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愚》自由市場,願者上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這或許是我更想分享,給更多人看到、進行思辨的內容,在這主流媒體掌握話語權的世界,在似乎深不見底的深潭中,試圖丟下一顆石子,引起一些漣漪...

認知作戰 Propaganda

先從近日看到的這則推文說起,這位是我追蹤一陣子,認為推文都有相當質量,建議使用推特的朋友可以follow:

raw-image

內容很簡單,介紹 「Propaganda 認知作戰」(比起「宣傳/政治宣傳/宣傳戰」,我自己覺得是更為貼切合適的翻譯...):

有多少人知道Propaganda是怎麼運作的呢?有多少人聽過Edward Bernays的大名?他是認知作戰之父,他的技巧仍在被仿照運用,舉例:他是如何增加香菸的銷量?誘導女性吸菸,從而使潛在顧客增加一倍,透過以下三種策略:
  • 將吸煙重新定義為“女性解放”(women's liberation)
  • 招募名人
  • 付錢給媒體,來美化他的高招
於是,他舉辦了一場爭取女性自由的遊行,讓遊行前排的女性抽菸,並讓《紐約時報》(1929 年)將其作為重大新聞刊登在首頁:
一群女孩抽煙,作為“自由”的姿態(a Gesture of “Freedom”
到了1930年,美女抽菸的廣告隨處可見!
幾十年來,從消費品、戰爭到疫苗和 LGBTQ 等方方面面,
同樣的劇本已經被一遍又一遍地使用

畢竟,身為大學時有唸過行銷的我,其實很不想往如此"惡"的方向去思考廣告和行銷學,在課堂上或生活周遭,不乏極具創意、有趣、有意義且廣受好評的成功行銷案例;但,凡事皆有一體兩面,認知作戰的手法,誠然已滲透運用在整個社會的各個層面、各個領域,該有好幾十年吧...大眾的思考、行為模式都能夠被影響、被形塑、被帶風向,或所謂民主進步社會被視為理應如此"提升"?

釣愚:自由市場,願者上鉤?

raw-image

看完了推文,就讓我想起這本優質好書《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Phishing For Phools:The Economics of Manipulation and Deception,兩位諾貝爾經濟學家(當然,讀之前我們可以先跳脫這種權威桂冠加冕...)喬治‧艾克羅夫(George A. Akerlof)和羅伯‧席勒(Robert J. Shiller)合著,不厚重、也不難讀,架構完整,真心推薦給大家!
*席勒也是眾人孰知的財經界大師,之前我有寫過一篇歷久彌新的好書《非理性繁榮》,也是極力推薦,投資書籍經典中的經典。

開頭導論先提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Adam Smith),在自由市場中猶如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操控,在人人都追求己利的情況下,也促進了公眾福祉;透過自由競爭形成的市場均衡,是為"最適化"。基本上,我們擁護市場經濟。然而,在自由的競爭環境下,無可避免地,人性心理弱點會被利用,真實世界中各類的釣愚進行中,利用操縱欺騙手法,來影響你的"自由"選擇,特別要留意「看不見的政府」的操控力量。

個人特別推薦第2、5、6章:

