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師觀點】從MeToo事件談受害與加害的承認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最近,#MeToo在社群裡沸沸揚揚。
不過,這些在內在的攪動,已經不再像過去那種「看著別人揭開傷口,於是自己始終不願意面對的創傷也被迫掀開」的刺骨,而是一種因著「在療癒這道主創傷和向下深根的次要傷口十多年之後,與『面對傷口』的頻率共振的時候,能感覺到自己的傷口癒合地更好了!」而混雜著微量疼痛和喜悅的複雜感受。
此外,社群凝聚出來的共識,也有相當程度地改變。
整個社會關注事件的姿態,不僅已經離開「檢討受害者」的狀態,更改以支持和聲援的形式來跟進事件;而這也讓「曾經被母親以『為什麼妳沒有保護自己?』堵地啞口無言」的我感動地流下眼淚⋯⋯一直以來,我想從親人和重要長輩口中聽到的「這是不對的!」、「沒有人應該被這樣對待!」的話,終於在時隔三十多年之後,在社群媒體的留言裡,看到。
與此同時,我也和大家一起更深入地探究:加害者應負的責任。

「加害者應負的責任」有哪些?

在討論「加害者應負的責任」的時候,我基於療癒自身創傷和承擔過錯的經驗,想要引述《道歉的力量》裡所列舉的、受害者會想要下列一~數個可以得到滿足的七種需求:❶重新獲得尊嚴、❷確知加害者與自己有相同的價值觀、❸確保錯不在自己身上、❹得到加害者不會造成更多傷害的保證、❺加害者有得到懲罰、❻獲得合理賠償,以及❼可以表達因著對方的過失而遭受的痛苦和其他感受。

但是,在這七種需求之外,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承認。

這裡所說的「承認」,不只是加害者要承認自己的過失,也是受害者要承認自己的受傷、與受到傷害的痛苦在一起⋯⋯無論哪一方,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受害者的承認與不承認

當我藉由自己的經驗來進入受害者視角的時候,我發現:承認自己的受傷,可以分成二個階段:①是否認,很多時候甚至是不自覺地逃避;②是承認,有意識地緩步靠近。
就我的經驗來說,面對創傷之前的歲月,是超過二十年的;當時,因為需要依附原生家庭來讓自己生存下去,於是將創傷掩藏在心底深處。這樣經過長時間養成的逃避慣性,讓我無法透過「與自己真實的情緒感受在一起」來愛自己,也變成一個「想要從別人那裡獲得愛」的人,即使在別人的閒語言語裡被貼上「沒人愛就活不下去!」標籤,也依然我行我素地在一段接著一段的關係裡,尋找被愛的可能性。
然而,在二十出頭的時候,我用肢體和言語暴力傷害了當時的女朋友。那時,我知道自己不應該這樣對待她,也有在事後向對方道歉;但是,這樣表淺的遏止,無法有效地斬斷一直奔流而出的負面情緒⋯⋯後來,我為了不再傷害她,選擇將憤怒釋放在自己身上;只是,這樣還是會破壞關係,而她也離開了我。
那時的我不知道:創傷,除了會讓我成為受害者,也會變成加害者。
後來,我終於真正地面對創傷。在首次的療癒裡,我揭開傷口,並且單純地以為創傷不過就是一個傷口,加害者也只有一個人;但是,在那次的療癒過後,接踵而來的是這顆創傷種子在種下去後所向下延展出去的根、向上茁壯的樹幹,以及因著枝繁葉茂而有的樹蔭。
加害者「們」,也如雨後春筍地冒出來。
父親,首次針對此事所進行的對話,是由我發起的;那是在我第一次療癒(因著與小時候的「父親在跟我玩!然後玩過頭了!」的想法整合,掙脫掉母親罩上的「亂倫未遂受害者」牢籠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力量)過後。那一次的對話裡面,父親並沒有承認對我做的事情,並且帶著迴避的眼神說出「我也這樣和孫子玩!孫子有反應『不舒服』。」,以及「母親至今還會以此來提離婚」⋯⋯那次對話之後,還未揭開後續傷口的我,心滿意足地離開。
母親,其實在第一次的療癒之前,就曾經因為擅自翻閱我的筆記而得知「我正在往揭開傷口的方向前進」,然後在我回家之前就在我的臥室裡等候,然後突襲式地向我下跪。當時的我,除了只認為父親是加害者以外,還帶著「一直以來蒙受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連忙將母親扶起,沒有接受這份歉意。殊不知,在繼續療癒的過程中,看見母親的置之不理是有讓創傷加劇的;但是,當我帶著「不要再承受如此沈重的罪惡感了!」的想法向她提及此事時,母親卻用「過去就讓它過去!不要再提了!」的說詞,讓我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而其他的親友,在母親與父親雙雙過世之後,接連地用「要維護他們的名譽」的託辭來露出「早就知道此事」的馬腳,或是講出「我是到現在才知道!但是妳也沒有怎麼樣,就不要再怪他們了吧⋯⋯」的傷害性字句。這些人當中,最明顯地站在加害者那邊的行動是「不僅佯裝不知情,還用『爸爸和媽媽那麼好,為什麼不願意和他們互動?』的不解來要求我」,他們甚至在其他親戚咄咄逼人地將我摁在「不孝順」泥灘裡面的時候,不但不會維護我,還會站在道德制高點地擺出「她就是這樣的人!」的姿態。
於是,這道創傷在那些人「明明可以選擇陪伴受害者,但是卻加入加害者行列」的狀態下,讓其嚴重程度持續擴大;甚至,讓應該要在真正的加害者過世之後就停止累加傷害程度的計算表單,重新被啟動。
經過這些年的持續療癒,我深刻地認知到:承認傷口的存在,真的非常不容易。
無論是面對主要創傷,或是次要傷口,都會讓人再次進入痛苦的深淵,全都需要鼓起很大的勇氣;但是,即便如此,我還是會願意朝著「離開受害者,不去變成加害者,成為復原者」的目標前進,然後在持續的療癒裡強壯自己的心智肌肉,緩步接近更深沈、過去無法承受的痛苦⋯⋯畢竟,要面對創傷,特別是被「所愛之人」施加的創傷,真的是難上加難。

