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知識工作者都偷偷在用的,醃製知識乾貨的3個秘密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們常常會聽到用「乾貨」形容一篇文章的知識精華。
大概持續3年,一直不懂為什麼要叫做乾貨
後來才知道,乾貨是要用自己的經驗當水分,充分浸泡後,才會變成對自己有用的智慧
那麼反過來說,我們要怎麼從日常遇到的令人心動的資訊,醃製自己的知識乾貨呢?
在我16年的閱讀經驗裡,向專家學習醃製知識乾貨,這3個秘密策略非常管用:
  • 策略1 - 讀專家背後的系統,深度閱讀與筆記:專家與素人最大的差異在,專家有自己的系統。我會優先選擇有在持續發表,有自己書籍或課程的專家,對他的內容進行深度閱讀。 特別推薦運用Obsidian的連結功能,做關鍵洞察清晰記錄,掌握專家的系統,自己也會悟出自己的系統。
  • 策略2 - 用精實寫作做間隔複習,從知識鍊金:講到記憶,「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非常有名!但這條線其實不是在說忘記知識的容易程度,而是「想起知識的難度」。我執行間隔複習不只是閱讀,而是透過「精實寫作」來提煉內容成為自己的價值。
  • 策略3 - 採用混合實驗心態,玩出有趣的創新實踐:將不同領域的知識串在一起,會非常有趣!例如我讀到心理學,語言學或哲學方面的觀點,都會想看看他們有什麼可以實驗到自己的寫作工作流上。不同領域的觀點,常常會蹦出有趣的實踐,也就變成自己系統的特色了!
看到心動的資訊,你都是怎麼醃製成自己隨時可沖泡的乾貨呢?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34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和GPT相處得如何? 這4個月以來,我一直在思考之後的世界,自己要如何將「人機協作」的技能掌握得更好。 自從啟蒙運動以來,人類一直在不斷地尋求知識和規律,以此創造工具和方法,讓生活更加便捷。然而,隨著AI的出現和發展,我們人類已經不再是世界規律的唯一感知者和發現者。所以,在這個新時代變局下,我們需
我每天用Obsidian做5+篇筆記,已經過了22個月。 Obsidian非常適合「學以致用」我們每天遇到,讓我們動心的資訊。 下面3個秘訣,是我做了2000+篇筆記後,覺得最最實用的筆記心法: 秘訣1 - 抽象化,找到關鍵概念:我會從讓人心動的資訊裡面,提煉幾個具有普遍性的「關鍵概念」,做成Obs
想做的事情很多!但資源有限! 年紀大以後知道,事情能不能成,還是要看手上能動用的資源。 最近我也開始反思,如何使用Obsidian來幫助我更好管理活用資源。 下面3個初步的想法,是我接下來在2023年Q2這三個月,想要持續探索的資源管理方向: 大方向1 - 用Obsidian紀錄與人建立的深度連結:
你會不會感覺自己的筆記很長又沒什麼重點呢? 你需要讓筆記「聚焦」。 在Obsidian做筆記時,因為載入資訊方便,很容易讓數位筆記淪為「剪貼簿」。 但剪貼簿對我們的價值其實很低,唯有有重點的筆記,才能有效幫助我們更好完成學習與工作。 如何最大化Obsidian數位筆記產生的價值?我認為這3個關鍵心態
Obsidian是我用過最好用的個人知識管理軟體。 Obsidian跟其他PKM軟體比起來,「連結筆記」的能力非常的強。 而這個連結的能力,非常適合我們更快實現自我的成長目標 而使用Obsidian 22個月以後,我領悟出了下面3個做筆記的核心驅動:
看書時常常看不懂作者想表達什麼嗎? 我在16年前,還是一個高中生的時候,也是都看不懂書的內容。 但我最近這半年發現了一個超強的閱讀筆記作法,就是 用「前因+做法+後果」梳理資訊與論據 具體而言,讀任何一段文字,一本書的一個段落,我們都能用 前因:這段文字的作者,為何而寫? 改變:這段文字的作者,提供
你和GPT相處得如何? 這4個月以來,我一直在思考之後的世界,自己要如何將「人機協作」的技能掌握得更好。 自從啟蒙運動以來,人類一直在不斷地尋求知識和規律,以此創造工具和方法,讓生活更加便捷。然而,隨著AI的出現和發展,我們人類已經不再是世界規律的唯一感知者和發現者。所以,在這個新時代變局下,我們需
