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為什麼目標設定又失敗?實戰目標管理 4 階段,讓你達成夢想目標!

2023/05/29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Photo by lucas Favre on Unsplash
接續上一篇 (上篇)為什麼目標設定又失敗?實戰目標管理 4 階段,讓你達成夢想目標!,本篇來說明四個階段的「階段三」和「階段四」:
  • 目標設定 階段三:調整執行心態
  • 目標設定 階段四:目標設定覆盤
這個階段,也是超過 70% 的機率,是採取正確的心態,與持續調整步伐。讓該專案意外順利堅持,並最終完成目標。以下也都是我的親身實踐,每一個都是我實踐超過數十小時的技巧。
就讓我們繼續,來解決目標設定中的種種阻礙吧!

目標設定 階段三:調整執行心態

Photo by Katrina Wright on Unsplash
在執行目標的過程,最困難的部分,通常不是任務本身的難度;而是自身的惰性,與現實狀況的影響。調整心態,也是我能堅持在工作之餘,學習程式半年的原因。也因此,在執行時可以注意以下兩個面向:
  • 接納自身:接納未達成目標的自己
  • 處理例外:保持彈性,應對例外

1. 接納自身:接納未達成目標的自己

我聽過非常多的朋友和人選,對於沒有達成自己的目標,感到非常自責與難過。甚至有時,會討厭達不到目標的自己,我自己也是心有戚戚焉。因為過往的自己,總是期待自己,完成每一天的任務,而且每一次一旦意外達到自己設定的高標,就會希望自己每一天都達到高標。
然而一旦遇到意外或突發狀況,不僅沒達成目標,帶來的挫折不容小覷;後面的規劃或期待也都需要重新調整。所以,過去的幾年來,我非常非常容易放棄目標。
直到我開始接觸到「正念」的概念,一開始我希望透過遺忘或忽略,讓我的心靈平靜下來;但是事情沒有完成,過了一陣子壓力又會冒上來。常常不知不覺,就被自己的壓力或負面情緒吞沒。
會難過、挫折、懶惰、受影響的自己,本來就是自己的一部分。

接納自己的一切,才會走的遠

我相信有不少的冥想正念,或是一些生產力的技巧,會告訴我們要專注在呼吸上,或是使用外在的壓力、技巧,讓我們能夠專注在目標。但現在的我開始相信,多數會失敗的狀況,其實是我在逃避真正的自我。
我擔心,那個懶惰、醜陋、不認真上進、負面的自己,會讓自己變得不夠好、不夠完整。好像必須忽略掉那一些擔心,才能讓自己一直進步,一直變好;但我弄錯了。
真正讓我變得煩躁,變得害怕去完成目標。之中的阻礙,正是因為我想要忽略自己,原本情緒的那部分所造成。
當我開始接受,今天沒完成的自己,也是自己的一部分;今天效率不彰的自己,也是自己的一部份。當我開始照顧,內心的焦慮與不安;或可以說,開始照顧內心的小孩,我的不安被自己接納,但並不依循他或附和他,只是靜靜地聆聽與陪伴。
我才漸漸發現自己,原來我可以不用害怕,不用自我掙扎。
當我沒有了內在的衝突,我才真正地以我現在有的狀態,去誠實地面對問題。也因為少了內心的內耗,我變得更有活力,更不害怕挑戰。
我想,真正的「正念」,就只是全然的觀察與接納自己,誠實地接受自己現在的狀態,才能全心投入在當下。

2. 處理例外:保持彈性,應對例外

延伸一開始說的,只要是個人類,就有可能會有突發事件,會有各種情緒跟狀態。也因此,為了可能發生的例外,設計應對的方式,讓「意外」再也不意外。
舉例來說,如果我想要在每天通勤時,觀看 JavaScript 的課程。有時候可能有公事要處理;有時候可能懶惰,不想要打開 Udemy,這都是人之常情。
但為了應對這個例外,我給自己設了兩個標準:
  • 只要打開 Udemy App,就算今日達標。
  • 只要一週的上班期間,我有記錄任何一個筆記,這週就算過關。
可以看到,上面的標準低到不行,甚至說不上是學習;但也是這樣低的標準,在我沒有看課程的期間,完全不會有任何罪惡感。我只要願意打開 App,今天就算達標;在一週內,只要願意記任何一項筆記,我這週就算有交代。
一開始有衝勁時當然沒問題;但我應對的情境,就是當我學了三個月,開始想要怠惰,想要看 YouTube 不想打開 Udemy 時,就派上用場了。因為標準很低,所以當我該週真的只有一天記筆記,我還是代表我有持續學習。

我們達不到目標,多數是因為太過要求自己

因為我清楚地知道,比起因為達不到自己的標準,而早早放棄;不如每週都學一點點,但能夠堅持半年甚至一年。在這個整整半年,我敢驕傲地說,我每一個禮拜都有達到目標,到目前為止已經累積近 400 則筆記。
不是因為我的意志力特別驚人,而是我幫我自己設定了,一個一定達的到的目標。我相信不少人,會覺得自己達不到目標,是因為懶或缺乏動機。
但換個角度想,不也是設定的任務太過困難,才沒辦法讓你自然而然地,去完成原本預期的任務嗎?因此,當你發現自己又達不到目標時,不是檢討自己不夠努力,而是靜下來觀察自己:
是不是其實是害怕不夠好的自己,或是一開始的要求太高了。

目標設定 階段四:目標設定覆盤

Photo by Glenn Carstens-Peters on Unsplash
「你無法管理,你無法衡量的事物。」彼得.杜拉克
當我們開始執行時,幾乎一定會遇到問題。常見的不外乎是:
  • 時間不夠,常常完成不了任務
  • 太過疲憊,常常開始不了
  • 難度太高,每一次都覺得挫折感重重
  • 內容不符,所學沒辦法解決問題
還有許多的情境,就不一一列舉。今天就帶來,兩個目標設定覆盤的技巧:
  1. 校正任務步伐
  2. ORID 反思法
讓大家在執行的過程,能夠有結構地改善自己的目標管理!

