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懂了以後更輕鬆的心理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心理症狀是潛意識拋出的求救信號!想活得自由又貼近自我,從探索內心的微小行動開始吧!

●懂心理學,確實會讓人變得舒心,不僅能分析某些情緒或行為的理由,還會發現遭遇類似困境的人不是只有自己,且心理學也有助於拓寬對自我與他人的理解。不過,若問到學習心理學後,生活是否產生了改變?許多人都會顯得猶豫不決。心理學的確讓人有撥雲見日之感,但我們卻還是擁有類似的煩惱,後悔之事也總是和先前大同小異。這些情形,都是因為缺少實際的「行動」。「理解」與「行動」是不同的,唯有在付諸實踐後,才能體驗到真正的變化。


●心理學專家琳達.薩帕丁(Linda Sapadin)以豐富的臨床經驗為基礎,將習慣拖延的人分為6種類型,藉此了解自己做事拖拖拉拉的真正原因。

1.完美主義者(perfectionist)

想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的心態雖然沒有錯,但一味追求過高的標準、不切實際的完美主義,就會成為問題的根源。

2.夢想家(dreamer)

盲目地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而不制定任何現實性的計畫。

3.杞人憂天者(worrier)

他們花費太多時間在「擔心」,但焦慮並不能讓事情順利進行。

4.享受臨陣磨槍的刺激感者(crisis-maker)

有些人享受在懸崖邊倖存的感覺,這種類型恰好與杞人憂天者相反。他們喜歡交期臨近時的急切感,認為壓迫感愈大,自己就愈能做得出色。

5.叛逆者(defier)

抱持著「為什麼我非做不可」的心態過生活,通常不喜歡遵守規定,討厭被控制。

6.過勞者(overdoer)

因為不擅長拒絕,或很難決定事情的優先順序,以致於承擔太多工作的人,最終也會陷入拖延的窘境。


●停止拖延的魔法咒語:「總之先開始吧!」

當你不斷拖延某件事時,通常會對自己說什麼呢?是不是任由身體埋在沙發裡,然後一邊轉著電視頻道,一邊叨念著「該去運動了」?習慣拖延的人有幾句常見的口頭禪:「應該要~」、「本來就是這樣」、「這件事非常重要」等。雖然乍聽之下沒有問題,不過仔細探究的話,會發現其中隱含著「我也不想做,但現實無可奈何」的心境。因為缺少了個人意願,只剩下沉重的義務感,以致於不斷想拖延。

「話語」意外擁有強勁的力量,甚至連「自言自語」也具有一定影響力。將自身想法用言語表達出來的「自我對話」(self-talk),如果蘊含了「主動選擇」與「積極肯定」的態度,就能讓自己產生信心並燃起動機。試試看把平常掛在嘴邊的「這件事非做不可」改成「我要做這個」;「一定要把事情做完」換成「要不要現在就開始?」;「這件事很重要」改為「先做一項試試看吧」;「都沒有休息時間」換作「應該抽空去散散步」。養成自我對話的習慣,也是得以解決拖延的良策。


●人生的重大決定變得困難時:

1.試著把自己人生的優先順序和價值列出來。

2.在編列優先順序的同時,確認看看自己無論如何都不想放棄的事物有哪些。

3.此時別和他人比較,想想對自己有益、有價值的事物為何。

4.做決定時不要只想像好的結果,試著預測一下最壞的情況,評估自己能否承擔,以及是否甘願承受。如此一來,將得以產生勇氣,應對過程中的那些不確定性與困難。


●在危機時刻,向自己拋出一些有用的提問

1.我做了什麼,對我自己、他人、社會有什麼意義?

2.現在的目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是否希望目前的狀態持續下去?

3.我的生活現在發生了什麼事?

4.眼下的危機意味著什麼?現在的情況又代表什麼?

5.我的才能是什麼,應該如何活用?

6.在沒有任何報酬的前提下,哪些事物會讓我毫不猶豫地想緊緊抓住?


●完美主義的傾向愈強,就愈會本能地發現自身缺點,把焦點放在失誤的部分。無論成績多麼亮眼,都會鑽牛角尖地想找出其中的缺失。若能先細數自己做得好的地方,缺點就會變得不那麼顯眼。


●盡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剩下的就交給老天爺吧!但願我們都能把「盡人事聽天命」這句話銘刻在心。如果感覺到焦慮的情緒不斷襲來,那麼,現在是時候付諸行動了。制定出「與其坐著擔心,不如立刻採取行動」之類的簡單公式,也能對生活產生一定的幫助。


●克服自卑情結,帶著自尊感闊步前行:

1.將自卑感客觀化

處理自卑感的重點,在於選擇不逃避,並且懂得敞開胸懷去面對。首先,讓我們仔細檢視一遍內心暗藏的自卑感,然後從客觀的角度分析看看這些事物,是否真的值得讓自己感到害怕和羞恥。

2.將自卑的部分與他人分享

在安穩的環境下,試著與他人分享能說出口的自卑情結,觀察看看在這樣的告白之後,自己與對方的關係是否生變。一般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還能感受到自己與他人之間產生了連結。

3.設定並執行目標以克服自卑感

其實,若想戰勝自卑感,努力的過程非常重要。讓我們再回顧一下構成自 尊感的兩大要素:第一,尊重並認定自己具有價值。被他人的視線或評價影響時,別忘了把這個概念放在心裡。第二,自我效能感。培養自我效能感的過程裡,不能缺少所謂的「實踐」。假如有希望達成的目標,無論大小,都先著手試試看吧!


