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談到我如何用小技巧避免英文面試中露餡,但工作之後還是要面對現實,而現實就從每周跟老闆的1 on 1開始。其實1 on 1報告工作事項以及跟主管討論工作內容其實都可以事先準備,但一般人最害怕的是開場的small talk。一般跟外國人開會不會直接跳入正題,都會先來個small talk,話題非常休閒,從假日去哪裡玩到天氣如何,到最近最夯話題,像是疫情。為什麼一般人會很害怕的原因就是不知道老闆會閒話家常什麼,其實這時候只要運用我們前一篇分享的小技巧(這篇我會用”先下手為強"來形容XD),先主動關心老闆,這樣你就不用擔心會被問你自己回答不出來的問題。
以我最近的聊天為例:
我:老闆~你去打疫苗了嗎?
老闆:打了!
我:老闆你打哪一種疫苗?
老闆:我打輝瑞
我:有什麼副作用嗎?
老闆:其實還好耶! 就手痠痠,有點疲倦
我:我們台灣只有AZ疫苗,但大家好像都不太敢打…不過最近疫情變嚴重,好像還是要去打一下
老闆:不過你們台灣不是沒有足夠的疫苗嗎?
我:…
如何在工作中讓英文口說進步呢?
最重要的還是要想辦法增加說的"時間"與"機會",做法如下
增加說的時間-延續話題(啟動好奇寶寶模式)
跟前一篇的方式雷同,不過主要重點放在確認問題、老闆的意思以及任務或問題相關的資源上,當然你可能會覺得這不是在浪費老闆時間嗎? 我覺得如果是為了了解狀況,讓溝通更順暢,多講多問絕對比少講好,更何況這是增加講英文的時間呢XD 我自己的經驗中最可怕的就是什麼事都不講不報告,這個才頭大,因為會完全不知道狀況。不過我也是有遇過老闆很忙時間有限,最多只能講半小時,不過我都是講好講滿。當然也有老闆很沒耐性(好在這個老闆是台灣人,不影響我練英文,呵呵),如果真的遇到這種的,那只能認了!
除了工作上的事項可以啟動好奇寶寶模式讓自己多講一些英文,如果老闆很願意帶人,還可以多跟老闆聊聊公司歷史(過去曾發生什麼事)、專業上的問題或公司策略,我覺得這個都對個人的英文和工作都很有幫助。
增加說的機會-幫自己製造跟國外同事溝通機會
這個部分跟工作內容有關,我不確定是不是每個人都可行。我主要會支援總部的產品線大老,有時候信件裡講不清楚的,我就會提議直接set up 一個會議來討論一下。或是遇到跨部門的專案要溝通,我也會盡量早起去跟別部門開會或是跟別人請益。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跟一個越南裔的產品線大老請教研發流程,因為要研究新產品開發費用。那時候真的超級刺激,因為他的英文有點印度腔,然後講的又是研發相關的東西,好在之前就有問過台灣這邊的研發主管一些研發流程相關的問題,大概知道基本的測試項目的英文名詞。不過,過程就是勉勉強強聽懂,回去繼續看他給我的教材。
大家都會想說,你這樣半懂不懂的還敢去跟人家用英文開會,我覺得這就是有趣的地方,其實跨部門的情況下,尤其是財務跨研發這種跨域極大的狀況,對方都會假設你一無所知,如果他願意跟你開會,基本上就是會比較包容,當然啦! 我也有事先打聽一下誰比較適合給我問,台灣研發主管跟我說這個大老人超好,很願意分享,我當然就衝啦!
小節
以上2個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但我想最難克服的應該是心理恐懼,除了華人會比較容易害羞(相較之下,印度人的臉皮真的是…),我覺得是從小都被教育文法要正確,搞得我們講一句英文都要想很久,我是到了現在的外商工作後,開會根本固不了那麼多,先求有再求好,先有講出關鍵詞彙,再努力向完整句子前進,再求文法正確,最後才是用法是否夠native。
目前我尚未突破的部分-文化與流行
記得有一次總部財務部開月結會議,我連線進會議的時候會議還沒有開始,當時就財務長和幾個Manager在聊天,聊的是冰上曲棍球,裡面提到的隊名和人名我都不知道@@ 所以一句話也插不上去,好在會議很快就開始了,當下倒也沒覺得什麼。後來我看到網路上很多出國留學與工作的人都有提到類似的問題,去美國一定要懂運動,這樣在Networking的時候才能聊得上幾句。我想這個可能就要更深的文化浸染才能真的打入他們的文化圈之中,而這個真的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練成的。
結語
最後想分享一個有用的心靈雞湯故事,雖然現在1 on 1相較剛進公司的時候,已經熟悉很多,不過偶爾還是會遇到我聽不是很懂老闆意思的時候,或是老闆講太快聽沒有很清楚的時候。有一次是跟新來的大老闆1 on 1,當時我還是會小心翼翼的用Would you mind repeating that? 後來老闆竟然跟我說直接問What do you mean? 就可以了,還跟我說可以講2種語言(中文與英文)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如果有英文聽不懂真的沒什麼大不了的,因為不是我們的母語,而很多美國人都只會講英文呢!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