每天閱讀、寫數學考卷和日記。這篇文章介紹了爸爸如何設計快樂卡來鼓勵孩子自律,讓孩子樂此不疲地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