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的心裡話】談金錢的貪婪、焦慮與其他 — 再讀〈診療椅上的謊言〉

2022/08/2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果說年輕人時常滿懷理想,那對我而言,碩班在成大醫院精神科實習,是最理想爆棚的時候。
當時第一次踏入臨床,而且是在崇高的教學醫院,因為精神科主任陸汝斌同時上任研究所所長,把我們當成R1來訓練,安排跟住院醫師一起值夜班。我們拿著被淘汰的舊式Call機,彷彿領到了一張白色巨塔的入場卷,有好多個夜晚因不停有病人來急診而不成眠,雖然大多時候我也只是幫忙用繩子約束病人,卻也為自己身上的白袍感到驕傲。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感到求知若渴。到什麼程度呢? 當時我沒有修過任何一門藥物的學分,為了能看懂厚厚的病歷,自己買了一本精神科藥物手冊,記下常見精神科藥物的類別、效用與副作用。那也是認知行為治療盛行的年代,我不免俗地找了許多治療手冊來看,學習操作生理回饋儀、以及恐慌症憂鬱症等neurosis的認知行為治療。
在病房觀察學習團體治療時,我第一次接觸到Yalom的書,開始是那本關於團體心理治療的經典,但書中他所說的故事真的太有趣了,因此我又找了他寫的幾本小說來讀,第一本便是精彩的〈診療椅上的謊言〉,從此注定了我越來越偏離臨床心理學,逐漸走向人際/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之途。
當時我很少想到賺錢這件事,不是說完全不擔心,明明知道醫院心理師月薪只有四萬多(20年後的現在仍差不多...囧),卻一昧逃避似地相信未來一定有什麼解決方法的,或許可以靠投資股票賺錢養家?
海軍陸戰隊退伍(不是大家以為的蛙人,只是在救護車待命的醫官,對我知道這草菅人命)後,求職的挫敗馬上讓我知道社會沒有那麼簡單。起初應徵了某診所的自費諮商職缺,也跑到東華大學應徵學輔中心心理師,當時心想,只要能不做衡鑑,整天跟個案會談,那就心滿意足了,但事與願違,唯一錄用我的是家鄉的地區醫院的精神科。
現在想來,如此年輕的我怎麼能確定自己熱愛跟人靠近、去照顧他人呢? 或許就跟當年我迷上電吉他是一樣的道理,其實我不一定很喜歡音樂,真正吸引我的搖滾樂的舞台,那種狂放的英雄般的氛圍。而在專業領域中,吸引我的是Yalom故事中,治療師突破重重謎團,大展身手後終於給病人帶來療癒。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自戀的年輕人根本只想著自己嘛! 在我看懂後,不禁想究竟有多少心理師是從開始就真的喜歡與人親近? 而又有多少人如同我一樣,是為了把ego給養大養胖才走入這行? 聽說Freud其實也是喜歡建構理論大於臨床工作?
時光飛逝,當年的毛頭小子已成為了中年凸肚男,很幸運地,我達成了年輕時候的我所奢望的目標,現在所有的工作都是與人會談(也跟心理測驗完全脫節了),直接從個案那邊收取報酬,收入也比在醫院時好得多。
然而誠實地說,跟年輕時相比,我更常想到錢。尤其是剛開始從事自費工作時更是如此,因為收入直接取決於會談的人次,而人次則與心理師的表現息息相關,起初這讓我一開始的時候很焦慮,擔心表現不好、讓來談的人失望,最終無法在這行立足。
這個焦慮持續了好幾年,即便後來收入穩定、不太需要擔心了,我仍如業務般,計算著每周來談人次,希望每個月能達到期望的「業績」。或許這並不奇怪,甚至可說是自由工作者的紀律,但我仍有點想念,甚至是敬佩當年那個只有理想的自己。
我們注定從滿腔熱血的青年,變成冷酷現實的大人嗎?
前陣子重讀〈診療椅上的謊言〉,我讀懂了書中刻意營造出來的兩個對立腳色。其一是主角Ernest的督導Marshall,一位擁護正統的精神分析師,外表看來威嚴強壯,對自己的工作充滿自信,但私下卻執迷於金錢物質與地位。他時常計算著,今天又接了幾個會談、進帳多少錢,再加上股票的收益,又是令人滿意的一天。對金錢的執迷導致他的婚姻關係疏離,最終也讓自己被偽裝成病人的詐騙集團一騙再騙,堅不可摧的表象瞬間崩毀。
主角Ernest(這個名字本意就是真誠)則相反,他真心地喜愛自己的工作,他跟朋友說,如果不缺錢,他甚至願意當免費的心理治療師! 對他而言,與病人談話不再只是工作,而是一種活著的方式,每天早上看著預約的名單,就有股神聖的儀式感油然而生。
這兩者是多大的不同! 前者把治療看做是累積財富的管道,而後者則當作活著的正確方式。而Yalom本人呢? 讀者很容易就把他套入Ernest的腳色,認為他視金錢如糞土,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如果說小說家寫的都是自己的故事,Yalom也不例外,在<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中讀者可一窺這位一代宗師更人性的樣貌, 如同你我一樣,他也需要金錢帶來的安全感,喜歡旅遊、享受生活。而在真實生活中,他也的確差點因投資股票被騙一大筆錢!
這意味著什麼呢? Yalom本人如同Marshall一樣,也曾為了金錢議題而掙扎著? 也曾每日計算會談帶來的收入? 若是如此,或許我也沒有那麼糟,就只是跟其他所有身在資本主義下的平凡小人物一樣罷了。
心理治療需要超越自己的焦慮與需求、去照顧到對方,愛也是一樣。
有時候愛很簡單,像是去疼愛一位睡著的孩子,有時卻很難,例如當眼前的人表現得很堅強,看似不需要安慰、拒人於外的時候;或者當對方因為治療中的挫折,感到失望憤怒的時候;又或者當有房租帳單要付,而又被來談者放鴿子的時候...。
我漸漸明白了,治療工作是一輩子的。而我現在給自己的功課是,去試著真心喜愛這個功課,以及陪我一起做功課的人。
在這焦慮且貪婪的世道,滿地都是黃金,卻又不知該如何才能拾取。對一般人而言是,對心理師更是如此。自費市場與自媒體的蓬勃,讓人們想方設法包裝自己,與標示不符也在所不惜。
我們偶爾該停下腳步,去認識自己的貪婪與焦慮,或許會發現,其實這些與來談者所說的並無二致,差別只在於,他們勇敢且誠實地對我們說出來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8會員
37內容數
一個治療師的工作隨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