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我們和自然疏離,在某些時空裡,我們便不敢在自然裡獨處,而無緣吸收自然的菁華。" P.3 <來自天地的感動>序。The sky and Earth Touched Me by Joseph Bharant Cornell
沒想到我因為之前對心流的愛好與理解,然後碰到cornell這本書,又激起對於心流的興趣,一查資料發現中國知識分子的努力。感謝!他們把心流用在工作上,也有好些個人實踐的發現。焦慮與無聊之間的轉換,還有人發現不只能用在工作而是人生幸福(台灣就是翻譯了這本書提到心流的幸福)。
序文中提出cornell應用的心流學習 flow learning 的4個原則以及活動進行的五項原則如下。
心流學習四個階段
1.喚醒熱情
2.培養專注
3.直接體驗
4.分享感動
活動進行的五項原則
1.自然中少教導多分享
2.敞開感官接納大自然並多多感受
3.集中注意力
4.凡事先觀察體驗再說話
5.學習過程創造充滿歡樂的氣氛
其他資料補充↓ https://www.getit01.com/p2017120134448/ (哇剛才隨意看幾段,收集了好些人的回答,我敬佩華人世界的中國大陸的知識分子,果然相當有頭腦。他們把心流這樣的發現用到實際的工作上,感謝!)
能力和挑戰的平衡是心流產生的必要前提
心理學家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 (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將心流 (flow) 定義為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米哈里齊克森認為,使心流發生的活動有以下特徵:
1.我們傾向去從事的活動。
2.我們會專註一致的活動。
3.有清楚目標的活動。
4.有立即回饋的活動。
5.我們對這項活動有主控感。
6.在從事活動時我們的憂慮感消失。
7.主觀的時間感改變--例如可以從事很長的時間而不感覺時間的消逝。
以上項目不必同時全部存在才能使心流產生。但米哈里齊克森也提出一些方式使得一群人可以在一起工作使得每個個體都能達到心流的狀態。這種工作群體的特徵包括了:
1.創意的空間排列。
2.遊戲場的設計。
3.平行而有組織的聚焦。
4.目標群組聚焦。
5.現存某項工作的改善(原型化)。
6.以視覺化增進效能。
7.參與者的差別是隨機的。
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可能是第一個將心流的概念提出並以科學方法加以探討的西方科學家,不過他並非第一個注意到心流現象或發展出心流技法的人。
「flow 心流」對經歷者而言,表現為一種明顯的愉悅感。包含下面這樣九種顯著特徵:
1、每一步都有明確的目標。
2、對行動有迅速的反饋。行動自然得到矯正。
3、在挑戰和技巧之間有一種平衡。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力相對於挑戰弱,我們會沮喪和焦慮;如果潛能大大高於表現機會,我們會乏味。恰好處在乏味和焦慮二者之中,才能真正的愉悅。
4、行動和意識相融合。注意力集中在我們的行動上。由於挑戰和技巧相匹配,因而要求一門心思。由於目標很明確,又能不斷得到反饋,就能夠做到這一點。
5、摒除雜念。由於高度集中注意力,使我們擺脫了日常生活中導致壓抑和焦慮的害怕。
6、根本不擔心失敗。集中心思工作,根本想不到失敗。內在的原因是:涌流狀態下,我們很清楚該幹什麼,而我們的技巧又正好足以迎接挑戰。
7、自我意識消失。太在意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往往是日常生活中的負擔。涌流中,我們太專註於所作的事,根本沒有心思來關心自我。但當一個階段的涌流狀態過去之後,我們一般會以一種更強烈的自我概念出現,知道已超越了自我,甚至會覺得自己擺脫了自我的界限,至少暫時地成為了一個更大實體的一部分。(這種狀態很多人都應該體驗過)自我通過遺忘自我的行動得到了擴展。
8、時間感被扭曲。一般會忘掉時間。
9、行動具有自身的目的。一旦上述情況出現,我們就開始享受由此產生的這種體驗。我們的行動變成一種autotelic,希臘詞,意思是本身具有目的:從事活動的理由在於能感覺到由這些活動提供的體驗。
「flow 心流」的意義在於,「很大程度上,獲得幸福生活的秘密在於,學會儘可能地從我們必須做的事情中得到涌流的狀態。如果工作和生活變得自身具有目的,那麼生命就不會虛度,我們所做的一切本身就值得我們去做。」
那麼,到底如何才能讓自己進入心流的狀態呢?
