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文憑主義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拚學歷,不外乎希望有一張用印的紙,能夠證明自己有紙上說的能力,為此,不惜與考試主義、升學主義掛勾。可問題是,在職場上,學歷文憑真的能加多少分?
當然,我們可以說學校教育本來就不是職前研習,為了服務企業而犧牲教育主體性,根本是因小失大。
但是,教育跟經濟,從來就不是毫不相干的兩個系統!而且正因教育的主體性相當重要,所以我們才更應該下足夠的成本,既傳承學術,也發展實用。
請永遠記得,成功不在個人,不在單一機構,一國之教育,是舉國學校體系、非學校體系需要聯手,大大小小各級學校需要聯手,研究所求的、職場所需的需要聯手,沒有誰是獨立於教育系統之外的!
真正認清教育與其他系統的連動關係後,就應該從各種角度去思考如何辦教育。總得有人投入迫在眉睫的急事,也總得有人投入功在千秋的大業,前者以培養孩子順利謀生為優先,後者以發展知識順利研究為要務,所以不可能所有學校都在辦技職,也不可能所有學校都在搞學術,與其幻想一校一院、一系一所什麼都有在培養,結果搞得什麼都沒有專擅,不如各憑本事,各佔一個山頭。
因此,關於文憑至少有三點需要達成:
其一,國民教育只辦孩子走出家門就必須使用的能力,除了常用國字、加減乘除、食衣住行的必備知識,再量力而為,帶孩子培養自我要求、人際溝通等等能力(別忘了,知其然是必修,知其所以然應是選修)。
其二,從國民教育畢業後,學術是學術,實用是實用,兩者確實有非常大的關聯,但是教學上完全可以側重一邊,才能讓學生真正培養起實力(如果擔心轉換跑道很困難,或是一定要兼顧兩邊,這時候必修與選修的機制就非常重要了)。
其三,畢業時,證書要放的不只是校院系所的肯定文字,而是要載明該生哪些科目具備何等程度。畢竟,職場上的老闆們需要知道的,是眼前應徵者到底會什麼。
當然,職場上的老闆們如果還是只看名校光環,還是跟不上進步的教育思維,自然找不到優秀的人才。不過,關於職場的大小事,也該是另一個專題來討論了。
9會員
72內容數
對於現狀的不滿,除了宣洩情緒,還能轉換為有邏輯的思考。針對軍事的部分,我們也不必完全遷就於現實,夢想一番又何妨!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洗丹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要決定升學是否成功、文憑是否取得,往往是透過考試,因為考試成績可以是表達學業成就的方法之一。不過,當升學、文憑都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時,學生們陷入考試主義的泥淖,也就可以預期了。 考試的原意,應是為了確認學習成效,作為學生重整知識的動力,甚至是讓學生能將知識記住的方法。
在唯有讀書高的思維脈絡中,升學越高,成就越高。然而這種脈絡放到現代社會中,顯然很可議。 其實,回歸到升學本身,是因為現有的學習還不足,往上進修可以更有能力,而不只是為了表面上看得到的文憑,這樣的升學自然是很有意義的。
強迫入學的國民教育,確實不是只限定於滿足生活、職場需求,但是,脫離生活與職場的學術理論,也不是好事。 那些高大上的理想、說辭先撇開不談,從現實來看,國民教育就是大人們為孩子們安排的。既然大人們希望國家更有競爭力、兒孫輩更有競爭力,那麼課程內容就不得不細細思量了。
沒有給孩子選擇的餘地,就別指望他負責。 僅就選擇與負責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期待的是:當孩子為自己做了選擇,就該為自己的選擇去負責! 反之,如果是我們替孩子做了決定,那麼他的成效,不是孩子自己負責,而是我們得負責!
要決定升學是否成功、文憑是否取得,往往是透過考試,因為考試成績可以是表達學業成就的方法之一。不過,當升學、文憑都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時,學生們陷入考試主義的泥淖,也就可以預期了。 考試的原意,應是為了確認學習成效,作為學生重整知識的動力,甚至是讓學生能將知識記住的方法。
在唯有讀書高的思維脈絡中,升學越高,成就越高。然而這種脈絡放到現代社會中,顯然很可議。 其實,回歸到升學本身,是因為現有的學習還不足,往上進修可以更有能力,而不只是為了表面上看得到的文憑,這樣的升學自然是很有意義的。
強迫入學的國民教育,確實不是只限定於滿足生活、職場需求,但是,脫離生活與職場的學術理論,也不是好事。 那些高大上的理想、說辭先撇開不談,從現實來看,國民教育就是大人們為孩子們安排的。既然大人們希望國家更有競爭力、兒孫輩更有競爭力,那麼課程內容就不得不細細思量了。
沒有給孩子選擇的餘地,就別指望他負責。 僅就選擇與負責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期待的是:當孩子為自己做了選擇,就該為自己的選擇去負責! 反之,如果是我們替孩子做了決定,那麼他的成效,不是孩子自己負責,而是我們得負責!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份必修課程的期末報告,選擇了一篇關於台灣教育體系下電競制度和選手生涯規劃的論文進行討論。該篇論文有電子全文,在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網站都能找到資料,可以多多利用。最後提到了新北電競基地提供的免費課程和活動,有興趣請見粉專。
Thumbnail
1.兒少文學作品一定要有教育性嗎? 2.我們常在講的教育性真的是教育嗎? 3.還是那其實只是規訓的偽裝? 4.這是個長年困擾大家的問題,甚至是困境。 5.而想像力和美,在教育中又扮演何種作用? 6.這次想從伯寧罕的《和甘伯伯一起去遊河》來探索跳脫此困境和了解美、想像力在教育中的基進力量。
Thumbnail
用長遠的眼光來想像,我們眼前的孩子未來終將長成一個公民,那麼重要的就不再是眼前階段性的成績表現,而是成為一個公民所需要的能力……
