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都很直接嗎?其實也不見得:"You may want to..."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也許有人會覺得西方人都比較直接,從英文使用上其實不一定如此見得,因為我在閱讀英文書時,發現英文裡面有很多 "you may need to" 、"you may have to" 、"you may want to" 等語句。

如果直接逐字翻譯,會翻成:「你可能需要」、「你可能必須」、「你可能想要」時,可以把may/might 全部拿掉,因為這些就是「你必須」、「你最好」的委婉語句。若是出現在口語對話,"you may want to" 應該就直接翻成「你最好還是」、「我建議你可以」、「我覺得你可以」,或是轉成詢問語句:「還是你想要......?」

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人,都還是會有避免或擔心會將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人的文化,有的是覺得不太適當,有的是怕被討厭,這就造就了一個委婉、禮貌,同時相處給人多些空間的語言。

如果台灣中文是「還是」來「還是」去的文化,英文就是may 來may去的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懿翎 light and breeze
111會員
407內容數
除了翻譯之外,這裡也是抒發烘焙、時事、戲劇、書、自然環境、信仰等想法的天地。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隨著雙語國家政策的實施,英文學習可以說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提到學習英文,也有許多英語教學者不斷地提及「用英文思考」的重要性。但「用英文思考」這個說法的合理性產生疑惑,究竟這樣的說法是否合理呢? 如果「用英文思考」的說法並不合理,那目前正在推動的雙語教育政策,是否需要調整呢?
Thumbnail
隨著雙語國家政策的實施,英文學習可以說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提到學習英文,也有許多英語教學者不斷地提及「用英文思考」的重要性。但「用英文思考」這個說法的合理性產生疑惑,究竟這樣的說法是否合理呢? 如果「用英文思考」的說法並不合理,那目前正在推動的雙語教育政策,是否需要調整呢?
Thumbnail
小時候學英文時,學到西方文化中,碰到有人送禮時,不像華人會小心翼翼地收下,之後再打開來。在西方文化中,收禮人不但會當場打開禮物,用當下的驚喜反應作為送禮人的即時回饋,也有人會說“You shouldn’t have” (你太客氣了/讓你破費了)作為口頭回饋。你的話是別人引頸期盼還是寧可不收的禮物呢?
Thumbnail
小時候學英文時,學到西方文化中,碰到有人送禮時,不像華人會小心翼翼地收下,之後再打開來。在西方文化中,收禮人不但會當場打開禮物,用當下的驚喜反應作為送禮人的即時回饋,也有人會說“You shouldn’t have” (你太客氣了/讓你破費了)作為口頭回饋。你的話是別人引頸期盼還是寧可不收的禮物呢?
Thumbnail
「I want(想要) to know(知道) what you think(思考、想).」這句,相信大部分學英文的人應該都想得出來,但這篇要教不一樣的,一般國人不會想到的兩個講法喔!
Thumbnail
「I want(想要) to know(知道) what you think(思考、想).」這句,相信大部分學英文的人應該都想得出來,但這篇要教不一樣的,一般國人不會想到的兩個講法喔!
Thumbnail
英語學習軟體的百家爭鳴 各種線上語言學習的課程或軟體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學英文似乎成了全民運動! 幾乎每個語言學習軟體都標榜,用了他們家產品,就能sound like a native speaker。 但sound like a native speaker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
Thumbnail
英語學習軟體的百家爭鳴 各種線上語言學習的課程或軟體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學英文似乎成了全民運動! 幾乎每個語言學習軟體都標榜,用了他們家產品,就能sound like a native speaker。 但sound like a native speaker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
Thumbnail
與外國客戶交流,用英語是必須,但為什麼連內部講中文的人都要用英文寫電子郵件?
Thumbnail
與外國客戶交流,用英語是必須,但為什麼連內部講中文的人都要用英文寫電子郵件?
Thumbnail
經常會有學生問類似「請問 XXX 這個英文用法是常見的嗎?用出來是正確的嗎?」 我來分享一個超簡單就可以確認的方法~ 這樣之後你就可以當自己的英文老師囉😂
Thumbnail
經常會有學生問類似「請問 XXX 這個英文用法是常見的嗎?用出來是正確的嗎?」 我來分享一個超簡單就可以確認的方法~ 這樣之後你就可以當自己的英文老師囉😂
Thumbnail
中文的確是相對難溝通的語言,但問題不是出在語言的本身,而是教育及文化的問題。 國際化不是在多少國家打過卡,也不是會流利的使用多少種語言,而是能夠保持中庸的立場,耐心且有禮的聆聽對方的聲音,並言之有理的闡述自己的觀點,讓雙方對話出更貼近事實且彼此都能接受的想法。
Thumbnail
中文的確是相對難溝通的語言,但問題不是出在語言的本身,而是教育及文化的問題。 國際化不是在多少國家打過卡,也不是會流利的使用多少種語言,而是能夠保持中庸的立場,耐心且有禮的聆聽對方的聲音,並言之有理的闡述自己的觀點,讓雙方對話出更貼近事實且彼此都能接受的想法。
Thumbnail
在簡報、文案以至是文書來往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闡述論點之間的關係,層層推進直到結論,利用邏輯的架構及相關的證據,去加強訊息的說服力。然而直線前進的解說,還遠不及多角度、立體化的註解,所以我們就來看一下,在英語的環境如何話峰一轉吧。
Thumbnail
在簡報、文案以至是文書來往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闡述論點之間的關係,層層推進直到結論,利用邏輯的架構及相關的證據,去加強訊息的說服力。然而直線前進的解說,還遠不及多角度、立體化的註解,所以我們就來看一下,在英語的環境如何話峰一轉吧。
Thumbnail
某次在英文稿中用了「If need be」這句話,同儕審稿時被問「你不覺得這句英文怪嗎?」其實會這麼問是因為沒有實際看過外國人這麼使用,但若你看過,會發現這是很常用的套句,而且比課本教的還好用。
Thumbnail
某次在英文稿中用了「If need be」這句話,同儕審稿時被問「你不覺得這句英文怪嗎?」其實會這麼問是因為沒有實際看過外國人這麼使用,但若你看過,會發現這是很常用的套句,而且比課本教的還好用。
Thumbnail
許多中文行銷文案寫得不錯、但剛開始學寫英文文案的人,經常會忽略掉中英文之間詞性用法和用途的差異;我最近做了一個案子,對業主也有這樣的說明。在這裡,就藉由這個例子來分享一下經驗。
Thumbnail
許多中文行銷文案寫得不錯、但剛開始學寫英文文案的人,經常會忽略掉中英文之間詞性用法和用途的差異;我最近做了一個案子,對業主也有這樣的說明。在這裡,就藉由這個例子來分享一下經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