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睡前突然大叫「我的便當盒沒洗!」
請問各位爸爸媽媽怎麼肯定/鼓勵/賦能這個孩子?
一位年約40歲的媽媽說:便當盒沒洗,我還要「肯定」他?這哪招?不是本來就「應該」的嗎?
我們常常期待孩子透過「他律」就直接「自律」。
表示「用說一說的方式」(他律),孩子就會直接成為「打掃小幫手?勤奮努力用功的孩子?馬上戒斷網路的孩子?」(自律)
但,往往這些「他律」,都會成為孩子耳邊的「ㄈㄢˊ」。
因為孩子在經歷這些事件時,並無愉快的經驗,所以再次執行這些事件的意願,是非常低的。
在成人世界裡,也是一樣。
當你認為伴侶總是「應該」做某些事情時,可能就會因為伴侶「沒有做到應該」,而感受失落。
或是贈恨、不被愛、甚至忿忿不平的覺得另外一半怎麼連這種基本知識都沒有,而覺得不可思議。
但「關係」一旦沾染上了「應該」,似乎就產生了「評價」,而難以回到兩人單純相處的感受。
當這個「應該」在伴侶可執行的範圍裡,兩人可取得其中的平衡。
但當這個「應該」,讓另一方的伴侶喘不過氣、難以執行時,
你是否去體會伴侶的感受?還是一昧指責「你本來就應該要做到!」
然而,當我們把自己的「應該」(期待),成為另一方的賦能/肯定/感謝
就會變成
孩子在睡前突然大叫「我的便當盒沒洗!」
媽媽發現你好負責,都記得要洗便當盒欸,真的好不容易!下次記得是一回家就要洗喔!
(再給個燦爛的笑容)
就會變成
我發現你每次經過我喜歡的麵包店,總會買上我喜歡的芋泥土司,
我真的很喜歡你這樣對我,讓我感受到滿滿的愛。
面對親職,別把「你的應該」成為「孩子賦能的封印」。
面對伴侶,別把「你的應該」成為「捆住他人的枷鎖」。
更別把「你的應該」,成為自我情緒起伏的擺佈者。
因為,任何人都沒有權利,把「應該」成為傷害關係的工具。
攝影師:Anete Lusina: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572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