Thumbnail
真正的「精讀」,應是教學者能帶孩子進行既深且廣的文本分析,從形式分析到內容理解,最終轉回應用端,讓孩子可以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技能。
作者:sweet 杜威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她曾說過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做中學,學中做台灣的教育實現了杜威的教育理念,有幾分呢?,綜觀台灣經歷多次教育改革,是教育更進步還是退步呢?有待深思! 108新課綱,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多元發展,適性適材,創造共好局面,然而在面對台灣的翻轉教育,少子化的浪潮來
Thumbnail
從小到大接受教育的我們,對於教育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看法。 如果有一天自己成為在台上教課與陪伴孩子的老師,你會想要在這段時間帶給孩子們什麼? 曾有一位種子老師說,在德內ㄦ服務的日子裡,老師除了書面的問答、文意理解與字詞解釋外,更多的是關懷與陪伴孩童,將這個角色賦予更豐富的意義。 在教學現場,老師陪伴抗拒
Thumbnail
總以為還沒找到向新的孩子,好好說愛的方法,在那之前,也許就先好好愛心裡的孩子,讓自己成為夠好的大人就好。
Thumbnail
在《不道德教育講座》一書中,雖然看似討論了很多日本當時各種社會風氣與涉及的道德課題,但三島由紀夫根本不是在討論道德或不道德的問題—道德是啥?可以吃嗎?而是對當時的日本社會做出雙重批判,一邊向左抨擊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商業文明對日本社會的侵蝕殘害,另一邊向右揭露日本社會依循的道德價值所具有的虛偽
Thumbnail
圖皮納巴原住民小孩在家裡自然而然的認識自己是圖皮納巴人,是這個文化的傳承人,然而他們去上學,卻在課堂上被教導,圖皮納巴人早在十八世紀中葉就已經滅絕了。
Thumbnail
首先小學教育階段,很多科目均著重在基礎能力的奠定,全英文教英文科尚可接受,但是要用英文教學生學數學?用中文教學生數學,小學生都不見得學得會了,而師資來源呢?是找英文好的數學老師嗎?還是要英文老師去學怎麼教數學?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份必修課程的期末報告,選擇了一篇關於台灣教育體系下電競制度和選手生涯規劃的論文進行討論。該篇論文有電子全文,在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網站都能找到資料,可以多多利用。最後提到了新北電競基地提供的免費課程和活動,有興趣請見粉專。
Thumbnail
1.兒少文學作品一定要有教育性嗎? 2.我們常在講的教育性真的是教育嗎? 3.還是那其實只是規訓的偽裝? 4.這是個長年困擾大家的問題,甚至是困境。 5.而想像力和美,在教育中又扮演何種作用? 6.這次想從伯寧罕的《和甘伯伯一起去遊河》來探索跳脫此困境和了解美、想像力在教育中的基進力量。
Thumbnail
用長遠的眼光來想像,我們眼前的孩子未來終將長成一個公民,那麼重要的就不再是眼前階段性的成績表現,而是成為一個公民所需要的能力……
Thumbnail
真正的「精讀」,應是教學者能帶孩子進行既深且廣的文本分析,從形式分析到內容理解,最終轉回應用端,讓孩子可以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技能。
作者:sweet 杜威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她曾說過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做中學,學中做台灣的教育實現了杜威的教育理念,有幾分呢?,綜觀台灣經歷多次教育改革,是教育更進步還是退步呢?有待深思! 108新課綱,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多元發展,適性適材,創造共好局面,然而在面對台灣的翻轉教育,少子化的浪潮來
Thumbnail
從小到大接受教育的我們,對於教育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看法。 如果有一天自己成為在台上教課與陪伴孩子的老師,你會想要在這段時間帶給孩子們什麼? 曾有一位種子老師說,在德內ㄦ服務的日子裡,老師除了書面的問答、文意理解與字詞解釋外,更多的是關懷與陪伴孩童,將這個角色賦予更豐富的意義。 在教學現場,老師陪伴抗拒
Thumbnail
總以為還沒找到向新的孩子,好好說愛的方法,在那之前,也許就先好好愛心裡的孩子,讓自己成為夠好的大人就好。
Thumbnail
在《不道德教育講座》一書中,雖然看似討論了很多日本當時各種社會風氣與涉及的道德課題,但三島由紀夫根本不是在討論道德或不道德的問題—道德是啥?可以吃嗎?而是對當時的日本社會做出雙重批判,一邊向左抨擊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商業文明對日本社會的侵蝕殘害,另一邊向右揭露日本社會依循的道德價值所具有的虛偽
Thumbnail
圖皮納巴原住民小孩在家裡自然而然的認識自己是圖皮納巴人,是這個文化的傳承人,然而他們去上學,卻在課堂上被教導,圖皮納巴人早在十八世紀中葉就已經滅絕了。
Thumbnail
首先小學教育階段,很多科目均著重在基礎能力的奠定,全英文教英文科尚可接受,但是要用英文教學生學數學?用中文教學生數學,小學生都不見得學得會了,而師資來源呢?是找英文好的數學老師嗎?還是要英文老師去學怎麼教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