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蠻喜歡胡展誥心理師的文字風格,溫暖而體貼,同時能幫助我們有更多的反思與覺察。

最近他也很推廣正念,當下的覺察。

現代人腳步太匆忙,資訊量太多,如果能夠有機會停下來,跟自己相處。

會發現有很大的不同跟收穫。

「我們教養孩子常處在「打地鼠」的模式,問題來一個打一個,卻不知道這樣只能見招拆招實在很心累。」---《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胡展誥/遠流出版社/2021/10/27出版

一個人需要的是完整,不是完美。

要先能接納自己和孩子的缺點,才能真正接納自己與孩子。

首先,第一個問題。邀請你停下來感受一下,你的名字是從哪裡來的呢?誰取的?這名字的期待與祝福是什麼?

當你思考的當下,就是在跟自己做連結。感受名字當下的感受、情緒、觀點與渴望。因為我們在聽懂孩子之前,要能先聽懂自己。

接下來第二個問題。你能感受自己的情緒嗎?生氣的時候,知道自己在生氣嗎?

很多人常常很大聲的跟人說話,你跟他說:「你不要這麼生氣。」他的回應是:「我沒有生氣,我只是講話比較大聲而已。」真的只是大聲而已嗎?還是語氣中帶著憤怒而不自知呢?

孩子也是,有些孩子生氣地亂丟東西,很有可能是,一他無法覺察到自己的內在情緒狀態:二他不知道該怎麼表達情緒。這就是我們說的情緒障礙。

當我們對自己跟孩子的行為模式,有更多的覺察或觀察,就能有更多的發現與不同的應對。

raw-image

與孩子溝通相處,關鍵的不是方法,而是要跳出框架。

我們在框架裡,那是我們的舒適圈,可以覺得安心、熟悉;然而就會有許多應該/必須/絕對

比如說:你認為,孩子回家應該先寫完功課。把他該做的事情先做完,這讓父母感到安心。這就是框架。然而這個應該可以有點彈性嗎?可以有多點空間嗎?

再舉幾個例子:身為家裡的一家之主,你應該..........。身為一個母親,你應該.............。

這個應該就是把標籤貼在自己與他人身上。

我們習慣從他人眼中認識自己,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你被貼了那些標籤呢?你要不要認同這些標籤呢? 如果有機會重新形容ˋ自己,什麼樣才是你喜歡的呢?

這些標籤,來自我們的觀點,形成個人的自我認同,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動向,通常帶著評價。

那麼該怎麼鬆動這些標籤呢?

首先,試著客觀看待事物,不主觀評價。

比如孩子拿別人的東西,當我們要把他貼上錯誤行為的標籤,主觀覺得他是偷竊時,先想一想:

#當孩子一直重複我們覺得是錯的行為的時候,他能獲得甚麼好處?不然他為什麼要一直這麼做呢?

#這孩子想被理解的可能是什麼呢?

#我們認為的「好」,跟孩子認為的是一樣的嗎?

#我們跟孩子的目標是一致的嗎?

當我們能覺察框架、標籤跟評價的影響,就能學習貼近彼此的感受與需求。

胡展誥心理師說:「先從改變觀點與視角開始,你也可以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內在需求,透過與孩子有效的對話,成為一個身心安定的大人。」

