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會莫名其妙心情很低落?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我先來介紹一個概念:精神內耗
精神內耗是什麼?
通俗地講,就是
自己內在的兩個小人在打架,內在衝突,心累得很。
曾經的我就是內耗本耗,所以當看到這個問題時,超級認真地翻找資料、整理、思考、總結,前後用了將近8小時才寫出了這份5000字的文章,希望你能慢慢看下去,對你有所幫助。
首先我認爲,內向的人,不一定精神內耗就很嚴重。
而是
高敏感、低自尊,對事高期待、對己嚴要求,表達能力和意願不強,又不敢爭取、懼怕衝突和鬥爭的人,精神內耗會很嚴重!
簡言之,
精神內耗是內在情緒和多重利益互相沖突的結果。
而精神內耗嚴重的人,有可能同時就是個內向的人,二者關係僅此而已。
那麼首先,我們來看看,如何正確理解「內向」。
很多人對內向的誤解是:某一刻看到一個人嘴巴笨拙、不善表達,或者沒怎麼開口說話,好像不喜歡說話,就斷定這是個內向的人。
其實不一定。
內向的正確理解是,一個人能更多地從獨處中獲得能量,我們就說他是個偏內向的人。相反地,外向就是一個人能更多地從各類人際交往的活動中獲得能量。可以說,內向者更擅長思考,而外向者更喜歡行動。
具體來說,內向表現爲:不管一個人獨處時是在發呆、睡覺、看電視,還是在一個「獨立空間」裏閱讀、學習或者寫作工作之類,只要當他不需要去跟其他人交際、溝通、妥協、面對面合作,不用在意他人的眼光和當下評價,他就能逐步恢復身體疲勞和心理疲憊(獲得能量,提升能量值)。
我們就說這是一個相對內向的人。因爲內向也不是亙古不變的,它是人一段時間內的心理狀態,有時候人也有可能從內向轉變爲外向,也有外向的人轉變爲內向,因爲一些事情或是契機,或是自然而然的狀態流動,當然,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地比較少。總體來說,在性格圖譜中,你是偏內向還是偏外向,是一個比較穩定的的狀態。
而且,內向的人並不是不喜歡參加聚會和活動,並不是不能在人前侃侃而談,並不是不能進行公衆講話表達。
而是相對來說,在參加聚會、活動、公衆表達時,他是一種消耗能量的狀態,進行完這些活動後,他會感受到自身能量值降低了,他需要通過休息(獨處)來恢復。
所以一個內向的人,往往需要做到獨處時間比參加聚會活動表達的時間多,這樣他才能保證自己能量值充沛,讓自己處於一種精神相對輕鬆的狀態,也才能正常和諧地工作和生活。
精神內耗也叫心理內耗,指
人的自我控制
需要消耗心理資源,當心理資源不足時,個體就處於內耗狀態。
通俗地說,當你不是因爲幹體力活而身體勞累覺得疲勞,也不是因爲腦力工作、加班通宵這種客觀的勞累造成的疲勞,而是由於
心理上的一種主觀感受
,讓你覺得很累,那麼你就處於一種所謂內耗的狀態。
而長期的內耗會讓人覺得很疲憊。
比如說:經常覺得累,覺得壓力大,但客觀上其實也沒幹什麼;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或者說有時候清楚了自己想要什麼,有了努力方向,但都還沒怎麼行動呢,就累了。
以及,
跟人相處、人際交往或者親密關係中,當雙方遇到意見不一致或是矛盾衝突時,你容易猜疑臆測對方對你的看法、對事情的想法,不能心平氣和地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而更多地選擇生悶氣,而非溝通和行動解決矛盾衝突。
這些都是一種
對自我心理的消耗和磨損
不要小瞧這種主觀的損耗,它對我們的健康其實有很大影響。
小的方面,精神內耗會影響人的做事效率、睡眠質量,甚至讓人失眠,遇事裹足不前,畏畏縮縮猶猶豫豫不自信而錯失機會;
大的方面,高血壓、冠心病及腫瘤等疾病,雖然病理較爲複雜,但一般與精神心理有密切關係。
醫學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心理內耗長期存在,得不到疏導,會造成抑鬱情緒、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還會引發多種身心疾患。而常見的偏頭痛、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等疾病,也都與心理損耗有很大關係。
但由於這種損耗是一種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所以,又極易被人們忽視。正因此,有人將心理損耗稱作現代職場人的「隱性殺手」。
造成精神內耗的原因是複雜的,有內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以及內外多重因素互相影響造成,通過查資料以及個人體驗反思總結,得出以下最重要的5種原因:
