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文憑主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拚學歷,不外乎希望有一張用印的紙,能夠證明自己有紙上說的能力,為此,不惜與考試主義、升學主義掛勾。可問題是,在職場上,學歷文憑真的能加多少分?
當然,我們可以說學校教育本來就不是職前研習,為了服務企業而犧牲教育主體性,根本是因小失大。
但是,教育跟經濟,從來就不是毫不相干的兩個系統!而且正因教育的主體性相當重要,所以我們才更應該下足夠的成本,既傳承學術,也發展實用。
請永遠記得,成功不在個人,不在單一機構,一國之教育,是舉國學校體系、非學校體系需要聯手,大大小小各級學校需要聯手,研究所求的、職場所需的需要聯手,沒有誰是獨立於教育系統之外的!
真正認清教育與其他系統的連動關係後,就應該從各種角度去思考如何辦教育。總得有人投入迫在眉睫的急事,也總得有人投入功在千秋的大業,前者以培養孩子順利謀生為優先,後者以發展知識順利研究為要務,所以不可能所有學校都在辦技職,也不可能所有學校都在搞學術,與其幻想一校一院、一系一所什麼都有在培養,結果搞得什麼都沒有專擅,不如各憑本事,各佔一個山頭。
因此,關於文憑至少有三點需要達成:
其一,國民教育只辦孩子走出家門就必須使用的能力,除了常用國字、加減乘除、食衣住行的必備知識,再量力而為,帶孩子培養自我要求、人際溝通等等能力(別忘了,知其然是必修,知其所以然應是選修)。
其二,從國民教育畢業後,學術是學術,實用是實用,兩者確實有非常大的關聯,但是教學上完全可以側重一邊,才能讓學生真正培養起實力(如果擔心轉換跑道很困難,或是一定要兼顧兩邊,這時候必修與選修的機制就非常重要了)。
其三,畢業時,證書要放的不只是校院系所的肯定文字,而是要載明該生哪些科目具備何等程度。畢竟,職場上的老闆們需要知道的,是眼前應徵者到底會什麼。
當然,職場上的老闆們如果還是只看名校光環,還是跟不上進步的教育思維,自然找不到優秀的人才。不過,關於職場的大小事,也該是另一個專題來討論了。
avatar-img
9會員
72內容數
對於現狀的不滿,除了宣洩情緒,還能轉換為有邏輯的思考。針對軍事的部分,我們也不必完全遷就於現實,夢想一番又何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洗丹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要決定升學是否成功、文憑是否取得,往往是透過考試,因為考試成績可以是表達學業成就的方法之一。不過,當升學、文憑都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時,學生們陷入考試主義的泥淖,也就可以預期了。 考試的原意,應是為了確認學習成效,作為學生重整知識的動力,甚至是讓學生能將知識記住的方法。
在唯有讀書高的思維脈絡中,升學越高,成就越高。然而這種脈絡放到現代社會中,顯然很可議。 其實,回歸到升學本身,是因為現有的學習還不足,往上進修可以更有能力,而不只是為了表面上看得到的文憑,這樣的升學自然是很有意義的。
強迫入學的國民教育,確實不是只限定於滿足生活、職場需求,但是,脫離生活與職場的學術理論,也不是好事。 那些高大上的理想、說辭先撇開不談,從現實來看,國民教育就是大人們為孩子們安排的。既然大人們希望國家更有競爭力、兒孫輩更有競爭力,那麼課程內容就不得不細細思量了。
沒有給孩子選擇的餘地,就別指望他負責。 僅就選擇與負責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期待的是:當孩子為自己做了選擇,就該為自己的選擇去負責! 反之,如果是我們替孩子做了決定,那麼他的成效,不是孩子自己負責,而是我們得負責!