以下的tips可能可以有所幫助(Cherry, 2016; Csikszentmihaly,2008):
1. 嘗試更多的事情。
正如奇克森特米哈伊所說,在為喜歡的事情努力時、當內在動機存在時,人們會更容易進入心流的狀態。而只有通過實踐去嘗試做一件事,你才會真正知道自己對它的感受。靠想像、分析和測試都是並不能真正幫你做到這一點的。
2. 對「挑戰」與「技能」的評估與調整。
當你發現一件事情充滿挑戰,而自己卻技能不足時,應當及時學習新的技能以應對挑戰;相反,當一件事情挑戰不足時,適當地增加難度,也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進入心流的狀態。
3. 設立明確而具體的目標,並主動尋找反饋。
當目標越明確時,人們對於自己能否勝任就越有把握,也越能夠專註地努力,而不會左顧右盼、猶豫拖延(Lee, 2005)。而尋找反饋,能夠幫助人們根據反饋做出及時的調整,避免反覆碰壁而消耗熱情與精力。
4. 另外,在完成某一項具體的任務時,以下的小技巧能夠幫助你更好地集中注意力(Carter, 2015):
明確拆分任務進程表,清除雜念:當開始做一項任務的時候,什麼時候能完成這件事、還有哪些任務尚未完成等等念頭使得我們無法集中精力完成手頭的事。因此,用清單列表將一件事情分解成若干個具體的任務,並為每個任務分配時間。在每次開始一項任務時,對照列表,明確自己目前的進展,能幫助清楚雜念——因為你知道在這個時間裡你什麼都不用想,只要把這件事做了就好。
減少外界干擾。在你準備開始之前,你需要了解哪些東西容易對自己造成干擾,並提前阻止它,例如將手機調至靜音或者暫時屏蔽一些群消息等。
深呼吸、白噪音、輕音樂、或者冥想等都被認為是很好的準備工作,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進入狀態。
在最後,還想補充一點。
前面有答主提到了心流發生的七個特徵:
1. 完全沉浸;注意力高度集中,你感覺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充滿熱情。
2. 感到狂喜(Ecstasy);你覺得自己從日常現實的瑣事中脫離出來,進入另一種現實狀態中,類似於宗教人士在宗教場所所感受到的喜悅,或普通人在劇院/舞台等所感受到的喜悅。
3. 內心清晰;你知道什麼是需要被完成的,以及目前為止自己做的怎麼樣。你了解自己的目標,並且清楚地認識到當下與目標之間所需要做的努力。
4. 力所能及;你知道儘管這件事情可能存在挑戰,但仍然是自己所能勝任的。
5. 平靜感;毫不擔心自己,甚至喪失自我覺察,連自己的基本生理需求都無法意識到,例如,有些人在全神貫注地寫作/打遊戲時,進入一種廢寢忘食的狀態。
6. 時光飛逝;由於全身心地投入在當下的事情中,時間便在不知不覺中飛速流逝,比如專心致志地做某件事情時,猛然抬頭髮現窗外早已從白天到黑夜。
7. 內在動力;你覺得自己做這件事情源於內心的渴望和對該目標的認同。並且,一種「心流」的狀態又能幫助你完成這件事情、實現該目標。例如,一些作家在創作過程中,對於新作品的渴望,令他們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而這種境界又使得他們的創作充滿了創造力。
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以上描述都來自於人們對自己處於「心流」時的感受的回憶和總結,對於心流的感受無法被正處於其中的人所描述。換句話說,「心流」更多時候是一種在回溯中才能被意識到的狀態(Foster Lloyd, 2007),而這正是因為,處於心流中的人,投入而忘我,甚至喪失了對自我意識、感官,乃至周圍的時空的覺察力。所以,當你太過刻意地想要去尋找它時,可能不僅會破壞可能出現的心流,還會適得其反。
有時候,忘記自己,就跟看見自己一樣那麼重要。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