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知識工作者都偷偷在用的,醃製知識乾貨的3個秘密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們常常會聽到用「乾貨」形容一篇文章的知識精華。

大概持續3年,一直不懂為什麼要叫做乾貨

後來才知道,乾貨是要用自己的經驗當水分,充分浸泡後,才會變成對自己有用的智慧

那麼反過來說,我們要怎麼從日常遇到的令人心動的資訊,醃製自己的知識乾貨呢?

在我16年的閱讀經驗裡,向專家學習醃製知識乾貨,這3個秘密策略非常管用:

  • 策略1 - 讀專家背後的系統,深度閱讀與筆記:專家與素人最大的差異在,專家有自己的系統。我會優先選擇有在持續發表,有自己書籍或課程的專家,對他的內容進行深度閱讀。 特別推薦運用Obsidian的連結功能,做關鍵洞察清晰記錄,掌握專家的系統,自己也會悟出自己的系統。
  • 策略2 - 用精實寫作做間隔複習,從知識鍊金:講到記憶,「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非常有名!但這條線其實不是在說忘記知識的容易程度,而是「想起知識的難度」。我執行間隔複習不只是閱讀,而是透過「精實寫作」來提煉內容成為自己的價值。
  • 策略3 - 採用混合實驗心態,玩出有趣的創新實踐:將不同領域的知識串在一起,會非常有趣!例如我讀到心理學,語言學或哲學方面的觀點,都會想看看他們有什麼可以實驗到自己的寫作工作流上。不同領域的觀點,常常會蹦出有趣的實踐,也就變成自己系統的特色了!

