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慌,一天只做三件事就好》學習用慢板的方式,重新感受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褚士瑩的第50本書(或是早已超過?),久聞褚士瑩是個勤耕的觀察家,更是哲學思考的信徒,但這本書《別慌,一天只做三件事就好》,他轉換了視角,鼓勵我們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不同面向,我個人特別喜歡這本書的寫作方式跟編排風格。

raw-image

快速做好三倍的事,不等於擁有三倍豐盛的人生

在每天新聞量超載,訊息支離破碎的現代社會,如果無法慢下來先理解訊息背後的邏輯,向關鍵的核心提問,這些未經思考的資訊,只會跟世界衝突,對提升生活品質其實沒有幫助。

有幸受大田出版邀請,為遠在緬甸(或正蹲在世界某個角落吃芒果)的褚士瑩寫推薦序,他的生活令我嚮往,遊歷世界後他注意到,為何自己總有忙不完的事?難道每天比別人多做三倍的事情,就能擁有三倍豐盛的人生嗎?高效率、忙碌、快速真的令自己感到光榮嗎?

這本書《別慌,一天只做三件事就好》,褚士瑩以自己的生活當實驗,發現一天只做三件事,讓他慎選有價值的工作,看似工作量與收入變少,但他自己也沒餓著,反倒能閒懶舒適的,拾起過去散落一地的魂魄,重新讓靈魂追上身體,體驗完整的自己。

忙碌時,我最喜歡抬頭看天上的藍天白雲,不慌不忙卻依然連成我們頭頂上的一片天,想到這兒就覺得很幸福。

忙碌時,我最喜歡抬頭看天上的藍天白雲,不慌不忙卻依然連成我們頭頂上的一片天,想到這兒就覺得很幸福。

別再過湊熱鬧的生活,放鬆慢下來保持敏感

30歲前的我,在都市工作,大樓人口稠密,彼此關係冷漠,人與人間的感覺早已麻痺,陌生人見面不打招呼,每月往返兩岸當空中飛人,拚高鐵上車時剛好關門,急匆匆拎著快餐盒,用手機邊吃飯邊排行程,網站分頁總是20個,旅行運動還要陪伴家人,但是,是誰讓我變得那麼忙?那麼忙的我,究竟要去哪裡?

raw-image

可能來自過去升學與工作壓力,腦中總有聲音對我說:「浪費時間就是浪費金錢」,快步調的切換,卻讓我對生活的趣味感大大降低,疫情來襲加上生一場大病,終於把我打醒,其實,我可以用一種慢板的方式,重新感覺生活的模樣。

面對忙碌、理性經營生活的現代人,在優勝劣敗的競爭環境下,不斷向外征服,生怕自己淪為失敗者,至於生命的品質、感受跟思考,則不斷被打壓到一旁,等到「有空再說」。不過,早在140多年前,尼采就說:

緩慢,或是慢板(lento)的生活方式,已經不僅成為我的習慣,也成了我的品味。」(原文)

我猜,尼采可不想成為韋伯口中那種「沒有精神的專業人,沒有心的享樂人。」這種無法感受趣味的人,大多是因忙亂,內心焦躁,不空不靈,而要能達到心境上的空靈,確實需要褚士瑩書中的「慢哲學」來滋養。

如何慢?只做三件事,其他時後去享受無用的事情吧

別慌,一天只做三件事就好》光書名就具體說明,只做三件事,其實更是反向強調,人活著的第一要務是生活,而工作跟讀書,只能算是第二件事,因此慢下來,確實是改變的第一個功課。慢,才能挪出空間,保留餘裕,花時間在自己喜歡但無用的事情上,當你每天都被行程塞滿,是不可能有時間創造跟享受閒懶的。

