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大學時光,進入社會大學之後,若想繼續學習,那便是得自行找尋老師了。也經過了各種摸索,進了研究所,找了相關書籍,再上網爬了一些文章,彙整出以下免費資源,若還有其他資源也歡迎在留言處分享,大家一起學習。
學校師長
國內體育與學校是密不可分的(畢竟體育的全名就是身體教育,Physical Education)。因此許多新期刊或是新訓練法,都會從這些師長的消息中得知。有些是從中提出引子,誘發自己能有更多的發想,再自行研究;有些是直接提供一些探究,閱後就像上了一場講座。當然,因為作者皆為學校教授,因此內容或許也有該教授相關的成果報告,也可藉此了解目前國內對運動防護的研究方向。
以下開始介紹:
1. <運動防護專業知識>
作者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助理教授,黃昱倫老師。詳細作者背景可點選上述方連結了解更多,這邊就不贅述。作為留美回國的運動防護員博士(我想不到更好的形容方式了XD),內容除了提到運動防護知識外,當然也會提到國外留學資訊。如有興趣也可以追蹤臉書粉絲專頁(同名)知道更多消息。
2.<聰敏腦教室>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研究講座教授,洪聰敏老師。聽到這號人物,應該能夠直覺反射聯想到運動心理學。以運動科學角度研究介入,了解運動與心理狀態的交互影響。雖多數多為宣傳文章居多,但偶爾也有新知及講座訊息,讓大家#BrainUp。
醫院端
醫院端除了官方網站提供的運動衛教網站外,也有一些醫師將自身經歷寫成文章,在其中可以看到醫師們對運動醫學的熱情,也會看到期刊新知及想法。
1.<健骨知新:骨科醫師的健身筆記>
版主為骨科醫師,在光田綜合醫院任職,負責運動醫學特約門診。看到照片就知道他對健身這塊非常有興趣。粉絲專頁常寫醫師的點點滴滴(甘苦談),也能感受到醫師對運動醫學的熱忱。
2.<Dr. 6 (劉又銓醫師)精準運動醫學>
版主為復健科醫師,目前在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擔任主治醫師,擔任職棒或代表隊隊醫。粉絲專頁常以日記的形式記錄,可以了解頂尖運動員的一些日常。當然最重要的是對於運動醫學的新知,劉又銓醫師也是會在上面分享的!
國外資源
運動防護由國外引入台灣,當然也少不了向國外取經的管道。
1.<競技表現與運動科學期刊>
內容與運動傷害或許關係不大,卻是在開運動課表(運動訓練)時會用的工具。
2. AT Corner
閒暇之餘一定要聽聽國外基層的聲音,一集一小時左右,幾乎每周更新。在通勤或是做雜事時可以聽一下。真的會越聽越有共鳴,不能同意更多了!
尋找相關資源方法
在自媒體的浪潮中,每個人(不論年紀)都可以做為自己的老師,且在運動醫學這跨領域又日新月異的專業上,向各方學習與切磋皆是精進自己的方法。也因此若想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管道可以利用youtube、IG、Facebook,甚至是Tiktok(別懷疑,我之前就在上面看過運動貼紮的短影片),從這些資源當中找出自己想學習的主題,追蹤自己喜歡的帳戶,把滑手機耍廢的一部份時間拿來精進,也是自我進修的一種方法喔!
資料來源:作者。(2023)
註:以上順序為排版方便,無特殊意涵。
下集將繼續介紹運動營養、物理治療、運動心理、運動防護端自我進修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