我每天用Obsidian做5+篇筆記,已經過了22個月。 Obsidian非常適合「學以致用」我們每天遇到,讓我們動心的資訊。 下面3個秘訣,是我做了2000+篇筆記後,覺得最最實用的筆記心法: 秘訣1 - 抽象化,找到關鍵概念:我會從讓人心動的資訊裡面,提煉幾個具有普遍性的「關鍵概念」,做成Obs
想做的事情很多!但資源有限! 年紀大以後知道,事情能不能成,還是要看手上能動用的資源。 最近我也開始反思,如何使用Obsidian來幫助我更好管理活用資源。 下面3個初步的想法,是我接下來在2023年Q2這三個月,想要持續探索的資源管理方向: 大方向1 - 用Obsidian紀錄與人建立的深度連結:
你會不會感覺自己的筆記很長又沒什麼重點呢? 你需要讓筆記「聚焦」。 在Obsidian做筆記時,因為載入資訊方便,很容易讓數位筆記淪為「剪貼簿」。 但剪貼簿對我們的價值其實很低,唯有有重點的筆記,才能有效幫助我們更好完成學習與工作。 如何最大化Obsidian數位筆記產生的價值?我認為這3個關鍵心態
Obsidian是我用過最好用的個人知識管理軟體。 Obsidian跟其他PKM軟體比起來,「連結筆記」的能力非常的強。 而這個連結的能力,非常適合我們更快實現自我的成長目標 而使用Obsidian 22個月以後,我領悟出了下面3個做筆記的核心驅動:
看書時常常看不懂作者想表達什麼嗎? 我在16年前,還是一個高中生的時候,也是都看不懂書的內容。 但我最近這半年發現了一個超強的閱讀筆記作法,就是 用「前因+做法+後果」梳理資訊與論據 具體而言,讀任何一段文字,一本書的一個段落,我們都能用 前因:這段文字的作者,為何而寫? 改變:這段文字的作者,提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 我把別人的知識「搬運過來」、賺錢的方法 🚚 ​ 很多人說「知識型」網紅不可能一直找到又有料、又源源不絕的新題材。 ​其實是可以做到的,只是需要一點「小技巧」。 ​ 你點進我的頁面、稍微往前翻一下就可以看到很多長文,它們的互動表現都不差。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地吸收與應用閱讀中的信息對學習者來說是一大挑戰。本文探討了三種不同層次的讀書筆記方法,包括局部碎片化的九合一讀書筆記、全局概覽的心智圖筆記及結構內化的閱讀心得文章。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記錄和整理信息,還能促進理解與記憶,幫助學習者將知識內化為智慧,提升學習效果和實用能力。
Thumbnail
透過閱讀《超牢記憶法》所學到的提升記憶力的技巧,包括提取練習、間隔學習以及交錯學習等方法。透過自我測試及定期回顧,能有效深化長期記憶,克服記憶力不佳的困擾。這些方法促使作者在學習中取得顯著進步,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Thumbnail
對於新事物的解讀,我們最省時省力的方式是,以既有的經驗框架去推測可能的結果,但能百分百正確預估嗎?常常會出乎我們意料,因為人與環境可能分秒間迅速地變動,但我們對環境中的人事物解讀卻是採取固定思維,這是人類的盲點與優勢——預測。
這本書是在談思維練習,我覺得選一些來練習,應該能從中獲得不少的啟發,讓自己不再「人云亦云」。像是「歸納3大重點」或是「批判性思維」,這幾個概念在作者的3本書中都有提到。 本書提到以下幾點: A.聰明人具備的能力 作者提到聰明人是能正確地「輸入」與「輸出」的人。亦即擁有能正確理解、重整結構並清楚
Thumbnail
《深讀的技術》的作者秋滿吉彥從不喜歡閱讀,到作為長壽節目《用100分鐘了解名著》的製作人,以自身經驗帶領由開始讀書到步步走入深讀的世界。比起硬技巧分享,作者以他個人深讀過或有重大意義的書作例子,令技巧更具體。同時讀起來也容易有共鳴,然後開始行動。在讀完這本書後,我立刻把技巧用在了之後閱讀的兩本書中。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擁有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至關重要。無論是在尋找專業知識或是日常學習中,適切的閱讀方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幫助我們更快地吸收知識,進而在自己的領域中表現出色。  