●透過健康的對話改善人際關係:

1.熟悉非暴力溝通

讓我們熟讀非暴力溝通的四個階段:觀察、感受、需要、請求,並試著運用在日常生活裡吧!無論是戀人、父母或同事,任何關係都適用非暴力溝通。此外,這四個階段不一定要全都派上用場,也不必依照順序進行可以根據情況和條件,只表現和傳達出必要的步驟。

2.養成傾聽的習慣

在對方說話時,全神貫注地予以傾聽吧!展開對話之前,不妨先把手機放在一旁。此外,還要注意別讓自己的主觀判斷或評價干擾對話,也別為了滿足個人欲望,就打斷他人說話的節奏。


~ 漫步心靈諮商研究所所長/金惠英(김혜영)、慶南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李洙蘭(이수란)
~《懂了以後更輕鬆的心理學:心理諮商專家精選最有感15個議題,克服拖延症、完美主義、自卑、過度擔憂的日常練習》
~《모든 마음에는 이유가 있다》

#懂了以後更輕鬆的心理學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懂了以後更輕鬆的心理學》】↓↓
https://dreamstore.info/2zpjI

【金石堂購買《懂了以後更輕鬆的心理學》】↓↓
https://easyfun.biz/2wd16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蒔緣-avatar-img
2022/11/10
在非暴力溝通裡,個人以為適度的『賦權』也很重要,畢竟能自己選擇自己所愛心中才會真正得到快樂
avatar-img
偶希都理
369會員
2.3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的其他內容
2025/04/09
★你我深藏心中陰暗角落不願被看見的一部分,那不是錯,只是特質。
Thumbnail
2025/04/09
★你我深藏心中陰暗角落不願被看見的一部分,那不是錯,只是特質。
Thumbnail
2025/03/21
★高敏感特質,可以令我們更感知世界的一切,是美好的存在。
Thumbnail
2025/03/21
★高敏感特質,可以令我們更感知世界的一切,是美好的存在。
Thumbnail
2025/03/03
★精鍊的「箴言式金句」,直指開悟的深邃智慧。
Thumbnail
2025/03/03
★精鍊的「箴言式金句」,直指開悟的深邃智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書名:《拖延心理學 作者:珍·博克、萊諾拉·袁 譯者:洪慧芳 出版:漫遊者文化 - 拖延者分成許多類型: 1.害怕失敗型-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 這類的人害怕失敗,怕別人發現自己的不足,他們總對自己要求過高,卻又對自己的能力極度自卑。 自我價值=能力=表現 他們用拖延來打斷
Thumbnail
書名:《拖延心理學 作者:珍·博克、萊諾拉·袁 譯者:洪慧芳 出版:漫遊者文化 - 拖延者分成許多類型: 1.害怕失敗型-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 這類的人害怕失敗,怕別人發現自己的不足,他們總對自己要求過高,卻又對自己的能力極度自卑。 自我價值=能力=表現 他們用拖延來打斷
Thumbnail
拖延的核心是情緒,而不是效率。拖延和心情不好,有直接的關係。 可以說,我們決定是否做一件事情,常常取決於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依據理性思考,所以我們要把重點放在安撫情緒上。
Thumbnail
拖延的核心是情緒,而不是效率。拖延和心情不好,有直接的關係。 可以說,我們決定是否做一件事情,常常取決於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依據理性思考,所以我們要把重點放在安撫情緒上。
Thumbnail
你是否也明明知道應該開始某些事情,卻總是拖拖拉拉,滑著手機、社群媒體,想著明天再開始打掃、明天再開始創作、明天再開始讀書,想著想著時間就這樣流逝了,然後在迫在眉睫時才匆匆忙忙火力全開的趕工,在最後一刻壓線交差,或自責懊悔浪費時間,如果你經常反覆這個模式,你可能是個慣性拖延者。
Thumbnail
你是否也明明知道應該開始某些事情,卻總是拖拖拉拉,滑著手機、社群媒體,想著明天再開始打掃、明天再開始創作、明天再開始讀書,想著想著時間就這樣流逝了,然後在迫在眉睫時才匆匆忙忙火力全開的趕工,在最後一刻壓線交差,或自責懊悔浪費時間,如果你經常反覆這個模式,你可能是個慣性拖延者。
Thumbnail
