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日記的原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想像你爸爸就坐在那張椅子,你可以把想對他說的話都對他說,可以嗎?」
「不行,我做不到。」我立刻回絕諮商師。退而求其次,我把想說的話對著諮商師說出來,老師再把語句轉換成我親自對爸爸說的話。
「我很討厭我爸。」
「我討厭你。」諮商師轉換了語句。
「他讓家裡每個人都很痛苦。」
「你讓家裡每個人都很痛苦。」
「就算他有他的壓力,也不該用這種方式對我。」
「就算你有你的壓力,也不該用這種方式對我。」
那天的空椅治療我只說了這三句話,老師說我應該還有很多話想說,但我的腦中一片空白,就像面對我爸爸的時候,我沒辦法開口說話。
然而,正如老師所述,我的內心還有很多話想說,通常都是怨言。老師要我把說不出口的話寫下來,我寫的第一句是:
「我真的好恨你們。」
這是寫日記後所發現的。原來我對父母的恨意難以從嘴裡吐出來,就連在諮商師面前也只敢用「討厭」來形容。或許事實上,我擁有比自己想像中更多力量。我不再是被打巴掌後,因為過於驚訝與恐懼而杵在原地的小孩;我也已經不是十一歲那年,因為被爸爸酒後丟擲杯子,腳邊滿是玻璃碎片——那個年幼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iary of PTSD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早上我爸傳訊息給我,問我工作。其實就算他只是傳一張貼圖給我,都能讓我感到無比厭惡。
早上我爸傳訊息給我,問我工作。其實就算他只是傳一張貼圖給我,都能讓我感到無比厭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父親節對於失去父親的我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思念與情感交織。今年我試著與已故父親對話,表達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面對過去的回憶與困惑,這是一段難忘的自我療癒旅程。
難道就只有憤怒與哀傷才能讓我持續的書寫下去嗎? 父親無法理解我的挫敗感早已讓我不再感到沮喪,彷彿從很久之前我就已經對這種衝突開始麻痺,從恐懼與委屈,到至今只剩下了憤怒。 全然的忿恨。 至今我依舊記得在十七歲左右,有段日子特別害怕回家。
Thumbnail
近期,家裡發生了一些小事 親戚小孩的父親打電話向小孩借錢。 我又傻眼又憤怒,我向家人講了我的生氣和價值觀 大人就該有大人的樣子,我這樣說。 再怎樣沒錢,都應該自己好好想辦法,向外求救 而不是找上自己的小孩,尤其,孩子還沒有出社會,還在就學中   媽媽不同意我的觀點 她認為,父母沒錢了
我今天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內心,說出自己的感受,面對酗酒的父親,我真的好生氣,也覺得自己真可憐。 沒有人接住我的情緒 就像我沒有接住阿嬤的情緒一樣 為什麼我已經快不行了,卻還要再接受阿嬤的情緒,為什麼?是我不會求救,是我沒有反抗 我好累好累 阿嬤的事情、今天的事情 好多細節想要打下來,可是我
在上一篇「天時地利人和」文章中我和爸爸的談話中,我因為一句「你真得覺得你很會畫畫嗎?」點燃心中的怒火,在憂鬱的夜晚中被這段話反噬,但在還原整個過程中我發現我只放大我認為是在說我的不是的話,記憶中完全沒有記得我爸後面的這一段話:「我覺得你比較會做手作的東西,你小時候黏土跟蠟燭做的很好。」當他在電話中提
小時候心大認知也不多,等到上了國中後才漸漸發現,原來我的家長不是合格的家長,他的對於自己的情緒掌控極度不穩定,本來我想試著跟他好好溝通,但試了好幾次之後發現根本做不到,我毫無辦法...... 嘗試了那麼多次,真的不是我不想溝通,是他根本就無法溝通,他沒辦法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好好聊,每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你有沒有發現,生活中有一類人,聽他說話就是滿口「悲慘世界」只要開口,說的內容都是一些極度倒楣或是讓他充滿擔心的事情。 這個過年,我最勇敢的事就是直接跟我媽說我不想再聽了。我從國小開始接受媽媽所有的負面情緒,她因爲無人可講,把對哥哥姊姊和爸爸的擔心與不愉快全對一個根本沒有長大的小孩傾訴。
