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影響行為的典範 --- 五歲老奶奶去釣魚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不曉得大家對於繪本的概念是甚麼?少少的字很多的圖?還是說那是給小朋友看的,給大人看實在太幼稚?又或者覺得缺乏故事性、敘事性,所以應該很難有感觸跟收穫?在這邊想要先說明一下,那就是繪本的定義是指「畫出來的書」也就是說它可以是整本都只是圖畫,如果加上了文字之後再把它抽掉,也可以知道這本書在說的內容是甚麼,所以繪本不是適合給小朋友看的書,而是小朋友也很適合看的書,既然是小朋友也很適合的話,那麼大人肯定是適合的,因為大人的理解能力跟經驗,絕對是能夠更好去解讀繪本的內容。之所以花這個時間去解釋繪本,是因為覺得或許有很多人對於繪本的認識,可能就跟對正念思考的定義,有那麼一些些的誤解,而當我們對於事情的認識有了開始的錯誤,後面就很難用適合它的方式去面對它、甚至使用它,所以如果是第一次聽到關於繪本的定義,也歡迎把正確的觀念傳達給身邊的人喔。

五歲老奶奶去釣魚,如果你/妳是一個大人,看到這樣的標題會對書的內容有甚麼想法呢?還需要去看到書裡面的畫才有可能知道到底在說什麼嗎?我想一般的大人應該可以猜出十之八九的主要內容,在這邊邀請你/妳先想一下,你/妳是一個會在意年齡的人嗎?你/妳是一個會把年齡掛在嘴邊,然後說因為自己幾歲了就不適合做某某事的人嗎?認為某些事情是屬於年輕人的專利?如果你/妳是常常有這種想法的人,那麼這本書絕對是值得你/妳花時間慢慢咀嚼,甚至是好好想一想故事的走向還能怎麼發展?

當初會發現這本書,是在閱讀療癒身心的書目療法時,書本的最後作者介紹了一些常見的狀況所推薦的書籍,還記得那個標題是這樣下的「似乎因為年紀而想要放棄某些事物」當下就這段文字直接打動了我,自認為已經是很不會受到年紀影響,而放棄想追求夢想的人了;但難免還是常常會有感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有些事情是越來越力不從心、有些事情則是時間已經是不等人了,所以就想看看如果今天遇到這樣心理議題的話,是有甚麼書籍可以閱讀的呢?想不到得到的回應是繪本形式的書籍,書名還取為五歲老奶奶,這是多麼反差的標題,哪有五歲就叫做老的呢?全世界有幾種生物活了五年就是老的呢?就算是毛小孩們,像是貓啦狗啦也要活個超過七年才勉強開始進入老年,其他一般生物沒活個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也都不會被稱為老啊。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的內容?就是如果要讓老人家有活力、小朋友有機會表現自己跟學習,那就讓幼稚園的孩子去到安養院跟這些長輩們互動,這本書就差不多是這樣的意思,故事主角的老奶奶已經98歲了,而跟她一起作伴的貓咪今年五歲,貓咪每天都很有朝氣跟精神的出門去釣魚,也邀請老奶奶一起前往;但是老奶奶總是用自己已經98歲了當作理由而拒絕貓咪的邀請,直到要過99歲生日的時候,她跟貓咪說要麻煩牠去買蠟燭,生日蛋糕上如果不是插足實際年紀的蠟燭數,那麼就不是真正的生日了,結果貓咪為了趕快回家吃到蛋糕,在路上弄破了裝蠟燭的袋子而不知道,回到家時才發現只剩下五根蠟燭,而最後她們用了五根蠟燭替奶奶過了99歲的生日,不過因為只有插五根蠟燭,老奶奶對於自己年齡的定義就變成五歲了,而這一切就開始不同了。

如果要用簡單幾個字來形容這個轉變,就是所謂的「心理影響生理」聽起來很沒有甚麼;但生活中我們常常就是如此,以這個繪本的內容來說,因為我們認為自己已經是98歲的心理狀態了,怎麼會合適去釣魚呢?可是當我們心裡面想的是我才五歲啊,這個年紀不出去玩、不去河邊釣魚怎麼對呢?結果光只是這樣想,就整個精神都變的抖擻了,不知不覺的也走到離開家很遠的地方,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心態不同的時候,對於很多事情的認知就會不同;但很多時候我們是受到經驗的不同而判斷事情的狀況不同,舉例來說如果你/妳這輩子還沒有出過國,去那些土地特別大的國家,在臺灣光只是坐著三小時的車大概就會覺得有點遠,可是在中國、在歐洲、在美國等等,開個幾天幾夜的車、超過一千公里才抵達目的地是會有的事,可是對當地人來說疲勞感就不會那麼重,這就是經驗造成的差異,然而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有機會體驗;但我們是隨時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的。

