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許許多多關於育兒的相關書籍;但要說以非教科書式的內容來說,這一本大概是像極了教科書、而且是那種比教科書還教科書,但卻讓人可以好好閱讀的。作者的背景是一個自己帶早產兒的媽媽,由於孩子天生狀況比較多,因此便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斷努力精進自己的育兒能力,並且在網路上與人分享交流,殊不知得到許多家長的共鳴跟回應,不得不說教養孩子真的是為人父母很大的人生課題啊。 書名其實就非常吸引人,之前都是看了很多北歐式教育的書,那麼美國的幼稚園是怎麼一回事呢?當然這不是保證最好,只是真要說的話至少每個選擇背後有它的邏輯跟考量,是不是一定要讓孩子上學?這絕對是每個家長要面對的,只是如果家長的心態只是時間到就該上學、哪裡方便就去哪之類的,那麼孩子的成長勢必會產生許多讓人不解跟困擾的部分。 「以教為主 VS. 以玩為主」這兩者是常見的兩種幼稚園經營模式,沒有對錯端看家長態度;但比起這件事作者提到去讀書還要更重要的事、也就是有沒有做好以下三個內容「準備好參與活動,包括坐姿跟頭腦」「準備好負責,孩子跟家長都要知道自己的責任」「準備好去尊重別人,也包括環境、動物等等」這些事聽起來有可能在上幼稚園前在家準備好嗎?如果是在兩到三歲左右,其實是可以的、而做這些準備其實很簡單,就是回到人們說的「學校是小型社會」所以如果希望孩子真的能在學校有所學習,這三個內容是要先做好準備的,而且是會在報名幼稚園時被當成面試的內容喔😏😏😏 「雞蛋從外面打破,就是餐桌上的食物;從裡面打破,就是鮮活的生命」這本書最觸動人心的就是這句話了,無論什麼樣的內容跟做法,覺得都可以回到這裡,如果希望孩子好好長大,那麼他/她就勢必要有所學習;但是家長到底應該怎麼作?如果只是著急、只是填鴨式、只是幫忙甚麼都做好、只是完全順從孩子當下的需求,那麼就很難教養出一個對於生命有動力、有熱愛、有責任的孩子,會讓人困擾的往往不就是那些沒有被好好喚醒對世界充滿求知的孩子們嗎? 教養小孩其實真的是非常讓人感到疲累的,必須到處都充滿了細節、充滿了大人的用心,如果有哪些環節不到位的話,那麼就相當於種下日後讓人煩惱的小種子,可是換個角度思考正因為如此,孩子可以讓人放心、讓人覺得不再需要追在後面,這不也是當父母的一種成就嗎? 書裡面有個觀點相當值得讓人好好想想「如果你/妳再不聽話的話,我就跟爸爸/媽媽講」會出現這樣的內容應該是不讓人意外的,畢竟有時候顧孩子就是會顧到心力交瘁、需要有另一個人幫忙;但作者的意思是從孩子的角度來看,意味著現在這個時候,是沒有大人或是有能力的人可以照顧好自己,因此孩子在當下的情況會變的更加失控、因為內心的安全感是相當不足的。那麼要不要跟孩子當朋友呢?作者孩子的一個老師提到「孩子的人生會有許多朋友;但不會出現第二個父/母親,因此對孩子進行適當的管教是父母的責任」 看完整本書讓人想到,每個孩子的規矩都是從「透過結果來判斷行為」「他律期」「自律期」也就是說太早讓孩子練習做決定、其實只是自找麻煩而已,因為從發展的角度跟階段來說實在太早了,而還有很多很多事情也是一樣的,沒有那麼多的百萬中之一的天才,所以要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也要把其當作大數據裡的一份子,一步一步循序漸進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