自尊對於一個人的心理生存至關重要。自尊水平高的人,能對自己形成較爲正確的認識,並且能夠看到自身價值,很清楚是否喜歡這樣的自己,ta能活得較爲自洽和輕鬆。
低自尊,即自我價值感低,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在評價較低,是一種對自己不認可、不接納的情緒,而不管這個人的外在成績有多麼醒目和讓人羨慕,或者,他本身就是默默無聞的普通人,總之內在的他很累,很矛盾,很容易產生
自我懷疑
自我否定
高敏感呢,是一個人的感官能力很強,他能「看見」身邊人和事微小的變化、波動,如果不對自己的敏感加以控制,一點小事就能牽動他的神經,
過度思慮
,造成精神內耗嚴重。
當高敏感撞上低自尊,就很容易讓人產生
自卑心理
,以及過分關注他人的眼光、過分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可能你會不自覺地思考「我剛纔的表現是不是不太好呢」、「他會喜歡我嗎」、「他會不會覺得我很差」、「我做的這個東西是不是不太好」、「我怎麼這麼差」之類,內在無時無刻不在衝突打架,造成心理損耗。
不知不覺我們就踏入了內卷時代,因爲總體資源就那麼多,來競爭的人卻高了好多倍,所以不是每個人都能搶到,窮人不再容易翻身,讀大學不意味着好工作,畢業即失業、工作三五年還月薪不到8000塊的人比比皆是,而你就在其中。
曾經同窗多年的同學朋友,已經升職加薪且買房了,而你還在爲快30歲了,會不會被辭退而恐懼,也爲已經適應不了996工作強度的身體而擔憂。
別說哪天能結婚了,戀愛都沒得談,也沒時間心思去想,畢竟當你看到海淀雞娃時就只覺得自己不配,如果給不了孩子一個設身處地你自己願意走一遭的人生,那還不如不帶ta出生,真不忍心害人害己,不如好好養育自己,多實現一點點人生可能性。
對於父母親戚的期待和催婚,對不起,你沒能力,只能離他們遠點,暫時應付過去。
自己的人生自己決定,結果好壞也只能自己承擔。
話雖這麼說,但仍然壓力山大,造成精神內耗。
當你接到一個有挑戰的工作任務,或者面對一個感興趣的領域想要學習時,你首先做的不是熟悉任務職責和了解領域基礎知識,分解挑戰,做階段性規劃,而是想這想那、患得患失,把本應用於初啓動的時間和精力全浪費在了緊張的空想中,各種擔憂結果,總認爲自己做不到、做不好。
這樣輾轉反側,左顧右盼,前怕狼後怕虎,不但對解決問題起不到任何作用,而且還會自縛手腳,自設障礙,從而產生拖延心理,遲遲不行動,進而產生精神內耗。
精神內耗還會反向造成拖延,從而惡性循環,苦果難嘗。
同期進公司的同事升職了,而他乾的活沒我多,做的項目成績明明還沒有我的好,爲什麼領導偏愛他?
跟曖昧的男生表白了,但他拒絕了我,然而當初聊天好幾個月,感覺他對我有好感的,爲什麼呢?好傷心啊,他到底喜不喜歡我?我要不要再努力一下?
父母是真的愛我嗎?如果真的愛我,爲什麼不能理解我現在工作壓力很大、自顧不暇、也沒多少錢,卻只顧着催結婚催相親,好像只要結婚證一領,所有問題都自動消失似的,這怎麼可能呢!
老伴爲什麼只顧着自己瀟灑,看不到我每天做家務的辛苦,卻總挑刺我飯菜做得這不好那不好喫的?一點不合他意就找茬吵架,然後不喫飯,我真的很受傷,誰懂我!還要我低頭認錯般哄他喫飯,哎,可是又怕他餓壞了,就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我動不動失眠!
……
以上如此總總,讓人自己跟自己打架,造成精神內耗。
每天也沒閒着,也沒怎麼休息,但是就是沒什麼產出,很苦惱。
接受不了隨便做出來的東西,比如當你看到別人瞎幾把寫出的文章,裏邊主要信息不全面、觀點不可靠、舉例脫離現實、結論不嚴謹等等,你竟然會替作者臉紅,心想我寫的東西肯定比這個好,然而自己卻遲遲沒動筆。
簡直是拖延症晚期患者,因爲自身的完美主義傾向作祟,因爲對自己的期待很高,總是思考很多但行動很少,長此以往,造成嚴重的精神內耗。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被精神內耗困擾,從而影響工作和生活,痛苦不已,那麼怎麼做可以改善對自己的精神內耗呢?針對性的5種方法,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世人沒你想象中的那麼幸福或者不幸,你自己也沒有那麼糟糕或者多麼天賦異稟。
修正對於世界、他人和對自己的認知,系統思考,接納自己的特點,不管它是大衆眼中的優點或缺點,總之要改變自己長期錯誤的思維方式,正確認識自己,慢慢喜歡上自己,提升對自己的評價。
高敏感是一種天賦,不要把自己的「敏感」特性用於過度在意他人眼光和評價上,而要用在對事情的觀察和解決上,對自己某種能力的修煉上,比如高敏感的人對人和事的觀察比別人更細微和透徹,那麼用於寫作,或者分析諮詢相關的工作,豈不是更好?