  • CH2:被講到爛的2008年金融危機,這邊把重心放在信用評級機構玩的"信譽透支"騙局,複雜的新型態衍生性金融商品,透過評級機構包裝AAA評等,得以高價賣爛梨。直到現在(該書2016年出版),也才前些日子我們還能看到銀行的財務問題都上了新聞,才被下調評級美銀行接連爆雷 穆迪下調第一共和銀行評級)。此章說明,金融環境的誘因已然改變,當信用評等機構開始向委託評等的投資機構收費,花錢的是大爺,信評機構自然知道要怎麼給評等,以符合"客戶期待"。
  • CH5:這章簡明扼要的闡述美國的金權政治釣愚(放諸四海,各國面臨的政治釣愚困境應該都相同),理想上,政治競爭應如同經濟競爭,如果選民充分獲得選舉資訊,互相對立的兩黨應可在競爭中達成平衡,獲得中間選民支持的候選人出線。而現實中,選民容易遭到蒙蔽、欺騙,需要金主支持的大規模競選廣告的選戰,也使得候選人更貼近金主的立場。舉了四個實例說明政治遊說/說客、金錢對選舉的實質影響與操縱效應。筆者最後特別附注,雖然本章焦點放在美國國會的遊說上,但利益團體對管制機關的遊說問題也許更為重要下一章馬上就看到
  • CH6食品藥物釣愚(慶幸自己在"大疫"來臨之前就看過這篇,所以對當時鋪天蓋地的毀滅性敘事,仍保有一絲反抗與質疑),以偉克適(Vioxx)案例探討現代藥品詐騙的問題,說明了藥廠、醫師、學術期刊在新藥上市的運作結構,如何造成錯誤,成為歷史上最嚴重藥害事件。
偉克適事件不只是單一個案,藥廠原本想要一手遮天,最後不惜鋌而走險。其實這樣的事件遲早會發生,因為有關藥物安全、實際療效與藥品開立的相關法規早有問題,讓大藥廠得以釣愚。
...
不管是一般大眾或醫師,都對隨機對照試驗的「科學方法」有過度信心,甚至就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是

接著,寫了看著就令人膽戰心驚的FDA「為藥廠的人體試驗計畫開了五道方便之門,使各大藥廠送交審查的藥品輕易通過效能和安全性的標準,獲得許可」,我這邊就不多寫了,有興趣的鼓勵大家都買一本書來看吧~

*如果還想看更"近期"點的藥品詐欺,那當然是去Project Veritas頻道,點開VIDEOS頁面選擇"Popular"就有一系列爆料和吹哨者影片,不過在該頻道闖出名聲以後,創辦人已被搞掉、被踢出當初自己創立的媒體,後續請追OMG帳號。

心得:如果每個"個體"、每個人,無法有自覺地為自己思考、從而以真正的自我利益出發,有意識抵抗上述各式釣愚手法,不要妄想靠政府、主管機關、專家...因為這些可能都是釣愚體系內、利益共同體的一份子。

看不見的政府

再回到S.L Kanthan的推文,他接著說:Edward Bernays(認知作戰之父)還寫了一本書,是的,書名就叫作Propaganda,第一章這般毫不遮掩的開始:

「有意識地、高明地操縱群眾之習慣與觀點,是民主社會的一項重要構成。那些操縱此種不為人所見的社會機制的人,構成了一個看不見的政府,這是我們國家真正的統治力量。我們被統治著,我們的思想被形塑,我們的品味被養成,我們的想法被暗示,大部分是由我們從未聽說過的人所掌控。」

還提醒到,人們所犯的錯誤是只看到"別人"的認知作戰,共和黨看到民主黨的認知作戰,民主黨看到共和黨的認知作戰,兩黨都看到俄羅斯/中國的認知作戰。如果,我們只看到其中一邊的認知作戰,仍然是被愚弄了。

最後,我想很多人應該有同感,非常納悶現在的媒體環境,到底是怎樣的採編水平?盡是"獵奇"、 "驚悚"敘事方式,寫些"慘絕人寰"事件,又是想傳達甚麼? 並不是要否定事件存在的真實性。但想想整個世界,一天裡會發生多少大大小小事件?又何以"遴選"出這些新聞推播到你我眼前,目的要對閱聽大眾產生什麼認知影響?

我認為帶有思維工程目的新聞內容,通常去脈絡化、缺乏當地人文背景/歷史/事件關係人、可能的前因後果...現在看到任何的新聞資訊,我都要先想:

  • 為何選擇這篇新聞報導?
  • 推送這篇新聞背後影響閱聽者的目的性?
  • 如果站在反方,又會怎麼評論?

爾後面對側翼?KOL?於網路論壇放火式的、直衝腦門的熱門議題上,如果人人都能自備降溫神器─腦子,人類會更和諧進步(真心!)

感謝各位看到這裡,如果能獲得你的一絲共鳴,請不吝給個愛心鼓勵~每個愛心都是支持我繼續分享的動力!