好書推薦:《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胡展誥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FB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蘇菲雅生活筆記-Sophia Chen 的沙龍
85會員
306內容數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2025/04/21
探討親子關係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權力鬥爭,並提出父母應學習放手、信任孩子,才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建立更緊密和諧的親子關係。文章以比爾蓋茨的童年故事作引,闡述諮商師建議父母「放棄」,讓孩子在探索中成長的理念。
Thumbnail
2025/04/21
探討親子關係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權力鬥爭,並提出父母應學習放手、信任孩子,才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建立更緊密和諧的親子關係。文章以比爾蓋茨的童年故事作引,闡述諮商師建議父母「放棄」,讓孩子在探索中成長的理念。
Thumbnail
2025/04/11
孩子不想補習,是藉口還是真的感到不舒服?親子間的信任與溝通,比一味要求孩子「更好」更重要。別讓愛成為壓力,給孩子空間、相信他們,一起開啟心對話。
Thumbnail
2025/04/11
孩子不想補習,是藉口還是真的感到不舒服?親子間的信任與溝通,比一味要求孩子「更好」更重要。別讓愛成為壓力,給孩子空間、相信他們,一起開啟心對話。
Thumbnail
2025/03/26
孩子不再事事告訴父母,是成長的表現,父母應學習調整心態,接受孩子的獨立,並維持關心但不干涉的態度,建立信任感,讓孩子在探索自我的過程中,仍能與父母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2025/03/26
孩子不再事事告訴父母,是成長的表現,父母應學習調整心態,接受孩子的獨立,並維持關心但不干涉的態度,建立信任感,讓孩子在探索自我的過程中,仍能與父母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參加了吳孟真諮商心理師的講座,分享參加過程的紀錄。 當時正與家人有些摩擦,聽到這場講座時有些感觸, 父母那個年代,是權威管教方式下長大的, 他們在與孩子互動時,有時提供的多是物質上的照顧, 而較少心理上的理解,而我們也就這樣漸漸長大, 心裡面對父母可能還是有某種父慈母愛的期待, 但殊不知,那是我們對
Thumbnail
參加了吳孟真諮商心理師的講座,分享參加過程的紀錄。 當時正與家人有些摩擦,聽到這場講座時有些感觸, 父母那個年代,是權威管教方式下長大的, 他們在與孩子互動時,有時提供的多是物質上的照顧, 而較少心理上的理解,而我們也就這樣漸漸長大, 心裡面對父母可能還是有某種父慈母愛的期待, 但殊不知,那是我們對
Thumbnail
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時常會遇到孩子鬧彆扭、發脾氣、故意不合作的時刻,身為家長的我們,往往深怕理智不小心斷了線。我們都以為,天真的孩子有話就會直說,卻沒有想過,並不是只有大人會把真心話埋心底,孩子也會。因此想要減少摩擦、讓親子感情升溫,學習理解孩子每一個行為背後所代表的動機,是很重要的課題。
Thumbnail
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時常會遇到孩子鬧彆扭、發脾氣、故意不合作的時刻,身為家長的我們,往往深怕理智不小心斷了線。我們都以為,天真的孩子有話就會直說,卻沒有想過,並不是只有大人會把真心話埋心底,孩子也會。因此想要減少摩擦、讓親子感情升溫,學習理解孩子每一個行為背後所代表的動機,是很重要的課題。
Thumbnail
原本應該要親近的關係 孩子卻離得很遙遠 也許我們可以找到靠近孩子的鑰史 - 尊重
Thumbnail
原本應該要親近的關係 孩子卻離得很遙遠 也許我們可以找到靠近孩子的鑰史 - 尊重
Thumbnail
教養是堂懷疑是否有最適解的存在,但也在追尋的過程中學會與自己的和解。 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 作者:陳品皓 禾禾文化工作室出版 五種情境,21個生活應用,從父母及老師角度切入。這樣就能去處理孩子的情緒嗎? 無法! 但會是個方向與嘗試,而父母或許就是在這樣的嘗試與陪伴之中,孩子就慢慢
Thumbnail
教養是堂懷疑是否有最適解的存在,但也在追尋的過程中學會與自己的和解。 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 作者:陳品皓 禾禾文化工作室出版 五種情境,21個生活應用,從父母及老師角度切入。這樣就能去處理孩子的情緒嗎? 無法! 但會是個方向與嘗試,而父母或許就是在這樣的嘗試與陪伴之中,孩子就慢慢
Thumbnail
那天和個案輔導老師在洗手間碰見,我們寒暄短聊了一下。 輔導老師說: 有許多個案問題的根源其實都來自家庭,家長不願意覺察調整,常常只能無奈囉! 輔導人員的角色,就只能調整到陪伴孩子(陪聊天),平安地渡過這三年啦! 我說: 你們也真是辛苦了!每天都要接受這麼多負面的情緒,不是只有學生耶!還要處理家長……
Thumbnail
那天和個案輔導老師在洗手間碰見,我們寒暄短聊了一下。 輔導老師說: 有許多個案問題的根源其實都來自家庭,家長不願意覺察調整,常常只能無奈囉! 輔導人員的角色,就只能調整到陪伴孩子(陪聊天),平安地渡過這三年啦! 我說: 你們也真是辛苦了!每天都要接受這麼多負面的情緒,不是只有學生耶!還要處理家長……
Thumbnail
阿崴閱讀-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教養的另一個面向我推薦的點在於溝通。有些主管抱怨不同世代的人很難溝通,但往往只是想要把自己的想法意志強灌輸再另一個人身上,但溝通必須尊重每個個體的不同。另外溝通時是否有覺察自己的情緒,我們常常會被自己原生家庭的一些習慣所束縛而不自知,而當自己帶了過多情緒進行溝通時,恐怕
Thumbnail
阿崴閱讀-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教養的另一個面向我推薦的點在於溝通。有些主管抱怨不同世代的人很難溝通,但往往只是想要把自己的想法意志強灌輸再另一個人身上,但溝通必須尊重每個個體的不同。另外溝通時是否有覺察自己的情緒,我們常常會被自己原生家庭的一些習慣所束縛而不自知,而當自己帶了過多情緒進行溝通時,恐怕
Thumbnail
前幾次的讀書會,展誥老師提到重新框架,先同理再說理。 那天孩子補習回來,坐在餐桌旁滑手機看很久。我有點不高興,我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我想到老師說的「先同理再說理」,於是我決定改變說話的方式。
Thumbnail
前幾次的讀書會,展誥老師提到重新框架,先同理再說理。 那天孩子補習回來,坐在餐桌旁滑手機看很久。我有點不高興,我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我想到老師說的「先同理再說理」,於是我決定改變說話的方式。
Thumbnail
溝通的技巧,從我出發,不是分析對方。因為人都喜歡被同理,不喜歡被評價 「我感覺你有點難過...」「我聽到你說....」 我們常被外在的刺激而引發情緒,而當我們有了情緒,又是怎麼解讀這個有情緒的自己?這個解讀往往就是我們受苦的原因。
Thumbnail
溝通的技巧,從我出發,不是分析對方。因為人都喜歡被同理,不喜歡被評價 「我感覺你有點難過...」「我聽到你說....」 我們常被外在的刺激而引發情緒,而當我們有了情緒,又是怎麼解讀這個有情緒的自己?這個解讀往往就是我們受苦的原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