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翻譯 文章】騎馬很殘忍嗎?符合素食主義的理念嗎?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原文

素食主義者對於騎馬抱持什麼樣的立場?騎馬很殘忍嗎?這個議題很有爭議性,因此我將透過幾段影片和幾篇文章來談。

一開始談騎馬時,我會先提出「騎馬是否符合素食主義理念」的問題,接著再談騎馬是否殘忍。

我之前在羊毛的影片中提過,基本上只要是為了我們自身利益利用動物,素食主義都抱持反對意見。以騎馬為例,很顯然的,馬並不需要被騎,野外的馬不用任何人騎在他們身上,自己就可以過得很好。騎馬只對騎馬的人有好處,因此這種利用動物的方式屬於一種娛樂。

但這不是大多數人的想法,有幾個論述甚至主張騎馬對馬也有益處,其中一種說法是:馴養的馬需要運動。這問題最簡單的回答就是:家裡養的狗也需要運動,但主人不用騎乘他們,也能讓他們運動。

第二種論點是,騎馬可以豐富馬的生活。我們再次強調,人牽著馬用走的也能達到這個目的。

第三種論點的說法各有不同,但都是說「但我的馬喜歡……」 被騎、參加表演秀、裝上籠頭、馬銜、跑障礙賽,諸如此類。

或許有馬真心喜歡被騎,但即使如此,我們也應了解騎在馬身上對他造成的影響。接下來我會簡單談談騎在馬背上所造成的影響,同時也會在這篇文章下方附上其他資源連結,並鼓勵你們參考那些研究,更深入了解這個主題。

讓我們先從骨骼結構談起,有人說等到他們「膝蓋閉合時」就可以騎了,這裡指的是膝蓋上方生長板從軟骨長成骨頭之後。班納特博士(Dr. Den Bennet)在其文章〈馬的骨骼突變時間與速率〉(Time and Rate of Skeletal Maturation in Horses)中主張:「大家都不知道,其實頭骨後方的每塊骨頭兩端都有『生長板』,而有些骨頭(如有著許多『稜角』的骨盆或尾椎骨)的生長板不只一塊」,並接著詳細說明馬的生長板長成骨頭所需的確切時間。

raw-image

很多人等馬長到2歲(賽馬用)或3歲(休閒觀光用)時就開始騎,但根據班納特博士詳細說明的時程顯示,馬最後融合的是脊柱的生長板,而且至少必須到5歲半才會融合,高大的馬和公馬則需要更久的時間。

2002年的一份研究《馬的解剖學及入門》(Practical Anatomy and Propaedeutic of the Horse)以純種馬為例,主張馬的骺板(軟骨)(平均)必須等到6-9歲之間才能完成生長!

這段最主要的意思是,這麼做非常容易傷到馬背並造成脊椎生長板位移,產生疼痛和永久傷害。

除了生長板融合的問題之外,騎乘任何年紀的馬不僅會造成他們的骨骼損傷,也會造成肌肉和組織損傷。Nevzorov Haute Ecole 馬術學校的尼夫佐羅夫(Alexander Nevzorov)曾說:「馬背不是椅子,不是給人的屁股坐的地方,不是一塊『肉』,也不是某個『大陸』,而是具有特殊功能、一種複雜又柔軟身體構造。背部除了具備明確的生物力學功能之外,還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脊髓的作用,是為了確保神經系統產生的反應,能傳達味覺、嗅覺、視覺和聽覺和大腦的前庭功能,避免受到太多資訊干擾。而人就騎在這個特別脆弱又敏感的部位,騎在脊髓上,騎在背部的大腦上。」(Nezvorov Haute Ecole Eqeuine Anthology, VOL. 4, p10-11)

瑪蒂達.荷馬(Mathilda Homer)及其同僚透過2007年的研究發現,初步檢查確認身體健康的295匹馬當中,有91.5% 照過X光之後,診斷出某種棘突改變。每個尾部放馬鞍的位置,幾乎都會發生棘突改變,最常見的結果是棘突的內部間隙消失,包含棘突骨骼結構的改變。

除了重壓之外,馬鞍、馬具、馬銜和馬鞭也都會造成棘突損傷。馬鞍會使流向動脈微血管床的血流速度變慢,不僅造成組織損傷,也會產生全面性的磨損和擦傷。但最殘忍的仍非馬銜和馬鞭莫屬,而我在文章中當然也會簡單同意這點。

馬銜不僅會引發疼痛並損害馬複雜的顱內神經,也會造成牙齒、舌頭和上顎的損傷。面部神經非常靠近皮膚,因此極端敏感。我們必須明白,只要使用馬銜,馬一定會感到疼痛。

在這篇文章裡談到馬鞭時,我只要提到這點就好:那是鞭子啊!你會用鞭子打你的狗嗎?沒錯,馬的身形比狗大,而且很多人說馬的皮膚比較厚,但鞭子落下的地方就在股外側肌,那裡的厚度幾乎不超過2公釐,真皮和表皮也佈滿大量神經。而且……那是鞭子啊!