我覺得褚士瑩確實是位精神生活富足,也是無聊得起的人,他像莊子對看似無用的知識依然好奇追求一樣,換句話說,當一個人可以每天把三件自己認為重要的事,不慌不忙的做好,是不是就更能去享受那無用,或暫時看不出來有什麼用的事情,而不會有罪惡感,畢竟改變並決定我們人生命運的事情,大多都是那些看似沒用的事。

raw-image

這本書,詳實記錄褚士瑩在塞席爾群島時,從潛水中重新學習呼吸,體會到慢吸、慢吐的放鬆呼吸法,覺察自己的身體,好好活著,從美國手工烘焙大師丹尼爾‧立德成為麵包師的養成故事中,了解匠人的生活、道德承諾跟同伴關係,也從超過海拔 8800 公尺珠峰登頂者,和那些曾「走到一半的人」,在他們對自然謙卑敬畏的態度中,體會出對失敗的接納與勇氣,因成功只是美妙、好運的一瞬,失敗才是真實長久的人生,學習慶祝失敗,才更能有滋有味的活著。這些,都是褚士瑩在慢下來的餘裕時刻,專注生活時感受到的。

緩慢,才是當前時代的醫生

讀完《別慌,一天只做三件事就好》這本書,我在隨身筆記本中寫下「言且慢,心宜善」六個字,歷史太長,壽命太短,一味的征服沒有窮盡,不如暫時讓人生轉到低速檔,在失速前先慢下來。慢哲學,就像是時代的醫生,當頭痛欲裂,眼目昏沉,焦躁不安,靜不下來時,你可以先慢下來,慢慢吃飯,慢慢喝水,慢慢說話,如禪修般做著重複性高的日常小動作,像褚士瑩一樣,活出自己慢板的生活方式。

書中反思,快讓我們失去了舒適、適度與趣味,真的值得嗎?

