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看見動機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在上長耳兔心靈維度《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讀書會,由作者本人胡展誥心理師導讀。

真心覺得,看書真的就是眼睛看過而已,把書闔上之後,看了什麼都忘光光了。

還是要透過讀書會,分享討論,才會印象深刻,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

重新框架。就是以不同於主流文化的價值、觀點來描述一件事情。

重新框架。就是以不同於主流文化的價值、觀點來描述一件事情。

展誥老師上課一開始,就說:「孩子的小奸小惡,都是在展現他的生命力。

我想了一下,我家女兒的房間,每周的擺設都不一樣;她偶爾會去偷吃貓肉泥;我的化妝品常常是殘破的狀態.....

剛開始我真的蠻跳腳的,不按常理出牌,又天馬行空的東搞西搞,家裡有她經過的地方,幾乎都是一團亂。

但是,換個角度來看,她展現出來的生命力就是腦筋靈活,舉一反三,充滿著活潑樂觀的能量。

所以要常常問自己:「她為什麼會這樣做?」或者「是什麼讓她這樣做?」

每個行為背後,有一個想要達到的好處。

ATM行為法則&重新框架

展誥老師認為行為是有層次、有脈絡的,獨創ATM(Action行為/Target目標/Motivation動機)行為分析法。

目標會引導行為,用各種方式達到目標。而動機是用來解釋目標的。

比如:孩子作弊(行為),作弊的原因是想要有好的排名,有好的排名才有機會上醫科(目標)。而想上醫科是因為想要當醫生來醫治有罕見疾病的家人(動機)

