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情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言

上文提及買東西時老板竟然給臭臉,心情當然受影響事實上,只要張開眼,打開耳,外界的一切都讓人受到影響,或者難過—例如聽到朋友罹病—,或者傷心,或者自責,或者怨恨,或者恐懼,或者憤怒…反過來說,或者興奮—例如球打贏了—,或者喜悅,或者得意,或者驕傲,或者自滿……這些情緒自然而然的就發生了,而有了這些情緒後,我們或者認為不應該有這樣的情緒,因此想逃避,想消除,想漠視…問題是不管你怎麼想,甚至真正去做-例如逃避,消除,漠視…這些情緒都不會(也不可能)消失,反而時不時就點你一下,讓你知道它還在。
那怎麼辦呢?我們是不是乾脆想方設法的阻攔情緒,讓它不要發生?

臥輪有伎倆

想起《六祖壇經》裡的一個與此有關的故事:
有僧舉臥輪禪師偈云:「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師聞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繫縛。」因示一偈曰:「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有一位僧人舉臥輪禪師所作的偈:「臥輪我有本事,能夠斷絕心中的千百個雜念:面對外境的種種變化,內心都不會起什麼波瀾,覺悟的智慧就因這樣,每天都在增長。」惠能聽了,說道:「這首偈語未能明心見性,若按此修行,將增加束縛。」於是另揭一偈:「惠能我沒什麼本事,也不會斷絕心中的千百個雜念;面對外境的種種變化,內心也隨之波瀾起伏,覺悟的智慧何須什麼增長?」

沒有情緒,人還活著嗎?

我在上文的最後提到:「沒了情緒,人還算活著嗎?有了情緒,然後試著修復,滿好的。

修復情緖

重要的不是有沒有情緒—沒了情緒,人還算活著嗎—?重要的不受情緒的"繫縛",情緒來了,你跟它同在,承認它的存在,感受著它,靜靜的觀察著隨情緒而來的想法、念頭;靜靜的觀察著帶來情緒的那個虛幻的我,然後呢?然後它就慢慢的消了,散了…