加害者的承認與不承認

轉換進入加害者的角度,我發現:要承認自己對他人造成傷害,要跨越的不只是「對自我的責備」,更要承受「對方的指責」;有時,更會像最近的「#MeToo」事件那樣,加害者還要去面對受到影響的社會大眾⋯⋯所以,許多加害者在會直接拒絕承認、選擇逃避。
在此,雖然「不承認」有許多值得探討的背景成因,但是我想討論的是「承認」的層次:①知道自己做錯了,但還會再次做出傷害行為;以及②知道自己貶低了對方的尊嚴、破壞了關係中的信任與安全感,並且能夠拔除加害行為的根源。
在「二十多歲時,用肢體和言語暴力傷害了當時的女朋友」的經驗裡,當時的我在施暴之後,腦海裡面其實都在用「對方明明知道我在什麼情況下會感到生氣;但是,她還是要那樣做/說,擺明是在激怒我!」的說法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不僅完全沈浸在自己的情緒裡,更無法去看「對方因為我而受傷」的狀態;承認錯誤、向對方道歉,甚至給出「不會再這樣!」的保證,其實都只是不希望對方離開的緩兵之計。
數次之後,我害怕相戀多年的女朋友會選擇離開,便將這股抑制不住的憤怒轉到自己身上,會在心裡羞辱自己、也會用手打自己;最後,我整個人都悶住了⋯⋯在長達一年多的陪伴之後,對方最終也提出分手。
在那之後,我在找尋「修復創傷的方法」的過程中,接觸到了【療癒】。
也在不斷疊加的療癒的厚度裡發現:沒有修復的創傷,會讓人在關係靠近、碰觸到創傷的時候,陷在受害者的「自我保護」思維裡,不僅會出現①將對方投影成加害者,於是攻擊了對方的狀態,甚至會有②以「為了避免再次受傷,想要瞭解加害者的動機、建構『癥兆—實際行為』之間的關係」為出發點,結果卻因此而必須要進入加害者的角色,於是將自己賠了進去。
創傷,讓人反覆扮演「受害者」和「加害者」,即便不是故意的。
其實,在學習【療癒】之後,我還是會進入受害者/加害者狀態。
但是,我也慢慢地在摸索中清楚地認知到:基於「存在的不可消滅性」,推導出「關係也同樣不會被打破」的定律,跳脫「將焦點放在『如何維持關係?』」的思考迴圈,來到「既然關係是必然存在的,那人與人之間的傷害就肯定會發生;與其避免傷害,不如聚焦於『創傷後的修復』」的視角。
透過【療癒】,我可以提高接收「進入受害者情結囉!」警訊的靈敏度,也能夠降低「進入加害者角色」的可能性;當然,也能在真的還是走到「加害者」境地的時候,讓自己不會再因為自我和他人的責備而不願承擔,並且在有效率地下探與修復傷口之後,離開受害者的自我保護(隔離?)模式,用「擁有充足的心理空間來承接對方」的狀態,重新回到關係裡面。
最後,和對方攜手解開「如何提升關係的品質?」這道題。

