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人生|延遲回覆,減少焦慮與提升效率

更新於 2024/12/0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公務員因「凌晨沒回訊息就要被約談」遭遇霸凌,最終導致輕生。這也彰示在高科技下,工作與生活的界線越來越模糊。

扣除掉該人員遭遇的極端主管,現今社會的我們無時無刻被各種訊息轟炸,從社交訊息、工作通知到家庭聯絡,每一條未讀訊息的紅點似乎都在催促我們即時回應。


這樣的生活模式會讓我們陷入焦慮與疲憊之中。但有一個簡單但深刻的改變方法:練習延遲回覆,幫助你釋放時間,提升生活與工作的平衡。





克服延遲回覆的心理障礙


要練習「不要即時回覆」訊息,聽起來很簡單,執行卻不容易。尤其出現未讀訊息紅點就會很想要點開的「紅點強迫症」。一旦點開後,當對話顯示已讀,便會有回覆壓力,於是每天就會花費很多時間在回訊息上。

因此,在開始練習前,要先釐清,為什麼不即時回覆訊息,會讓自己感到焦慮,這可能源於以下幾點:

 

  • 社交期待:害怕朋友覺得自己冷漠或不重視。
  • 效率迷思:認為快速回覆是專業的表現。
  • 習慣驅使:看到未讀紅點便急於清除。

針對這些障礙,可以透過以下方式調整心態:

  • 設立界限:明確告訴自己,哪些情況需要即時回應,哪些則可以延後。
  • 專注當下:將注意力集中在手邊的重要任務,而非分心於不必要的對話。
  • 建立緩衝:練習簡短回覆,如「稍後回覆」,以爭取時間釐清想法。


像我老公因為每日進廠後有段時間無法使用智能手機,就能夠輕鬆做到段捨離,除了親人的訊息 999+ 的未讀幾乎是常態。如果對方很急,「他們會打電話找我」,他如此說。

也確實,因為設下界限,這並不影響他與朋友們的情感,並得到理解。




該延遲回覆的訊息



社交訊息的延遲回覆

社群資訊是許多人會即時回覆的場景,但這樣的社交時常佔據大量時間,甚至需要多次調整計劃。嘗試等到工作完成或休息時間再回覆,確認自己的時間安排是否適合。把社交留給相聚的當下,同樣可以維護情誼。


職場公告的回覆

不少公司會定時發布新政策,不少人會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檢視,但實際上,大多數公告都不需要即時回應。至於會議記錄的確認,多半有一至兩天,若無則可以詢問主管或同事是否有緊急性,若非急件,可以將其安排到較不忙碌的時段處理,讓你的日程更有規劃。


官方推播消息

​不論是保養品或者超商官方帳號,不少人都有添加作為會員綁定,雖然有不少撿便宜的機會,但這真的是我們需要的產品嗎?又是否影響了我們工作的專注度?

建議關閉推播通知,等待休息時間在一併看,或者乾脆將上班時段設定為免打擾模式。




延遲回覆帶來的效益


練習延遲回覆後,我發現這種方法不僅沒有降低效率,反而帶來了許多正面的影響:

  • 更有條理的回應:充分思考後的答案更具邏輯性,減少了錯誤和誤會。
  • 更高的時間效益:避免為無關緊要的訊息中斷工作,提升了專注度。
  • 更好的社交體驗:與朋友和家人的互動更有質量,減少不必要的溝通困擾。

這些效益讓人明白,與其為了即時性犧牲生活質量,不如在回應前多一些思考,為自己和他人都留出更大的空間。




延遲回覆的關鍵技巧


為了幫助更多人有效練習延遲回覆,以下是幾個實用的技巧:

  • 設定專注時段:將專注工作的時段標記為免打擾模式,減少干擾。
  • 使用短訊息:當無法即時詳盡回應時,簡短說明回覆時間。
  • 優先級排序:根據訊息的緊急性與重要性決定回覆的時機。
  • 建立心理安全感:相信即使延遲回覆,也不會損害他人對你的信任。