從小,阿三的父親的管教十分嚴厲,自從他使用毒品逃避生活的不愉快後, 因幻覺、思考鬆散、妄念、暴力行為,已數次住院接受藥物、電療療程。 阿三說:「我很糟糕,我爸就是看不起我,我恨他。」
Thumbnail
我從以前就不是很喜歡我的父母,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某方面的心靈陰影,每次父母來看我,都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來訊問我事情,成年後,我都不以為意,我都只是隨口回回,這幾年開始有保持距離後,這種態度變得越來越嚴重,很多事情本身都不是我的問題,往往都會先怪罪然後一番責問審問,他們爽了之後才會爽快的離開。 一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父親節對於失去父親的我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思念與情感交織。今年我試著與已故父親對話,表達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面對過去的回憶與困惑,這是一段難忘的自我療癒旅程。
難道就只有憤怒與哀傷才能讓我持續的書寫下去嗎? 父親無法理解我的挫敗感早已讓我不再感到沮喪,彷彿從很久之前我就已經對這種衝突開始麻痺,從恐懼與委屈,到至今只剩下了憤怒。 全然的忿恨。 至今我依舊記得在十七歲左右,有段日子特別害怕回家。
Thumbnail
近期,家裡發生了一些小事 親戚小孩的父親打電話向小孩借錢。 我又傻眼又憤怒,我向家人講了我的生氣和價值觀 大人就該有大人的樣子,我這樣說。 再怎樣沒錢,都應該自己好好想辦法,向外求救 而不是找上自己的小孩,尤其,孩子還沒有出社會,還在就學中   媽媽不同意我的觀點 她認為,父母沒錢了
我今天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內心,說出自己的感受,面對酗酒的父親,我真的好生氣,也覺得自己真可憐。 沒有人接住我的情緒 就像我沒有接住阿嬤的情緒一樣 為什麼我已經快不行了,卻還要再接受阿嬤的情緒,為什麼?是我不會求救,是我沒有反抗 我好累好累 阿嬤的事情、今天的事情 好多細節想要打下來,可是我
在上一篇「天時地利人和」文章中我和爸爸的談話中,我因為一句「你真得覺得你很會畫畫嗎?」點燃心中的怒火,在憂鬱的夜晚中被這段話反噬,但在還原整個過程中我發現我只放大我認為是在說我的不是的話,記憶中完全沒有記得我爸後面的這一段話:「我覺得你比較會做手作的東西,你小時候黏土跟蠟燭做的很好。」當他在電話中提
小時候心大認知也不多,等到上了國中後才漸漸發現,原來我的家長不是合格的家長,他的對於自己的情緒掌控極度不穩定,本來我想試著跟他好好溝通,但試了好幾次之後發現根本做不到,我毫無辦法...... 嘗試了那麼多次,真的不是我不想溝通,是他根本就無法溝通,他沒辦法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好好聊,每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你有沒有發現,生活中有一類人,聽他說話就是滿口「悲慘世界」只要開口,說的內容都是一些極度倒楣或是讓他充滿擔心的事情。 這個過年,我最勇敢的事就是直接跟我媽說我不想再聽了。我從國小開始接受媽媽所有的負面情緒,她因爲無人可講,把對哥哥姊姊和爸爸的擔心與不愉快全對一個根本沒有長大的小孩傾訴。
從小,阿三的父親的管教十分嚴厲,自從他使用毒品逃避生活的不愉快後, 因幻覺、思考鬆散、妄念、暴力行為,已數次住院接受藥物、電療療程。 阿三說:「我很糟糕,我爸就是看不起我,我恨他。」
Thumbnail
我從以前就不是很喜歡我的父母,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某方面的心靈陰影,每次父母來看我,都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來訊問我事情,成年後,我都不以為意,我都只是隨口回回,這幾年開始有保持距離後,這種態度變得越來越嚴重,很多事情本身都不是我的問題,往往都會先怪罪然後一番責問審問,他們爽了之後才會爽快的離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