看到心動的資訊,你都是怎麼醃製成自己隨時可沖泡的乾貨呢?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634會員
2.0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17
卡片盒筆記法是一種非常強大的知識管理工具, 特別適合那些想要深度理解和記錄複雜信息的人。 在這篇文章中, 我們將探討三個新手常犯的錯誤, 以及如何避免這些錯誤。 通過避免這些錯誤, 您可以更好地掌握這種筆記方法。 ▋錯誤1 - 給卡片取標題 許多新手在
2024/06/17
卡片盒筆記法是一種非常強大的知識管理工具, 特別適合那些想要深度理解和記錄複雜信息的人。 在這篇文章中, 我們將探討三個新手常犯的錯誤, 以及如何避免這些錯誤。 通過避免這些錯誤, 您可以更好地掌握這種筆記方法。 ▋錯誤1 - 給卡片取標題 許多新手在
2024/02/09
但剛開始實踐卡片盒筆記法的新手,都會因為太專注於某個方面,而忽視了其他面的平衡。 具體來說,製作卡片筆記,有這3大常見錯誤: 硬內容地圖是他人組織
Thumbnail
2024/02/09
但剛開始實踐卡片盒筆記法的新手,都會因為太專注於某個方面,而忽視了其他面的平衡。 具體來說,製作卡片筆記,有這3大常見錯誤: 硬內容地圖是他人組織
Thumbnail
2024/01/02
Obsidian是對於作家和知識工作者一個極佳的工具。
Thumbnail
2024/01/02
Obsidian是對於作家和知識工作者一個極佳的工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如何提升你的知識產出效率? 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信息,同時也需要將這些信息整理、轉化並創造出有價值的內容。但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困惑:如何將你的研究或學習成果有效整理並加以利用?如何使你的寫作更具深度和實用性?如何更好地學習新知識和反思舊認知?
Thumbnail
如何提升你的知識產出效率? 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信息,同時也需要將這些信息整理、轉化並創造出有價值的內容。但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困惑:如何將你的研究或學習成果有效整理並加以利用?如何使你的寫作更具深度和實用性?如何更好地學習新知識和反思舊認知?
Thumbnail
私房秘訣1 - 優化靈感捕捉器,確保素材質量:一天下來我們會接觸到大量的訊息與資訊,如果無法有效篩選和管理,很可能會讓我們的知識庫變得混亂。這時候,我們需要一個有效的「靈感捕捉器」,幫助我們將資訊價值從噪音中篩選出來。資訊需要整理成可隨時參考的筆記,進一步發展成創作的素材。 私房秘訣2 - 主動與資
Thumbnail
私房秘訣1 - 優化靈感捕捉器,確保素材質量:一天下來我們會接觸到大量的訊息與資訊,如果無法有效篩選和管理,很可能會讓我們的知識庫變得混亂。這時候,我們需要一個有效的「靈感捕捉器」,幫助我們將資訊價值從噪音中篩選出來。資訊需要整理成可隨時參考的筆記,進一步發展成創作的素材。 私房秘訣2 - 主動與資
Thumbnail
人人都能學會的系統內容產製系統CODE:從收集素材、提取重點,到產出內容的四步驟。
Thumbnail
人人都能學會的系統內容產製系統CODE:從收集素材、提取重點,到產出內容的四步驟。
Thumbnail
過去16年的每天早上,我都會花30-60分鐘接觸新資訊。 新資訊不是指Line臉書IG上那些雜亂,對自己沒有幫助的資訊。 新資訊是那些與專業技能,可靠知識,長期對自己產生正向效果的資訊。 新資訊長期帶來時間複利,讓我受益無窮。以下3個實務,是我16年來每天學習新資訊,成功開啟時間複利的竅門: 實務1
Thumbnail
過去16年的每天早上,我都會花30-60分鐘接觸新資訊。 新資訊不是指Line臉書IG上那些雜亂,對自己沒有幫助的資訊。 新資訊是那些與專業技能,可靠知識,長期對自己產生正向效果的資訊。 新資訊長期帶來時間複利,讓我受益無窮。以下3個實務,是我16年來每天學習新資訊,成功開啟時間複利的竅門: 實務1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聽到用「乾貨」形容一篇文章的知識精華。 大概持續3年,一直不懂為什麼要叫做乾貨 後來才知道,乾貨是要用自己的經驗當水分,充分浸泡後,才會變成對自己有用的智慧 那麼反過來說,我們要怎麼從日常遇到的令人心動的資訊,醃製自己的知識乾貨呢? 在我16年的閱讀經驗裡,向專家學習醃製知識乾貨,這3個秘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聽到用「乾貨」形容一篇文章的知識精華。 大概持續3年,一直不懂為什麼要叫做乾貨 後來才知道,乾貨是要用自己的經驗當水分,充分浸泡後,才會變成對自己有用的智慧 那麼反過來說,我們要怎麼從日常遇到的令人心動的資訊,醃製自己的知識乾貨呢? 在我16年的閱讀經驗裡,向專家學習醃製知識乾貨,這3個秘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給你,有效找到資訊精華的三個步驟:找出自己因資訊帶來的可能改變,具體化改變細節以學以致用,將「我的視角」轉為「作者視角」來消化資訊提取精華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給你,有效找到資訊精華的三個步驟:找出自己因資訊帶來的可能改變,具體化改變細節以學以致用,將「我的視角」轉為「作者視角」來消化資訊提取精華
Thumbnail
你是否也有經驗,讀到看到了某個知識或技術後就十分興奮,覺得掌握了某種秘笈,自己即將要有大突破了? 本文章介紹有效將「知道」轉為「知識」的三個階段,幫助你更快將他人的知識轉為自己的價值。
Thumbnail
你是否也有經驗,讀到看到了某個知識或技術後就十分興奮,覺得掌握了某種秘笈,自己即將要有大突破了? 本文章介紹有效將「知道」轉為「知識」的三個階段,幫助你更快將他人的知識轉為自己的價值。
Thumbnail
因為「專枷三盲區」,把握「具象化三問」,然後應用在讀與寫⋯⋯。
Thumbnail
因為「專枷三盲區」,把握「具象化三問」,然後應用在讀與寫⋯⋯。
Thumbnail
以前的我,在部落格寫作時,會為了衝關注人數或是想要提供價值給關注者,而偏向那種一次介紹很多書或 乾貨 文的介紹,特別是那種倡導成功而過度追捧要養成什麼什麼 習慣 的,例如 早起 ,這種文章對於有知識焦慮的人特別有效,只要打擊到他們在這時代因為資訊爆炸,而有知識吸收的痛點,就可以博取不錯的關注度
Thumbnail
以前的我,在部落格寫作時,會為了衝關注人數或是想要提供價值給關注者,而偏向那種一次介紹很多書或 乾貨 文的介紹,特別是那種倡導成功而過度追捧要養成什麼什麼 習慣 的,例如 早起 ,這種文章對於有知識焦慮的人特別有效,只要打擊到他們在這時代因為資訊爆炸,而有知識吸收的痛點,就可以博取不錯的關注度
Thumbnail
我的好友典志兄寫了一篇關於一些台灣經理人喜歡反覆叨念名人語錄、追求或引述所謂「乾貨」的習性,算是寫到我心裡的話了。
Thumbnail
我的好友典志兄寫了一篇關於一些台灣經理人喜歡反覆叨念名人語錄、追求或引述所謂「乾貨」的習性,算是寫到我心裡的話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