這本書裡面還讓人有一個很大的感觸是,小時候我們總是希望自己可以趕快長大,而隨著年紀長到某一個數字時,我們似乎就也不再希望看著它繼續增長,所以就慢慢有一個狀況是不管別人怎麼問就是永遠18歲之類的,這其實也是一個很特別的情況,為什麼會是18這個數字?不是19?不是22?不是25呢?我想這是另一個社會文化下的產物吧?就是說我們認識的成年那一天,就是18歲,在18歲之後彷彿一切都變的有所不同了,可以做很多以前被說是等你/妳成年再來說、等你/妳成年就可以做的事;然而大人們卻沒有告訴我們,成年後還有很多我們不想做的事也必須要去做,然而慢慢的彷彿停留在18歲就好,再多一點點歲數就增加多那麼一點點的責任,讓人想都不敢想。不過跟書裡面不同的是,很多人都是嘴上說自己永遠18歲,身體行動並不是如此,不曉得大家有發現嗎?書中的老奶奶嘴巴上說著自己才五歲,於是便決定出遠門、去釣魚、把鞋子脫掉走進河裡弄的圍裙都濕掉了,那麼說自己永遠18歲的人,還有做出18歲那一年的模樣嗎?還記得18歲的心情感受嗎?我想很多應該比較像是單純安慰自己、沒有要面對事實。

這本書的作者本意是要給高齡的老婆婆看的,而我自己則是認為家裡有長輩的成年人都可以看,不曉得看完分享的內容後,你/妳覺得還有沒有其他狀態的人也適合看呢?作者在書本的最後提到一件事「或許有人會說圖畫書是給小孩子看的吧?可是啊我覺得老婆婆才是最有童心的人呢!」事實上童心應該是每個人都有的。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是丟掉了甚麼,而是把某些東西慢慢收起來了、然後久了就忘了;但這不代表它不曾出現過,也不能再度被提起,希望大家都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理想心理狀態生活啊。

分享就到這裡囉,如果喜歡內容的話,歡迎留言回饋及分享。最重要的是,有興趣的話就去找書來看囉。
9.7K會員
200內容數
相信運動是好的、相信閱讀是好的、相信開放心態是好的,在這邊會分享關於運動、教育跟心理的相關內容,歡迎一起來聊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想法之一:男人對單一性長期伴侶的複雜性:文化、社會和生物學因素的影響。男人對單一性長期伴侶是一個受到文化和社會影響的現象。傳統上,男性的本能是讓越來越多的女性受孕,這是繁衍後代的基礎。然而,現代社會中,單一性伴侶被廣泛認為是一個穩定的關係形式,能夠提供長期的情感和性支持。 男性維持單一性伴侶的感覺類似於女性為了自己的體態跟健康狀態接受健身結束後的痛苦和節食的痛苦。這種
Thumbnail
avatar
Anita(希塔療癒,人類圖,寵物溝通,塔羅,解夢)
2023-05-06
非常在意別人的想法?苦於受他人評價影響?給高敏感工作者自我調適的實用指南《相信你自己》所謂的「高敏感族群」是指心理上,對內、外在刺激很敏感,容易被情緒影響淹沒的一群人,大約有15~20% 的人天生就是「高敏感族」,他們常常面臨各種壓力、焦慮與自我懷疑,以至於缺乏自信。《相信你自己》就是一本對於高敏感的工作者如何在職場悠遊自處,以及進一步發揮優勢提供有用建議的好書。
Thumbnail
avatar
我是老查
2023-04-22
【影評】窒友梅根 - 從教育議題的角度來分享我對這部新奇的恐怖驚悚片的想法讀者們好,我是巴斯光綸,這次要分享的是《窒友梅根》,我非常喜歡這部作品!
Thumbnail
avatar
巴斯光綸
2023-02-27
❝ 攝影,只是某個人對世界的想法 (Color in Life, Franco Fontana) “Photography is just a part of yourself that goes to witness the world”,同一片風景,在任何人眼裡都是不一樣的景緻。
Thumbnail
avatar
我在,故我寫 ☽
2022-11-24
共讀日記|《每一天愛自己》Day13 想法影響著身體DAY13. 完美的健康是我的神聖權利,我現在就行使權利 我相信身體的每一種「病痛」,都是我們推波助瀾的結果。身體就和生命中的其他事物一樣,都是我們內在想法與信念的一面鏡子。只 ——《每一天愛自己:世界最知名身心靈出版社創辦人露易絲‧賀366篇療癒經典收錄》
Thumbnail
avatar
蘇菲雅生活筆記-Sophia Chen
2022-08-16
《七月與安生》:那些電影教我的試聽後筆記與想法 《七月與安生》:那些電影教我的事聽後筆記與《七月與安生》試第五十三屆金馬影展入圍影片,並獲得雙料影后「最佳女主決」與「最佳女配角」獎項,可惜用youtube找不到全部的影片,只有「那些影片教我的試」的影評。 在護寫明信片的情節,這情節不管有沒有影片我無法觀賞出,而影評人下了註解「真摯的友情不依定要同意,蛋一定會理解;不依定要忘記,蛋一定會
avatar
小熊
2021-11-25
【預告想法】《蜘蛛人:無家日》預告 - 上次這麼期待一部超級英雄電影我想是終局之戰了吧!蜘蛛人無家日的正式預告昨天釋出,分享我對這支預告的看法,對這部真的充滿期待!
Thumbnail
avatar
巴斯光綸
2021-11-18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演算法操控著你的想法│電影心得"整個世代變得焦慮、更沮喪"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2020年
Thumbnail
avatar
海包包 x Seal
202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