鼓勵自己,肯定自己,提升自我價值感,善用敏感天賦,可以慢慢減少精神內耗。
要認識到大衆的追求不一定是你內心的真實追求,如果努力一把後夠不上大衆眼中優越的學校和工作,不如多看看自己的熱情在哪裏,只有實實在在的歡喜纔是自己的。
只掙一份能養活自己的薪水,但沒有上班焦慮而樂在每一天的工作中,也不失爲一種幸福。
總之,去尋找自己的工作熱情所在,開闢一條屬於自己的路,踏實在每天的一飯一蔬中,散個步、睡個好覺、做好今天手頭上的事,那就是好的生活。
至於父母抱怨你爲什麼還不結婚?
讓他們閉嘴吧,
「這是我自己的人生課題,請你們不要再指手畫腳,因爲你們不可能爲我人生負責的,只有我自己能爲自己負責。」
離父母遠點,孝,但請別盲目「順」,獨立生活,「爲自己負責」你要做到言行一致。
以及,
不跟他人比較,遠離同輩壓力,每天努力一點點,爭取比昨天的自己優秀就好了。
心理學上說,當人面對一個富有挑戰性的任務,你會去幻想任務完成時的美麗圖景,這對你實現任務是有些許動力加成的。然而,當你過度限於任務完成圖景、執念於結果時,卻是你開啓行動的最大阻力。
所以,用幾分鐘想象任務完成的美好圖景後,就立馬將心思拉回到任務過程吧。
面對挑戰性大的任務時,因爲踐行過程複雜,人會產生巨大壓力,便難以立即行動,
初始行動力很弱。
我們也有體驗,一旦事情被拖到最後,我們往往能集中注意力去做任務,儘管這時候可能時間不夠了,也做不到很好了,但在此之前,我們卻「動」不起來,白白耗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心理學家認爲,
人們只有在接近目標的期限時,才能集中注意力去完成,這被稱爲「期限效應」。 
因此,想要更高效高質量地完成一項任務時,
不妨先將任務拆解成階段性的小目標,這樣一來,每一個階段性小目標的「最後期限」將被提前,那麼我們行動的初始動力就會提升
,以促使我們積極行動,完成一個一個小目標,進而改善心理耗損。
當你討厭一個人的時候,不妨去找一些利己的理由,比如,去觀察一下他的優點,看能否學習,這樣做也許有利於自我的提高,也會讓你開始對他有所接納。同時,你的態度,很可能會得到他良好的回應,到最後,可能你與對方的關係真的和諧了。萬一對方就是不友好,繼續找你茬,那你就當他是空氣、是傻子,避不開的合作和溝通儘量好好進行,但不要有任何其他接觸,以免讓自己不舒服。 
而對於過分在意他人的想法和評價,如果有利益關係的領導,不如拿着自己的工作成績,開誠佈公地找他溝通,問自己離升職加薪有多遠,要敢於爭取;如果是一起生活的伴侶,那更要敢於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對他做法的看法、對他的期待,家務分工之類的事情,絕對需要你的鬥爭纔有可能走向合理。
最後,如何做到不過分在意他人眼光和看法?要
修煉「被討厭的勇氣」
,自己接納自己就夠了,他人的期待、評價、建議都只是參考而已,有用的吸收,過分的丟掉,總之不要太在意。
注意,修煉「被討厭的勇氣」
並不是說讓你故意去做讓別人不爽的事,去吸引被討厭的負向能量,而是說,如果這是我想要做的事情,那麼就勇敢去做,而不要因過分在意社會及他人的眼光和可能的不好評價而畏縮和猶豫。
放棄思考不是一種選擇,逃避面對也不是解決問題的真實方法。
面對人生重大抉擇,或一項有挑戰的任務時,保持高期待是好的,對自己嚴要求也是沒錯的,但是當你深思熟慮做出理性選擇和行動步驟後,就不要再思慮其他,只專注於「做」就夠了。
行動,永遠是改善精神內耗的最佳方法,是一劑破解焦慮的良藥。
俗話說,三思而後行,其實比「思考」更重要地是思考過後的「行動」。與其思前想後,食無味、寢難眠,不如擼起袖子加油幹,因爲只有行動才能收穫一個接一個的踏實結果。
而越是恐慌越是怕,越是拖着不行動,精神內耗的漩渦就越滾越大。
所以,快快行動吧。
總之,「精神內耗」中的人是很辛苦的,內在衝突,自己跟自己打架,受傷的全是自己,想想都疼。
所以,希望以上方法能幫助你改善精神內耗、走出精神內耗,擁有更和諧自洽的內心世界,更幸福快樂的個人生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9會員
    930內容數
