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蠻喜歡胡展誥心理師的文字風格,溫暖而體貼,同時能幫助我們有更多的反思與覺察。
最近他也很推廣正念,當下的覺察。
現代人腳步太匆忙,資訊量太多,如果能夠有機會停下來,跟自己相處。
會發現有很大的不同跟收穫。
「我們教養孩子常處在「打地鼠」的模式,問題來一個打一個,卻不知道這樣只能見招拆招實在很心累。」---《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胡展誥/遠流出版社/2021/10/27出版
一個人需要的是完整,不是完美。
要先能接納自己和孩子的缺點,才能真正接納自己與孩子。
首先,第一個問題。邀請你停下來感受一下,你的名字是從哪裡來的呢?誰取的?這名字的期待與祝福是什麼?
當你思考的當下,就是在跟自己做連結。感受名字當下的感受、情緒、觀點與渴望。因為我們在聽懂孩子之前,要能先聽懂自己。
接下來第二個問題。你能感受自己的情緒嗎?生氣的時候,知道自己在生氣嗎?
很多人常常很大聲的跟人說話,你跟他說:「你不要這麼生氣。」他的回應是:「我沒有生氣,我只是講話比較大聲而已。」真的只是大聲而已嗎?還是語氣中帶著憤怒而不自知呢?
孩子也是,有些孩子生氣地亂丟東西,很有可能是,一他無法覺察到自己的內在情緒狀態:二他不知道該怎麼表達情緒。這就是我們說的情緒障礙。
當我們對自己跟孩子的行為模式,有更多的覺察或觀察,就能有更多的發現與不同的應對。
與孩子溝通相處,關鍵的不是方法,而是要跳出框架。
與孩子溝通相處,關鍵的不是方法,而是要跳出框架。
我們在框架裡,那是我們的舒適圈,可以覺得安心、熟悉;然而就會有許多應該/必須/絕對
比如說:你認為,孩子回家應該先寫完功課。把他該做的事情先做完,這讓父母感到安心。這就是框架。然而這個應該可以有點彈性嗎?可以有多點空間嗎?
再舉幾個例子:身為家裡的一家之主,你應該..........。身為一個母親,你應該.............。
這個應該就是把標籤貼在自己與他人身上。
我們習慣從他人眼中認識自己,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你被貼了那些標籤呢?你要不要認同這些標籤呢? 如果有機會重新形容ˋ自己,什麼樣才是你喜歡的呢?
這些標籤,來自我們的觀點,形成個人的自我認同,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動向,通常帶著評價。
那麼該怎麼鬆動這些標籤呢?
首先,試著客觀看待事物,不主觀評價。
比如孩子拿別人的東西,當我們要把他貼上錯誤行為的標籤,主觀覺得他是偷竊時,先想一想:
#當孩子一直重複我們覺得是錯的行為的時候,他能獲得甚麼好處?不然他為什麼要一直這麼做呢?
#這孩子想被理解的可能是什麼呢?
#我們認為的「好」,跟孩子認為的是一樣的嗎?
#我們跟孩子的目標是一致的嗎?
當我們能覺察框架、標籤跟評價的影響,就能學習貼近彼此的感受與需求。
胡展誥心理師說:「先從改變觀點與視角開始,你也可以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內在需求,透過與孩子有效的對話,成為一個身心安定的大人。」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長輩說:「你的孩子看到人都不會叫(打招呼),這樣沒禮貌!」「天氣這麼冷,他穿短褲出門,感冒了怎麼辦?」這些話聽到當媽媽的心裡,就會變成「我沒教好孩子!」「我是個不夠好的媽媽!」
「每次跟你講不要躺在地上都不聽,地上很髒有灰塵,你眼睛過敏會癢又一直揉!」 我一邊拿著車鑰匙,準備帶女兒走出門去看眼科,一邊又忍不住罵她。 「每次眼睛腫,就要來眼科排隊看醫,麻煩又耗時……都是累到我…..」
跟朋友聊天,問她周末忙什麼。她無奈地回應我:「忙著煮飯、洗碗、拖地、做家事…累死了。邊做邊罵人,老公還說不想做就不要做。我不做誰做啊?等下婆婆又會念…」 我可以體會朋友的辛勞,不只是身體累,還有心累。
你常覺得我這麼愛孩子,為什麼孩子都感受不到我的愛?如果對方感受不到愛,那是愛嗎?或者明明是愛對方,說出口的話卻總是傷人?又或者總是委曲求全,卻沒有人在意你的付出?
某天晚上,我正滑著手機看社群網站上的貼文。 女兒走過來帶著哭腔:「媽媽...」 我抬起頭,她滿臉都是淚,攤開手掌,我視線跟著往下看。 嚇了一跳,那是破裂成兩片,透明水藍色的角膜塑型片。
我自認是個認真的母親,孩子出生後,初為人母,面對孩子身體、人際關係等種種的問題,不知該如何是好,只能翻遍網路文章以及書局書架上滿滿親子教養的書籍,每一本都認真閱讀,買回家試著實際操作運用。名符其實的孩子照書養。 父母真難當! 儀婷老師用許多生活的事件,舉例說明如何運用薩提爾模式在親子教養上。
當長輩說:「你的孩子看到人都不會叫(打招呼),這樣沒禮貌!」「天氣這麼冷,他穿短褲出門,感冒了怎麼辦?」這些話聽到當媽媽的心裡,就會變成「我沒教好孩子!」「我是個不夠好的媽媽!」
「每次跟你講不要躺在地上都不聽,地上很髒有灰塵,你眼睛過敏會癢又一直揉!」 我一邊拿著車鑰匙,準備帶女兒走出門去看眼科,一邊又忍不住罵她。 「每次眼睛腫,就要來眼科排隊看醫,麻煩又耗時……都是累到我…..」
跟朋友聊天,問她周末忙什麼。她無奈地回應我:「忙著煮飯、洗碗、拖地、做家事…累死了。邊做邊罵人,老公還說不想做就不要做。我不做誰做啊?等下婆婆又會念…」 我可以體會朋友的辛勞,不只是身體累,還有心累。
你常覺得我這麼愛孩子,為什麼孩子都感受不到我的愛?如果對方感受不到愛,那是愛嗎?或者明明是愛對方,說出口的話卻總是傷人?又或者總是委曲求全,卻沒有人在意你的付出?
