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世代的文明病 --- 練習不焦慮的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我們都知道人是群居的生物,很多時候狀態是會傳染的「練習不焦慮的生活」這本書就是在聊關於家庭裡面的事情了。說真的,在這個時代很難有人是不焦慮的,內向的人焦慮多還是外向的人焦慮多?應該是差不多,只是產生焦慮的原因跟來源不一樣而已,而許多人在邁入家庭之後就自然而然焦慮了,有小孩之後也變的焦慮了;但沒有家庭的人還是會焦慮啊。

如果你/妳是一個只聽過焦慮症的人,卻從來不曉得它是如何產生、有甚麼反應的話,書裡面介紹了幾個狀況,也就是因為你/妳焦慮了,那就會「想要戰鬥、想要逃跑、腦中一片空白的呆滯了、以及整個人感覺崩潰了」 通常用最簡單跟常見的兩種模式叫「戰與逃」也就是要嘛拼個你死我活、或者先離開現場再說,不過這是一本關於家庭的書,當那些還在襁褓的孩子有辦法這樣嗎?又或者已經會走路但牙牙學語的孩子表達能力足夠嗎?希望大家可以也知道,呈現呆滯或是崩潰狀態,也是屬於焦慮不安的一種外顯行為。書上一開始正是先以孩子為出發點的來訴說,如果你/妳的家裡有焦慮兒該如何是好?首先當然最重要的是家長要發現啊,小孩子可能連焦慮兩個字都沒聽過,或者也不懂是甚麼意思,但是在他/她的腦子裏、透過他/她身體的反應,就是出現了如此讓他/她不舒服的情況啊,雖然不是很喜歡確立病症跟分類,但還是有一些常見的焦慮狀況,一般主要是分離焦慮、社交恐懼、廣泛性焦慮症、強迫症、特定事物焦慮症、恐慌症以及曠懼症等等,聽起來是不是其實很容易就遇到了其中一兩種?作者有提到一句話是「家長不是為了保護孩子,帶領他們遠離一切。」有兩個很重要是你/妳不可能實行一輩子的部分,首先是你/妳的小孩很難一輩子都在你/妳身邊,他/她總是會有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再者焦慮是一種內在念頭的產生引發,也就是說你/妳根本不可能去操弄孩子的思想,事實上人們連自己的腦子都無法操弄了,怎麼還有餘力去操弄別人的呢?如果大家可以決定自己要想甚麼、不要想甚麼,那麼焦慮症就不會如此廣泛,許多睡眠障礙的人也應該至少超過一半有解了,一覺到天亮的機率瞬間提高許多。

關於焦慮症氾濫的成因為何?或許我們無法知道每個產生焦慮的來由,不過在這個世代有個最大的成因,事實上這個狀況絕對值得大家好好思索跟面對,那就是「手機跟網路」的到來。世界上最公平的事就是每個人每天都一樣的擁有24小時,然而有些人選花在手機上的時間、在網路使用的時間遠遠多於其所需要付出的,或許這可以替當事人帶來很多好處;但其實也帶來了許多產生焦慮的壞處,最主要的有兩種影響,一個是手機跟網路得到的訊息其實有可能讓人感到沮喪、害怕或是困惑,而當你/妳擁有這樣的感覺時,你/妳就有可能會感到焦慮;第二個是使用手機跟網路的時間,意味著你/妳會失去在現實生活裡可以直接參與活動的機會,許多活動像是跟朋友聚會、戶外運動或是各式各樣的運動其實都有助於心理健康,可是當你/妳花時間在手機跟網路上,就會喪失了這些東西,至於因為使用手機成癮影響睡眠、手機的藍光造成身體激素分泌的混亂、搞不清楚現實跟網路的社交狀況與需求,這些要談論下去就太多了,不過有一項特別想要分享的,就是不要讓小孩接觸新聞,如果真的要接觸的話可以由大人先篩選過,選擇好的新聞然後去跟孩子們討論分享,世界上還是有值得期待跟令人歡天喜地的事,那些讓人會徒增煩惱的事就先能免則免吧。