以上為本人閱讀觀影之心得領悟、含個人觀點,如有疑義,請參照原書籍影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oan Tsai ╴錢.央行.比特幣
32會員
83內容數
「錢」是什麼?在追尋財富自由的道路上,必須先找到「自由」! 這僅是個人心得筆記留存處,希望對和我一樣,在重塑世界認知的朋友,有些幫助、獲得些共鳴!
2024/06/03
「所以你認為,金錢是萬惡之源?」 「你有問過,金錢的根源是什麼?金錢是一種交換工具,除非有了生產出來的商品以及生產商品的人,錢就不可能存在。人們若希望彼此打交道,必須透過貿易進行交易,並以價值換取價值,金錢只不過是彰顯這項原則的物質形式,只有生產者,才能使金錢的存在成為可能。這就是你認為的邪惡?」
Thumbnail
2024/06/03
「所以你認為,金錢是萬惡之源?」 「你有問過,金錢的根源是什麼?金錢是一種交換工具,除非有了生產出來的商品以及生產商品的人,錢就不可能存在。人們若希望彼此打交道,必須透過貿易進行交易,並以價值換取價值,金錢只不過是彰顯這項原則的物質形式,只有生產者,才能使金錢的存在成為可能。這就是你認為的邪惡?」
Thumbnail
2024/05/24
Arthur Laffer是雷根總統時期的經濟政策顧問委員會成員,Steve Hanke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教授,兩人的經濟立場是如何大同小異?對於自由貿易、稅率政策、貨幣政策和央行的看法又是如何?居然還鼓勵大家要"抗稅"? 曾經的美元化的推手,何以現在又想要草擬"去美元化"計畫?
Thumbnail
2024/05/24
Arthur Laffer是雷根總統時期的經濟政策顧問委員會成員,Steve Hanke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教授,兩人的經濟立場是如何大同小異?對於自由貿易、稅率政策、貨幣政策和央行的看法又是如何?居然還鼓勵大家要"抗稅"? 曾經的美元化的推手,何以現在又想要草擬"去美元化"計畫?
Thumbnail
2024/04/25
「今天的利率並不高。它們比我們 20 年來所見的要高,但無論是絕對值,還是相對於歷史值來說,都不高。相反,我認為它們是正常的,甚至是低的。」...「我不知道聯準會會做什麼。但我堅持以下想法...」
Thumbnail
2024/04/25
「今天的利率並不高。它們比我們 20 年來所見的要高,但無論是絕對值,還是相對於歷史值來說,都不高。相反,我認為它們是正常的,甚至是低的。」...「我不知道聯準會會做什麼。但我堅持以下想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信用評級機構玩的信譽透支騙局、金權政治釣愚、食品藥物釣愚.. 「有意識地、高明地操縱群眾之習慣與觀點,是民主社會的一項重要構成。那些操縱此種不為人所見的社會機制的人,構成了一個看不見的政府,這是我們國家真正的統治力量。我們被統治著,我們的思想被形塑...大部分是由我們從未聽說過的人所掌控。」
Thumbnail
信用評級機構玩的信譽透支騙局、金權政治釣愚、食品藥物釣愚.. 「有意識地、高明地操縱群眾之習慣與觀點,是民主社會的一項重要構成。那些操縱此種不為人所見的社會機制的人,構成了一個看不見的政府,這是我們國家真正的統治力量。我們被統治著,我們的思想被形塑...大部分是由我們從未聽說過的人所掌控。」
Thumbnail
我們的生活經驗最終取決於我們關注的事物。如果我們希望未來不要再受到宣傳的壓迫,或是不受消費者和名人文化的影響,我們必須先知道自己的注意力很珍貴,而且下定決心不要像平常那麼輕易或不加思索就交出自己的注意力。
Thumbnail
我們的生活經驗最終取決於我們關注的事物。如果我們希望未來不要再受到宣傳的壓迫,或是不受消費者和名人文化的影響,我們必須先知道自己的注意力很珍貴,而且下定決心不要像平常那麼輕易或不加思索就交出自己的注意力。
Thumbnail
「劍橋分析就像是個愚蠢的小偷, 他千辛萬苦進到金庫裡, 卻只從裡面拿了一袋不值錢的人工鑽石。」 ---戴維.卡普夫
Thumbnail
