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珈, 不只是運動, 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對我而言, 瑜珈不僅僅是一種運動,

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和哲學。

不管你是瑜珈初學者還是經驗豐富的瑜珈修行者,

我相信你都能感受到瑜珈所帶來的美好。

-

一般課堂上所做的瑜珈動作, 我們稱之為體位法,

透過各種不同體位法, 我們不只伸展肌肉同時也鍛鍊肌肉,

除了可以改善不良姿勢, 恢復身體的彈性與靈活性,

更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核心力量讓身體更加穩定平衡,

這對預防傷害和改善日常生活中的動作表現也非常重要。

-

除了身體上的益處之外,

瑜珈讓我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內心的寧靜。

透過冥想, 我們得以放鬆身心, 釋放壓力和焦慮。

在瑜珈墊上, 我們與呼吸連結,

忘卻過去和未來的煩憂, 只專注於當下的狀態。

這種專注和冥想的狀態可以幫助我們培養更高的自覺和智慧,

讓我們在踏出瑜珈墊後能更好地應對外界的挑戰。

-

此外, 瑜珈還能夠提升我們對身體和自己的覺察度。

透過不斷地練習, 我們能夠更加敏銳地感受身體的需要,

並學會尊重自己的極限。

瑜珈教會我們聆聽內心的聲音,

並學會愛護和珍惜自己的身體。

這種自愛與自我尊重會在不知不覺中

影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抉擇和行為,

使我們更加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

-

如果你對瑜珈有興趣,

不管你是剛開始練習, 或是進階練習者,

我們都可以嘗試更深入地去了解瑜珈,

除了在瑜珈墊上的動作練習,

試著將瑜珈智慧應用到生活裡,

你會發現瑜珈遠遠不止是一種運動,

他會給生活帶來更多喜悅與平衡。

-

祝福大家都能在瑜珈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慈悲與喜樂!


追蹤IG, 看更多圖文 @reself_yoga

https://www.instagram.com/reself_yoga/



關於呼吸的大大小小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瑜伽作為一種身心靈療癒的活動,強調透過不斷的自我練習來達到全人健康。作者分享了在忙碌生活中如何藉由瑜伽來調節情緒和身體狀態,並推薦了一本名為《瑜伽療心室》的書籍,指出書中的方法能幫助讀者認識自我、設定界限及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以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
現代「瑜伽」的一系列修身養心方法 呼吸法加上冥想法 能達到身心的合一 體肉上的富足與心靈愉悅之感 #寫作練習
科學證明,瑜珈具有療癒、恢復和幫助人們維持健康的力量。但同時瑜珈也是我們探索自我的一種方式。 近年來受到全世界關注的「瑜珈療法」(Yoga Therapy),雖然多著重於改善身心健康,但它也有可能指引和及協助我們轉化生活。 如果瑜珈或瑜珈療法要成為一種指引和轉化生活的方式,它必須包括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從貓式基本動作、單舉、行走、貓牛式 你獲得的效果是 #潛沉靜心 頭頸一直線的覺知 背部肌肉 全身筋膜 健康不見得要多努力去追求 而是能一天天地 在看似微小卻真正有益的事上踏實地做,那就對了 瑜伽可動亦可靜。相對於操練式瑜伽,「出乎於心」的瑜伽則可活絡身心,亦即:身體上可暢通氣血,情緒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一提到瑜珈的體位法練習,多數人聯想到的可能是提升靈活度、肌肉力量……等身體方面的素質,不過體位法的效用並不僅於此。在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的應用中,我們時常把體位法練習作為建立「內在資源」(Inner Resources) 的一種方式,以及提升心理認知層面的「自我效能」。
Thumbnail
瑜伽的練習目的是達到身心的調和與平衡,而手倒立作為一種瑜伽體位法,重要的是作為實現合一的手段之一。練習手倒立或其他任何體位法,重要的是通過練習達到身心的和諧與平衡。無論是簡單還是複雜的體式,都應該是通往自我認識和內心平靜的途徑。
Thumbnail
從《瑜伽經》對體位法的定義到個人在練習瑜伽的心路歷程,這篇文章探討瑜伽體位法的意義以及對身心的影響。作者分享了在練習過程中的體悟,鼓勵讀者不斷提醒自己瑜伽的目的,並將這些想法融入每一次的練習中。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瑜伽作為一種身心靈療癒的活動,強調透過不斷的自我練習來達到全人健康。作者分享了在忙碌生活中如何藉由瑜伽來調節情緒和身體狀態,並推薦了一本名為《瑜伽療心室》的書籍,指出書中的方法能幫助讀者認識自我、設定界限及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以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
現代「瑜伽」的一系列修身養心方法 呼吸法加上冥想法 能達到身心的合一 體肉上的富足與心靈愉悅之感 #寫作練習
科學證明,瑜珈具有療癒、恢復和幫助人們維持健康的力量。但同時瑜珈也是我們探索自我的一種方式。 近年來受到全世界關注的「瑜珈療法」(Yoga Therapy),雖然多著重於改善身心健康,但它也有可能指引和及協助我們轉化生活。 如果瑜珈或瑜珈療法要成為一種指引和轉化生活的方式,它必須包括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從貓式基本動作、單舉、行走、貓牛式 你獲得的效果是 #潛沉靜心 頭頸一直線的覺知 背部肌肉 全身筋膜 健康不見得要多努力去追求 而是能一天天地 在看似微小卻真正有益的事上踏實地做,那就對了 瑜伽可動亦可靜。相對於操練式瑜伽,「出乎於心」的瑜伽則可活絡身心,亦即:身體上可暢通氣血,情緒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一提到瑜珈的體位法練習,多數人聯想到的可能是提升靈活度、肌肉力量……等身體方面的素質,不過體位法的效用並不僅於此。在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的應用中,我們時常把體位法練習作為建立「內在資源」(Inner Resources) 的一種方式,以及提升心理認知層面的「自我效能」。
Thumbnail
瑜伽的練習目的是達到身心的調和與平衡,而手倒立作為一種瑜伽體位法,重要的是作為實現合一的手段之一。練習手倒立或其他任何體位法,重要的是通過練習達到身心的和諧與平衡。無論是簡單還是複雜的體式,都應該是通往自我認識和內心平靜的途徑。
Thumbnail
從《瑜伽經》對體位法的定義到個人在練習瑜伽的心路歷程,這篇文章探討瑜伽體位法的意義以及對身心的影響。作者分享了在練習過程中的體悟,鼓勵讀者不斷提醒自己瑜伽的目的,並將這些想法融入每一次的練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