在一開始就有提到,這是一本談論關於家庭的書,另外也有提到關於生活狀態是會傳染的,所以如果你/妳家裡的小朋友是容易感到焦慮的孩子,那麼其實有另一個很大的成因是來自於家長本身就是很容易焦慮,而讓生活在同一個空間、每天看著自己生命中的榜樣,不知不覺中就慢慢習得了焦慮的模樣。因此先別管小孩有多焦慮了,你/妳自己是不是本身就很容易焦慮呢?如果是的話作者有提供了幾種方式讓人們練習,在分享給孩子們操作前,不妨自己也先嘗試看看吧。

第一個可以操作的原則是「制止自己過度思慮」我們確實無法阻止想法的產生;但面對不合理的想法產生時,我們其實是可以來針對這樣的念頭去問自己看看,這樣的煩惱跟念頭是可以解決問題嗎?如果不行的話那煩惱有甚麼用呢?還不如把心思放在去找尋可以解決問題的想法跟方法上。這件事情聽起來會很難操作嗎?告訴別人的時候應該是很容易的,可是當我們自己要操作時,你/妳會發現一切應該不是那麼容易的上手,因為令人焦慮的念頭就是會不斷的湧現出來,因此當自己有實際操作過,並且透過不斷的練習後經歷了整個歷程後,這時候要來跟孩子分享並且邀請他/她們一起嘗試做看看的時候,也才能更能理解他們所遇到的困境。

第二個可以操作的原則是「深呼吸」這個聽起來應該很基本吧?但大家可以問問自己,有多久沒有好好地深呼吸過了?深呼吸可以帶來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透過深呼吸我們可以釋放壓力,因為深呼吸的時候會發送信號到副交感神經系統,而這也是讓我們能夠好好放鬆跟休息的主要系統,也就是說當你/妳無法好好休息甚至睡覺,那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調,也就是副交感神經無法好好發揮自己的功能,這時候不妨做些深呼吸,絕對是會有立即性的幫助;而深呼吸也會降低焦慮感,事實上我們應該很常聽到過度換氣這件事,通常就是會發生在焦慮感發生的時候,這時候的呼吸是非常非常淺的,所以這時候趕緊採取深呼吸的方式,是可以達到冷靜下來的效果;而我覺得深呼吸最大的功效是將注意力拉回當下,因為當處在被還沒真正威脅或是只是想像威脅自己,然後就感到不安的情況下,趕緊回到現實、回到當下你/妳就會發現一切根本沒有那麼糟糕,而操作深呼吸這件事情不論多麼上手,也不可能達到自動化,意味著你/妳絕對要好好地停下來做這件事才有可能順利完成。深呼吸絕對是需要練習的,嘗試在不同時間點、不同情況下都做練習,也可以跟家人一起練習,在同一個空間裡各自練習自己的呼吸節奏、也試著嘗試相同的呼吸頻率看看,那會給家庭關係、親子互動達到不同的效果。

第三個可以操作的原則是「正念思考」這個已經是近年的顯學了,如果你/妳是第一次聽到正念或是對正念定義還比較一知半解的話,在這邊先做點解釋,這樣也可以明白為什麼作者會建議這個方式來當作處理焦慮的方式之一,正念這個詞是從佛教而來的,談的並不是它們的才是正確的,而是符合佛教操作的心理歷程跟學習模式,然而個人覺得後來被引用然後翻譯正念兩個字並不好,因為會讓人覺得是不是要「正向」思考或是「正面」思考但其實根本沒有這個意思,所謂正念要做的是指不帶任何批判、保持對當下的察覺,而這正是焦慮感湧上心頭時我們最做不到的。因此作者在提到正念思考的操作時,給予的建議是先做深呼吸、然後張開眼後描述眼前所見景象,接著再去感受內心恢復平靜的狀態,如果還是很混亂或是不舒服,那麼再多來回操作幾次,直到整個人穩定下來。這個方法應該是值得嘗試的,而當自己練習上手之後,更是一定要帶領孩子操作的。

