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書系列25-2《武器奇才》下篇:不創新,就滅亡

更新於 2024/03/10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言

 在最開頭,我想所有人知道全世界軍武出口最大的國家是哪一個?,對,是美國,根據瑞典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發布的數據,美國軍事出口總額達到1210億美金,而今天我們本書主角以色列則是位於第10名的,出口總額是113億美元;理論上我們對這樣的結果都部會太意外;但如果你算入人口平均數,去計算平均每人所貢獻的產值,美國以331美元位列第2,而人口僅有940萬人的以色列,則以平均1202美元,幾乎是美國的4倍,位居第一。
 因此,我想跟所有人介紹,是什麼原因,讓以色列在軍武產業有這麼高昂的成績,又是什麼緣故,讓以色列總是能不斷創新他們的科技?
#章節介紹
  本書總共有10個章節,在序章及第一章向讀者介紹以色列整個歷史背景及其文化,並於第二章至七章用了六個章節說明了以色列各式科技武器科技研發的契機,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如何克服、並且成功的過程,在最後兩章「軍火外交」與「末日戰場」,則是說明了以色列國家,如何在國際情勢下尋求生存空間,並且對自身的未來時刻警惕。

#重點整理

 以下整理本書我認為最關鍵的三個原因,來介紹以色列的得以創新的秘密,這三個內容分別是「歷史困境」、「軍隊文化」以及「人才培養」。
#歷史困境
  首先提到以色列的歷史背景,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以色列周圍身處在中東的核心地帶,因為宗教、領土等爭議問題,自1948年復國以來就不斷受到周圍國家的威脅,從英國脫離那刻,戰爭就如影隨形,接連的三次的以阿戰爭、1973年敘利亞與埃及聯手的贖罪日戰爭,到20世紀後真主黨、哈瑪斯組織衝突,以色列無時無刻都處於「戰爭」、「軍事」行動。
#無人機、電腦病毒、TZAYA系統、衛星計畫、鐵穹防空飛彈
 上述的這些軍武科技的產生,都告訴著我們一件事,在以色列他國、恐怖組織的「威脅」不是空口白話,而是無時無刻存在身邊。
我們常說商場就是戰場,一旦無法肆應變化,就是直接面臨淘汰;但在商場上,這樣頂多就是破產,拍拍屁股,重頭來起就是了;但對以色列而言,不夠「創新」,無法搶先一步適應變化的結局不是失敗,而是滅國。
這種箭在弦上,隨時強迫自己逼到極限,就是以色列人民刻在骨子的精神。

#軍隊文化:「以色列沒有局外人,大家都是自己人。」

 順著這樣的脈絡,我們要了解一件是:「以色列沒有局外人,大家都是自己人。」
 以往的軍隊文化由上而下,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服從上級」是我們的常見的共識,但在以色列的國家中在軍隊裡、在街上,甚至在政府官署裡,都可以看到低階幕僚以親密的外號稱呼他們的部長。
以色列人在軍中學到一種強烈反對階級意識的想法,還有一種敏銳的「大膽、無畏」意識(chutzpah)。這個意第緒語(Yiddish)的詞可以大略翻譯成「大膽」、「膽識」或是「膽量」。
所謂的反對階級,其實要表示的是在以色列沒有局外人,一視平等,大家都是自己人, 在這裡,他們要的不是服從命令的乖寶寶,他們要的是勇於提出改變,
打破這樣的藩籬可以建立一種鼓勵、容許所有人自由交換想法的氣氛。在軍階不同的軍官能平起平座、自由地討論的環境下,新的想法才能誕生。
他允許你質疑,鼓勵你創新,只要你的建議能夠幫助到整個軍隊運作,就會納入採納。
「這是我們真的很努力建立的文化,」內胡什坦說明,「我們要讓軍方有一種開放、專業且公平的文化。」
這樣的精神也體現在後備部隊,但班—阿奈特也認為後備軍的存在有助於改善軍隊裡的官僚問題。他解釋:「後備軍人只會來一段時間,因此我們最不想做的,就是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在浪費時間。這點可以幫助我們把整套體系做得更有效率。
因為對於以色列而言,如果不夠有創意,以色列就會滅亡。

