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位心理學大師的人生必修課讀後感

2023/04/0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每天都過得很壓抑,該怎麼讓自己變得開心起來?」
「當朋友向我嘮叨他的煩心事時,我該怎麼幫他?」
「有没有快速且易操作的減壓方法?」
「別人施壓時,我如何開口說不?」

我經常在不同的場合聽到許多學員被上述問題困擾著,如果你也好奇有何因應之道,或許在這本《20位心理學大師的人生必修課》裡可以找到適合你的解方。

這本書以20個現代人關心的重要又日常的提問為前導,帶出20位在這些領域裡各有專精的心理學大師來解惑。你可以從目前自己較關切的主題閱讀,也可以透過書裡許多大師的小故事,發現走出困境的方法,重新啟動生活。

昨天剛讀完這本書,有趣、易懂、好讀,覺得好適合推薦給還在職場裡的管理者及想要在今年調整生活節奏的你來閱讀。

簡單分享讓我很有感的4位大師的內容:

1. 馬汀.塞利格曼《提升幸福感的3個練習》

馬汀.塞利格曼認為要提升幸福感有3個實際操作的方式,分別是:

(1) 表達感恩與拜訪
感恩除了會加深我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同時也能讓我們身心獲益。

(2) 寫下3件好事
你可以在每天晚上睡覺前在日記上簡單記錄今天的3件好事。
如果没有寫日記的習慣,也可以和朋友或家人訴說。

(3) 發揮突出優勢
找到自己的優勢並且充份在工作生活中持續應用並發揮。
例如你的突出優勢是創造力,那麼你可以每晚安排2小時間寫你一直想寫的那本書。
簡單說就是知道還要做到,唯有透過實際投入的行動才能獲得幸福。

2. 希斯贊特米哈伊的《心流八通道》

在這本書第213頁的心流八通道模型,可以說明為何你在工作上待了一段時間後會有厭倦、焦慮、淡漠、擔心、輕鬆、掌控…等不同的感受,因為這或許與你的技能水準高低以及任務本身的挑戰難度有關。

只有當自己的技能水準與所面對的任務挑戰難度都處於中高等,才有可能進入心流狀態。

如果目前你是中等技能水準,且任務不具挑戰性,那麼你容易感到厭倦,此時最好是提高任務的挑戰性。

反之,如果你發現任務本身很有挑戰性,但自己技能不足時,該怎麼做呢?希斯贊特米哈伊建議我們可以嘗試更多的事情,建立明確的目標,主動尋找回饋。

《心流八通道模型》這張圖很適合主管在做部屬的工作分配或培訓時的參考依據,以引導部屬成長及投入任務,也適合個人做生涯轉換時的指引。

3. 羅傑斯的《安撫人心4步驟》

常常我們在聽著對方說話時,內心總是忍不住的想要指導他、糾正他,或思索著我要如何接話才顯得專業、有智慧…。

當我們的腦袋裡不停思考著這些時,其實我們的心當下已離開對方很遠了,這樣的溝通,到後來多是無效的溝通。

羅傑斯一開始做心理諮詢時,也使用權威方式來指導對方,他發現這樣的方式並不是每次都很順利。

後來有次一位婦人來諮詢,婦人開始抱怨先生、自己的人生,羅傑斯發現自己插不上話,只好耐心聆聽,没想到,效果卻出奇的好。

於是他發現每個人都具有潛力可以理解自我與改變自我,治療師只要營造合適的氛圍就有助於這種關係的建立,而建立關係的三要素則是真誠一致、無條件積極關注、同理心。

這裡的無條件積極關注指的是不帶批判、不急於給建議,只是全然的尊重理解與接納對方。

而安撫人心的 4 步驟,第 1步就是要先做到上述的真誠一致、不帶批判、不急於給建議,全然尊重理解與接納對方,彼此的關係自然更靠近,這時才會來到第2步,對方願意卸下心防,說出內心的真正的想法。

此時你就讓他盡情的說,盡情的抒發。

第3步,則是引導對方回到當下,與對方聊聊他現在的感受,協助他瞭解問題的實質與他的責任。

第4步,幫助對方站在更高的解度來看這一切,形成新的理解與意義。

羅傑斯這一篇章,我覺得特別適合組織裡的主管們閱讀與實踐。如果員工在一個組織裡能感受到自己是被肯定與關愛著,我想員工在這裡一定可以感到有價值與產生歸屬感。

4. 阿倫森的《心理平衡之道》
阿倫森(Elliot Aronson) 說「要做到心理平衡,應該來自自我的強大,而不是扭曲對世界的認知。」

我的解讀就是不要自欺,找藉口來美化自己的行為。

書裡舉了個例子,某人能力有限,成就有限,在工作上是個失敗者,偏又自我感覺良好,為了維護自尊與自我良好的感覺,他扭曲了認知,將績效不良歸結於主管不重視或小人當道,如此一來,他的心理就平衡了。

人一旦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之後,就會帶著扭曲的認知世界來達到心理平衡,時間一久,性格容易變得扭曲。

阿倫森提出的解決之道,第1是學會自我覺察,其次是降低結果預期,不要害怕失敗,學會承認錯誤。最後則是不要亂找藉口,出了問題不可怕,改正就好,無需懷疑自己或抱怨環境。

有一次阿倫森的老師費斯廷格當著許多人的面退回阿倫森的論文,並且帶著鄙夷的語氣直接說:「這就是你寫的論文?我很不喜歡這篇論文。」

阿倫森一聽簡直要火了,但他覺察到自己情緒之後,冷靜下來看看自己的論文,果然有問題,於是他回去重寫,然後扔到老師的桌上,說:「也許你會認為這篇好一些。」

20分鐘後,費斯廷格把論文輕輕放到阿倫森面前,說了句:「這篇值得評一評了。」

書裡對這段師徒之間關係的小故事描述得更精彩,這裡就不贅述。

我對這段故事特別有感,是因為在這裡我看到的是教學嚴謹的老師,以及願意認真學習的聰明學生。

如果把這個故事放到組織裡的話,主管應當以身作則,同時負起訓練與指導部屬的責任,不應為了當好人而討好部屬;反之,部屬也應體認到自己的責任,認真學習。

話說我讀完這本書後,對阿倫森的故事感到有興趣,於是又再去圖書館借了他寫的書。

感謝出版社的邀約,才有機會讀到這本有趣的好書,以上先簡短分享4位心理學大師的內容,改天再分享其它有趣的故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9會員
    401內容數
    每日例行練習的產出集結地。定期檢視這樣的學習對自己產生了那些影響。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