結語:給自己更多緩衝,找到節奏中的平衡


現代生活讓我們習慣於即時回應,但這種模式並非高效的唯一方式。練習延遲回覆,把時間留給自己。


在下一次看到手機紅點時,不妨試著深吸一口氣,問問自己:這真的需要現在馬上回覆嗎?用心找到屬於你的節奏,你會發現,生活的掌控感將大大提升。

現在輪到你分享了!你是否也曾因為延遲回覆而改善生活或工作的經驗?留言區等你來說說看!✨



avatar-img
275會員
199內容數
對社會脈動、產業現況提出觀點與省思,找尋進步空間或接受現況、活在當下,並有足夠智慧區分其兩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哈斯的煉金工房 的其他內容
在職涯發展中,專精一項技能和多才多藝之間的選擇成為許多人的思考重點。 這篇文章探討了專精與多方發展的價值,通過引入教育體系中的通識教育概念,以及日本的綜合職文化,強調靈活應對環境變化的重要性。無論選擇哪種路徑,結合專業知識與多技能的發展,才能更好地滿足職場的需求,從而在長期競爭中維持優勢。
在競爭激烈的求職市場中,優雅婉拒工作邀約是一項必要技能。 本文將分享如何在收到工作邀約後進行適當的跟進,確認入取情況,並在需要時有效地拒絕offer。 提供了具體的溝通建議,幫助求職者在保持禮貌的同時,展現出自己的職業素養,建立良好的專業形象。
在現代職場中,離職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本文提供了在提離職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七個要點,包括理解個人需求、準備交接計劃、誠懇溝通及解決責任問題等。這些建議可以幫助你以專業的方式處理離職,確保在職場中留下良好的形象,並在新公司有個順利的開始。
本文探討高薪帶來的問題,包括職業選擇束縛、公司砍預算的風險、出差或加班的家庭犧牲、以及物質慾望的影響。提出平衡工作與生活、定期自我檢視、提升心理韌性、和多元發展的應對策略。
當今社會的忙碌現象與「忙碌文化」密不可分,為瞭解決過勞問題,著重於重塑任務、明確優先事項和時間管理的基本原則。文章分享有效的時間管理和任務規劃對於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平衡、保護並增強生活品質與家庭關係的重要性。
新鮮人面試求職的攻略,包括客製化履歷、研究公司需求、換種表達方式和麵試準備。避免常見錯誤並提前尋求導師或學長姐意見。
在職涯發展中,專精一項技能和多才多藝之間的選擇成為許多人的思考重點。 這篇文章探討了專精與多方發展的價值,通過引入教育體系中的通識教育概念,以及日本的綜合職文化,強調靈活應對環境變化的重要性。無論選擇哪種路徑,結合專業知識與多技能的發展,才能更好地滿足職場的需求,從而在長期競爭中維持優勢。
在競爭激烈的求職市場中,優雅婉拒工作邀約是一項必要技能。 本文將分享如何在收到工作邀約後進行適當的跟進,確認入取情況,並在需要時有效地拒絕offer。 提供了具體的溝通建議,幫助求職者在保持禮貌的同時,展現出自己的職業素養,建立良好的專業形象。
在現代職場中,離職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本文提供了在提離職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七個要點,包括理解個人需求、準備交接計劃、誠懇溝通及解決責任問題等。這些建議可以幫助你以專業的方式處理離職,確保在職場中留下良好的形象,並在新公司有個順利的開始。
本文探討高薪帶來的問題,包括職業選擇束縛、公司砍預算的風險、出差或加班的家庭犧牲、以及物質慾望的影響。提出平衡工作與生活、定期自我檢視、提升心理韌性、和多元發展的應對策略。
當今社會的忙碌現象與「忙碌文化」密不可分,為瞭解決過勞問題,著重於重塑任務、明確優先事項和時間管理的基本原則。文章分享有效的時間管理和任務規劃對於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平衡、保護並增強生活品質與家庭關係的重要性。
新鮮人面試求職的攻略,包括客製化履歷、研究公司需求、換種表達方式和麵試準備。避免常見錯誤並提前尋求導師或學長姐意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修補心理耗損是很辛苦的過程,我被問過許多問題,常見的有: *我不知道問題在哪裡,怎麼找出來? *要從何改變? *想改變觀念,但要調整成為哪一種? *我知道問題在哪裡,可是行之有年的習慣怎麼改? *我改變想法,是不是等於否定過去的我? Heibon的經驗:好的習慣能將自己拉出內耗迴圈,一起跳脫吧!
不想原地踏步就別被動等待,主動爭取工作,加速自身職涯成長! 運用商業思維爭取工作,獲得4價值與1紅利,在職場嶄露頭角。
