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發生過什麼事?|閱讀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從你有什麼病到你發生過什麼事
大腦的反應方式跟我們想像中有很多不同,先遇到事情與刺激接著造成行為而後思考,如同在戰場退役後的軍人,聽到火車與類似槍響的聲音後不安惶恐,原先在戰場上都是好的適應,但回歸正常生活就是一種困擾,對很多人來說這就是一種病,但比起批判病,更重要的是,發生過神麼事情訓練了這樣的反應機制。
你沒發生過什麼事情,貌合神離的父母是否會造成創傷呢?答案是會,愛的相反不是恨,是忽視,孩子需要被注視著,才能感受到愛,出人意料的是,被忽視甚至更難感受到創傷,也更難修復。
創傷如何處理?
當一個人將自己貼上壞或笨的標籤,並相信這就是命運時,光是了解到事出有因,便足以帶來改變人生的契機
覺察自己的狀況非常重要,認知到這樣不是有病,而是在我身上發生過的事情形塑了我目前看世界的樣子,以及我的行動,只是這些行動需要調整與重新適應。在處理的過程中需要時間構築出全新的世界觀,重新在泥濘路上蓋一條高速公路。
我們永遠有機會重寫劇本
從覺察到改變,這條路只能自己來走
原諒就不是在希望過去能有任何不同,但是倘若我們繼續緊抓著過去的痛苦,那就無法向前走,我們這些曾經受過傷害、背負創傷疤痕的人,全都有機會將那些經驗,變成創傷後智慧
如同作者最後理解了當時自己的母親,也沒有經驗、不懂如何成為一位好的母親,而與自己和解,與自己的創傷和解。
也很喜歡最後作者送給讀者的文字
因為我確信,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件事,都可以為你帶來助益。所有時間、所有時刻你都在培養堅強,堅強成以堅強成以堅強,等於力量,曾經發生在你身上的事,能夠成為你的力量
願我們都能在過程中擁抱自己善待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創傷…來自於經驗這不可否認,簡單的解釋就是當人遇到困境、高壓環境、嚴重事故、霸凌、傷害等以致身心受創,即使事件已過許久大腦仍會不經意出現相同畫面,造成生理心理不適而嚴重影響生活。
Thumbnail
《你發生過什麼事:關於創傷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我們能如何療癒自己 What Happened to You?:Conversations on Trauma, Resilience, and Healing》 ✍️作者:歐普拉.溫弗蕾 , 布魯斯•D•培理 譯者: 康學慧 語言:繁體
Thumbnail
“假如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事情,一定要檢查自己的狀態。” 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的習性沒有改,沒有調整,所以類似的事件會不斷的循環。
Thumbnail
HI: 你聽過PTSD(創傷壓力症候群)嗎? 你知道會創傷會為人帶來的後續反應嗎? 以Mike為例,創傷的存在就像生命的黑洞一樣。 即使你不做處理,它也會一點一滴侵蝕掉你的生命力.. 創傷後的人生專題系列,是Mike與創傷為伍的生命經驗。 它使我沒有任何逃避,只能誠實以對。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Thumbnail
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自我覺察與療癒,打破慣性的迴圈,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體驗,並提出了辨認情緒以及面對憤怒的方式。同時,呼籲讀者成為自己的父母,覺察與療癒自己,讓悲劇在自己身上劃下句點,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
Thumbnail
有別於《你發生了什麼事》談的是「具體創傷經驗對當下身心理的影響」,這本書更著墨於「世代、家族的創傷如何被遺傳」,這些「被消音」的經驗如何對個人造成難以言說的不適。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創傷…來自於經驗這不可否認,簡單的解釋就是當人遇到困境、高壓環境、嚴重事故、霸凌、傷害等以致身心受創,即使事件已過許久大腦仍會不經意出現相同畫面,造成生理心理不適而嚴重影響生活。
Thumbnail
《你發生過什麼事:關於創傷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我們能如何療癒自己 What Happened to You?:Conversations on Trauma, Resilience, and Healing》 ✍️作者:歐普拉.溫弗蕾 , 布魯斯•D•培理 譯者: 康學慧 語言:繁體
Thumbnail
“假如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事情,一定要檢查自己的狀態。” 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的習性沒有改,沒有調整,所以類似的事件會不斷的循環。
Thumbnail
HI: 你聽過PTSD(創傷壓力症候群)嗎? 你知道會創傷會為人帶來的後續反應嗎? 以Mike為例,創傷的存在就像生命的黑洞一樣。 即使你不做處理,它也會一點一滴侵蝕掉你的生命力.. 創傷後的人生專題系列,是Mike與創傷為伍的生命經驗。 它使我沒有任何逃避,只能誠實以對。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Thumbnail
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自我覺察與療癒,打破慣性的迴圈,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體驗,並提出了辨認情緒以及面對憤怒的方式。同時,呼籲讀者成為自己的父母,覺察與療癒自己,讓悲劇在自己身上劃下句點,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
Thumbnail
有別於《你發生了什麼事》談的是「具體創傷經驗對當下身心理的影響」,這本書更著墨於「世代、家族的創傷如何被遺傳」,這些「被消音」的經驗如何對個人造成難以言說的不適。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