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升學主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唯有讀書高的思維脈絡中,升學越高,成就越高。然而這種脈絡放到現代社會中,顯然很可議。

當然,如果那個工作直接以學歷當門檻,為此升學確實有意義。但是,有的老闆就是會出於成本的考量,以高學歷應該更適合繼續學術研究為由,將碩士、博士的應徵者刷掉。

而且,職場需要的是真正能用於職場的能力,重點不是學業能力有多高。所以說得現實點,同一批的大學畢業生,有的直接投入職場,有的研究所畢業後再投入職場,則前者更具有職場經驗,後者勢將望塵莫及。

至於為了加薪,有的是先升學再就業,有的是先就業再升學,有的是一邊就業一邊進在職進修,這樣的升學確實是出於現實的考量。然而,捫心自問,敢說這不只是為了拚一份文憑、而是真的滿足求知求學的需求,能有幾人?

其實,回歸到升學本身,是因為現有的學習還不足,往上進修可以更有能力,而不只是為了表面上看得到的文憑,這樣的升學自然是很有意義的。

那麼,結合國民教育的概念來看,升學應該至少有兩個重點:

其一,國民教育之後,可以走技職、可以走學術。這看起來很廢話,但是舉目四望,是否很多技職學校為了生存轉成一般院校?是否一些院校的系所、科目貌似很實用,但其實還是很學術?所以,更精準到位的區分,讓職場的人專注於學習職場必須的能力,讓有志於研究的人專注於學術理論,還是很有必要的。

其二,國民教育也好,技職、學術也罷,年限應盡可能減少。且看當今的孩子們,國小6年、國中3年、高中職3年,光是強迫入學又科科必修還不能完善學習生存必備能力的國民教育就12年了,加上實用不見得實用、學術也不見得學術的大學4年,可是16年啊!因為整個體系不完善,課程安排不完善,導致孩子們大學畢業後仍是各種能力不足,結果讓國民教育拉長、孩子們普遍投入更多時間在學校教育上,對於學習更加厭惡,這不是標準惡性循環的節奏嗎?

