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詩人|李屏賓 我找到的光,比我造的光,更加珍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還記得當初無比反腦著該挑什麼類型的攝影書做分析:要挑自己未來想嘗試的類型?還是都欣賞看看?是當初的煩惱。最終只給了自己大方向大概是不要只有圖像,希望能看到些關於照片、作者的故事或訪問的內容,不然我上網照片看就好。

raw-image


  隨後順手抓了三四本順眼的書籍,與多數人一樣潦草的翻了個幾頁,就捧在自己的手上,這本光影詩人就是這樣順手牽羊抓到的,我沒有預先設想什麼類型、作者,但意外看到這本還是覺得幸運,就是李屏賓啟發了我當初對電影的嚮往,好像沒有理由不看他的攝影集。而決定認真讀的原因並非出自於對他的欣賞,畢竟這本少說也有兩百多頁。

除了旅行與片場的攝影外,它細緻的收錄了李屏賓在片場與多位導演的小片刻、他對這部電影的光影解讀。

好似乘著他的光影遊走在書中一樣,「光影詩人」大概就是這樣的魔力。
  • 照片呈現

對美感、創作、攝影的觀點,搭配著沿途的城市街景、自然風光,是書籍前半段的內容。就如本人對自然光的執著,全部照片都是直出且沒有調過色,甚至有時失焦有時過曝,看著街道、丘陵、沙漠,在光影最真實的樣子下被成像在紙上。後半段則是自然生物及當年片場的側拍,主題改變了,但不變的是他眼裡的光;不只能渲染穿透環境,還能令我們看穿一個人的心。

原來,一個彪悍大叔的內心、個性,會是如此細膩入微,有如與生俱來的寶藏。

  過往,都是透過電影畫面在認識李屏賓,欣賞它的平面攝影,則是第一次。看完的當下只覺得如果他只是位平面攝影師的話,或許不會存載在我仰慕的眼神之中,這句話既不是褒也不是貶。在傍晚或是陰天之際,光絲以似優雅的姿態千變萬化從天際灑落,一層層暖意融為蔚藍天際的衣裳,都被他對攝影真摯呈現的態度給一五一十得呈現出來,尤其是在切換段落時的全滿風景,就是美。

  從而看出,光與影的足跡是李屏賓的擅長之處,因此比起攝影書,「光影詩人」更像是一本影像化的自傳;那些光景、記事,是李屏賓的足跡,用相片一層層卸下他外表粗獷、嚼著檳榔的負面印象,原來,一個彪悍大叔的內心、個性,會是如此細膩入微,有如與生俱來的寶藏。所以對我而言文字記載才是「光影詩人」珍貴所在。最後與聞天祥的訪談,更是記載下入行前到入行後的每一步過往。

  過去我一直都在找尋覓李屏賓的風格,而對風格的態度,李屏賓在其中說到:我拍過最少顆鏡頭的從《海上花》三十三顆到最多四千顆鏡頭的《方世玉》,因此我沒有一個既定風格,也不追求風格,我喜歡得就是一顆八到九分鐘的長鏡頭去呈現光影的角度。一個電影攝影師,他認為盡可能去多元化,別太單一去追求個人的喜好與風格,時間久了風格就會在這其中沈澱進而被發掘。我很認同,也在他身上看見了一點自己的影子。

  到了《戲夢人生》的時候,燈這種非自然產物,幾乎已經消失在侯導的想像之中,侯導還擔心的問他這樣行不行、你是不是有什麼法寶?「可以啦,沒有法寶,只有一個曝光點。」只見李屏賓這樣回應。

  從我接觸攝影到現在,閃光燈幾乎沒用過幾次,原因則是我沒有想過會需要,一路以來,拍攝許多次明明日光充足到不行的場景時,都會有朋友問說,你的閃光燈呢?沒閃光燈不能拍吧?等...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先前的我沒有接觸或是受過任何打燈訓練,而這是我慶幸的,也因此造就了我對一張照片生成前,所思考、觀察的事物,多半是觀察光影的走向,我去尋找光、發現光,而非去製造光。說打燈不好嗎?也不是,只是這個過程,使你的觀察更加細微與敏銳是真的;我始終這麼認為,我找到的光,比我造的光,更加珍貴。