書中反思,快讓我們失去了舒適、適度與趣味,真的值得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Thomas Tang-avatar-img
2023/01/18
慢一點 會更好! 很喜歡書中對於手沖咖啡的描述,短短的3分鐘內,可以讓我們靜下心來享受水與咖啡粉的結合。
avatar-img
曾荃鈺的閱讀學習沙龍
100會員
64內容數
羅斯福每天早餐前都會看一本書。卡特進了白宮後開始學速讀,兩次訓練後,閱讀速度提升了四倍。鈴木治雄勸商務人士多看一些古典名著,正因為處於這物質豐富的享樂時代,才更應該深入地探討人類活著的價值。關於生命,很多答案無法親身經歷,但閱讀,可以累積力量,甚至改變你我的人生。
2025/04/23
黃豪平的「說到心坎裡的舞臺級表達力」音頻課程,內容涵蓋表達技巧、主持心法及提升說服力的五大步驟。課程著重於透過行為+受詞的定位方式,創造說話動機並提升說服力,並強調在表達中掌握節奏感的重要性。課程適合國高中生、社會新鮮人及想提升表達能力的任何人。
Thumbnail
2025/04/23
黃豪平的「說到心坎裡的舞臺級表達力」音頻課程,內容涵蓋表達技巧、主持心法及提升說服力的五大步驟。課程著重於透過行為+受詞的定位方式,創造說話動機並提升說服力,並強調在表達中掌握節奏感的重要性。課程適合國高中生、社會新鮮人及想提升表達能力的任何人。
Thumbnail
2025/03/08
在這個資訊爆炸、競爭激烈的時代,讓你的思考可視化,已不僅是選擇,而是必需。《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不僅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還讓讀者學會如何以結構化思維呈現資訊,系統性地連結腦海中的知識碎片。這是一種可遷移的軟技能,在AI時代,將幫助我們建立競爭優勢。
Thumbnail
2025/03/08
在這個資訊爆炸、競爭激烈的時代,讓你的思考可視化,已不僅是選擇,而是必需。《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不僅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還讓讀者學會如何以結構化思維呈現資訊,系統性地連結腦海中的知識碎片。這是一種可遷移的軟技能,在AI時代,將幫助我們建立競爭優勢。
Thumbnail
2024/12/09
「你覺得洞察比較重要,還是落地比較重要?」如果一開始你的洞察錯誤,後面做的一切,可能都是白忙一場。 ​ 洞察,是要 #找到你的美 落地,是要 #放大你的美 洞察的主體有三個:消費者、對手跟自己 想想看,世界在改變 消費者會變、對手也在改變,但你自己,有改變嗎?
Thumbnail
2024/12/09
「你覺得洞察比較重要,還是落地比較重要?」如果一開始你的洞察錯誤,後面做的一切,可能都是白忙一場。 ​ 洞察,是要 #找到你的美 落地,是要 #放大你的美 洞察的主體有三個:消費者、對手跟自己 想想看,世界在改變 消費者會變、對手也在改變,但你自己,有改變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如果,你覺得自己每天都被一堆事情追著跑,常常心不在焉,或是感覺自己很忙,但是卻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每天也沒有高優質的產出。推薦你看這一本⟪別慌,一天只做三件事就好⟫,你會知道很多事情,其實不做也不會怎樣,因為很多緊急的事情,它其實沒有你想像的重要,我們應該要放慢速度,去思考如何完成那些真正重要的事!
Thumbnail
如果,你覺得自己每天都被一堆事情追著跑,常常心不在焉,或是感覺自己很忙,但是卻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每天也沒有高優質的產出。推薦你看這一本⟪別慌,一天只做三件事就好⟫,你會知道很多事情,其實不做也不會怎樣,因為很多緊急的事情,它其實沒有你想像的重要,我們應該要放慢速度,去思考如何完成那些真正重要的事!
Thumbnail
我不是極簡主義,但是我實踐斷捨離。 以前的我總會想,多做什麼會讓我可以變得更好。 現在的我會想,專注什麼可以讓我過得更好。 歷經上半年的充(混)實(亂),下半年的我在參加完《別慌,一天只做三件事就好:褚士瑩的日常慢哲學慢下來》的讀書會後 ─ 開始有意識的刪減行程表。
Thumbnail
我不是極簡主義,但是我實踐斷捨離。 以前的我總會想,多做什麼會讓我可以變得更好。 現在的我會想,專注什麼可以讓我過得更好。 歷經上半年的充(混)實(亂),下半年的我在參加完《別慌,一天只做三件事就好:褚士瑩的日常慢哲學慢下來》的讀書會後 ─ 開始有意識的刪減行程表。
Thumbnail
只要一想到自己不甘心餘生平凡度過,只要一感到自己努力工作仍一事無成,就會想瘋狂地把時間填滿,不然會覺得不夠積極。
Thumbnail
只要一想到自己不甘心餘生平凡度過,只要一感到自己努力工作仍一事無成,就會想瘋狂地把時間填滿,不然會覺得不夠積極。
Thumbnail
30歲前的我,在都市工作,大樓人口稠密,彼此關係冷漠,人與人間的感覺早已麻痺,陌生人見面不打招呼,每月往返兩岸當空中飛人,拚高鐵上車時剛好關門,急匆匆拎著快餐盒,用手機邊吃飯邊排行程,網站分頁總是20個,旅行運動還要陪伴家人,但是,是誰讓我變得那麼忙?那麼忙的我,究竟要去哪裡?
Thumbnail
30歲前的我,在都市工作,大樓人口稠密,彼此關係冷漠,人與人間的感覺早已麻痺,陌生人見面不打招呼,每月往返兩岸當空中飛人,拚高鐵上車時剛好關門,急匆匆拎著快餐盒,用手機邊吃飯邊排行程,網站分頁總是20個,旅行運動還要陪伴家人,但是,是誰讓我變得那麼忙?那麼忙的我,究竟要去哪裡?
Thumbnail
整理工作座位的時候,發現這本書被收在大抽屜的深處,由於作者褚士瑩是同事欣賞的作者,我也從善如流,在公司圖書館好書交換的時候換回來的。已經不確定擁有的當下有沒有看過,即將從原工作畢業之際,閱讀後很感動。相信也適合期許自己成長的你。 一來
Thumbnail
整理工作座位的時候,發現這本書被收在大抽屜的深處,由於作者褚士瑩是同事欣賞的作者,我也從善如流,在公司圖書館好書交換的時候換回來的。已經不確定擁有的當下有沒有看過,即將從原工作畢業之際,閱讀後很感動。相信也適合期許自己成長的你。 一來
Thumbnail
作者透過旅遊來體驗、發掘人生,並給予許多「慢活」的建議與思維。
Thumbnail
作者透過旅遊來體驗、發掘人生,並給予許多「慢活」的建議與思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