人才培養

 再來我們看看以色列如何培養人才?
我們國家最近拍版定案,94年出生的人,其役期從原本的4個月恢復成1年,這個政策有人稱讚有人不認同,但無論正反意見,大家都一直詬病的一點,那就是「訓練內容」。
「當兵就是浪費生命。」這句話扎根在無數服役過人的心中,如果我們只是繼續維持原本的內容、沒有改變的訓練、一樣浪費人力來做雜事、辦示範、從事文書,那役期就算延長到3年,真的就會有「戰力」嗎?
書中有一段話這麼描述以色列軍人
「哈佛的畢業生或許擁有最頂尖的教育和博士學位,但那些都是理論,」前空軍軍官兼國防部督察長大衛.艾佛利(David Ivry)告訴我們,「在以軍裡,軍人是在現實生活中取得博士學位。」
 以色列國民滿18歲就必須入伍,但在以色列的國際情勢狀況下,這些軍人時常被賦予重大的責任。
年輕的情報分析官往往在短短一兩年的服役經驗後,就要直接向國防部長和總理報告了。二十三歲的軍官就能當上連長、掌管約旦河西岸的好幾段邊界。如果有恐怖分子滲透這些地區、發動大規模攻擊,這些年輕人就要為此負責。
在這麼年輕的時候就讓軍人擔負責任,除了強迫他們成長外,也有助於幫他們發展成未來的領袖,包括在軍中以及退伍後的人生
  同時以軍視所有士兵為國家重要資產,因為他們是第一線應對威脅的人,為此軍隊不遺餘力地投資在士兵,以確保每個士兵都能夠應對威脅並且解決,投資這麼多在士兵上還有另一個效益:國家認為他們是無價之寶、是所有以色列人的孩子,而整個社會也會依這點應對。
投資這麼多在士兵上還有另一個效益:國家認為他們是無價之寶、是所有以色列人的孩子,而整個社會也會依這點應對。
#塔皮優計畫
  接下來我們更進一步去探討,以色列是如何把最頂尖的人才留在軍隊中,為其所用。在贖罪日戰爭中,以色列雖然最後獲得勝利,但其代價是超過2000名的人員陣亡,以及無數的戰與裝備的毀損,這個危機中,以色列就差了這麼一點就要滅國,為此,他們知道若沒有從這場戰爭中得到教訓,做出改變,他們終將在下一場戰爭中走無可救藥地走向滅亡。
 為此,他們發起了塔皮優計畫(Talpiot program)。
塔皮優是以色列最精銳的科技單位。每年都有幾千人想考進這裡,但大約只有三十人能被錄取,這樣的特殊待遇還附了服役九年的條件,是一般役期的三倍。而錄取塔皮優計畫的人,首先必須先受訓為期40個月,他們被送到最好的學校(有中東哈佛之稱的希伯來大學)學習物理、資工、數學等專業知識,期間也會隨著最精銳的部隊一起受訓,這個計畫的焦點在於參與計畫的人不會只受訓擁有一種技能,而是要接受跨領域的教育,並熟悉全軍的科技能力範疇。他們的想法是讓這些人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能提出跨部會、超越技術限制的解決方案。
 當他們完成40個月的訓練時,這群人是所有部隊都最渴望的重要資產,同時也兼具最關鍵的創新的技能;軍隊會確保它們在最適合它們的職務,讓它們發揮所學及專長,來幫助軍隊研發、改革;而這群人在退役後,也幾乎完全與社會無縫接軌並都會接受到各大公司的Offer。
 當我們國家還停留在當兵到底有沒有意義,甚至許多人要想辦法逃避兵役時,以色列卻是把最頂尖的人才送到各部隊中,去突破障礙、改變現況。

