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考試主義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要決定升學是否成功、文憑是否取得,往往是透過考試,因為考試成績可以是表達學業成就的方法之一。不過,當升學、文憑都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時,學生們陷入考試主義的泥淖,也就可以預期了。

考試的用意,是為了確認學習成效,作為學生重整知識的動力,甚至是讓學生能將知識記住的方法。

但是,考試成績能提供的是一個得分,最多一段評語,這是就符不符合試題的標準而言。即使先不談信度、效度、一致性、難度等等問題,試題的本身、標準是否能完美對應到學習內容,就足以有討論空間了。

而且,即便是能夠對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意外所得等等,都是考試所反映不了的,純以考試成績來看的話,其實就是一種結果導向,只重結果而不重過程。

結果導向倒也不是絕對不行,只是以結果導向栽培學生,學生死盯著成績,只關注升學、文憑,而不是將焦點放在學習本身,這就完全可以理解了。所以重整與記憶知識,對學生而言是不得已而為之,所以每考一樣,就是讀它、討厭它,在考過之後就忘記它,那麼重整、記憶的效果慘不忍睹,完全是剛好而已。

其實,回歸到考試本身,至少對考官們而言,就是要確認的是學生的學習成效。這樣的話,至少有五點應該達成:

其一,檢核學生記得多少,使用不開書考的紙筆試題;但是檢核整合能力、論述能力等等,其實開放開書考,比較能反映學生所學所能。

其二,純學術理論的使用紙本試題,比較偏實用性質的其實比較需要實體操作,如直接寫一段程式、編一段旋律、做一道料理等等。

其三,檢核學生學習成效的機制,應從看系不看校,進步到看科不看系,再繼續進步到看題不看科。因為,我們要看的是學生的真實能力,而不是考試能力,更不是要看文憑光環。

其四,一次次的作業所累積的成績,其實比一次性的考試成績更重要。

其五,學生是怎麼學習的、是怎麼思考的,其實更該是老師們、老闆們所關注的,畢竟這些才是因,考試成績都只是果了。

當然,如果出於成本考量,紙筆試題確實非常節省時間與準備工作,但是為了節省這個成本,那麼犧牲的,就是認識學生真正實力、挖掘真正人才的機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洗丹青的沙龍
9會員
72內容數
對於現狀的不滿,除了宣洩情緒,還能轉換為有邏輯的思考。針對軍事的部分,我們也不必完全遷就於現實,夢想一番又何妨!
洗丹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19
拚學歷,不外乎希望有一張用印的紙,能夠證明自己有紙上說的能力。可問題是,在職場上,學歷文憑真的能加多少分? 教育跟經濟,從來就不是毫不相干的兩個系統!而且教育的主體性,更需要有效的文憑來呈現。
2023/01/19
拚學歷,不外乎希望有一張用印的紙,能夠證明自己有紙上說的能力。可問題是,在職場上,學歷文憑真的能加多少分? 教育跟經濟,從來就不是毫不相干的兩個系統!而且教育的主體性,更需要有效的文憑來呈現。
2023/01/17
在唯有讀書高的思維脈絡中,升學越高,成就越高。然而這種脈絡放到現代社會中,顯然很可議。 其實,回歸到升學本身,是因為現有的學習還不足,往上進修可以更有能力,而不只是為了表面上看得到的文憑,這樣的升學自然是很有意義的。
2023/01/17
在唯有讀書高的思維脈絡中,升學越高,成就越高。然而這種脈絡放到現代社會中,顯然很可議。 其實,回歸到升學本身,是因為現有的學習還不足,往上進修可以更有能力,而不只是為了表面上看得到的文憑,這樣的升學自然是很有意義的。
2023/01/16
強迫入學的國民教育,確實不是只限定於滿足生活、職場需求,但是,脫離生活與職場的學術理論,也不是好事。 那些高大上的理想、說辭先撇開不談,從現實來看,國民教育就是大人們為孩子們安排的。既然大人們希望國家更有競爭力、兒孫輩更有競爭力,那麼課程內容就不得不細細思量了。
2023/01/16
強迫入學的國民教育,確實不是只限定於滿足生活、職場需求,但是,脫離生活與職場的學術理論,也不是好事。 那些高大上的理想、說辭先撇開不談,從現實來看,國民教育就是大人們為孩子們安排的。既然大人們希望國家更有競爭力、兒孫輩更有競爭力,那麼課程內容就不得不細細思量了。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Thumbnail