因此,落實實用、學術的區分,落實必修選修的整套配置,自然就可以把年限合理縮短,又真正培養出有競爭力的下一代。否則,一味地增加學習年限,一味地逼大家升學還美其名高學歷普及化,說是飲鴆止渴也是客氣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洗丹青的沙龍
9會員
72內容數
對於現狀的不滿,除了宣洩情緒,還能轉換為有邏輯的思考。針對軍事的部分,我們也不必完全遷就於現實,夢想一番又何妨!
洗丹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19
拚學歷,不外乎希望有一張用印的紙,能夠證明自己有紙上說的能力。可問題是,在職場上,學歷文憑真的能加多少分? 教育跟經濟,從來就不是毫不相干的兩個系統!而且教育的主體性,更需要有效的文憑來呈現。
2023/01/19
拚學歷,不外乎希望有一張用印的紙,能夠證明自己有紙上說的能力。可問題是,在職場上,學歷文憑真的能加多少分? 教育跟經濟,從來就不是毫不相干的兩個系統!而且教育的主體性,更需要有效的文憑來呈現。
2023/01/19
要決定升學是否成功、文憑是否取得,往往是透過考試,因為考試成績可以是表達學業成就的方法之一。不過,當升學、文憑都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時,學生們陷入考試主義的泥淖,也就可以預期了。 考試的原意,應是為了確認學習成效,作為學生重整知識的動力,甚至是讓學生能將知識記住的方法。
2023/01/19
要決定升學是否成功、文憑是否取得,往往是透過考試,因為考試成績可以是表達學業成就的方法之一。不過,當升學、文憑都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時,學生們陷入考試主義的泥淖,也就可以預期了。 考試的原意,應是為了確認學習成效,作為學生重整知識的動力,甚至是讓學生能將知識記住的方法。
2023/01/16
強迫入學的國民教育,確實不是只限定於滿足生活、職場需求,但是,脫離生活與職場的學術理論,也不是好事。 那些高大上的理想、說辭先撇開不談,從現實來看,國民教育就是大人們為孩子們安排的。既然大人們希望國家更有競爭力、兒孫輩更有競爭力,那麼課程內容就不得不細細思量了。
2023/01/16
強迫入學的國民教育,確實不是只限定於滿足生活、職場需求,但是,脫離生活與職場的學術理論,也不是好事。 那些高大上的理想、說辭先撇開不談,從現實來看,國民教育就是大人們為孩子們安排的。既然大人們希望國家更有競爭力、兒孫輩更有競爭力,那麼課程內容就不得不細細思量了。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大多數的高中職生或是大學生,對於大學都會有一個疑問——為甚麼我們要念大學?不可否認,雖然這是一個應該被批評的現象,但社會上的學歷歧視,確實讓擁有大學學歷能夠得到比其他人更多的好處,而要改變這樣的現象,我們可以選擇強化自身能力,或是得到大學學歷後進入體制改變遊戲規則。
Thumbnail
大多數的高中職生或是大學生,對於大學都會有一個疑問——為甚麼我們要念大學?不可否認,雖然這是一個應該被批評的現象,但社會上的學歷歧視,確實讓擁有大學學歷能夠得到比其他人更多的好處,而要改變這樣的現象,我們可以選擇強化自身能力,或是得到大學學歷後進入體制改變遊戲規則。
Thumbnail
如果從「務實」與「理想」的兩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大學所學,究竟給了進入職場的我們什麼? 過去的我,曾經也認為大學是一個開拓多元視野與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地方。有些行業,可以透過相關技術的進修而取得入場券;而有些行業的技能不一定能夠過職訓取得,而是在進入職場之後,在實際的工作日常中逐漸累積。
Thumbnail
如果從「務實」與「理想」的兩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大學所學,究竟給了進入職場的我們什麼? 過去的我,曾經也認為大學是一個開拓多元視野與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地方。有些行業,可以透過相關技術的進修而取得入場券;而有些行業的技能不一定能夠過職訓取得,而是在進入職場之後,在實際的工作日常中逐漸累積。
Thumbnail
前陣子看到有個臉書專頁藉由「學費補貼」的爭議,討論了「學歷有沒有用」一事,我看了文章後,統整一下我對於學歷的看法。 如果你有以下條件,你可能可以不需要學歷: 家世背景雄厚,喊得出我爸爸是誰,別人還會肅然起敬。 有夠硬的專業技能,且從事行業比起學歷,更加重視實作經驗。 非同凡響、與眾不同的職場或人生經
Thumbnail
前陣子看到有個臉書專頁藉由「學費補貼」的爭議,討論了「學歷有沒有用」一事,我看了文章後,統整一下我對於學歷的看法。 如果你有以下條件,你可能可以不需要學歷: 家世背景雄厚,喊得出我爸爸是誰,別人還會肅然起敬。 有夠硬的專業技能,且從事行業比起學歷,更加重視實作經驗。 非同凡響、與眾不同的職場或人生經
Thumbnail
不知不覺就讀研究所也快滿兩年,身邊碩二的同學也被迫要開始思考畢業後的下一步。 誠如我在國考系列文章中提到,許多人唸研究所的最大動機是延後做決定的時點,包含當年大五的我(雖然後來沒考上)。與其說這是不負責任,我更傾向認為是整體教育環境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Thumbnail
不知不覺就讀研究所也快滿兩年,身邊碩二的同學也被迫要開始思考畢業後的下一步。 誠如我在國考系列文章中提到,許多人唸研究所的最大動機是延後做決定的時點,包含當年大五的我(雖然後來沒考上)。與其說這是不負責任,我更傾向認為是整體教育環境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Thumbnail
從一直都是體制內就讀的學校到服務體制外組織的教育工作者,我看見了許多不同的思維與價值…… 而這些思維與價值,值得我們花時間一起討論。 最近,在島島阿學的讀書會中,有高中自學生提出為何我們要讀大學?
Thumbnail
從一直都是體制內就讀的學校到服務體制外組織的教育工作者,我看見了許多不同的思維與價值…… 而這些思維與價值,值得我們花時間一起討論。 最近,在島島阿學的讀書會中,有高中自學生提出為何我們要讀大學?
Thumbnail
一開始從事招募時,我有很重的學歷迷思,總認為把頂尖學校的新鮮人找進來,就能幫助各單位越做越好,但事情沒這麼簡單。 頂尖學校的新鮮人聰明、反應快,但常會出現自視甚高的人,總認為公司欠他們很多,常抱怨薪資不夠高、晉升太慢、看不到未來,我稱之為高學歷屁孩,尤其經常出現在MA儲備幹部中。 我想大概有30%機
Thumbnail
一開始從事招募時,我有很重的學歷迷思,總認為把頂尖學校的新鮮人找進來,就能幫助各單位越做越好,但事情沒這麼簡單。 頂尖學校的新鮮人聰明、反應快,但常會出現自視甚高的人,總認為公司欠他們很多,常抱怨薪資不夠高、晉升太慢、看不到未來,我稱之為高學歷屁孩,尤其經常出現在MA儲備幹部中。 我想大概有30%機
Thumbnail
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身邊開始出現「為什麼要念大學?」的疑問
Thumbnail
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身邊開始出現「為什麼要念大學?」的疑問
Thumbnail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為啥要唸研究所? 以下是我個人的需求,僅供大家參考: 學歷迷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長期以來台灣政界都需要有文憑,找工作要名校,也因此有了碩士比學士感覺有優勢,博士比碩士高一階,當過教授的似乎就是神人,深植人心的觀念,沒了學歷似乎就沒能力;雖然我不認同這種「學歷=能力」
Thumbnail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為啥要唸研究所? 以下是我個人的需求,僅供大家參考: 學歷迷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長期以來台灣政界都需要有文憑,找工作要名校,也因此有了碩士比學士感覺有優勢,博士比碩士高一階,當過教授的似乎就是神人,深植人心的觀念,沒了學歷似乎就沒能力;雖然我不認同這種「學歷=能力」
Thumbnail
在資訊大爆炸的時代,知識已不再那麼的昂貴,更重要的是終生學習及各種考試考不出來的能力,而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都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甚至有些人覺得只要學歷越高,以後出來找工作會比較容易,但是在這個年代學歷越高越好找工作已經不存在了
Thumbnail
在資訊大爆炸的時代,知識已不再那麼的昂貴,更重要的是終生學習及各種考試考不出來的能力,而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都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甚至有些人覺得只要學歷越高,以後出來找工作會比較容易,但是在這個年代學歷越高越好找工作已經不存在了
Thumbnail
最近惹起的論文爭議,大多討論的是抄襲,抑或是找有關利益關係人作為口試委員等。這讓筆者,身為一個考慮就讀研究所的學生,思考著,為何普遍人想要就讀研究所,或者可以說,為何想追求更高的文憑,其價值為何?
Thumbnail
最近惹起的論文爭議,大多討論的是抄襲,抑或是找有關利益關係人作為口試委員等。這讓筆者,身為一個考慮就讀研究所的學生,思考著,為何普遍人想要就讀研究所,或者可以說,為何想追求更高的文憑,其價值為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