#結語

 為何以色列這樣的規模國家能有如此高的研發創新能力,並且站在世界的頂尖地位呢?在最後結語的部分,我想再幫大家回顧一次本書要強調的三個主旨。
 因為他們面臨的威脅不是空口白話遙不可及,他們每分每秒都要應對著周遭鄰國的覬覦、隨時可能真主黨或恐怖份子就會襲擊、在以色列,「不改變」的代價不是落後於對手、或是排名的下降,不夠「創新」在以色列,就代表著「滅亡」。
 就是這樣的背景,以色列不會把時間、精力耗費在無意義的庶務上,他們所做的每件事都要以「生存」去考量著,從軍隊文化的養成,允許你質疑、鼓勵你創新,並且不遺餘力地完成軍隊人才的培養、記得那句話:「在以色列、沒有人是局外人。」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106內容數
閱讀是件令人上癮的嗜好,享受閱讀樂趣,記錄下自己的心得想法以及詞句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R浪逃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希望的定義:當我們生活在日常的安逸中,常常會忘記希望的定義,對於那些身處絕境的人來說,希望便是尋求生存的重要源動力。在《那些散落的星星》這本書中,希望被定義為一種燃燒在人心中的力量,不論在什麼情況下,它總能讓人繼續前進,找到活下去的理由。看著主角歐馬在難民營中遭遇各種困境與挫折,卻仍然不放棄這份希望
林宜敬是我一支有在追蹤的一個臉書作者,但除了作家的身分外,他還有幾個身分,台大資工畢業、美國布朗大學電腦科學博士、「MyET」口語學習軟體執行長,基本上作家身分就是他專業外的興趣。 《流寇與創新者》基本上就是他臉書上的文章合輯,全書約5萬6千多字,閱讀時有些文章內容其實我早就已經開過,文字筆鋒相當流
我想所有人知道全世界軍武出口最大的國家是哪一個?,對,是美國,根據瑞典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發布的數據,美國軍事出口總額達到1210億美金,而今天我們本書主角以色列則是位於第10名的,出口總額是113億美元;理論上我們對這樣的結果都不會太意外;但如果你算入人口平均數,去計算平均每人所貢獻的產值
最後寫寫自己讀這本書的感想,我想說得只有這個形容詞:「窒息感」。 是的,因為對於書中所描寫的場景,實在是太熟悉了,面對這個虛構的世界,我彷彿都有對照組可以去比對。 同時,當作管理職的角色,更可以讓我從單純吃瓜群眾,帶入到管理階層角色的心境,我能深切明白那種陷入掙扎,猶豫的心境。
《七個會議》這次講的是職場上的問題,說到業績為王的組織、環境,在一層層剝削下,會如何扭曲人性,進而使起司理論的每個洞串聯起來。 「不知者無罪」,有兩種意思,一種是你打從心裡不知道,另一種在職場上的意思,其實就只是要為自己「脫罪」罷了。 你的上級不是不知道,而是他必須裝作不知道,因為上級也有上級,他
我們為這些人的犧牲尋找理由,並在背負著痛苦活下去的同時,了解他們並不是平白無故死去。官兵清楚我相信他們,而且無論在倫理或效率上,都沒有放棄執行自己的任務。只要有這些人相伴,再赴湯蹈火我都樂意。
希望的定義:當我們生活在日常的安逸中,常常會忘記希望的定義,對於那些身處絕境的人來說,希望便是尋求生存的重要源動力。在《那些散落的星星》這本書中,希望被定義為一種燃燒在人心中的力量,不論在什麼情況下,它總能讓人繼續前進,找到活下去的理由。看著主角歐馬在難民營中遭遇各種困境與挫折,卻仍然不放棄這份希望