書中的內容還有提到這幾年蠻流行的名詞「心理韌性」、在有些地方則是會用心理素質,都是差不多的意思,在書裡介紹了兩位學者對這四個字的解釋,一個是「人生中遇到困難時能夠勇敢,有放手一搏的能力」另一位則是定義為「一個人能夠從負面經驗捲土重來的能力」其實換成生活中比較常聽到的,就是「抗壓性」了,這個東西之所以會流行,我認為是因為大家慢慢發現,很多時候的表現不好並不完全是因為程度差、本職學能不夠、技術不好,而是因為心理素質不夠好而導致表現失常,而增強了心理韌性對於未來肯定是有好處的,作者也分享了幾個可以學習跟推進的方式。

首先是「透過日常挫折培養心理韌性」這應該是很基本的;可是卻被書裡拿出來當作其中一個項目,還是擺放在第一順位,我覺得這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警訊,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都要被提醒的話,那麼大家到底是有多嬌生慣養自己的小孩呢?生活中要有挫折其實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用個最簡單的形容狀態「不順心」只要事情不如自己的想法跟意思,基本上就很容易令人感到挫折了,尤其是在身體、心理、特別是經濟尚未獨立的小孩身上,不過很多時候家長都會容易想要省事、爭取自己方便跟休息的時間,就覺得順著孩子的心也不會怎麼樣啊,反正不吵不鬧不構成太大的困擾就好。的確這樣是很省事的,但這樣的省事卻不是真的為了孩子好,還有可能讓他們認為別人這樣作是應該的。當然也不是說甚麼都要讓孩子接受挑戰,只是他/她們絕對已經有了一些可以面對困難的能力,而當他/她們可以克服的時候,心理韌性也就會再提升一些。

再者是「透過彈性加強心理韌性」對於容易焦慮的人來說,其實某些層面就像先前介紹過的內向者,在障礙部分有很大的相似,也就是會有「僵固」狀態,每件事情的發生在他/她的經驗裡,當慢慢累積成一種SOP的時候,如果不是照表操課、遵守一切原則辦理,就會讓當事人感到十分焦慮,可是凡事怎麼可能會有永遠都不變的呢?除了大自然的法則以外,一切都是有可能會產生變化的,因此要讓焦慮的孩子試著在照顧者可以掌握的情況下,不妨用彈性的方式去讓他/她接受挑戰,像是接自己放學的人,不見得總是同一位,有時候是爸爸、有時候是媽媽、也有時候是熟悉的鄰居還是其他的親戚等等,雖然不同人對待自己的方式有所不同但至少都還算可以接受,如果今天為了讓小孩感到安心,當然這是非常重要的,而選擇甚麼事情都幫他安排好,也跟他/她講解詳細清楚,不然就跟上一點一樣,是很省事但也會讓孩子失去培養心理韌性的機會。

最後是「透過漸進式的接觸培養心理韌性」對於有需要固定行程的焦慮兒來說「時間」應該是最容易拿來做嘗試的,例如幾點就必須做什麼事情,一般來說有去上學的孩子應該會更有感,幾點要上課、幾點吃點心、幾點要午睡等等,所以一旦放假了焦慮小孩就會容易感到不舒服、不適應,大家不妨也可以用這個當作依據,如果你/妳的小孩作息並不需要那麼規律,換個角度思考,他/她是焦慮小孩的機率是比較少的;但我想很多家長其實是希望小孩作息要固定跟規律的,只能說魚與熊掌難以兼得啊,在這邊再舉個從前常跟朋友分享聊的內容,就是倘若有天有自己的小孩,必須是在自閉症跟ADHD中做選擇,那麼自己會傾向哪個呢?其實我們應該都要知道,任何好的事也好、壞的事也好,總是可以出現一體兩面的,就看是甚麼角度去看待跟是否懂得去善加應用了。對於時間很在意的小孩,在這個世界是說也會活的很辛苦,雖然這應該要是屬於比較正確的價值觀,不過現代人的時間觀念實在是常常讓人感到困擾啊。

