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把別人的知識「搬運過來」、賺錢的方法 🚚
很多人說「知識型」網紅不可能一直找到又有料、又源源不絕的新題材。
其實是可以做到的,只是需要一點「小技巧」。
你點進我的頁面、稍微往前翻一下就可以看到很多長文,它們的互動表現都不差。
我甚至有很多諮詢的客人、顧問服務的買家,都直接說是看到我的作品而來。
也很多人問:哪來這麼多東西可以寫?
其實我用了以下「搬運知識」的技巧,在不同的領域也都能套用。
▋搶快
成功比別人「搶先一步」是可以做出很多生意的。
很多生意就是靠搶快而成。
• • •
在華爾街求生有 3 種方法:
- 比別人快
- 比別人聰明
- 作弊
但我不作弊的。
── 電影《黑心交易員的告白》
• • •
快人一步很重要。
追蹤那些你有興趣的意見領袖,然後「轉發」他們的內容。
比如專門經營網路行銷的自媒體,就密切追蹤行銷網紅、知名專家在社群上發表的意見。
如果你常常都早一步發現、並且快速發文,你就很可能變成「行銷意見領袖」。
接著得到流量、接業配、接廣告變現。
這是很多領域的自媒體經營模式。
搶快。
比別人勤奮、更快一步發布公開消息,就能產出很多高價值內容。
(引用別人的內容,記得要確實標註來源)
▋搬運外文
這招就更好用了。
因為,讀者其實是很懶的。
就算重大消息已經公開,讀者也多半不會去查證消息源頭。
你有印象上次看別人引用外國資料或新聞,然後你真的動手去查消息、看外文的經驗是什麼時候嗎?
恐怕很久以前了吧。
像我,就是 SEO 公司的負責人。
我平常會去密切追蹤 Google 的官方推特(𝕏)帳號。
當 Google 宣布演算法更新,我就趕快把這個消息轉發到相關的社團、貼自己的版面。
久而久之,大家就會知道我很關注搜尋引擎,也更相信我的分析和消息。
將來有需要,當然也就會想到我的服務。
如果你不懂外文怎麼辦?
這裡就是你和競爭對手的「命運交叉點」了。
• 選擇懶惰、放棄
• 選擇善用觸手可及的工具:Google 翻譯、ChatGPT
就算看不懂外文,簡單動動手指、剪貼翻譯,其實不用多花 5 分鐘。
(延伸閱讀:Google 機密文件外洩,搜尋專家開撕演算法黑盒子)
▋記錄執行過程
「記錄,別創作。」(Document, Don’t Create.)
這句話是知名的行銷大師 Gary Vaynerchuk 的名言。
意思就是把你的執行過程記下來、發文。
這是人人都做得到的。
但你多半會想抗拒、會覺得這種內容很「沒料」。
用內容建立信任度、用內容變現的重點,不是你寫得多完美,是你有「出現」。
常出現,大家就會記得你,就會知道你有在這個領域耕耘。
實際執行的歷程正好就是「創作內容」,就是獨一無二的好內容。
因為它真實、它來自原創。
還記得多年前我剛開始排關鍵字的時候,我把第一次快速得到流量的案例分享到社團。
後來,我也陸續分享類似案例。
隨著時間過去和技術的增長,我也慢慢得到更多意見和正面迴響。
過幾個月,有位老闆找我,說他剛好需要 SEO 服務,就這樣簽下了數十萬的訂單。
學習新知識、執行新技能、反覆操演。
把你過程記錄下來,它就是專屬你的好內容。
▋書
這年頭,誰還在看書啊?
沒錯!超少人看書了。
尤其愛上網、經常滑手機的人,根本就不看書、不需要看書。
問題是,書本裡面的知識含金量還是超高。
大家愛不愛看書,跟書本裡的知識夠不夠多,是兩回事。
還記得讀者很懶惰嗎?
你只要願意翻書,吸收書本的知識、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貼文就會瞬間變超有料。
當你認真把知識吸收進去、再分享出來,讀者就會覺得你很有學問。
而你確實也就成了很有學問的人。
高知識含量的貼文、金句,互動率其實都很高。
因為願意寫這種內容的人很少。
你只要認真讀個幾本,貼文素材就發不完了。
▋實作
我常在自己的領域搶發第一手消息。
我也追蹤很多歐美 KOL 帳號。每當他們有好的見解,我就會弄懂之後,用自己的話寫出來。
同時,我也分享自己的實作心得。
我能確認透過這種經營內容的技巧,你會得到流量、得到追蹤數、得到信任感。
更重要的是,得到訂單。
我也看過許多創作者就靠這些方式獲取寶貴的注意力。
畢竟,意見領袖的訊息是公開的,有在實際經營,就會知道大家的消息「同源」。
——
這些我一直實作的「秘招」很有用,現在你也學會了。
(延伸閱讀:每天都有好東西可以發文、靈感滿滿的 7 個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