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提爾的對話與練習|海平面上的冰山

2023/05/0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自2019年進入教學,從本來想以敘事角度來說故事、做自我覺察的課程,卻意外地往Satir(薩提爾)的方向走。2022年,我們一起共讀了「薩提爾的對話練習」、「薩提爾的縱深對話」,聽到同學們提到慢慢可以認識冰山、覺察情緒時,也覺得欣喜。於此同時,有人提議,希望可以有更多的練習,因此,2023年,我引用了「一週一練習,一年學會冰山理論」的有聲書為媒介,期待藉由慢慢爬梳的過程中,更深刻的認識冰山、體驗自己。
本來,也打算每一週的練習後做一個小筆記,不過,課堂已經來到第六週,筆記才剛開始,決定先取巧地把截止目前的學習做個大範圍的整理,再慢慢把細節修回去。

陳述客觀事實

在崇建老師的音檔,先是將冰山做整個概略的介紹,接著將冰山系統分成海平面以上的應對姿態,以及海平面以下的感受、認知、期待、渴望,這幾個層次(章節)。
第五週,我們走完了海平面以上的冰山,包含:如何在客觀事實中陳述、怎樣覺察自己的應對姿態,該怎麼好奇以及專注傾聽他人等,並且在最後對於卡關的對話做整理。
我用自己的理解,將內容整理,擷取以下做分享:
如果沒有留意,其實我們很容易用主觀詮釋來說客觀事實。最常聽到的像:「你每次都這樣!」、「你不理我!」⋯⋯,然而,這些偏向主觀感受的詮釋,也可能引發爭辯,例如:我哪有每次都這樣?!我才沒有不理你!
因此,在對話時,留意一下說出口的話,是基於客觀事實,或已不自覺加入主觀詮釋,這樣能幫助雙方的對話減少很多因詮釋帶來的爭執,更好地去理解事件之下背後的想法為何?帶來哪些感受等⋯⋯。

覺察應對姿態

接續客觀事實陳述,第二週接上了事件後看得見的應對姿態。
應對姿態的呈現只是結果,其中可能帶著過去經驗而來的東西,要能理解自己怎麼了,可以由應對姿態的覺察開始,而這部分,則在崇建老師音檔的第二章節起有相關的練習,在此先不贅述。
因為過去教育及大環境使然,情緒通常不被允許,所以可能也不易覺察,然而應對姿態是外顯行為,相對容易辨識,若遇上壓力與衝突時,可以稍加暫停一下,觀察自己正在用哪一種應對姿態回應。
有關應對姿態: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及一致型,網路能搜尋不少知識內容,這裡日後有機會再補上。

好奇的困難

專注傾聽與好奇,在音檔中分成了二個週次細細練習,但事實上這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二面,沒有專注傾聽,就很難好好的好奇。音檔中,除了介紹好奇的理由、也有說明哪些情況並不適用於好奇。
在實際課堂中,大多數的同學們也感覺好奇的困難⋯⋯
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ookiebrother.scholastica/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0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想要和你談心說愛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100會員
133內容數
這世界就是各種關係的組成: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自然的關係....。在各種關係裡,我們或進或退,有時候很滿意,有時又對自己生氣。但是,這些都沒有關係,沒關係的。因為,過程裡,我們都在慢慢地練習,練習愛與被愛,練習慢慢地成為更好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