林宜敬是我一支有在追蹤的一個臉書作者,但除了作家的身分外,他還有幾個身分,台大資工畢業、美國布朗大學電腦科學博士、「MyET」口語學習軟體執行長,基本上作家身分就是他專業外的興趣。 《流寇與創新者》基本上就是他臉書上的文章合輯,全書約5萬6千多字,閱讀時有些文章內容其實我早就已經開過,文字筆鋒相當流
我想所有人知道全世界軍武出口最大的國家是哪一個?,對,是美國,根據瑞典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發布的數據,美國軍事出口總額達到1210億美金,而今天我們本書主角以色列則是位於第10名的,出口總額是113億美元;理論上我們對這樣的結果都不會太意外;但如果你算入人口平均數,去計算平均每人所貢獻的產值
最後寫寫自己讀這本書的感想,我想說得只有這個形容詞:「窒息感」。 是的,因為對於書中所描寫的場景,實在是太熟悉了,面對這個虛構的世界,我彷彿都有對照組可以去比對。 同時,當作管理職的角色,更可以讓我從單純吃瓜群眾,帶入到管理階層角色的心境,我能深切明白那種陷入掙扎,猶豫的心境。
《七個會議》這次講的是職場上的問題,說到業績為王的組織、環境,在一層層剝削下,會如何扭曲人性,進而使起司理論的每個洞串聯起來。 「不知者無罪」,有兩種意思,一種是你打從心裡不知道,另一種在職場上的意思,其實就只是要為自己「脫罪」罷了。 你的上級不是不知道,而是他必須裝作不知道,因為上級也有上級,他
我們為這些人的犧牲尋找理由,並在背負著痛苦活下去的同時,了解他們並不是平白無故死去。官兵清楚我相信他們,而且無論在倫理或效率上,都沒有放棄執行自己的任務。只要有這些人相伴,再赴湯蹈火我都樂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書以一次世界大戰的英國倫敦為背景,描寫傑里科出版社裝訂廠的女工佩姬,她熱愛閱讀,夢想有朝一日可以進入倫敦的薩莫維爾學院就讀、求知與思考,而在戰爭的年代下,她透過自己的力量,在體會了深刻的親情愛情與友情的生活中,同時也爭取到了完成夢想的機會。
Thumbnail
故事的主角是在英國出版社裝訂廠工作的女工佩姬,戰爭開打以後,許多男人都被徵召上戰場,由於人手短缺,過去由男性負責的工作,開始有女人加入,戰爭打破了過去的既有制序,佩姬的人生也開始有了變化。
Thumbnail
為什麼要有這麼多書? 因為這樣你的世界才寬廣,這段問答也隱隱透露著女性意識逐漸抬頭,書裡的文字像一顆充滿希望的種子,播入土壤中,有一天會萌芽。
Thumbnail
對於身為愛書人的我而言,以「書」為題材的小說,無疑是最迷人的。這是我第一次閱讀如此具有歷史氣息,以及涵蓋了戰火、愛情、階級與性別、女性自我追求的一部長篇小說,並為之深深著迷,甚至捨不得放下書本。
Thumbnail
在台灣, 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價值投資的投資人, 我建議你非得讀讀科斯托蘭尼。
Thumbnail
多年前上過疼痛科學研習,了解到慢性疼痛不單單是處理結構,多元的動作模式才能讓身體學會與疼痛共存。 阿舟老師這本書提出新觀點:心理、腸胃甚至內臟筋膜也會影響慢性疼痛,並舉例一些常見迷思,破除舊有觀念。 在第二章列出疼痛自我檢查表,以及三個動作測試和三個關節測試,都是我們最常見的下半身關節。 第
(原發表於臉書「陳瑞麟的科哲絮語」,7月23日) 《科學態度》(陽明交大出版社) 這是Boston University (波士頓大學)的科學哲學家麥金泰爾寫的著作,討論「科學態度」這個觀念,並用以培養「對抗陰謀論、欺詐,並與偽科學劃清界線的科學素養。」 出版社找我寫了長篇推薦文(近五千字),也有「
Thumbnail