12年國教以來加上這幾年的108課綱教育政策,都一再的強調所謂「適性揚才」,讓孩子依循自己的特質、興趣、能力、志向等,提供適切的學習環境與資源,讓學習這件事能真正產生功效。在班級經營裡相信多數的老師也更能欣賞每位學生的優點與長才,「唯有讀書高」的思想在現代社會中應已漸漸的式微…
Thumbnail
12年國教以來加上這幾年的108課綱教育政策,都一再的強調所謂「適性揚才」,讓孩子依循自己的特質、興趣、能力、志向等,提供適切的學習環境與資源,讓學習這件事能真正產生功效。在班級經營裡相信多數的老師也更能欣賞每位學生的優點與長才,「唯有讀書高」的思想在現代社會中應已漸漸的式微…
Thumbnail
放榜的那天,我發現我考上了,而我內心的想法只有:原來考試就只是考試! 以前我對考試的想法,就是要把課本的內容都「理解」了之後,才能夠拿到高分。進入高中之後,發現這個做法失靈了,因為課本的內容太難、太廣,所以我幾乎不太可能全部都理解,當然考試結果不會太理想。
Thumbnail
放榜的那天,我發現我考上了,而我內心的想法只有:原來考試就只是考試! 以前我對考試的想法,就是要把課本的內容都「理解」了之後,才能夠拿到高分。進入高中之後,發現這個做法失靈了,因為課本的內容太難、太廣,所以我幾乎不太可能全部都理解,當然考試結果不會太理想。
Thumbnail
由於學習歷程檔案必須要在學期間上傳認證,不能事後補做,如果在作為「學力基本測驗」的學測,試題難度還是偏高,又必須得準備學習歷程檔案的情況下,學生高中三年究竟是要以考科為重,爭取進入面試門檻的機會,還是要以豐富學習歷程檔案作為申請大學的主力呢?
Thumbnail
由於學習歷程檔案必須要在學期間上傳認證,不能事後補做,如果在作為「學力基本測驗」的學測,試題難度還是偏高,又必須得準備學習歷程檔案的情況下,學生高中三年究竟是要以考科為重,爭取進入面試門檻的機會,還是要以豐富學習歷程檔案作為申請大學的主力呢?
Thumbnail
文/李家同 我一直感覺到現在很多高中的數學考題奇難無比,因此我設法打聽了一所學校某一次考試的數學平均分數。果真這份數學考卷的全校平均不到25分,真使我感慨萬分。 試想,一個學生拿到一份考卷,可能只有十幾分,他會對自己仍有信心嗎?
Thumbnail
文/李家同 我一直感覺到現在很多高中的數學考題奇難無比,因此我設法打聽了一所學校某一次考試的數學平均分數。果真這份數學考卷的全校平均不到25分,真使我感慨萬分。 試想,一個學生拿到一份考卷,可能只有十幾分,他會對自己仍有信心嗎?
Thumbnail
教育乃百年樹人之大計、國家社會之根本,考制設計則影響哪些人可以獲得教育資源、階級翻轉、階級之間的公平與正義,還希望大家謹慎思索,如果認同還請多多轉發、分享。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但孟子也說:「出則無敵國外患、入則無法家拂士者,國恆亡。」我談歷史也談教育,皆因此為要事,不可不慎。
Thumbnail
教育乃百年樹人之大計、國家社會之根本,考制設計則影響哪些人可以獲得教育資源、階級翻轉、階級之間的公平與正義,還希望大家謹慎思索,如果認同還請多多轉發、分享。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但孟子也說:「出則無敵國外患、入則無法家拂士者,國恆亡。」我談歷史也談教育,皆因此為要事,不可不慎。
Thumbnail
耶~我們考完試了,一群學生一同發出同樣的聲響。不過自從升上新的年級之後,就沒那麼快樂、輕鬆了,每天都在趕課,就深怕自己跟不上"每位學生有個職責,就是要複習功課或者寫自修,而老師的職責,是要教好學生" 假如我們寫在多的自修、評量、測驗卷、複習卷,也沒辦法考出自再好的成績,因為出題不會只出這些在平常上課
Thumbnail
耶~我們考完試了,一群學生一同發出同樣的聲響。不過自從升上新的年級之後,就沒那麼快樂、輕鬆了,每天都在趕課,就深怕自己跟不上"每位學生有個職責,就是要複習功課或者寫自修,而老師的職責,是要教好學生" 假如我們寫在多的自修、評量、測驗卷、複習卷,也沒辦法考出自再好的成績,因為出題不會只出這些在平常上課
Thumbnail
疫情期間,所有學生都改為在家使用電子設備進行線上課程學習,很不巧地,這次停止實體課程的時間剛好延續到期末考,於是期末考要如何舉行就是一個讓老師們頭痛的問題。
Thumbnail
疫情期間,所有學生都改為在家使用電子設備進行線上課程學習,很不巧地,這次停止實體課程的時間剛好延續到期末考,於是期末考要如何舉行就是一個讓老師們頭痛的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