1. 校正任務步伐

這是執行目標時,幾乎不可避免會遇到的挑戰。而解決之道也很簡單,只需要評估兩個問題:
  • 是不是完成任務,設的門檻太高或太難?
  • 完成的目標,是否有符合當初的預期?
第一個,也是最常遇到的問題–––設定的任務太難。凡舉沒時間運動、沒時間學英文等,都是常見的情境。而這些情境,也常常搭配如下的任務:
  • 每天練習英文閱讀 10 分鐘
  • 下班後去運動 20 分鐘

實際案例分析

以下也來分析,為什麼上面的任務,容易失敗。以我們的兩個問題來分析,其實都容易因為門檻過高,導致執行困難,最後就放棄了。因為當事人開始的狀況,可能是原本沒有英文閱讀習慣,每一天看 10 分鐘其實壓力不小,更何況還有許多單字要查。
再來,這個十分鐘需要連續嗎?十分鐘是計時嗎?如果中途被打算,十分鐘算嗎?這些問題,都會導致這些任務帶來挫折,最後就不了了之。因此若要調整,可以簡單調整成:
  • 每天閱讀「一段」英文文章。
  • 一天內,找時間深蹲 15 下。
可以看到,上面的標準變得非常低。因為重點都在於「維持習慣」而非「達成目標」。如果每一天你都能看超過一段英文文章,自然而然就會想要多看。就算真的忙到不行,上個廁所瞄一下,也都能完成目標。
同理,找時間深蹲,也是為了維持運動習慣。如果每一天,你都願意播出時間深蹲 15 下,久而久之你就會覺得運動在生活中,再正常不過。當你有一天覺得不夠了,自然而然就會增加運動量,甚至選擇去上健身房。

2. ORID 反思法

除了上個調整任務步伐,也會建議每日或每一週,有一個完整的 ORID 覆盤。以下也分享我個人的覆盤格式,讓大家可以快速取用:
  • O-「Objective」:今天做了什麼事?記得什麼?發生了什麼事?
  • R-「Reflective」:有什麼感受?哪裡印象深刻?那些困難/哪些簡單?
  • I-「Interpretive」:為什麼有這些感受?有什麼體悟或學習嗎?有什麼意義?
  • D-「Decisional」:哪些可以改變?接下來的行動/計劃?需要什麼資源?
整個反思的過程,最重要的莫過於最後一項 Decisional。透過 ORID 的層層分析,讓我們知道未來如何改善。以下也提供我個人的真實反思紀錄,讓大家有個範本可以參考:
  • O-「Objective」:今天可以感受到,自己對於寫文章的排斥和擔憂。主要的原因在於,寫文章的過程有些複雜,也不是在寫我特別感興趣的文章,導致我比較像是在做工作,有點可惜。
  • R-「Reflective」:覺得要能夠寫文章不難,但寫有趣的文章不簡單。很多時候,不是每一篇文章都有趣,但感覺我要培養的習慣,不是一次能寫好一篇;而是養成寫文章的習慣。每一天就 30 分鐘,不多不少,撐完就好。
  • I-「Interpretive」:代表如果我害怕寫文章,就代表我對於文章的架構,拆的不夠細,所以我擔心時間拉長,擔心完成不了。
  • D-「Decisional」:接下來,每一天就排 20 分鐘,就寫 20 分鐘就好。不想寫,20 分鐘後就停。
每一天,只需要短短的 10 分鐘,就能夠讓自己明確找到問題,並讓自己的下一步更清楚!

目標設定不只是技巧,而是人生的哲學

目標設定,其實不單單只是訂定目標、設定任務與執行,而是我們怎麼看待自己。我們如何設定自己的標準,如何看待達成目標的自己,以及對待沒有達成目標的自己。
當你在設定的目標中失敗時,你會鼓勵自己嗎?你希望的是堅持下去,還是只是責怪沒有達到目標的自己?如果我們將眼光放的長遠,短期的失敗根本不重要。
忘記念英文,那又如何?明天再拿起來念五分鐘就好。我們如果開始對五分鐘感到不滿足,堅持 30 分鐘也就不是挑戰了。

只要每走一步,我們就在進步

當然,我也認同一定有些任務不能失敗,有些任務有時間限制;但應對方式仍然相同。時間影響的,只有我們如何規劃我們的任務。如果在規劃後,發現真的非常難執行,那我們也要有心理準備,這個任務很有可能會失敗。
而非矇著眼睛,告訴自己一定要成功,一定要 Commit。
希望這一篇文章,不僅能給你一些具體執行上的技巧,也希望能給在努力達成目標的你,一些小小的鼓勵和支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此處作為整理前端(Frontend)和相關的 HTML、CSS、JavaScript、React 等前端觀念與技巧,全部都會收錄在這個專題之中。同時也會將相關的技術與反思記錄在此,歡迎各位讀者互相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