對於知識的學習與轉化,我們常使用各種方法,從閱讀書籍、參與課程到聆聽Podcast和觀看短影音分享等等,希望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想到了日本學者竹內弘高與野中郁次郎在「創新求勝」(Managing the Fields of knowledge)提出的「知識螺旋」理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知識複利的概念,如何把所學變現,並在當前AI快速發展的時代中,重新思考學歷與知識的價值。作者分享了讀書的意義和知識的累積對職場生涯的影響,並介紹了《知識複利:將內容變現,打造專家型個人品牌的策略》一書,揭示瞭如何利用知識創造更多的價值,進而實現財務回報。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 我把別人的知識「搬運過來」、賺錢的方法 🚚 ​ 很多人說「知識型」網紅不可能一直找到又有料、又源源不絕的新題材。 ​其實是可以做到的,只是需要一點「小技巧」。 ​ 你點進我的頁面、稍微往前翻一下就可以看到很多長文,它們的互動表現都不差。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地吸收與應用閱讀中的信息對學習者來說是一大挑戰。本文探討了三種不同層次的讀書筆記方法,包括局部碎片化的九合一讀書筆記、全局概覽的心智圖筆記及結構內化的閱讀心得文章。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記錄和整理信息,還能促進理解與記憶,幫助學習者將知識內化為智慧,提升學習效果和實用能力。
Thumbnail
透過閱讀《超牢記憶法》所學到的提升記憶力的技巧,包括提取練習、間隔學習以及交錯學習等方法。透過自我測試及定期回顧,能有效深化長期記憶,克服記憶力不佳的困擾。這些方法促使作者在學習中取得顯著進步,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Thumbnail
對於新事物的解讀,我們最省時省力的方式是,以既有的經驗框架去推測可能的結果,但能百分百正確預估嗎?常常會出乎我們意料,因為人與環境可能分秒間迅速地變動,但我們對環境中的人事物解讀卻是採取固定思維,這是人類的盲點與優勢——預測。
這本書是在談思維練習,我覺得選一些來練習,應該能從中獲得不少的啟發,讓自己不再「人云亦云」。像是「歸納3大重點」或是「批判性思維」,這幾個概念在作者的3本書中都有提到。 本書提到以下幾點: A.聰明人具備的能力 作者提到聰明人是能正確地「輸入」與「輸出」的人。亦即擁有能正確理解、重整結構並清楚
Thumbnail
《深讀的技術》的作者秋滿吉彥從不喜歡閱讀,到作為長壽節目《用100分鐘了解名著》的製作人,以自身經驗帶領由開始讀書到步步走入深讀的世界。比起硬技巧分享,作者以他個人深讀過或有重大意義的書作例子,令技巧更具體。同時讀起來也容易有共鳴,然後開始行動。在讀完這本書後,我立刻把技巧用在了之後閱讀的兩本書中。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擁有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至關重要。無論是在尋找專業知識或是日常學習中,適切的閱讀方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幫助我們更快地吸收知識,進而在自己的領域中表現出色。  
對於知識的學習與轉化,我們常使用各種方法,從閱讀書籍、參與課程到聆聽Podcast和觀看短影音分享等等,希望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想到了日本學者竹內弘高與野中郁次郎在「創新求勝」(Managing the Fields of knowledge)提出的「知識螺旋」理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知識複利的概念,如何把所學變現,並在當前AI快速發展的時代中,重新思考學歷與知識的價值。作者分享了讀書的意義和知識的累積對職場生涯的影響,並介紹了《知識複利:將內容變現,打造專家型個人品牌的策略》一書,揭示瞭如何利用知識創造更多的價值,進而實現財務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