最後來做點簡單的整理吧,焦慮不是病、你/妳可以把它當作情緒的到來,情緒是沒有對錯的,是中性的,只是比較負面的情緒就容易讓人產生不舒服的感覺,而選擇忽略它絕對是不可行的,直接好好地去面對它、談論它、甚至是處理它,我們才有可能讓這一切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小。

分享就到這裡囉,如果喜歡內容的話,歡迎留言回饋及分享。最重要的是,有興趣的話就去找書來看囉。
PS:目前這本書在博客來有非常優惠的價格喔,出貨速度也非常迅速,極度推薦給你/妳參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6K會員
256內容數
相信運動是好的、相信閱讀是好的、相信開放心態是好的,在這邊會分享關於運動、教育跟心理的相關內容,歡迎一起來聊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東方、在亞洲的風俗民情來說,其實內向者的比例應該是蠻高的,可是常常我們都被要求要展現出比較外向的一面,或是外向才是比較正確的?但每個人都有他/她自己的模樣,與其強求變成另一個模樣,不如多多深入瞭解自己、進而去好好發揮自己吧。
「我們從來都不是在閱讀書本,而是透過書本閱讀自己,若非為了認識自己,就是為了檢視自己。」看到這段文字,不曉得你/妳有甚麼感覺跟想法呢?在書目治療的世界裡,我想可以找到貼近自己內心的文字,那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在這本書裡,用另外一種第一人稱的書目治療師角度,去切入分享在遇到有這種訴求的來訪者,是採用
你/妳喜歡看書嗎?又或者說要喜歡看書才能夠好好閱讀嗎?其實如果你/妳是要找一種放鬆&調整心理狀態的方式,那麼不妨可以從閱讀這件事下手看看,畢竟沒有試過怎麼會知道呢? 在這本書裡會分享關於書目療法的相關應用,以及分享有哪些選書的方式?不論是喜歡看書或是想嘗試閱讀方式的你/妳,都歡迎參考看看囉。
在東方、在亞洲的風俗民情來說,其實內向者的比例應該是蠻高的,可是常常我們都被要求要展現出比較外向的一面,或是外向才是比較正確的?但每個人都有他/她自己的模樣,與其強求變成另一個模樣,不如多多深入瞭解自己、進而去好好發揮自己吧。
「我們從來都不是在閱讀書本,而是透過書本閱讀自己,若非為了認識自己,就是為了檢視自己。」看到這段文字,不曉得你/妳有甚麼感覺跟想法呢?在書目治療的世界裡,我想可以找到貼近自己內心的文字,那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在這本書裡,用另外一種第一人稱的書目治療師角度,去切入分享在遇到有這種訴求的來訪者,是採用
你/妳喜歡看書嗎?又或者說要喜歡看書才能夠好好閱讀嗎?其實如果你/妳是要找一種放鬆&調整心理狀態的方式,那麼不妨可以從閱讀這件事下手看看,畢竟沒有試過怎麼會知道呢? 在這本書裡會分享關於書目療法的相關應用,以及分享有哪些選書的方式?不論是喜歡看書或是想嘗試閱讀方式的你/妳,都歡迎參考看看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焦慮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常伴隨著心理與生理症狀。本文將介紹焦慮症的症狀,並探討應對方法。透過瞭解焦慮症,讓讀者能更好地照顧自己。
Thumbnail
焦慮的人總是試圖掌控婚感情、健康、財富,甚至他人的行為和感受,以尋求安全感和滿足。 但生活中很多事情是無法控制的。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焦慮」幾乎已經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從孩子到大人,從社會各個不同領域跟階層,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焦慮 我跟家裡老大都是很容易焦慮的性格,想到有事還沒做會焦慮,事情做完了也會焦慮😖 除了對於事情的焦慮感以外,更多的是對人生的焦慮 很多時候在人生的路口,不知道該往哪兒走,好像GPS有點失控