最後,這篇文光是講「加害者應當滿足受害者的一~七項需求的前提:承認」就有蠻大的篇幅了,下一篇再來聊「受害者應被滿足的需求」。
對了!你也在關注最近的「#MeToo」事件吧?
無論內在被翻攪出了些什麼,那都是一份誠摯的邀請,一個來自內心深處的「與自己更加靠近吧!」的招手⋯⋯然後,歡迎贊助我,讓【內在小孩轉大人】專欄可以繼續深度挖掘下去喔!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前陣子開始,我的臉書版面就被「台大經濟系系學會會長的選舉政見」的圖片蠻大幅度地佔據。 因為我的身份,我感覺到被攻擊,並且無意識地想要反擊;但是,那會進入「講出更難聽的話來傷害對方」的角色,然後陷入無止盡迴圈⋯⋯於是,我離開戰場,開啟另一個提問。 為什麼他們會公開歧視他人,並且不覺得這有什麼?
這陣子,台中市居仁國中的黃老師性侵案,在社群媒體上沸沸揚揚地蔓延著。 而這件事情,也同樣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因為「身為生理女性,在八、九歲的時候,我曾經發生過〈父親咬了我的胸口和大腿內側〉的事情」,所以我總是對於類似事件的相關人等的反應和處理模式,感到好奇。
被看見,是一種被感知到的狀態,是「我是存在的」的直接證據。 而「存在」之於個體,更是一個重要且根本性的議題。因為在我長達十年的療癒師職涯裡可以發現:會讓人產生創傷的經驗,共同的核心都來自於「存在的抹煞」。
奶奶總是讓她覺得:「我應該要一次就學會、一次就做好;不然的話,我就是笨蛋,永遠學不會、永遠做不好⋯⋯」。而這個創傷,不但讓她無法專注地學習,會需要分心去擔心、害怕別人發現自己的不足,更讓她錯失了許多成長的機會。
從前陣子開始,我的臉書版面就被「台大經濟系系學會會長的選舉政見」的圖片蠻大幅度地佔據。 因為我的身份,我感覺到被攻擊,並且無意識地想要反擊;但是,那會進入「講出更難聽的話來傷害對方」的角色,然後陷入無止盡迴圈⋯⋯於是,我離開戰場,開啟另一個提問。 為什麼他們會公開歧視他人,並且不覺得這有什麼?
這陣子,台中市居仁國中的黃老師性侵案,在社群媒體上沸沸揚揚地蔓延著。 而這件事情,也同樣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因為「身為生理女性,在八、九歲的時候,我曾經發生過〈父親咬了我的胸口和大腿內側〉的事情」,所以我總是對於類似事件的相關人等的反應和處理模式,感到好奇。
被看見,是一種被感知到的狀態,是「我是存在的」的直接證據。 而「存在」之於個體,更是一個重要且根本性的議題。因為在我長達十年的療癒師職涯裡可以發現:會讓人產生創傷的經驗,共同的核心都來自於「存在的抹煞」。
奶奶總是讓她覺得:「我應該要一次就學會、一次就做好;不然的話,我就是笨蛋,永遠學不會、永遠做不好⋯⋯」。而這個創傷,不但讓她無法專注地學習,會需要分心去擔心、害怕別人發現自己的不足,更讓她錯失了許多成長的機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在保險業務這一行,相對看到生病的案例比一般人多。 最近接連被問「類風濕性關節炎」,一位是才20幾歲的年輕妹妹,媽媽很傷心難過,我請朋友轉達務必相信安東尼飲食療法,因為在醫療靈媒的第一本書裡的第五章,就有振奮人心的療癒案例分享。 #類風濕關節炎 比較好的說法應該是「關節腫脹疾病」「關節疼痛症」或「無法
Thumbnail
🍀🍀🍀fumi老師:❤️❤️❤️ ✅一對一的技術指導是來參加復訓同學的福利,當然以新的學生為優先,剩下的機會即⚽️開放給復訓的同學🥰🥰🥰 🌸每一個人因為每個人的天賦不同,每個人也會因為自己的練習量都不同,所以,技術指導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對我而言,創辦【富美子靈氣美學】的初
Thumbnail
在經歷了幾個身份:台灣的小學老師,進出口貿易公司老闆,專欄作家,法國:餐廳owner,主廚,出版社社長,作家,和美國的餐廳顧問後,我將自己未來的數年定位在“食物療癒師”這個身份上。
Thumbnail
看起來駭人的書名確實吸引了我的目光,而原本誤以為是患者所寫下的文字,實則是一位精神科醫師曾經對患者說過的話。或許你也與我一樣感到不可置信,但連作者都很訝異當時怎麼會在諮商的時候對患者脫口而出如此刺激性的話語,但神奇的是這句看似絕對禁忌的話卻在絕望的患者身上起了作用,也讓患者卸下了心防而因此放下沈重的
Thumbnail
《醫生說我可以去死沒關係:日本王牌精神科醫師終極療癒秘訣,治好1000顆破碎的心!あなたが死にたいのは、死ぬほど頑張って生きているから》 📖 活著的人只要想著一件事就好,那就是活下去   一本充滿愛的書,一盞獻給所有「心苦人」的療癒明燈!   榮獲2021日本心理大獎「評選委員會MVP獎」!日本A
