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參與《妻子的後事》?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杏子在68歲那年,被診斷出癌細胞已經擴散全身,只剩一年好活。
小說《妻子的後事》,就是從先生的角度來描述這段最後的日子。
整本書不苦情,不悲鳴。而是讓我們看到本來以為不會有盡頭的日常,如何因為「後事」而讓書中主人翁跟讀者們,可以一天一天的過,一天一天的感受。
60歲退休,又被公司返聘的廉太郎,年到70歲才發現自己就跟大部分日本男人一樣,用「我工作很忙」來躲避生活中的種種瑣碎工作。
婚後就待在家裡的杏子,一點一點的想要教會先生,最後也只能嘆息:「你變成一個這麼沒用的人,一定是我的錯。」
這也難怪當他說要辭掉工作來照顧太太,女兒忍不住責備他:求你放過媽媽吧。
也是。廉太郎習慣被照顧而不知。始終覺得辛苦賺錢的自己,隨時可以耍性子。
廉太郎可以順口安慰鄰居說:「人在身心俱疲的時候,都想靜靜地待著啊。」卻不會事前,事後,乃至於跟太太發生嫌隙時,理解不久於世的杏子,真想靜靜的活著而已。
寫有《百年孤寂》的哥倫比亞文學巨匠馬奎斯,還有一部讓人會邊讀邊低迴不已的《預知死亡紀事》。有人就要被殺,全鎮的人都知道,就只有他還慢條斯理的活著。
馬奎斯說:「如果有一種邪惡足以招致死亡,那便是人的愚蠢、冷漠與惰性。」
《妻子的後事》就是預知死亡紀事的非謀殺版,更準確的說,這是一本讓你我可以「預知老去紀事」的小說。
作者阪井希久子女士緩緩行筆,時間從年初的寒冬展開。我們隨著內心戲很多的廉太郎,發現他跟許多老人一樣,如何因為沒有去幫自己跟社會、跟鄰居、跟已經長大的小孩之間的鏈條上油,而掉鏈,而摔入塵土,一回又一回。
杏子問先生說:「如果我死了,你一個人能活下去嗎?」我們看著這個容易生氣,容易忘記自己的缺點跟別人的好的老人,慢慢重新,活過來。
因為妻子的愛,女兒們的愛,讓他年過70,才真正活成完整的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大眾閱讀跟小眾閱讀在這裡交會,看文學看社會看心理看歷史更要看,李想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