這些都只涉及到馬匹議題的皮毛而已,我甚至還沒談到馴馬、賽馬、牛仔競技或其他方面向。請參考下方的文章連結,了解與馬的道德有關的其他議題。

如果你覺得我缺乏與馬接觸的經驗而不足採信,請參考任.赫斯特(Ren Hurst)的訪談,了解她如何在投入專業的馬匹貿易和訓練經驗之後,決定不再騎馬的心路歷程。

同步刊於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字與麵粉的遊戲室
112會員
418內容數
除了翻譯之外,這裡也是抒發烘焙、時事、戲劇、書、自然環境、信仰等想法的天地。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但要面對、控制馬這樣活生生又有個性的動物,就像是對一個人的全方位考驗,不只是體能或技術而已,跨物種的溝通、信任,就好像在讀博物學家的手記一樣。從動物身上學到的,往往是另一個世界。
Thumbnail
但要面對、控制馬這樣活生生又有個性的動物,就像是對一個人的全方位考驗,不只是體能或技術而已,跨物種的溝通、信任,就好像在讀博物學家的手記一樣。從動物身上學到的,往往是另一個世界。
Thumbnail
白柴是一隻很喜歡剷雪的柴犬,每當下雪過後,都會興高采烈的掛著鏟子,雙手一起用力將雪鏟在門口,讓主人無法出門。一整天下來,肩膀開始疼痛,這種痛不是深層的疼痛,感覺在表層,轉動關節時還會喀喀作響,原來是肱二頭肌受傷了。        肱二頭肌就是以前卡通大力水手
Thumbnail
白柴是一隻很喜歡剷雪的柴犬,每當下雪過後,都會興高采烈的掛著鏟子,雙手一起用力將雪鏟在門口,讓主人無法出門。一整天下來,肩膀開始疼痛,這種痛不是深層的疼痛,感覺在表層,轉動關節時還會喀喀作響,原來是肱二頭肌受傷了。        肱二頭肌就是以前卡通大力水手
Thumbnail
馬是聰明的動物,他們會知道騎士的能耐,要理解馬、要得到馬的信任,才能真正學會騎馬。
Thumbnail
馬是聰明的動物,他們會知道騎士的能耐,要理解馬、要得到馬的信任,才能真正學會騎馬。
Thumbnail
貓咪狗狗到底可不可以吃素?答案除了看物種之外,其實你還要學會的是看飼料。   那看飼料是什麼意思? 但在講到飼料之前,我們需要先來簡單聊聊貓咪跟狗狗在物種上差異。 在現代,許多的人會將狗狗歸類在雜食性動物,但其實這部分可以說是眾說紛紜, 這是因為以生理構造來說,犬隻的祖先為狼,本就
Thumbnail
貓咪狗狗到底可不可以吃素?答案除了看物種之外,其實你還要學會的是看飼料。   那看飼料是什麼意思? 但在講到飼料之前,我們需要先來簡單聊聊貓咪跟狗狗在物種上差異。 在現代,許多的人會將狗狗歸類在雜食性動物,但其實這部分可以說是眾說紛紜, 這是因為以生理構造來說,犬隻的祖先為狼,本就
Thumbnail
永無止盡的大屠殺,只是為了口腹之欲。如果開始正視問題,就會知道過往的荒謬,聲稱愛護動物卻大啖培根、牛排?這不是指責,而是你真的有意識到過往習慣背後所造成的傷害嗎? 是否人性有種自動切換的開關,認為這是一種沒辦法的必要之惡,而索性避而不談餐桌上佳餚從何而來? 而除了道德因素外,著名的影片《奶牛陰謀:永
Thumbnail
永無止盡的大屠殺,只是為了口腹之欲。如果開始正視問題,就會知道過往的荒謬,聲稱愛護動物卻大啖培根、牛排?這不是指責,而是你真的有意識到過往習慣背後所造成的傷害嗎? 是否人性有種自動切換的開關,認為這是一種沒辦法的必要之惡,而索性避而不談餐桌上佳餚從何而來? 而除了道德因素外,著名的影片《奶牛陰謀:永
Thumbnail
甚麼是經濟動物,舉凡是人類重要的經濟來源的都是,雞與豬還有牛這些,但生產者為了配合消費市場需求並降低成本,多採取不人道的方式飼養,以提高經濟動物生產效率。
Thumbnail
甚麼是經濟動物,舉凡是人類重要的經濟來源的都是,雞與豬還有牛這些,但生產者為了配合消費市場需求並降低成本,多採取不人道的方式飼養,以提高經濟動物生產效率。
Thumbnail
Lisa自己在幫狗狗準備鮮食時,經常會想要挑選什麼樣的食材作為他們的食物,畢竟我們總是希望狗狗可以吃得健康,攝取豐富營養,是適合他的體質食用的。因此經常會跟天天的獸醫師討論哪些食材是比較合適他攝取。以牛肉來說,坊間常見的牛肉就有分為草飼牛及穀飼牛。這兩種牛到底有什麼樣的差異呢?
Thumbnail
Lisa自己在幫狗狗準備鮮食時,經常會想要挑選什麼樣的食材作為他們的食物,畢竟我們總是希望狗狗可以吃得健康,攝取豐富營養,是適合他的體質食用的。因此經常會跟天天的獸醫師討論哪些食材是比較合適他攝取。以牛肉來說,坊間常見的牛肉就有分為草飼牛及穀飼牛。這兩種牛到底有什麼樣的差異呢?
Thumbnail
狗到底可不可以吃骨頭? 狗一定能吃,不過到底怎麼吃才不會出事?
Thumbnail
狗到底可不可以吃骨頭? 狗一定能吃,不過到底怎麼吃才不會出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