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都很直接嗎?其實也不見得:"You may want to..."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圖片來源:網路
也許有人會覺得西方人都比較直接,從英文使用上其實不一定如此見得,因為我在閱讀英文書時,發現英文裡面有很多 "you may need to" 、"you may have to" 、"you may want to" 等語句。

如果直接逐字翻譯,會翻成:「你可能需要」、「你可能必須」、「你可能想要」時,可以把may/might 全部拿掉,因為這些就是「你必須」、「你最好」的委婉語句。若是出現在口語對話,"you may want to" 應該就直接翻成「你最好還是」、「我建議你可以」、「我覺得你可以」,或是轉成詢問語句:「還是你想要......?」

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人,都還是會有避免或擔心會將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人的文化,有的是覺得不太適當,有的是怕被討厭,這就造就了一個委婉、禮貌,同時相處給人多些空間的語言。
如果台灣中文是「還是」來「還是」去的文化,英文就是may 來may去的世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2會員
387內容數
除了翻譯之外,這裡也是抒發烘焙、時事、戲劇、書、自然環境、信仰等想法的天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常常聽到大家的對話,不經意說著「他/她應該.......」、「你/妳應該.......」,乍聽下這樣的對話是帶著關心建議,但若拆解語言背後的結構,是經由說話人的潛意識消化後,所拋出的鏡像語言。   基本上「應該」這二字本身就帶著自己的觀點、期許,而個人觀點的形成,是建構在生命過去經驗的內化,以及
Thumbnail
不要小看這些國中「英式單字」喔,平常沒有注意的話,或許很多人都把英式、美式混在一起了, 或者根本不知道這些是英式用語。英文聽別人說好像很簡單 (or 看答案都很有道理),自己實際練練看,才知道哪裡不足,哪裡做得好。
Thumbnail
是「I'll do it.」嗎?沒錯,但是你想到了,大部分人也能想到這個答案,因為課本教過了。那麼還有什麼其他講法,也是老外很常用的,而且常在電視劇裡聽到?這篇就是要教你這個。
Thumbnail
因為這本是日翻書的關係,所以我一個不小心就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想說是不是因為日本文化的原因,所以在說話以及用字遣詞上會更加來得有禮貌一點。
Thumbnail
隨著雙語國家政策的實施,英文學習可以說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提到學習英文,也有許多英語教學者不斷地提及「用英文思考」的重要性。但「用英文思考」這個說法的合理性產生疑惑,究竟這樣的說法是否合理呢? 如果「用英文思考」的說法並不合理,那目前正在推動的雙語教育政策,是否需要調整呢?
Thumbnail
要走入雙語社會,最有力的保證是先好好 “重視” 自己的母語,也好好 “珍惜” 自己生活的社會所普遍在應用的語言。 在本地說話型態所應用的語言, 至少也有十種上下,每一種都值得持續被好好傳承下去。不過,我認為最不能隨意被矇混的語言,是台灣社會通用的 「國語」。 事實上,學好國語並不需要需要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小時候學英文時,學到西方文化中,碰到有人送禮時,不像華人會小心翼翼地收下,之後再打開來。在西方文化中,收禮人不但會當場打開禮物,用當下的驚喜反應作為送禮人的即時回饋,也有人會說“You shouldn’t have” (你太客氣了/讓你破費了)作為口頭回饋。你的話是別人引頸期盼還是寧可不收的禮物呢?
Thumbnail
「I want(想要) to know(知道) what you think(思考、想).」這句,相信大部分學英文的人應該都想得出來,但這篇要教不一樣的,一般國人不會想到的兩個講法喔!
「英語是國際通用語」(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臺式英語、新加坡英語、印度英語,並沒有誰比較標準,或誰不標準的區分,所有的英語都站在平等的水平線上。但是發音和腔調就不重要嗎? 3個方法幫助你的寶貝小孩與你自己英語口說更道地,自信開口說英語。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常常聽到大家的對話,不經意說著「他/她應該.......」、「你/妳應該.......」,乍聽下這樣的對話是帶著關心建議,但若拆解語言背後的結構,是經由說話人的潛意識消化後,所拋出的鏡像語言。   基本上「應該」這二字本身就帶著自己的觀點、期許,而個人觀點的形成,是建構在生命過去經驗的內化,以及
Thumbnail
不要小看這些國中「英式單字」喔,平常沒有注意的話,或許很多人都把英式、美式混在一起了, 或者根本不知道這些是英式用語。英文聽別人說好像很簡單 (or 看答案都很有道理),自己實際練練看,才知道哪裡不足,哪裡做得好。
Thumbnail
是「I'll do it.」嗎?沒錯,但是你想到了,大部分人也能想到這個答案,因為課本教過了。那麼還有什麼其他講法,也是老外很常用的,而且常在電視劇裡聽到?這篇就是要教你這個。
Thumbnail
因為這本是日翻書的關係,所以我一個不小心就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想說是不是因為日本文化的原因,所以在說話以及用字遣詞上會更加來得有禮貌一點。
Thumbnail
隨著雙語國家政策的實施,英文學習可以說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提到學習英文,也有許多英語教學者不斷地提及「用英文思考」的重要性。但「用英文思考」這個說法的合理性產生疑惑,究竟這樣的說法是否合理呢? 如果「用英文思考」的說法並不合理,那目前正在推動的雙語教育政策,是否需要調整呢?
Thumbnail
要走入雙語社會,最有力的保證是先好好 “重視” 自己的母語,也好好 “珍惜” 自己生活的社會所普遍在應用的語言。 在本地說話型態所應用的語言, 至少也有十種上下,每一種都值得持續被好好傳承下去。不過,我認為最不能隨意被矇混的語言,是台灣社會通用的 「國語」。 事實上,學好國語並不需要需要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小時候學英文時,學到西方文化中,碰到有人送禮時,不像華人會小心翼翼地收下,之後再打開來。在西方文化中,收禮人不但會當場打開禮物,用當下的驚喜反應作為送禮人的即時回饋,也有人會說“You shouldn’t have” (你太客氣了/讓你破費了)作為口頭回饋。你的話是別人引頸期盼還是寧可不收的禮物呢?
Thumbnail
「I want(想要) to know(知道) what you think(思考、想).」這句,相信大部分學英文的人應該都想得出來,但這篇要教不一樣的,一般國人不會想到的兩個講法喔!
「英語是國際通用語」(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臺式英語、新加坡英語、印度英語,並沒有誰比較標準,或誰不標準的區分,所有的英語都站在平等的水平線上。但是發音和腔調就不重要嗎? 3個方法幫助你的寶貝小孩與你自己英語口說更道地,自信開口說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