如同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改變我們的容顏,習慣逐漸改變生活的樣貌。 《烏託邦的日常》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讓我們可以更輕鬆地改變習慣,從而達到烏託邦般的理想生活狀態。書中介紹了掌握習慣的黃金法則、習慣塑造的四大類型、運用策略打造新習慣和習慣改變的心理因素。若想改變習慣並過上更好的日常生活。
《執行長日記》(The Diary of a CEO)由Steven Bartlett撰寫。在28歲就讓公司成功上市的他,用32"+1"項要點記錄了自己成長的過程,並從中歸納出他認為要打造屬於自己的成功人生,應有的四大心理支柱:掌握自我、精通敘事、確立人生哲學、熟習團隊合作。
每天一點點:日常生活中實現目標的高效秘訣 亞里士多德曾說:「我們反覆做的事情,決定了我們是誰。因此,卓越不是一個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生活像是在快節奏的跑步機上不停運轉,想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養成自律的好習慣,關鍵就在於每一天的小行動。 如何把這句話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這五個法則會是你的救星。
修補心理耗損是很辛苦的過程,我被問過許多問題,常見的有: *我不知道問題在哪裡,怎麼找出來? *要從何改變? *想改變觀念,但要調整成為哪一種? *我知道問題在哪裡,可是行之有年的習慣怎麼改? *我改變想法,是不是等於否定過去的我? Heibon的經驗:好的習慣能將自己拉出內耗迴圈,一起跳脫吧!
不想原地踏步就別被動等待,主動爭取工作,加速自身職涯成長! 運用商業思維爭取工作,獲得4價值與1紅利,在職場嶄露頭角。
如同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改變我們的容顏,習慣逐漸改變生活的樣貌。 《烏託邦的日常》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讓我們可以更輕鬆地改變習慣,從而達到烏託邦般的理想生活狀態。書中介紹了掌握習慣的黃金法則、習慣塑造的四大類型、運用策略打造新習慣和習慣改變的心理因素。若想改變習慣並過上更好的日常生活。
《執行長日記》(The Diary of a CEO)由Steven Bartlett撰寫。在28歲就讓公司成功上市的他,用32"+1"項要點記錄了自己成長的過程,並從中歸納出他認為要打造屬於自己的成功人生,應有的四大心理支柱:掌握自我、精通敘事、確立人生哲學、熟習團隊合作。
每天一點點:日常生活中實現目標的高效秘訣 亞里士多德曾說:「我們反覆做的事情,決定了我們是誰。因此,卓越不是一個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生活像是在快節奏的跑步機上不停運轉,想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養成自律的好習慣,關鍵就在於每一天的小行動。 如何把這句話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這五個法則會是你的救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在開放式辦公室中,專注工作成為一大挑戰,外部干擾如同事的談話和手機的便利性使得人們難以全心投入。然而,透過明確的意圖以及適當的狀態管理,我們可以提升做事的專注力,並且增強對工作的熱情。
Thumbnail
1.不去問不去關心不去費心與你無關的事 要是事情與你有關,上司總會找你,天涯海角也會找你 要是事情與你無關而去多問,就會變成你的事,自討苦吃自加工作量 休息時休息才有力氣繼續走 2.別讓從前的陰影標籤自己 讓自己卻步的念頭全部趕走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被各種意見和評論包圍。無論是同事的閒聊、主管的批評,還是社交媒體上的留言,似乎每個人都有話要說。這本來沒什麼,但問題是,我們好像越來越容易被這些意見影響情緒,甚至影響到工作表現和人生決策。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工作低潮的時刻。 有的人選擇找方式抒發,也有人選擇逃避,持續加強工作力度。 然而究竟在遇到工作低潮時,要用什麼方式來安然度過? 希望能夠這篇文章,與大家分享可能的解決方案,協助更多人順利地挺過這不容易的時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工作中遇到的情緒挑戰,以及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從會議中的情緒攻擊到自我情緒管理的反思,簡單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上的成長。