Thumbnail
焦慮症患者害怕休息放鬆可能並不是因為懶散,而是因為焦慮症帶來的一種心理狀態。焦慮症患者可能會感到害怕休息放鬆,因為當他們處於放鬆狀態時,他們可能感到更加無助、失控和….
Thumbnail
在科技迅速發展的現今社會,過多的選擇和資訊常常讓人們感到焦慮和壓力。這篇文章解釋了焦慮的根源以及如何應對焦慮情緒。作者提出了以正向思考和減法生活等方式來放鬆生活、降低壓力。
Thumbnail
焦慮是我們演化的一個重要工具,運用這種緊張的生理反應來迴避危險,是對生存至關重要的技能。本文分享了兩種強大的科學有效工具,包括呼吸法和運動,可以幫助減輕焦慮帶來的緊張感。建議在辦公室試著到周圍走一圈,或者到倉庫中找些便利貼;在家工作時,播放兩首最喜歡的歌跳舞。所有這些可能性都將有助於降低焦慮水平。
這個世代充斥著無以名狀的焦慮,以各種型態存在在我們周圍。關於這焦慮是怎麼來的,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說法,心理學家,上班族,學生,大概就算是上流社會也有自己的焦慮。在這裡我想試著討論的是,我們能如何面對這樣的焦慮,是否可以有除了靈性以外的作法。而我之所以想討論,也是因為我本身也深受所苦。 我沒有任何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焦慮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常伴隨著心理與生理症狀。本文將介紹焦慮症的症狀,並探討應對方法。透過瞭解焦慮症,讓讀者能更好地照顧自己。
Thumbnail
焦慮的人總是試圖掌控婚感情、健康、財富,甚至他人的行為和感受,以尋求安全感和滿足。 但生活中很多事情是無法控制的。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焦慮」幾乎已經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從孩子到大人,從社會各個不同領域跟階層,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焦慮 我跟家裡老大都是很容易焦慮的性格,想到有事還沒做會焦慮,事情做完了也會焦慮😖 除了對於事情的焦慮感以外,更多的是對人生的焦慮 很多時候在人生的路口,不知道該往哪兒走,好像GPS有點失控
Thumbnail
焦慮症患者害怕休息放鬆可能並不是因為懶散,而是因為焦慮症帶來的一種心理狀態。焦慮症患者可能會感到害怕休息放鬆,因為當他們處於放鬆狀態時,他們可能感到更加無助、失控和….
Thumbnail
在科技迅速發展的現今社會,過多的選擇和資訊常常讓人們感到焦慮和壓力。這篇文章解釋了焦慮的根源以及如何應對焦慮情緒。作者提出了以正向思考和減法生活等方式來放鬆生活、降低壓力。
Thumbnail
焦慮是我們演化的一個重要工具,運用這種緊張的生理反應來迴避危險,是對生存至關重要的技能。本文分享了兩種強大的科學有效工具,包括呼吸法和運動,可以幫助減輕焦慮帶來的緊張感。建議在辦公室試著到周圍走一圈,或者到倉庫中找些便利貼;在家工作時,播放兩首最喜歡的歌跳舞。所有這些可能性都將有助於降低焦慮水平。
這個世代充斥著無以名狀的焦慮,以各種型態存在在我們周圍。關於這焦慮是怎麼來的,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說法,心理學家,上班族,學生,大概就算是上流社會也有自己的焦慮。在這裡我想試著討論的是,我們能如何面對這樣的焦慮,是否可以有除了靈性以外的作法。而我之所以想討論,也是因為我本身也深受所苦。 我沒有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