要決定升學是否成功、文憑是否取得,往往是透過考試,因為考試成績可以是表達學業成就的方法之一。不過,當升學、文憑都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時,學生們陷入考試主義的泥淖,也就可以預期了。 考試的原意,應是為了確認學習成效,作為學生重整知識的動力,甚至是讓學生能將知識記住的方法。
在唯有讀書高的思維脈絡中,升學越高,成就越高。然而這種脈絡放到現代社會中,顯然很可議。 其實,回歸到升學本身,是因為現有的學習還不足,往上進修可以更有能力,而不只是為了表面上看得到的文憑,這樣的升學自然是很有意義的。
強迫入學的國民教育,確實不是只限定於滿足生活、職場需求,但是,脫離生活與職場的學術理論,也不是好事。 那些高大上的理想、說辭先撇開不談,從現實來看,國民教育就是大人們為孩子們安排的。既然大人們希望國家更有競爭力、兒孫輩更有競爭力,那麼課程內容就不得不細細思量了。
沒有給孩子選擇的餘地,就別指望他負責。 僅就選擇與負責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期待的是:當孩子為自己做了選擇,就該為自己的選擇去負責! 反之,如果是我們替孩子做了決定,那麼他的成效,不是孩子自己負責,而是我們得負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推薦參加假日免費定時導覽,導覽時間約一小時,館員與當天帶領我們的導覽老師都相當健談,能感受到他們在有限的有資源下,仍盡力推廣相關活動。
根據Mehra等人(2014)在《MIS Quarterly》中的研究,企業對員工進行有計劃的教育投資,不僅能提升生產力,還能帶來顯著的經濟回報。該研究特別指出,隨著科技快速演進,中小企業(SME)需要持續教育以應對技能淘汰速度加快的挑戰。這樣的概念在CNS 27002:2023條文中,特別是「6.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讀書人的終極目標!所以讀書人並不看學歷,只看是不是手不釋卷,只看有沒有理想、道德觀! 而知識份子基本上是專業跟職業對接的產物,與人性道德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所以只看文憑、証照。而在拿到文憑、證照後,可能就離書本愈來愈遠了! 因此,我們這個社會到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1.兒少文學作品一定要有教育性嗎? 2.我們常在講的教育性真的是教育嗎? 3.還是那其實只是規訓的偽裝? 4.這是個長年困擾大家的問題,甚至是困境。 5.而想像力和美,在教育中又扮演何種作用? 6.這次想從伯寧罕的《和甘伯伯一起去遊河》來探索跳脫此困境和了解美、想像力在教育中的基進力量。
Thumbnail
用長遠的眼光來想像,我們眼前的孩子未來終將長成一個公民,那麼重要的就不再是眼前階段性的成績表現,而是成為一個公民所需要的能力……
Thumbnail
真正的「精讀」,應是教學者能帶孩子進行既深且廣的文本分析,從形式分析到內容理解,最終轉回應用端,讓孩子可以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技能。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推薦參加假日免費定時導覽,導覽時間約一小時,館員與當天帶領我們的導覽老師都相當健談,能感受到他們在有限的有資源下,仍盡力推廣相關活動。
根據Mehra等人(2014)在《MIS Quarterly》中的研究,企業對員工進行有計劃的教育投資,不僅能提升生產力,還能帶來顯著的經濟回報。該研究特別指出,隨著科技快速演進,中小企業(SME)需要持續教育以應對技能淘汰速度加快的挑戰。這樣的概念在CNS 27002:2023條文中,特別是「6.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讀書人的終極目標!所以讀書人並不看學歷,只看是不是手不釋卷,只看有沒有理想、道德觀! 而知識份子基本上是專業跟職業對接的產物,與人性道德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所以只看文憑、証照。而在拿到文憑、證照後,可能就離書本愈來愈遠了! 因此,我們這個社會到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1.兒少文學作品一定要有教育性嗎? 2.我們常在講的教育性真的是教育嗎? 3.還是那其實只是規訓的偽裝? 4.這是個長年困擾大家的問題,甚至是困境。 5.而想像力和美,在教育中又扮演何種作用? 6.這次想從伯寧罕的《和甘伯伯一起去遊河》來探索跳脫此困境和了解美、想像力在教育中的基進力量。
Thumbnail
用長遠的眼光來想像,我們眼前的孩子未來終將長成一個公民,那麼重要的就不再是眼前階段性的成績表現,而是成為一個公民所需要的能力……
Thumbnail
真正的「精讀」,應是教學者能帶孩子進行既深且廣的文本分析,從形式分析到內容理解,最終轉回應用端,讓孩子可以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