Thumbnail
當你們看見你們今生所帶來的任務、所要面對的課題,你將對你此刻所發生的一切,全然明白:「你知道為何在此,為何是這個人,為何是這件事」,都明明白白攤在眼前。肉身的你必須帶著靈魂的你前進,你們是一體的,不能有其中一個跟不上,你們會彼此等待,然後牽手,一起走向你們決定好的那個目標。
Thumbnail
摘自聖嚴法師開導108課/吳若權筆記 🌠 在靈氣的世界裡,療癒師是一個連結靈氣與個案療癒的管道。 連結的管道我們稱為「載體」,「載體」關係療癒時靈氣的能量層級,當我體驗不同的靈氣療癒師時,我發現「載體」應該是相當於電腦的容量,靈氣不會給予超乎「承載體」的能量這是確定的事實。 🐦🌈 這真的跟療癒
Thumbnail
Yoga Retreat @ Greece  I do not know who need to hear this, but here it goes When you are blessed with a responsibility as a leader, teacher, coach,
Thumbnail
以前都會覺得諮商師和療癒師都是聖人! 但是當自己走過人生的低谷,再走上療癒師這條路時,你會發現自己可以藉由過去的經驗,同理別人,自己不再會被情緒的漩渦捲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在保險業務這一行,相對看到生病的案例比一般人多。 最近接連被問「類風濕性關節炎」,一位是才20幾歲的年輕妹妹,媽媽很傷心難過,我請朋友轉達務必相信安東尼飲食療法,因為在醫療靈媒的第一本書裡的第五章,就有振奮人心的療癒案例分享。 #類風濕關節炎 比較好的說法應該是「關節腫脹疾病」「關節疼痛症」或「無法
Thumbnail
🍀🍀🍀fumi老師:❤️❤️❤️ ✅一對一的技術指導是來參加復訓同學的福利,當然以新的學生為優先,剩下的機會即⚽️開放給復訓的同學🥰🥰🥰 🌸每一個人因為每個人的天賦不同,每個人也會因為自己的練習量都不同,所以,技術指導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對我而言,創辦【富美子靈氣美學】的初
Thumbnail
在經歷了幾個身份:台灣的小學老師,進出口貿易公司老闆,專欄作家,法國:餐廳owner,主廚,出版社社長,作家,和美國的餐廳顧問後,我將自己未來的數年定位在“食物療癒師”這個身份上。
Thumbnail
看起來駭人的書名確實吸引了我的目光,而原本誤以為是患者所寫下的文字,實則是一位精神科醫師曾經對患者說過的話。或許你也與我一樣感到不可置信,但連作者都很訝異當時怎麼會在諮商的時候對患者脫口而出如此刺激性的話語,但神奇的是這句看似絕對禁忌的話卻在絕望的患者身上起了作用,也讓患者卸下了心防而因此放下沈重的
Thumbnail
《醫生說我可以去死沒關係:日本王牌精神科醫師終極療癒秘訣,治好1000顆破碎的心!あなたが死にたいのは、死ぬほど頑張って生きているから》 📖 活著的人只要想著一件事就好,那就是活下去   一本充滿愛的書,一盞獻給所有「心苦人」的療癒明燈!   榮獲2021日本心理大獎「評選委員會MVP獎」!日本A
Thumbnail
當你們看見你們今生所帶來的任務、所要面對的課題,你將對你此刻所發生的一切,全然明白:「你知道為何在此,為何是這個人,為何是這件事」,都明明白白攤在眼前。肉身的你必須帶著靈魂的你前進,你們是一體的,不能有其中一個跟不上,你們會彼此等待,然後牽手,一起走向你們決定好的那個目標。
Thumbnail
摘自聖嚴法師開導108課/吳若權筆記 🌠 在靈氣的世界裡,療癒師是一個連結靈氣與個案療癒的管道。 連結的管道我們稱為「載體」,「載體」關係療癒時靈氣的能量層級,當我體驗不同的靈氣療癒師時,我發現「載體」應該是相當於電腦的容量,靈氣不會給予超乎「承載體」的能量這是確定的事實。 🐦🌈 這真的跟療癒
Thumbnail
Yoga Retreat @ Greece  I do not know who need to hear this, but here it goes When you are blessed with a responsibility as a leader, teacher, coach,
Thumbnail
以前都會覺得諮商師和療癒師都是聖人! 但是當自己走過人生的低谷,再走上療癒師這條路時,你會發現自己可以藉由過去的經驗,同理別人,自己不再會被情緒的漩渦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