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音頻心得分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文來自聽音頻8個月的Green心得分享🙏
感謝🌹🌹邀稿!藉這機會表達對Yeshe la的感恩!從星期一到星期五的音頻,及每週一次的視頻(此為線上分享會視訊之意)。知識淵博的Yeshe帶來豐沛的宇宙愛與光,及解答不懂的問題,都會給我滿滿的愛及耐心的說明,我年老的身體與心智在不知不覺中感到恢復年輕狀態,無形中與周遭接觸的人們,也會被我感染愉悅的氛圍,和家人相處亦是如此!
在與靈魂漸漸對齊,直覺、感知也提升不少!凡事皆以清零(輕靈、清明)狀態思考,和自己獨處時紛雜情緒一然掃空,在學習靜坐、冥想雖然會睡著,但也是充電滿滿、十分開心! 在退休年齡,能遇如此神奇的奇緣,難道不是宇宙的安排嗎?在此感恩一切!
文:Green 112.3.5 晚上9:00
🌼錄製音頻的因緣?
Yeshe:很多修行圈的朋友,往往修行了許多年,聽了很多道理,修了很多法,但煩惱還是很多,內心依舊十分的茫然困惑,以至於漸漸模糊了方向,不知道修行的目的為何?而困在宗教圈裡大部分的人選擇麻痺,不願「看見」,所以依然在「輪迴」的迴圈裡跳脫不出來。從這裡我看到了宗教帶來的偏執和局限性,對於這樣的現象我覺得非常可惜。
人的種種問題和煩惱,根本原因就是不知道自己真正是誰。一直以來,用人的身分和視角在看待一切,當然就會有種種的限制。為什麼人只會用「人的身分」?那是因為從來沒有人告訴過我們:「你是來自神聖源頭的靈魂,『人』只是你其中的一個化身。」即使是修行多年的人,還是無法用「靈魂身分」來看待自己。這就是所有問題的根本原因。
有人會來問我如何修行?雖然我很樂意與大家分享修行的方法和心得,但我知道如果不改變他們對身分的認知及認同,即使說再多,對他們也沒有幫助。再加上我所了解的宇宙星際知識,也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能夠承受的。於是這讓我興起了一個想要有系統的整合所學的知識與實修方法的念頭,並以音頻的方式來呈現。後來也確實發現了這些音頻能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改變一個人的意識。
🎧#一日一音頻意識提升輕鬆行
7日音頻+1次線上分享會免費體驗,Line小編:https://page.line.me/113cferr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世上,「做自己」需要極大的勇氣,要有無謂和無畏的精神! 「無謂」是無所謂,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和社會世俗的價值,別人認不認同你都無所謂,只管做自己~
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覺?時間過得很快,晨起後一轉眼又到了夜幕。每當我提起時,朋友常會有同感,然後帶著不解、甚至感慨的語氣說:「是啊!才做幾件事,一天就過了,真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或者「唉呀!時間過得那麼快,老得也更快。」 其實我是藉由⋯⋯
這一週我們都在談念頭。 的確,仔細觀察,我們每個人都活在念想之中。尤其對修行者來說,看透念頭的本質是非常重要的修行。 記得剛開始學習打坐時,總想追求平靜的心,但事實卻往往相反。念頭一個接一個,沒有止息⋯⋯
「無念」不是沒有念頭,而是有念頭但不會被念頭抓住。你的注意力在哪裡,能量就在哪裡。不去關注念頭,它便失去力量。你是一個空的容器,念頭只是經過你⋯⋯
念頭如泡影,生出即逝去。 偏偏人們喜歡聯想,喜歡在念頭上編故事。一念東,馬上想到西。 看到花兒,忍不住又說:「真美麗!」花只是花,它只是存在在那裡,美醜、好壞都是人們對花編造的故事,對花沒有實質的意義。 念頭也是如此,沒有是非善惡。世人總愛在念頭上編故事,還多半是令人迷惑痛苦的故事。 《金剛經》云:
念頭只需照見、無須跟隨! 如果跟隨了某個念頭,也無妨。 重要的是要有意識,要注意到便不會迷失。 你只是靜靜地看著,如同在河岸邊看著湍急的流水流過~
這世上,「做自己」需要極大的勇氣,要有無謂和無畏的精神! 「無謂」是無所謂,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和社會世俗的價值,別人認不認同你都無所謂,只管做自己~
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覺?時間過得很快,晨起後一轉眼又到了夜幕。每當我提起時,朋友常會有同感,然後帶著不解、甚至感慨的語氣說:「是啊!才做幾件事,一天就過了,真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或者「唉呀!時間過得那麼快,老得也更快。」 其實我是藉由⋯⋯
這一週我們都在談念頭。 的確,仔細觀察,我們每個人都活在念想之中。尤其對修行者來說,看透念頭的本質是非常重要的修行。 記得剛開始學習打坐時,總想追求平靜的心,但事實卻往往相反。念頭一個接一個,沒有止息⋯⋯
「無念」不是沒有念頭,而是有念頭但不會被念頭抓住。你的注意力在哪裡,能量就在哪裡。不去關注念頭,它便失去力量。你是一個空的容器,念頭只是經過你⋯⋯
念頭如泡影,生出即逝去。 偏偏人們喜歡聯想,喜歡在念頭上編故事。一念東,馬上想到西。 看到花兒,忍不住又說:「真美麗!」花只是花,它只是存在在那裡,美醜、好壞都是人們對花編造的故事,對花沒有實質的意義。 念頭也是如此,沒有是非善惡。世人總愛在念頭上編故事,還多半是令人迷惑痛苦的故事。 《金剛經》云:
念頭只需照見、無須跟隨! 如果跟隨了某個念頭,也無妨。 重要的是要有意識,要注意到便不會迷失。 你只是靜靜地看著,如同在河岸邊看著湍急的流水流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瞭解修習團體和共學的重要性,相互支持,覺察自我的存在和與世界的關係,傾聽和發出慈悲的言語,療癒孤立和分離之感,以及將幸福、安樂帶給世界。
Thumbnail
指導靈傳遞的普世訊息,適用每個人(紀錄於2024.1.18) 指導靈: 「我知道她(說我)有點心急,這是一個紛擾的時代,所有維度的資訊匯集在這個時代迸出。 我們是歡樂開心(興奮的),這意味著,我們的同伴會越來越多,我們希望你們能夠感受到原來你們就能感受到的事情。 也許只是一些風吹草動的小感