這是我在「光影詩人」中,找到與李屏賓在觀點上的共鳴,不是慶幸自己與大師走在一樣的路上,只是慶幸自己,也走在問自己、與發掘自己風格的路上。

後記:給自己一個空間忘記日常的汲汲營營,灌注得去抓住腦海裡不斷依稀閃爍的靈感,抓下來,寫下來。更是讓自己好好去回朔過去可能即將被自己遺忘,或不曾回想過的經歷,思索當初自己當初為何而決定,與現在自己做的決定有什麼不一樣,更重要的事,不讓自己忘記擁有曾經的思路與創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rnest的沙龍
5會員
15內容數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喜歡電影? 在螢幕前的我們,都不是在追求一個斬釘截鐵的答案 追求的,是感受這份熱情交織在一起的片刻。
Ernest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28
The Robot's Dream is the dream of all of us. 《再見機器人》改編自美國繪本作家薩拉‧瓦倫 (Sara Varon)同名圖文小說,以童心般的筆觸,洗鍊地描繪製著人人必經的課題-如果緣份走到盡頭,我們選擇依戀還是放手?
Thumbnail
2024/07/28
The Robot's Dream is the dream of all of us. 《再見機器人》改編自美國繪本作家薩拉‧瓦倫 (Sara Varon)同名圖文小說,以童心般的筆觸,洗鍊地描繪製著人人必經的課題-如果緣份走到盡頭,我們選擇依戀還是放手?
Thumbnail
2024/07/23
在車上,無疑是近期以來看過藝術層次、文學性數一數二高的電影,濱口龍介過去的電影似乎都不曾在台灣引起過什麼話題性,而在車上的實力證明了這不是導演、團隊的問題;戲中戲環環相扣的互文性、冷冽的攝影風格、強而有力的後勁,都是在車上耐人尋味的原因。 對於長達四十分鐘的開場戲感到很驚艷,故事巧妙
Thumbnail
2024/07/23
在車上,無疑是近期以來看過藝術層次、文學性數一數二高的電影,濱口龍介過去的電影似乎都不曾在台灣引起過什麼話題性,而在車上的實力證明了這不是導演、團隊的問題;戲中戲環環相扣的互文性、冷冽的攝影風格、強而有力的後勁,都是在車上耐人尋味的原因。 對於長達四十分鐘的開場戲感到很驚艷,故事巧妙
Thumbnail
2024/03/19
“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紀仍有「聖物」……有所謂類似「電影物」的話,那對我而言指的必定是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的作品。小津的電影總是運用最簡約的資源,將一切用度減到最低,然後一次又一次講述著同樣簡單的故事,講述著同樣的人們,同一個城市——東京。”——溫德斯談電影:《尋找小津》|p331 唉呀!看完後我就在
Thumbnail
2024/03/19
“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紀仍有「聖物」……有所謂類似「電影物」的話,那對我而言指的必定是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的作品。小津的電影總是運用最簡約的資源,將一切用度減到最低,然後一次又一次講述著同樣簡單的故事,講述著同樣的人們,同一個城市——東京。”——溫德斯談電影:《尋找小津》|p331 唉呀!看完後我就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還記得當初無比反腦著該挑什麼類型的攝影書做分析:要挑自己未來想嘗試的類型?還是都欣賞看看?是當初的煩惱。最終只給了自己大方向大概是不要只有圖像,希望能看到些關於照片、作者的故事或訪問的內容,不然我上網照片看就好。 隨後順手抓了三四本順眼的書籍,與多數人一樣潦草的翻了個幾頁,就捧在自己的手上,這本光影
Thumbnail
還記得當初無比反腦著該挑什麼類型的攝影書做分析:要挑自己未來想嘗試的類型?還是都欣賞看看?是當初的煩惱。最終只給了自己大方向大概是不要只有圖像,希望能看到些關於照片、作者的故事或訪問的內容,不然我上網照片看就好。 隨後順手抓了三四本順眼的書籍,與多數人一樣潦草的翻了個幾頁,就捧在自己的手上,這本光影
Thumbnail
快樂怎麼會跟哀傷差不多呢?狂喜怎能拿去和午後的閒散漫步做對比呢? 於是我明白了,他是站在比我們都還要高的維度去看世界上的情緒。知曉世界的一切之後,狂喜和悲憤都一樣輕盈,每天都有人在死去,也有胎兒降生。每一份情感都同等地沈重,卻也同樣微不足道。這造就了他的從容。
Thumbnail
快樂怎麼會跟哀傷差不多呢?狂喜怎能拿去和午後的閒散漫步做對比呢? 於是我明白了,他是站在比我們都還要高的維度去看世界上的情緒。知曉世界的一切之後,狂喜和悲憤都一樣輕盈,每天都有人在死去,也有胎兒降生。每一份情感都同等地沈重,卻也同樣微不足道。這造就了他的從容。