當動機越強烈,就越難撼動他的行為。

所以光是去糾正孩子的行為是沒有用的,必須去了解他行為的動機是什麼,才有機會去靠近他內在。

然而第一步,就是重新框架以不同於主流文化的價值、觀點來描述一件事情。

不要先入為主、以偏概全、用對錯來評斷事情,或將人貼上標籤。這樣就會失去好奇對方的空間。

如自私,重新框架,就會是比較愛自己、重視自己的想法,為自己著想。

如心機,重新框架,就會是懂得運用計謀,心思細膩,自我保護,謹慎。

重新框架之後,透過好奇的對話,運用ATM行為分析法,去看他的目標跟動機,才能從根本溝通,提供幫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之前在書上看到,當孩子犯錯先不要責備而是站在孩子的視角與同理孩子的行為,他們的內心若感受到被同理,更願意像父母坦承內心所想!
謝謝Clear的回饋。當父母真是不容易呢~我們都在練習。 ^^
avatar-img
蘇菲雅生活筆記-Sophia Chen 的沙龍
84會員
282內容數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2025/03/12
理解與信任孩子,是我們能給他們最好的支持。當我們選擇相信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急著用「合理」的標準去評判他們,我們其實是在告訴他們:「你的感受是重要的,你值得被理解。」這樣的信任,會成為孩子內在力量的一部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挑戰時,知道自己可以被看見、被接納,而不需要用「裝病」或「逃避」來求救。
Thumbnail
2025/03/12
理解與信任孩子,是我們能給他們最好的支持。當我們選擇相信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急著用「合理」的標準去評判他們,我們其實是在告訴他們:「你的感受是重要的,你值得被理解。」這樣的信任,會成為孩子內在力量的一部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挑戰時,知道自己可以被看見、被接納,而不需要用「裝病」或「逃避」來求救。
Thumbnail
2024/06/13
文章主題著重在父母如何應對孩子弄丟錢包,展現了父母的溫暖體貼和理智教導。對讀者來說,可以學習到如何在教育孩子時,保持冷靜和同理。最重要的是不指責,讓孩子自我負責。
Thumbnail
2024/06/13
文章主題著重在父母如何應對孩子弄丟錢包,展現了父母的溫暖體貼和理智教導。對讀者來說,可以學習到如何在教育孩子時,保持冷靜和同理。最重要的是不指責,讓孩子自我負責。
Thumbnail
2024/05/06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講述了一個母親和她小四兒子對於失落的情感交流。母親擔心讓孩子失落,因為她曾經自己經歷過失落的滋味。文章強調了父母在孩子失落時的陪伴和支持的重要性。這篇文章表達了情感和家庭價值的升華。
Thumbnail
2024/05/06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講述了一個母親和她小四兒子對於失落的情感交流。母親擔心讓孩子失落,因為她曾經自己經歷過失落的滋味。文章強調了父母在孩子失落時的陪伴和支持的重要性。這篇文章表達了情感和家庭價值的升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時常會遇到孩子鬧彆扭、發脾氣、故意不合作的時刻,身為家長的我們,往往深怕理智不小心斷了線。我們都以為,天真的孩子有話就會直說,卻沒有想過,並不是只有大人會把真心話埋心底,孩子也會。因此想要減少摩擦、讓親子感情升溫,學習理解孩子每一個行為背後所代表的動機,是很重要的課題。
Thumbnail
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時常會遇到孩子鬧彆扭、發脾氣、故意不合作的時刻,身為家長的我們,往往深怕理智不小心斷了線。我們都以為,天真的孩子有話就會直說,卻沒有想過,並不是只有大人會把真心話埋心底,孩子也會。因此想要減少摩擦、讓親子感情升溫,學習理解孩子每一個行為背後所代表的動機,是很重要的課題。
Thumbnail
教養是堂懷疑是否有最適解的存在,但也在追尋的過程中學會與自己的和解。 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 作者:陳品皓 禾禾文化工作室出版 五種情境,21個生活應用,從父母及老師角度切入。這樣就能去處理孩子的情緒嗎? 無法! 但會是個方向與嘗試,而父母或許就是在這樣的嘗試與陪伴之中,孩子就慢慢
Thumbnail
教養是堂懷疑是否有最適解的存在,但也在追尋的過程中學會與自己的和解。 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 作者:陳品皓 禾禾文化工作室出版 五種情境,21個生活應用,從父母及老師角度切入。這樣就能去處理孩子的情緒嗎? 無法! 但會是個方向與嘗試,而父母或許就是在這樣的嘗試與陪伴之中,孩子就慢慢
Thumbnail
「小蘋,該念書啦!怎麼還在玩呢~,...」小蘋媽媽剛回到家,發現了她竟然功課還沒寫完卻仍然開心地玩著自己的玩具。如果進一步去探討,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 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夠讓孩子更主動、更專注地去面對自己的功課呀!好孩子應該具備哪些特質呢?
Thumbnail
「小蘋,該念書啦!怎麼還在玩呢~,...」小蘋媽媽剛回到家,發現了她竟然功課還沒寫完卻仍然開心地玩著自己的玩具。如果進一步去探討,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 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夠讓孩子更主動、更專注地去面對自己的功課呀!好孩子應該具備哪些特質呢?
Thumbnail
前幾次的讀書會,展誥老師提到重新框架,先同理再說理。 那天孩子補習回來,坐在餐桌旁滑手機看很久。我有點不高興,我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我想到老師說的「先同理再說理」,於是我決定改變說話的方式。
Thumbnail
前幾次的讀書會,展誥老師提到重新框架,先同理再說理。 那天孩子補習回來,坐在餐桌旁滑手機看很久。我有點不高興,我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我想到老師說的「先同理再說理」,於是我決定改變說話的方式。
Thumbnail
最近在上長耳兔心靈維度的《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讀書會,由作者本人胡展誥心理師導讀。 真心覺得,看書真的就是眼睛看過而已,把書闔上之後,看了什麼都忘光光了。 還是要透過讀書會,分享討論,才會印象深刻,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
Thumbnail
最近在上長耳兔心靈維度的《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讀書會,由作者本人胡展誥心理師導讀。 真心覺得,看書真的就是眼睛看過而已,把書闔上之後,看了什麼都忘光光了。 還是要透過讀書會,分享討論,才會印象深刻,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
Thumbnail
我們習慣從他人眼中認識自己,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你被貼了那些標籤呢?你要不要認同這些標籤呢? 如果有機會重新形容ˋ自己,什麼樣才是你喜歡的呢? 這些標籤,來自我們的觀點,形成個人的自我認同,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動向,通常帶著評價。
Thumbnail
我們習慣從他人眼中認識自己,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你被貼了那些標籤呢?你要不要認同這些標籤呢? 如果有機會重新形容ˋ自己,什麼樣才是你喜歡的呢? 這些標籤,來自我們的觀點,形成個人的自我認同,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動向,通常帶著評價。
Thumbnail
這次的文章內容,是第二次團體時會與成員討論與分享的部分,提供給大家閱讀與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此次課程地圖如下: 分享親子故事:親子心靈對話的三要二不的原則。 分析行為功能:獲取注意、尋求/逃避事物、感官滿足 促進正向行為:肯定的言語、替代性行為
Thumbnail
這次的文章內容,是第二次團體時會與成員討論與分享的部分,提供給大家閱讀與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此次課程地圖如下: 分享親子故事:親子心靈對話的三要二不的原則。 分析行為功能:獲取注意、尋求/逃避事物、感官滿足 促進正向行為:肯定的言語、替代性行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