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常用的 5 種 UI 狀態|EP13

產品設計常用的 5 種 UI 狀態|EP1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製作 Wireframe、Mockup、PRD 時,通常產品經理會需要根據不同使用情境,事前想好不同使用情境以及對應的回饋方式,這篇會記錄我在規劃產品需求文件時,常會規畫到的 5 種 UI 狀態。

raw-image
誰適合看這篇文章?
✔ 對產品經理、產品企劃、產品專員工作內容有興趣的朋友
✔ 對產品設計、產品規劃、UI 元件有興趣的朋友

一、哪五種 UI 狀態

五種 UI 狀態是從《打動人心的產品設計: 頂尖設計師打造成功產品的黃金法則》這本書發現的概念,主要分成:

  1. 理想狀態(Ideal State):欄位內有正確的資料
  2. 空白狀態(Empty State):初始畫面
  3. 錯誤狀態(Error State):資料不符格式,或達到極限值
  4. 局部資料狀態(Partial State):輸入一半的資料
  5. 載入中狀態(Loading State):系統載入中的狀態

具體畫面可以參考下方示意:


二、什麼情況會需要依循這些 UI 狀態

我在使用 Figma 製作 Wireframe 或 Mockup 時,時時都在思考「有沒有什麼情境是我漏掉的」

以上面的「手機號碼」欄位來說,若欄位完全沒有限制,就可能會出現:

  1. 出現數字以外的字:像是中文、英文、特殊字元(!@#$%)
  2. 出現極端值:輸入 100 個以上的數字,或只有 2 個數字

上述這些狀況都是我們不願看到的,因此會在欄位加上諸多限制:

  1. 僅能輸入數字:因此使用者輸入中英文是完全輸不進去的
  2. 限制字數範圍:設定上下限,超過或低於都無法儲存成功
  3. 設定提示文字:透過 Placeholder 或 info 提示使用者該欄位要填什麼
  4. 設定警示文字:當資料不符格式,儲存後會跳出警示文字

三、總結

這篇比較簡短,單純紀錄畫 UI 的五種情境,提醒自己未來在發想功能時,都要時時記得有這些情境需要考慮到。

以上是單純我的學習心得,如對這系列有興趣,也可以持續觀看:

avatar-img
張家惟 Evan Chang的沙龍
103會員
180內容數
《思維的創意想像》是工作之餘發起的 Side Project,因為近期快速吸收各種資訊跟商業知識(Input),但一直沒有地方輸出(Output),因此想透過這系列記錄學到的內容,包含商業知識、產業洞見,或是職場分享等等,目前已有產品開發、客戶成功、社群行銷、思維增長、職場日記等系列文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從 ChatGPT、Claude、Gemini 各種模型的出現,「AI 是否會取代 PM / UX / RD」一直是軟體業在討論的話題,AI 已能撰寫 PRD 產品需求文件、分析用戶、設計原型 Prototype,甚至提供產品決策建議,甚至對於一些產品主管來說,只會執行的初級產品經理職缺可能會越來越
在電商產業擔任產品經理,最常被問的就是「AI 可以在電商平台做哪些事」,像是個人化商品推薦、文案生成、加速上架、AI 客服等,市面上已陸續有 AI 功能逐漸釋出,但 AI 協助購物這段流程要怎麼進行,這篇想記錄初步想法。
Retrospective 是敏捷流程中的回顧環節,對產品經理來說是一個可以回顧過往、反思的時刻,這篇會記錄 Retro 的重點,以及產品經理可以如何運用 Retro,讓產品團隊提升開發效率。
從 ChatGPT、Claude、Gemini 各種模型的出現,「AI 是否會取代 PM / UX / RD」一直是軟體業在討論的話題,AI 已能撰寫 PRD 產品需求文件、分析用戶、設計原型 Prototype,甚至提供產品決策建議,甚至對於一些產品主管來說,只會執行的初級產品經理職缺可能會越來越
在電商產業擔任產品經理,最常被問的就是「AI 可以在電商平台做哪些事」,像是個人化商品推薦、文案生成、加速上架、AI 客服等,市面上已陸續有 AI 功能逐漸釋出,但 AI 協助購物這段流程要怎麼進行,這篇想記錄初步想法。
Retrospective 是敏捷流程中的回顧環節,對產品經理來說是一個可以回顧過往、反思的時刻,這篇會記錄 Retro 的重點,以及產品經理可以如何運用 Retro,讓產品團隊提升開發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