「劍橋分析就像是個愚蠢的小偷, 他千辛萬苦進到金庫裡, 卻只從裡面拿了一袋不值錢的人工鑽石。」 ---戴維.卡普夫
Thumbnail
不實訊息的傷害程度究竟多大,背後想要傷害特定對象的動機為何?誰想要、誰能夠發動這類資訊戰,誰又是投放的目標?產生的效應是什麼?生產者與接收者之間有怎樣的獲益管道?種種發生在雲端、看似隨意的攻防,足以拉出一張輿論軍火商的國際版圖,並推促我們更加費心於下列關鍵字的領域:AI、數據新石油、演算法、資訊人權
Thumbnail
不實訊息的傷害程度究竟多大,背後想要傷害特定對象的動機為何?誰想要、誰能夠發動這類資訊戰,誰又是投放的目標?產生的效應是什麼?生產者與接收者之間有怎樣的獲益管道?種種發生在雲端、看似隨意的攻防,足以拉出一張輿論軍火商的國際版圖,並推促我們更加費心於下列關鍵字的領域:AI、數據新石油、演算法、資訊人權
Thumbnail
╴ 感謝天下獨立評論刊登此文 從社交網路到行為修正帝國,你我被「按讚」制約的人生 ╴ Tim Wu在書中提到一個很特別的商業趨勢:「注意力被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從21世紀初期的點擊誘餌興起就有發現這樣的蹤跡,透過泛娛樂的內容來吸引大眾的注意力...
Thumbnail
╴ 感謝天下獨立評論刊登此文 從社交網路到行為修正帝國,你我被「按讚」制約的人生 ╴ Tim Wu在書中提到一個很特別的商業趨勢:「注意力被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從21世紀初期的點擊誘餌興起就有發現這樣的蹤跡,透過泛娛樂的內容來吸引大眾的注意力...
Thumbnail
後真相時代的來臨,人們不再關心真相到底為何,只關心聽到看到的語言或文字所代表的"感覺",經驗豐富的公關操作者就依此利用真相的繁複面貌,操弄它來將之變成對自己最有利的呈現方式,就像是一場催眠活動,以真相之名包裝情感的煽動。
Thumbnail
後真相時代的來臨,人們不再關心真相到底為何,只關心聽到看到的語言或文字所代表的"感覺",經驗豐富的公關操作者就依此利用真相的繁複面貌,操弄它來將之變成對自己最有利的呈現方式,就像是一場催眠活動,以真相之名包裝情感的煽動。
Thumbnail
如馬克斯所預言,人類將因巨大資本體系而異化,失去思考與自主,更失去人性,如今,我們不只是生產的工具,更變成被交易的物品,只能以資本階級想要的方式來存活。在數位世界中,人們一起添磚增瓦共築出美好的王國,王國卻只專屬特定人士,真實世界雖已無畜奴現象,但數位世界中的我們仍被奴役、搾取與爭奪,直到沒有價值。
Thumbnail
如馬克斯所預言,人類將因巨大資本體系而異化,失去思考與自主,更失去人性,如今,我們不只是生產的工具,更變成被交易的物品,只能以資本階級想要的方式來存活。在數位世界中,人們一起添磚增瓦共築出美好的王國,王國卻只專屬特定人士,真實世界雖已無畜奴現象,但數位世界中的我們仍被奴役、搾取與爭奪,直到沒有價值。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 1932年《美麗新世界》出版,其中描寫的烏托邦—敵托邦成為上世紀初時人類對未來的恐懼想像,其中富含著生理學、心理學、人口論的知識,成為這經典的特色之一,而在1959年《再訪美麗新世界》則是經過了二十多年後赫胥黎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 1932年《美麗新世界》出版,其中描寫的烏托邦—敵托邦成為上世紀初時人類對未來的恐懼想像,其中富含著生理學、心理學、人口論的知識,成為這經典的特色之一,而在1959年《再訪美麗新世界》則是經過了二十多年後赫胥黎
Thumbnail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經濟效應》心得—視線之外所隱藏的不能被忽視
Thumbnail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經濟效應》心得—視線之外所隱藏的不能被忽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