厭倦工作的那天起,是因為你知道自己接下來的劇本與角色是什麼;某種意義上,是值得慶祝的,但卻開心不起來。 小說像是生活日常般的展演主角們的日常。
Thumbnail
「賦予經驗意義,就像為過去時空套上濾鏡,今天用冷色系、明天用暖色系;掛上濾鏡是對當下時空的加法,卻是對過去時空的減法。」 《被討厭的勇氣》書中不斷地提到人際關係,但我被吸引的卻是關於目的論(teleology)與決定論(determinism),以及那一段對於過去經驗的討論。
Thumbnail
「少女」不單就是針對年齡上的界線劃分認定,在作者的筆下它是某種心理狀態或是行為表徵的代名詞。 在我看完書後發現,我反而較少注意到,或是留意那些少女情節的內心變化;更多的時候是在注意她藉由筆下的角色觀察社會的眼光,與控訴。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書以一次世界大戰的英國倫敦為背景,描寫傑里科出版社裝訂廠的女工佩姬,她熱愛閱讀,夢想有朝一日可以進入倫敦的薩莫維爾學院就讀、求知與思考,而在戰爭的年代下,她透過自己的力量,在體會了深刻的親情愛情與友情的生活中,同時也爭取到了完成夢想的機會。
Thumbnail
故事的主角是在英國出版社裝訂廠工作的女工佩姬,戰爭開打以後,許多男人都被徵召上戰場,由於人手短缺,過去由男性負責的工作,開始有女人加入,戰爭打破了過去的既有制序,佩姬的人生也開始有了變化。
Thumbnail
為什麼要有這麼多書? 因為這樣你的世界才寬廣,這段問答也隱隱透露著女性意識逐漸抬頭,書裡的文字像一顆充滿希望的種子,播入土壤中,有一天會萌芽。
Thumbnail
對於身為愛書人的我而言,以「書」為題材的小說,無疑是最迷人的。這是我第一次閱讀如此具有歷史氣息,以及涵蓋了戰火、愛情、階級與性別、女性自我追求的一部長篇小說,並為之深深著迷,甚至捨不得放下書本。
Thumbnail
在台灣, 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價值投資的投資人, 我建議你非得讀讀科斯托蘭尼。
Thumbnail
多年前上過疼痛科學研習,了解到慢性疼痛不單單是處理結構,多元的動作模式才能讓身體學會與疼痛共存。 阿舟老師這本書提出新觀點:心理、腸胃甚至內臟筋膜也會影響慢性疼痛,並舉例一些常見迷思,破除舊有觀念。 在第二章列出疼痛自我檢查表,以及三個動作測試和三個關節測試,都是我們最常見的下半身關節。 第
(原發表於臉書「陳瑞麟的科哲絮語」,7月23日) 《科學態度》(陽明交大出版社) 這是Boston University (波士頓大學)的科學哲學家麥金泰爾寫的著作,討論「科學態度」這個觀念,並用以培養「對抗陰謀論、欺詐,並與偽科學劃清界線的科學素養。」 出版社找我寫了長篇推薦文(近五千字),也有「
Thumbnail
厭倦工作的那天起,是因為你知道自己接下來的劇本與角色是什麼;某種意義上,是值得慶祝的,但卻開心不起來。 小說像是生活日常般的展演主角們的日常。
Thumbnail
「賦予經驗意義,就像為過去時空套上濾鏡,今天用冷色系、明天用暖色系;掛上濾鏡是對當下時空的加法,卻是對過去時空的減法。」 《被討厭的勇氣》書中不斷地提到人際關係,但我被吸引的卻是關於目的論(teleology)與決定論(determinism),以及那一段對於過去經驗的討論。
Thumbnail
「少女」不單就是針對年齡上的界線劃分認定,在作者的筆下它是某種心理狀態或是行為表徵的代名詞。 在我看完書後發現,我反而較少注意到,或是留意那些少女情節的內心變化;更多的時候是在注意她藉由筆下的角色觀察社會的眼光,與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