Thumbnail
新上任的專案經理,深夜仍回覆郵件,追蹤後發現他無時不在回信。而這種行為不僅對身體不利,也將對個人形象造成負面影響。適時休息與放鬆對提高工作效率至關重要。即使感覺很緊急,也應保持作息正常。文章中針對工作壓力以及工作不能處理的後果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警示,是一篇相當具有警惕性的文章。
練習即使像無頭蒼蠅,從混亂中理出頭緒的過程很重要,至少,為了解任務,個人該做的功課是說清楚「自己的訴求」,「碰到的困難」,而且講一次沒有回響,就要多講幾次,直到引起關注。
Thumbnail
今天上班的時候突然很想發限動小小抱怨一下,但後來又覺得這樣不太好,因為心裡想說的感覺太多了,發在社群有點負擔(畢竟我連社群都發的很低調,不太常分享自己的心情),後來想到那就寫成日記吧!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裡真是太好了。 前陣子公司企劃都離職了,最近來了兩位新人,其中一位負責接下來的檔期,由於我需要
Thumbnail
不想上班的正常性:現代節奏快速的時代,不想上班是一種正常現象,無須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長時間的壓力、職場關係和責任重擔可能成為想逃避工作的原因。以下是特殊情境: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在開放式辦公室中,專注工作成為一大挑戰,外部干擾如同事的談話和手機的便利性使得人們難以全心投入。然而,透過明確的意圖以及適當的狀態管理,我們可以提升做事的專注力,並且增強對工作的熱情。
Thumbnail
1.不去問不去關心不去費心與你無關的事 要是事情與你有關,上司總會找你,天涯海角也會找你 要是事情與你無關而去多問,就會變成你的事,自討苦吃自加工作量 休息時休息才有力氣繼續走 2.別讓從前的陰影標籤自己 讓自己卻步的念頭全部趕走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被各種意見和評論包圍。無論是同事的閒聊、主管的批評,還是社交媒體上的留言,似乎每個人都有話要說。這本來沒什麼,但問題是,我們好像越來越容易被這些意見影響情緒,甚至影響到工作表現和人生決策。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工作低潮的時刻。 有的人選擇找方式抒發,也有人選擇逃避,持續加強工作力度。 然而究竟在遇到工作低潮時,要用什麼方式來安然度過? 希望能夠這篇文章,與大家分享可能的解決方案,協助更多人順利地挺過這不容易的時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工作中遇到的情緒挑戰,以及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從會議中的情緒攻擊到自我情緒管理的反思,簡單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上的成長。
Thumbnail
新上任的專案經理,深夜仍回覆郵件,追蹤後發現他無時不在回信。而這種行為不僅對身體不利,也將對個人形象造成負面影響。適時休息與放鬆對提高工作效率至關重要。即使感覺很緊急,也應保持作息正常。文章中針對工作壓力以及工作不能處理的後果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警示,是一篇相當具有警惕性的文章。
練習即使像無頭蒼蠅,從混亂中理出頭緒的過程很重要,至少,為了解任務,個人該做的功課是說清楚「自己的訴求」,「碰到的困難」,而且講一次沒有回響,就要多講幾次,直到引起關注。
Thumbnail
今天上班的時候突然很想發限動小小抱怨一下,但後來又覺得這樣不太好,因為心裡想說的感覺太多了,發在社群有點負擔(畢竟我連社群都發的很低調,不太常分享自己的心情),後來想到那就寫成日記吧!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裡真是太好了。 前陣子公司企劃都離職了,最近來了兩位新人,其中一位負責接下來的檔期,由於我需要
Thumbnail
不想上班的正常性:現代節奏快速的時代,不想上班是一種正常現象,無須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長時間的壓力、職場關係和責任重擔可能成為想逃避工作的原因。以下是特殊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