消極心態的根本原因在於對「完美」的誤解,他不知道或不承認根本沒有「完美」的事。 我們說一個人追求完美,通常在說這個人求好心切,或是做事標準很高,是對一個人的正面的價值評價。不過,也有人會被說成「太完美主義了」,這時候通常在說他做不好、做太慢,或是不敢做,拖拖拉拉的。為什麼同樣追求「完美」,會是兩種截
Thumbnail
消極心態的根本原因在於對「完美」的誤解,他不知道或不承認根本沒有「完美」的事。 我們說一個人追求完美,通常在說這個人求好心切,或是做事標準很高,是對一個人的正面的價值評價。不過,也有人會被說成「太完美主義了」,這時候通常在說他做不好、做太慢,或是不敢做,拖拖拉拉的。為什麼同樣追求「完美」,會是兩種截
Thumbnail
著名心理學家Jane Burka 和Lenora Yuen 於2007年的研究發現 25% 的人有長期拖延的習慣, 當中95%的人想要改變,但不容易改變,導致很多的問題。 很多拖延者發現,他們拖延的毛病似乎自成一體, 彷彿這毛病有它自己的生命和意志一樣。 拖延不是表面的問題, 因為以上的原因,
Thumbnail
著名心理學家Jane Burka 和Lenora Yuen 於2007年的研究發現 25% 的人有長期拖延的習慣, 當中95%的人想要改變,但不容易改變,導致很多的問題。 很多拖延者發現,他們拖延的毛病似乎自成一體, 彷彿這毛病有它自己的生命和意志一樣。 拖延不是表面的問題, 因為以上的原因,
Thumbnail
我知道我總是一拖再拖,也知道我自己其實應該去做什麼,但我就是做不到。我沒有足夠的動機、身邊總有很多的瑣事困擾著我、我找不到完美的時機去做、我還有沒達到最好的狀態,我知道我總是有著很多聽起來像藉口的理由。
Thumbnail
我知道我總是一拖再拖,也知道我自己其實應該去做什麼,但我就是做不到。我沒有足夠的動機、身邊總有很多的瑣事困擾著我、我找不到完美的時機去做、我還有沒達到最好的狀態,我知道我總是有著很多聽起來像藉口的理由。
Thumbnail
拖延是因為性格問題嗎? 說好要赴的約,卻在前一晚才跟人取消;明明知道死線將近,卻在最後的凌晨趕工做報告;房間很髒亂,卻覺得還有時間整理;已經空下一段時間要運動,卻躺在床上滑手機;處在痛苦的親密關係中,卻遲遲不肯結束。 你也是拖延症候群嗎?拖延代表我們天生的時間感不好嗎?還是我們在逃避些什麼呢?暢銷3
Thumbnail
拖延是因為性格問題嗎? 說好要赴的約,卻在前一晚才跟人取消;明明知道死線將近,卻在最後的凌晨趕工做報告;房間很髒亂,卻覺得還有時間整理;已經空下一段時間要運動,卻躺在床上滑手機;處在痛苦的親密關係中,卻遲遲不肯結束。 你也是拖延症候群嗎?拖延代表我們天生的時間感不好嗎?還是我們在逃避些什麼呢?暢銷3
Thumbnail
「逃避面對內心的恐懼,才是造成你拖延的主因。」 這本書從書名來看我們就知道它是以拖延心態的「心理學」為主題,也就是以心理層面下手去探討你會拖延的深層原因,而不是只是停留在表層的一些小技巧或方法。方法其實有很多我們都知道,但如果最最深層的核心問題沒有解決,我們就還是會持續面對這個問題。
Thumbnail
「逃避面對內心的恐懼,才是造成你拖延的主因。」 這本書從書名來看我們就知道它是以拖延心態的「心理學」為主題,也就是以心理層面下手去探討你會拖延的深層原因,而不是只是停留在表層的一些小技巧或方法。方法其實有很多我們都知道,但如果最最深層的核心問題沒有解決,我們就還是會持續面對這個問題。
Thumbnail
沒有人,可以掙脫拖延的奴役。 一樣米養百樣人,不同身分地位、職業腳色,所面對的困境不盡相同。唯獨拖延症,比憲法還平等,一視同仁的蠶食我們的時間,讓每個人痛苦地循環於拖延工作、瀕臨時限,再忙得不可開交、天昏地暗,好不容易完成任務後,又繼續下一輪的拖延輪迴。
Thumbnail
沒有人,可以掙脫拖延的奴役。 一樣米養百樣人,不同身分地位、職業腳色,所面對的困境不盡相同。唯獨拖延症,比憲法還平等,一視同仁的蠶食我們的時間,讓每個人痛苦地循環於拖延工作、瀕臨時限,再忙得不可開交、天昏地暗,好不容易完成任務後,又繼續下一輪的拖延輪迴。
Thumbnail
你是否也曾有過打算下班後去學個新東西?或是下班後要認真看書?但最後回到家都是癱軟在沙發上、床上滑手機,就這麼滑到了睡覺時間,把計畫通通又都移到了明天去。 其實我身邊也聽到好多這樣的案例,想要鼓勵他們行動卻又無能為力,但是這本書提供了許多實際且實用的好方法!
Thumbnail
你是否也曾有過打算下班後去學個新東西?或是下班後要認真看書?但最後回到家都是癱軟在沙發上、床上滑手機,就這麼滑到了睡覺時間,把計畫通通又都移到了明天去。 其實我身邊也聽到好多這樣的案例,想要鼓勵他們行動卻又無能為力,但是這本書提供了許多實際且實用的好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