Thumbnail
很多來皈依,皈依以後說:「上師,我今天來跟你結這佛緣,來皈依做一個佛弟子,我就想未來世,我就可以好好地(好像)在你的加持福蔭之下,我也可以好好修行。」「你胡說什麼!我們來世還來讓你好好修行......」現在到處去皈依,跟這法師皈依、 跟那法師結緣,如果當下不修,你們佛緣都應現在、未來世
遇見值得被愛的自己 紫嚴導師 著 2017 城邦文化 ❍ ❍ ❍ ❍ ❍❍ ❍ ❍ ❍ ❍❍ ❍ 「靈識的期待不外乎是:拾回輪迴投生前的初衷,在浩瀚的生命旅途裡圓滿自己。」 「我們的『心』,終其一生都盡全力投入在『證明自己給別人看』的苦差事,而且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正在做這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因為本身是量子催眠執業者的關係,總是有很多機會跟同系統的同學交流,也因此看了自己很多個前世。 從小我就一直覺得自己很有佛緣,當然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佛教徒,也沒有特別修行什麼,就是會感覺到喜愛,但受到佛緣眷顧與庇佑這件事真的神奇,像是我冥冥中就完成了兩個長途旅行:絲路與四國遍路。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亲爱的朋友,我能深刻地体会到你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困惑。这种心情常常会在人生旅程中出现,让我们感到无助和迷惘。从佛教的观点来看,生命的意义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我们的修行和觉醒而逐渐展现。 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灵的主宰,通过专注当下、修习慈悲与智慧,我们可以找到更深层次的存在意义。 让我们一起感受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覺醒之旅上的探索過程,提出了一些思考的問題,並分享了作者在朋友身上的一些觀察和體悟。文章強調了在自我成長過程中敞開心靈,接納內在的靈魂轉化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週日我陪伴家人到精舍聽師父開示,讓我心靈注入不少正能量。這次的主題是關於人與人為何會相遇,以及該如何面對緣分的開始和結束。我個人覺得這個主題不僅僅限制於宗教範疇,實際上也牽涉到個人的智慧與心態上的調整。 相遇的契機  曾經有一位智者告訴我,今生會和我們相遇的人都是因為靈魂的思念。 若以宗教來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瞭解修習團體和共學的重要性,相互支持,覺察自我的存在和與世界的關係,傾聽和發出慈悲的言語,療癒孤立和分離之感,以及將幸福、安樂帶給世界。
Thumbnail
指導靈傳遞的普世訊息,適用每個人(紀錄於2024.1.18) 指導靈: 「我知道她(說我)有點心急,這是一個紛擾的時代,所有維度的資訊匯集在這個時代迸出。 我們是歡樂開心(興奮的),這意味著,我們的同伴會越來越多,我們希望你們能夠感受到原來你們就能感受到的事情。 也許只是一些風吹草動的小感
Thumbnail
很多來皈依,皈依以後說:「上師,我今天來跟你結這佛緣,來皈依做一個佛弟子,我就想未來世,我就可以好好地(好像)在你的加持福蔭之下,我也可以好好修行。」「你胡說什麼!我們來世還來讓你好好修行......」現在到處去皈依,跟這法師皈依、 跟那法師結緣,如果當下不修,你們佛緣都應現在、未來世
遇見值得被愛的自己 紫嚴導師 著 2017 城邦文化 ❍ ❍ ❍ ❍ ❍❍ ❍ ❍ ❍ ❍❍ ❍ 「靈識的期待不外乎是:拾回輪迴投生前的初衷,在浩瀚的生命旅途裡圓滿自己。」 「我們的『心』,終其一生都盡全力投入在『證明自己給別人看』的苦差事,而且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正在做這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因為本身是量子催眠執業者的關係,總是有很多機會跟同系統的同學交流,也因此看了自己很多個前世。 從小我就一直覺得自己很有佛緣,當然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佛教徒,也沒有特別修行什麼,就是會感覺到喜愛,但受到佛緣眷顧與庇佑這件事真的神奇,像是我冥冥中就完成了兩個長途旅行:絲路與四國遍路。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亲爱的朋友,我能深刻地体会到你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困惑。这种心情常常会在人生旅程中出现,让我们感到无助和迷惘。从佛教的观点来看,生命的意义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我们的修行和觉醒而逐渐展现。 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灵的主宰,通过专注当下、修习慈悲与智慧,我们可以找到更深层次的存在意义。 让我们一起感受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覺醒之旅上的探索過程,提出了一些思考的問題,並分享了作者在朋友身上的一些觀察和體悟。文章強調了在自我成長過程中敞開心靈,接納內在的靈魂轉化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週日我陪伴家人到精舍聽師父開示,讓我心靈注入不少正能量。這次的主題是關於人與人為何會相遇,以及該如何面對緣分的開始和結束。我個人覺得這個主題不僅僅限制於宗教範疇,實際上也牽涉到個人的智慧與心態上的調整。 相遇的契機  曾經有一位智者告訴我,今生會和我們相遇的人都是因為靈魂的思念。 若以宗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