結語

人不可能沒情緒,有了情緒,試著承受,接受,感受著它,上述三"受"可用兩個字來表示:”臣服”。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言 上文提及買猪排飯時看到老板的臭臉,以致心情受到影響。這雖是人之常情,但想想看:為何會如此?可能是因為我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他竟然如此待我?或他竟敢如此待我?問題是:他就是如此待我!我又能如何?所以我就只能自己生悶氣了,我透過生悶氣來緩解所受到的傷害… 別人的行為可能是無心的 你把別人的行為看成
休假返家的小兒指定要吃昔日喜歡的猪排飯,十一點打完球順道過去買,老板正在忙,因此看著他說要兩份猪排飯,他喊了一聲,沒聽清楚,再說一遍要兩份猪排飯,他冷冷的看了我一眼,這次聽清楚了:「十一點半開賣。」那個語氣,那個表情,火一下子就上來了,浮上心頭的是「會不會做生意啊?沒聽過『人無笑臉莫開店』嗎?」這樣
看完上文中<文章生成器>的文章,一方面對目前該類機器的功力感到訝異,一方面還無法理解以後碰到文章時,如果那不是人所寫的文章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應對?但還有一個問題:<文章生成器>所生成的文章其作者到底是誰?既然是文章,總該有個作者吧?但,如若這文章不是人寫的,把人—不管是誰—列為作者似乎都有欺騙之嫌,那
前言 前文的詩以及《商業周刊》的推薦詞都是用chatgpt自動產生的。可是,你知道嗎?現在的文章生成器絕對不止chatgpt一種而已,我上網查了一下,如果你想要用文章生成器寫篇小文章,《淘寶》上你可以選擇的工具多達數百種以上,(當然是要付費的,而且價格相差甚巨)。 唬爛產生器 國內最有名的是一位
一首與宜蘭有關的詩 ------------------------------------------ 宜蘭,我的家鄉, 綠意盎然,風光明媚, 海風吹過海岸, 芳香的茶香飄揚。 ------------------------------------------- 在這裡,我們感受著大自然的溫柔,
有則抖音上的故事。婚禮上,有位來賓認出了他的老師,因此趨前問好後,請教老師記不記得他的名字,老師有些遺憾的致歉說想不起來。來賓提及當年老師擔任他們的導師,有天有位同學手錶不見了,老師要大家面壁而立,並用手帕把眼睛遮住,然後一一檢查學生,最後在他口袋中找到手錶,他當時嚇壞了,因為以後可能得承受所有同學
前言 上文提及買猪排飯時看到老板的臭臉,以致心情受到影響。這雖是人之常情,但想想看:為何會如此?可能是因為我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他竟然如此待我?或他竟敢如此待我?問題是:他就是如此待我!我又能如何?所以我就只能自己生悶氣了,我透過生悶氣來緩解所受到的傷害… 別人的行為可能是無心的 你把別人的行為看成
休假返家的小兒指定要吃昔日喜歡的猪排飯,十一點打完球順道過去買,老板正在忙,因此看著他說要兩份猪排飯,他喊了一聲,沒聽清楚,再說一遍要兩份猪排飯,他冷冷的看了我一眼,這次聽清楚了:「十一點半開賣。」那個語氣,那個表情,火一下子就上來了,浮上心頭的是「會不會做生意啊?沒聽過『人無笑臉莫開店』嗎?」這樣
看完上文中<文章生成器>的文章,一方面對目前該類機器的功力感到訝異,一方面還無法理解以後碰到文章時,如果那不是人所寫的文章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應對?但還有一個問題:<文章生成器>所生成的文章其作者到底是誰?既然是文章,總該有個作者吧?但,如若這文章不是人寫的,把人—不管是誰—列為作者似乎都有欺騙之嫌,那
前言 前文的詩以及《商業周刊》的推薦詞都是用chatgpt自動產生的。可是,你知道嗎?現在的文章生成器絕對不止chatgpt一種而已,我上網查了一下,如果你想要用文章生成器寫篇小文章,《淘寶》上你可以選擇的工具多達數百種以上,(當然是要付費的,而且價格相差甚巨)。 唬爛產生器 國內最有名的是一位
一首與宜蘭有關的詩 ------------------------------------------ 宜蘭,我的家鄉, 綠意盎然,風光明媚, 海風吹過海岸, 芳香的茶香飄揚。 ------------------------------------------- 在這裡,我們感受著大自然的溫柔,
有則抖音上的故事。婚禮上,有位來賓認出了他的老師,因此趨前問好後,請教老師記不記得他的名字,老師有些遺憾的致歉說想不起來。來賓提及當年老師擔任他們的導師,有天有位同學手錶不見了,老師要大家面壁而立,並用手帕把眼睛遮住,然後一一檢查學生,最後在他口袋中找到手錶,他當時嚇壞了,因為以後可能得承受所有同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經常面臨挑戰,尤其當需要朋友的支持時,經歷的失落與理解往往是促進關係深化的關鍵。本文分享了一段關於如何與朋友坦誠溝通感受的故事,雖然一開始遭遇拒絕,但最終的對話讓彼此更加親近,重申了友誼的重要性,以及在困難時刻相互支持的價值。這種真誠的交流能夠讓我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情感的依靠。
Thumbnail
工作上因為負責組織中直接對外的窗口,我幾乎每天都會看到民眾發火。理性上會知道他們不是在對我生氣,但是天天接觸到這樣的案例,似乎我自己也有點走心了。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精神健康,對於如何在遭遇情緒波動與社會偏見之下,尋找自己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進行深入反思。作者分享了自身的經歷,表達了對主流社會對心理疾病的誤解,以及對現代醫學方法的質疑。文章強調情感支持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瞭解自身的情緒狀態,以尋求健康的應對方式,最終希望達到真實的自我擁抱。
Thumbnail
作者描述自己情緒容易受環境影響,也容易把其他人的問題拱到自己身上。作者藉着在茶餐廳的遭遇,分享了如何用音樂幫助自己抽離負面的思想,避免鑽牛角尖,從而拯救自己的情緒。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文章強調情緒的存在並非問題,重要的是應對和表達方式。作者提到壓抑情緒可能導致惡性循環,最終失控。情緒穩定的人會接納和承認情緒,但不做出任何錯誤反應,只是單純地經歷情緒。最後,作者鼓勵讀者一起努力學習承認和接納情緒。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經常面臨挑戰,尤其當需要朋友的支持時,經歷的失落與理解往往是促進關係深化的關鍵。本文分享了一段關於如何與朋友坦誠溝通感受的故事,雖然一開始遭遇拒絕,但最終的對話讓彼此更加親近,重申了友誼的重要性,以及在困難時刻相互支持的價值。這種真誠的交流能夠讓我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情感的依靠。
Thumbnail
工作上因為負責組織中直接對外的窗口,我幾乎每天都會看到民眾發火。理性上會知道他們不是在對我生氣,但是天天接觸到這樣的案例,似乎我自己也有點走心了。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精神健康,對於如何在遭遇情緒波動與社會偏見之下,尋找自己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進行深入反思。作者分享了自身的經歷,表達了對主流社會對心理疾病的誤解,以及對現代醫學方法的質疑。文章強調情感支持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瞭解自身的情緒狀態,以尋求健康的應對方式,最終希望達到真實的自我擁抱。
Thumbnail
作者描述自己情緒容易受環境影響,也容易把其他人的問題拱到自己身上。作者藉着在茶餐廳的遭遇,分享了如何用音樂幫助自己抽離負面的思想,避免鑽牛角尖,從而拯救自己的情緒。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文章強調情緒的存在並非問題,重要的是應對和表達方式。作者提到壓抑情緒可能導致惡性循環,最終失控。情緒穩定的人會接納和承認情緒,但不做出任何錯誤反應,只是單純地經歷情緒。最後,作者鼓勵讀者一起努力學習承認和接納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