某天晚上,我正滑著手機看社群網站上的貼文。 女兒走過來帶著哭腔:「媽媽...」 我抬起頭,她滿臉都是淚,攤開手掌,我視線跟著往下看。 嚇了一跳,那是破裂成兩片,透明水藍色的角膜塑型片。
我自認是個認真的母親,孩子出生後,初為人母,面對孩子身體、人際關係等種種的問題,不知該如何是好,只能翻遍網路文章以及書局書架上滿滿親子教養的書籍,每一本都認真閱讀,買回家試著實際操作運用。名符其實的孩子照書養。 父母真難當! 儀婷老師用許多生活的事件,舉例說明如何運用薩提爾模式在親子教養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透過引導孩子表達情緒,可以幫助孩子辨識情緒,化解心中糾結,降低惡性循環。本文分享了三種幫助自己理解與辨識出情緒的方法:找人訴說、閱讀、聽心理相關的podcast或直播。欲深入瞭解與成長,可考慮參加《幸福魔法團體》的共學行列。
Thumbnail
《父母的語言》一書強調自我調整能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涵蓋控制衝動、情緒管理等關鍵元素。作者提倡三T原則—共情關注、多說一點、輪流說話—作為培養此能力的有效方法,透過共情理解、詳細解釋增進理解,以及鼓勵表達,來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控制。這不僅對孩子的學業成就有益,更對其終身發展至關重要。
Thumbnail
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每一句「我討厭…」背後,其實是一扇了解他心靈世界的窗口? 在這個快速滾動的社群媒體時代,讓我們一起慢下腳步,探索如何透過孩子的負面評價,深化親子間的溝通,並共同建立正向的價值觀。 閱讀全文,開啟與孩子心靈的對話之門。 建立價值觀:從孩子的負面評價看起 在親子溝通的道路上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家庭聚會中兩種不同的人-專門找怒點的人和專門找笑點的人。作者分享了父母的教養方式,以及如何自我肯定與放鬆。文章中提供了韓國精神科醫生金旼慶的建議。通過實踐建議中的心法,我們可以在人際關係中更好地肯定自己,放下討好他人的壓力。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否定了孩子?這是一個值得每位父母深思的問題。」 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為了快速有效的教育孩子,不自覺使用了許多帶有否定性的話語。 比如:「不要用跑的!」或「要講幾遍你才聽得懂?」這些話語背後的意圖可能是為了孩子的安全,或是希望孩子學會聆聽和理解,但在孩子的心中,這些
Thumbnail
“當孩子飛奔而至,開心說著近況,散發出來的愛與能量會填補療癒已被生活折磨得能量盡失的我們”   好書分享:讀懂孩子內心話 作者:郭葉珍 天下文化出版 親子溝通是一堂無止盡的課題,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化,但其實也會隨著自己的人生階段而有不同的變化。然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有自己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透過引導孩子表達情緒,可以幫助孩子辨識情緒,化解心中糾結,降低惡性循環。本文分享了三種幫助自己理解與辨識出情緒的方法:找人訴說、閱讀、聽心理相關的podcast或直播。欲深入瞭解與成長,可考慮參加《幸福魔法團體》的共學行列。
Thumbnail
《父母的語言》一書強調自我調整能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涵蓋控制衝動、情緒管理等關鍵元素。作者提倡三T原則—共情關注、多說一點、輪流說話—作為培養此能力的有效方法,透過共情理解、詳細解釋增進理解,以及鼓勵表達,來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控制。這不僅對孩子的學業成就有益,更對其終身發展至關重要。
Thumbnail
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每一句「我討厭…」背後,其實是一扇了解他心靈世界的窗口? 在這個快速滾動的社群媒體時代,讓我們一起慢下腳步,探索如何透過孩子的負面評價,深化親子間的溝通,並共同建立正向的價值觀。 閱讀全文,開啟與孩子心靈的對話之門。 建立價值觀:從孩子的負面評價看起 在親子溝通的道路上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家庭聚會中兩種不同的人-專門找怒點的人和專門找笑點的人。作者分享了父母的教養方式,以及如何自我肯定與放鬆。文章中提供了韓國精神科醫生金旼慶的建議。通過實踐建議中的心法,我們可以在人際關係中更好地肯定自己,放下討好他人的壓力。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否定了孩子?這是一個值得每位父母深思的問題。」 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為了快速有效的教育孩子,不自覺使用了許多帶有否定性的話語。 比如:「不要用跑的!」或「要講幾遍你才聽得懂?」這些話語背後的意圖可能是為了孩子的安全,或是希望孩子學會聆聽和理解,但在孩子的心中,這些
Thumbnail
“當孩子飛奔而至,開心說著近況,散發出來的愛與能量會填補療癒已被生活折磨得能量盡失的我們”   好書分享:讀懂孩子內心話 作者:郭葉珍 天下文化出版 親子溝通是一堂無止盡的課題,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化,但其實也會隨著自己的人生階段而有不同的變化。然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