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失迴避(Loss aversion),又稱損失厭惡,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利得與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多半選擇安全、保守獲利的選擇,以避免影響承受不可控的風險。但是在我的觀點裡,擁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並付出 80% 的精力後,還要將20% 的精力用於有興趣的題目研究探索,發掘新的機會。
因為這些被放棄、相對風險更大的事物,同時也是尚未被走過的路,潛藏高回報之可能。 關於在這個世代下的新文化「躺平」與「斜槓」,我曾寫過文章。躺平文化與斜槓人生
其實,在寫這些現象學的觀測散文之餘,我是名 API 藥廠 Sourcer,在上班時間能名正言順在網路上衝浪,觀察國際局勢、查找法規和業務聊天,如果我的工作是上班這個反應式欲取得產物,這些文章則是該化學反應副產物。
不可避免的產出,並幫我更精進作為 Sourcer 的能力。
高中時代
我從高中就開始在網上累積創作,以嗑 CP 與分析帖從鮮鮮到知乎,到最終收手時,創下以33篇文章累積120萬的瀏覽量,當然這是完全沒有收入的為愛發電。
一心二用的結果,就是大學差強人意,進入私立醫學大學的化學系。
但是藉由這段時間的文章累積與大量互動經驗,讓我更清楚讀者們喜歡什麼、發掘出自己擅長的風格,到最後把這門功夫結合自己的化學專業成為我的工作。
寫文章的不務正業,同時也是我的休閒方式,讓我情緒紓解後能專注於在專業上取得好成績,也累積在分析與規劃的實戰力,透過暑期論文撰寫和管理學程的證書,我在大四時就以系排前 20% 左右的成績,順利推甄上陽明交通大學研究所。
也因此最後一個學期,我可以大量修讀生物和心理學課程,並且投入創作。
在台灣創作者為文科背景佔多數,理科生中絕大多數並不重視寫作能力。
而我透過文章點閱數與暑期論文獲獎,證明我具備其他研究生所沒有的撰寫技巧,並且具有極強的適應性能翻譯不同領域間的語言。加上一年時間就從化學實驗轉戰生物實驗成功,後續做出其他研究生兩倍的數據,支援導師國科會計畫。
最後以第三名成績畢業,做出的成果也讓其他院室教授拋出博班橄欖枝。
後來進入藥廠後,輾轉在各單位之間流轉,我擅長規劃實驗,但是並不想長期碰觸和吸入毒化物,當然也不喜歡 QC 執行固定的分析方法並撰寫實驗筆記。
擔任過 RD 和 PM 甚至 QA,我始終沒有找到自己真正適合的位置,過程中也與獵人頭公司接洽並應聘,但得到的說法是我會是專業的科研人才但不適合人資相關。
我的大學、研究所同學與前輩多半在醫藥生技產業中,不少人一進去就在同家公司同個崗位深耕十餘年,反倒是我顯得格格不入,不斷更換跑道。
但這些工作經驗,也奠定我將來在 Sourcer 時,熟悉各單位分工、與了解他們的立場更迅速達到有效溝通。
我在 2020 年進入了全台或者號稱亞洲最大API廠,我的同事們是在業界十餘年的老前輩,且都擁有當年的台清交成碩士以上學歷,在 RD 歷練多年,還 有曾經擔任過PM 主管的藥廠資深人員。但透過多工處理、解決難題與補位力,我成功得到 Offer。
後續也在實戰上發揮戰力解決不少難題,與前公司同事見面時,他們也認為我快樂了很多,找到自己的舞台。
首先先介紹兩種常見採購,個別是 Sourcer 和 Buyer,在電子業中有時還有 Planer,不過藥廠大多由 Buyer 兼任 Planer,或者由物管協助。
Sourcer
Buyer
藥廠體系下,Sourcer 被默認為是管物料的人,但這幾乎意味著全包,但凡與物料相關都可以@Sourcer。
由於參與的計畫與任務複雜且多樣,光是單純的化學背景,或者有採購實務經驗都是不夠的,Sourcer還要彼此觀摩討論,不斷適應潮流並且學習新知,才能站在前線解決疑難。
綜合整個職涯,我常常做超過本分該進行的作業或工作,但是這些「不務正業」,往往是助我突破困境,航向更寬廣領域的關鍵,並讓我一次次從非專業轉為專業人員。
追根究柢,在這個資訊爆炸,職業不斷被汰換的年代,單純期待靠著一個科系出生,就能有份穩定工作做到退休幾乎已經是童話故事,職場上更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透過自我進修學習補足相關背景。
我們也幾乎無法依靠過往的經驗,就能在時代洪流下維持既有職位,唯有透過學習與省思,不斷創造自我價值、豐富自己。
而在成為 Sourcer 的兩年多,我透過在 Dcard 上持續的寫作,重新消化我的經驗並整理心得,磨礪自己,甚至收到台灣年收入前三大公司的面試邀請,並順利取得 Offer,準備再次啟程成為一個非專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