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挫折受傷,到成長勳章——你看孩子很優秀,他就優秀給你看】(小一親子生命教育案例:附教材分享)

2022/11/19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相信了解孩子的挫折及心靈內看不見的傷口,可以讓他們遇見真正的自己嗎?
是為序。
你的孩子曾發生過以下的狀況嗎?
  • 常把「不要」掛在嘴邊
  • 會因一些小事而鬧情緒
  • 總是害怕挑戰新事物
  • 遇到挫折時容易放棄
  • 不知道如何面對失敗
如果孩子有多於一項上述的狀況,實在值得師長反思當中的關鍵及關係何在。是孩子個人的問題,是家長教養的問題,是學校課程的問題,還是社會風氣的問題?抑或是,提及的通通都是問題所在?師長們應如何就此對症下藥?
我們與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合作,舉辦了一個以「正向成就」為主題,名為【阿得歷險記:小一迎新生命教育週】的親子生命教育體驗活動,期望從思維及態度方面,裝備小一孩子擁有自信積極、樂於嘗試、不怕挫折的生命素質,藉以提升他們的「自我效能感」。
===

一、_Donald阿得_與_孩子成長_有甚麼關係?

——Donald得,我都得!
生命教育機構林秋霞老師在迎新週中扮演「米妮姐姐」一角
與學校合作推動是次活動的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總監林秋霞老師指出,迎新週以小鴨「阿得」(英文名:Donald) 為活動主角,展開一連數天的歷險記。
「學生在三天多元體驗活動中,探索個人形象,發掘自身亮點,並學習欣賞同儕,成為一個相信自己,支持別人的好孩子。我們期望學生在一舉兩『得』中成長:成為『優秀』與『快樂』都『得』的新世代。」
林老師續說,
「我們邀請校長及生命培育組的老師,一起參與這個改編故事的舞台劇,藉以帶出『Donald得,我都得』的信息,培育學生遇到困難及挫折時『只係未得,唔係唔得』的成長思維。
我們期盼以形象化、聲畫同步的真人舞台劇,成為新生邁向新階段的歡迎禮,並讓他們在過程中有深刻的記憶點。
以後每當孩子想起小鴨時,就會想起『阿得』;想起『阿得』,就會想起『Donald得,我都得』,成為自己逆境中的勵句。
這就是我們設計這個活動的初衷。」
致力推動正向教育的陸雪瑩副校長說,【阿得歷險記】中的「阿得」是一隻與別不同的小鴨,從小被其他鴨子取笑及拒絕,但其成長過程中遇見欣賞及接納他的花精靈,在花精靈的鼓勵及支援下,他最後在自我形象及人際關係方面,均有正向積極的發展。
陸副校長分享說,
「我們每年也創設一些特色活動,除了希望孩子能適應投入小學新生活外,還期望他們能感受學校的愛與關懷,並從活動中探索自我及建立目標,以提升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以及建立一己的成就感。」
她認為,若學校從小培養學生,讓他們在微小的地方收穫成就感,並感受到愛與關懷,將有助孩子健康、開心及正向地成長。
===

二、甚麼是_正向成就_?

——即使不能決定自己的出身,但卻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
校長和老師落力地上演「阿得歷險記」
  • 甚麼是「成就」?
  • 「成就」對個人而言有何重要性?
  • 「成就」與「正向成就」有甚麼分別?
  • 為甚麼要在小一入學時推動「正向成就」?
  • 「正向成就」對建立孩子的能力感有甚麼深遠影響?
林逸龍校長說,
「正向成就」可拆成兩個詞語,一個是「正向」,另一個是「成就」。兩者之間互為因果,一個人可以因為其個人『正向』而有『成就』;
亦可以因為其個人『成就』而變得『正向』。我們較傾向的是,當一個人先『正向』,然後再積極主動,追求一己的『成就』。」
陸雪瑩副校長認為「正向成就」有別於「成就」。這是指人們能透過努力奮鬥來爭取有意義的成果,並在過程中開發個人潛能。一個「優秀」及「快樂」的人,是一個對自己有要求、有期待的人,這樣的孩子會主動及自發地好奇探索、嘗試,在多方面建立正向成就,繼而更令其進一步「優秀」及「快樂」。
雷智明副校長表示,
「成就本身,其實按著自己的能力,盡了努力及所能,達到一些水平或目標。而這個水平、目標是因人而異的。只要達到了,或挑戰更高的難度,已可算是一個人的成就了。」
生命教育機構林秋霞老師補充說,
「『成就』應為多元化,不應只局限於主流的學術成績、名利地位,而且每個人對個人成就也應有不同的解讀,若能為自己的人生而盡情、盡興、盡責,難道這不是繽紛燦爛的人生嗎?」
===

三、_自我效能感__正向成就_有甚麼關係?