    所見所聞,皆是感悟,人來人往,萬物生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為什麼會想一個人出國?喜歡獨自旅行的 8 個理由,包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安排行程、節省時間、享受自由、減少心理壓力等。如果你也喜歡獨自旅行,或者想瞭解單人旅行的經驗,這篇文章會給你一些啟發。
    Thumbnail
    avatar
    NJ
    2024-06-18
    為什麼會那麼害怕被討厭? 被討厭的勇氣,是以生命的歷程去實現的;來自你個體的完整發展及自我實現。當你未能確實的體認到自己的能力、力量和潛質獨特之處,持續性的折損自己、質疑自己,你如何能真正安然是自己,擁有被討厭的勇氣與自信呢?我們勢必會落入於在乎他人的評價、放大他人眼光,以他人的位置,作為看待自己有何價值的依據。
    Thumbnail
    avatar
    蘇絢慧
    2024-04-29
    為什麼會心有餘而力不足?使用成長型思維來支持你正在走的花路你們是否也有過認真做了漂亮的筆記,成績卻不如意,最後乾脆連筆記都不做了,但內心並沒有一種舒暢感,反而是一種矛盾:同時期待自己與懷疑自己的經驗呢? 或者是做了想做的事,卻總做一半就不做了,或者常被以「三分鐘熱度」形容呢? 而這就是本篇的主題【心有餘而力不足】 內心想做的事情很大,但現在的實力並不
    Thumbnail
    avatar
    無糖綠茶
    2024-04-12
    為什麼會發炎?7大引起身體發炎原因一次看!可能引起身體發炎反應的原因有很多,本文整理出最常見的7種引起發炎原因讓你知道!
    Thumbnail
    avatar
    小綠同學
    2024-04-10
    20231121觀元辰故事--「為什麼總會莫名其妙將投資獲益一把清空?」原來只是為了彌補兒時的缺憾。「人們對於信仰,願意奉獻多少?」 個案阿四曾以無給職方式,全心為神明貢獻三十年的光陰。令他納悶的是:如此無私奉獻的他,為何心靈仍感空虛?另外,阿四也好奇只要願意就能賺到錢的他,為何總會將自己的投資獲益,莫名的一下就敗光? 進入後的阿四,開著自己的車緩慢行進寬敞的柏油路上。左手抓著
    Thumbnail
    avatar
    Elsa
    2023-11-21
    為什麼會想要當導遊?那麼~到底為什麼會當導遊呢? 回顧我2014年以前的人生,從來沒有將導遊/領隊當成人生志向。我不擅長在大家面前說話,而且大學聯考時各科成績都不錯,唯獨敗在歷史。光是這兩點,就把我推離導遊人生的軌道。嗯~至少......當時的我是這麼想的。
    Thumbnail
    avatar
    Yui
    2020-07-04
    為什麼會分手呢?我說:請你尊重我。 她答:你不相信我。
    Thumbnail
    avatar
    小花
    2020-06-25
    為什麼會有因果清算?因果清算是從累世而來的 為什麼會有因果清算呢? 而因果清算的內容又是些什麼呢? 在這個混亂的年代,又該怎樣才能避開因果清算呢? 這也就是前世今生的障礙與化解的問題。 現在,如果從靈學的層面,在.....
    Thumbnail
    avatar
    老臣與晶兒|LuYiLife 綠藝生活
    2020-06-18
    為什麼會打架         「打架」說穿了就是一種原始本能,群居動物中社會地位的建立,就是透過武力來決定的。孩子有時會因為氣不過就會動手了,有時因為要保護自己就動手了、有時因為朋友間瞎起鬨就會動手了,所以打架不見得都是壞孩子,要看當下所發生的狀況而定,年紀越小的孩子越容易用肢體的動作來解決問題,事發當下不管是
    Thumbnail
    avatar
    方靖凱
    2020-06-16
    為什麼會經常感到孤獨?你會經常感到孤獨嗎?在陌生的城市裡,人來人往的街道上,像漂浮在海上一樣,找不到家在哪? 孤獨感不是身旁沒有一個人陪伴,而是就算有人在身邊也無法填補的強烈失落感。
    Thumbnail
    avatar
    安格霓思的旅行生活
    20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