Thumbnail
她叫做林曉玲,是一個攝影師。她喜歡用底片相機拍照,因為她覺得底片有一種神秘而又溫暖的質感,可以捕捉到人生中最真實的瞬間。她有一台測距底片相機,是她從一個老攝影師那裡買來的。那台相機很特別,鏡頭旁圍著一圈像小燈泡的構造,是用來測光的。她很喜歡那台相機,覺得它很可愛,很像蒸氣龐克世界觀裡會出現的裝置。
Thumbnail
她叫做林曉玲,是一個攝影師。她喜歡用底片相機拍照,因為她覺得底片有一種神秘而又溫暖的質感,可以捕捉到人生中最真實的瞬間。她有一台測距底片相機,是她從一個老攝影師那裡買來的。那台相機很特別,鏡頭旁圍著一圈像小燈泡的構造,是用來測光的。她很喜歡那台相機,覺得它很可愛,很像蒸氣龐克世界觀裡會出現的裝置。
Thumbnail
《小說家電影》敘述的是原本很長一段時間無法再寫作的小說家金俊熙,最終達成了一直想要「拍電影」的願望,過程既是日常生活的連番巧合,亦是創作靈感的摭拾與裁鎔,彷彿一切出自偶然,卻又必須極盡全力。如果有過創作經驗,也對如何將「電影」與「日常」如何調合比例感到興趣,對這部電影應該會有很多體會與共鳴。
Thumbnail
《小說家電影》敘述的是原本很長一段時間無法再寫作的小說家金俊熙,最終達成了一直想要「拍電影」的願望,過程既是日常生活的連番巧合,亦是創作靈感的摭拾與裁鎔,彷彿一切出自偶然,卻又必須極盡全力。如果有過創作經驗,也對如何將「電影」與「日常」如何調合比例感到興趣,對這部電影應該會有很多體會與共鳴。
Thumbnail
他身旁常有二十歲上下的年輕人來當場工,總是站得遠遠的。他總會問對方的名字,並請對方參與一些更有技術性的工作。而年輕人總是驚喜且快樂地投入,愛呼他「賓哥」,與他像朋友一樣相處。「我不太喜歡階級,我很少利用我的權力。」他說。在現場的他雖是統御百號人的龍頭,卻沒有絲毫架子,讓人願意靠近,也絕不虧待人。
Thumbnail
他身旁常有二十歲上下的年輕人來當場工,總是站得遠遠的。他總會問對方的名字,並請對方參與一些更有技術性的工作。而年輕人總是驚喜且快樂地投入,愛呼他「賓哥」,與他像朋友一樣相處。「我不太喜歡階級,我很少利用我的權力。」他說。在現場的他雖是統御百號人的龍頭,卻沒有絲毫架子,讓人願意靠近,也絕不虧待人。
Thumbnail
當大家關心記者會,我只聽到攝影大哥開罵 有一天我看到翁立友反駁雞排妹指控其性騷擾的記者會,當大家關注雞排妹、孕婦與翁立友媽媽的時候,我又聽到那個熟悉的聲音——攝影大哥又在現場開罵了。我不禁開始想,為何攝影大哥常常在現場爆炸呢?
Thumbnail
當大家關心記者會,我只聽到攝影大哥開罵 有一天我看到翁立友反駁雞排妹指控其性騷擾的記者會,當大家關注雞排妹、孕婦與翁立友媽媽的時候,我又聽到那個熟悉的聲音——攝影大哥又在現場開罵了。我不禁開始想,為何攝影大哥常常在現場爆炸呢?
Thumbnail
回顧今年看過的數百部電影,十大精選不足表述我在黑盒子裡度過的奇幻時光,於是翻出抽屜裡的記憶幻燈片,一張張書寫念念不忘的影格分秒,那些未曾脫落的鳳毛麟角。電影是安居之所,我深信不疑。若喻人生為航行,遇見這些虛構情節的瞬間,就是海面如鏡的日子。
Thumbnail
回顧今年看過的數百部電影,十大精選不足表述我在黑盒子裡度過的奇幻時光,於是翻出抽屜裡的記憶幻燈片,一張張書寫念念不忘的影格分秒,那些未曾脫落的鳳毛麟角。電影是安居之所,我深信不疑。若喻人生為航行,遇見這些虛構情節的瞬間,就是海面如鏡的日子。
Thumbnail
我曾經思考過,攝影對我是甚麼?短暫拿來逃離世界的紛擾?另外一個興趣或是留下你我的回憶?看著留下又離開的那些親朋好友們。重新翻起相片,裡面除了畫面以外,純真。 小時候家中有一台底片相機,在那個拍一張就少一張照片的時代,太小的我還沒有意識到,所謂的拍一張少一張,說的不只是底片實體的捲數,也代表時間流逝。
Thumbnail
我曾經思考過,攝影對我是甚麼?短暫拿來逃離世界的紛擾?另外一個興趣或是留下你我的回憶?看著留下又離開的那些親朋好友們。重新翻起相片,裡面除了畫面以外,純真。 小時候家中有一台底片相機,在那個拍一張就少一張照片的時代,太小的我還沒有意識到,所謂的拍一張少一張,說的不只是底片實體的捲數,也代表時間流逝。
Thumbnail
面對同樣喜歡攝影的人,我喜歡問人家是怎麼開始攝影的。藍立的回答是,一開始是因為爬山時帶個相機,走到半路可以停下來拍拍照,這樣比較不會「累」!結果呢?他就這樣一直拍下去了! 這個理由挺有趣的,也很有道理。愛拍照的人不都是拍完以後才覺得累嗎?相機在手,走多遠,站多久都沒關係,等放下來才知道好累呀。 這
Thumbnail
面對同樣喜歡攝影的人,我喜歡問人家是怎麼開始攝影的。藍立的回答是,一開始是因為爬山時帶個相機,走到半路可以停下來拍拍照,這樣比較不會「累」!結果呢?他就這樣一直拍下去了! 這個理由挺有趣的,也很有道理。愛拍照的人不都是拍完以後才覺得累嗎?相機在手,走多遠,站多久都沒關係,等放下來才知道好累呀。 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