——「自我效能感」就是相信「自己得」
小朋友聚精會神地觀賞「阿得歷險記」的劇情發展,積極投入參與各個環節
校方認為,要讓學生自小願意嘗試、敢於挑戰自己,甚至不畏困難,為孩子提供不同的展藝平台,鼓勵他們建立「正向成就」,正是其中一個可行之道。
要讓孩子經歷多元、按一己潛能而建立的「正向成就」,與提升他們的「自我效能感」息息相關。
「自我效能感」指個人對一己能否有完成某工作的信念和能力,即一種衡量「你有多相信自己能做好一件事」的標準。如果人們的「自我效能感」低落,他們就很容易出現無助、無力、無心的沮喪局面,最終失卻自我,處於迷失惶惑的狀態,會窒礙個人成長,反之亦然。
林校長表示,要讓孩子自主地探索及嘗試,發掘個人的潛能,藉以在多方面獲得成就感和建立正向成就,關鍵在於提升其「自我效能感」,讓他們相信「自己得」。現場所見,孩子對迎新週的口號琅琅上口:
Donald得,我都得;只係未得,唔係唔得。
活動最後一天,每位新生均「得獎」——願意嘗試,相信自己的孩子便能獲獎。陸副校說,這個獎亦稱為「Duck獎」,當學生想起小鴨「阿得」時,就會想起這個活動的口號,繼而鼓勵自己作多方面的嘗試,提升一己的自我效能感,建立正向成就。
===

四、_家長_對活動有甚麼回饋?

——要孩子改變,家長要先改變
不少家長被活動內容所感動
這個活動改編自童話故事《醜小鴨》,由校長及老師粉墨登場飾演當中的角色。林校長飾演「阿得」,在活動前拍攝人物硬照、主題影片、進行排演,親力親為,放下身段,為教育一再突破自己。
對此,林校長的想法是:
「被邀演出是我的榮幸,很希望能拉近與孩子的距離,讓他們覺得校長和老師是和藹可親的。這樣一來,他們很多事情都願意跟我們分享,願意做好自己給師長們看。
同時,在家長的層面,亦希望透過這個角色告訴他們,學校的師長是很樂意為小孩子做有利其成長的事情。」
家長在活動後的領受是:
  • 「成績讀書不是生命的全部,還有其他更勝於分數」
  • 「令我明白要多鼓勵小朋友」
  • 「更明白自己與孩子」
  • 「透過案例分享,認識孩子的成長」
  • 「瞭解到如何教導及與小朋友相處,發現到自己的不足」
  • 「令父母瞭解孩子,促進親子關係」
  • 「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加諸小朋友身上」
  • 「令我反思自己的行為」
  • 「正向教育孩子很重要」
  • 「正向教育作開端,教育小朋友」
  • 「要給孩子空間自由度」
  • 「多欣賞、多信任孩子」
  • 「要小朋友改變,先要改變自己」
  • 「學習和小孩相處,給時間及機會他們嘗試」
  • 「精彩」
===

結語:

家長踴躍參與各項體驗活動
人生路上,挫折從來都不會少。
伴隨挫折而來的焦慮及不安,可能不知不覺讓我們失卻對自己的信心。重拾一己的信心需要勇氣,人的勇氣與「安全感」密不可分。
當我們的「安全感」獲得滿足時,就愈有勇氣作不同的挑戰,從而提升個人的「自我效能感」。對孩子而言,他們的「安全感」是甚麼?
父母一直的理解與相信。
理解:理解孩子遭遇的挫折
相信:相信孩子能夠做得到
讓我們學習在「理解」及「相信」中,成為孩子更倚靠的大人。
你看孩子很優秀,他就優秀給你看。
共勉。
—————————

i. 延伸閱讀

【正向教育】改編童話故事,重新定義「正向成就」——小學辦特色迎新生命教育週

【Donald得,我都得!——從小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ii. 教材分享

「在認輸的時候,最好先確認自己有沒有盡力。」(佛瑞斯特‧卡特)
有時候,孩子不是不想盡力,而是不知道應該如何盡力。
師長可如何從小協助學生「盡力」,在「盡力」中「盡情享受」及「盡展所長」?
我們整理了「從挫折受傷,到成長勳章:如何從小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當中從不同面向提供可行及具體的點子,
讓父母及老師得以循序漸進地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能力感,使孩子自小便相信「我得」、「我做得到」,在「盡力」中邁向優秀與快樂的人生路途。
當若有興趣索取,歡迎到此連結讚好及留言:「我想要電子版」(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2DrdPGZowTnZVaXiNeveXTeb41X6p2dGvPwTVrXLHgt7FUsKBJLAxGY4mbvTUcYjSl&id=100063492626788&mibextid=qC1gEa),直接inbox給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