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到困難時,你會找人協助嗎?為什麼互相幫忙能建立友情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富蘭克林效應是什麼呢

在遇到困難時,你會願意找人求助嗎?如果不會的話,是什麼阻擋你的求助呢?如果會的話,又是什麼讓你鼓起勇氣求助呢?不管原因為何,其實開口求助,不只能增加獲得幫助的機會,還有可能因此建立友情。

華人社會中,老一代的長輩常常這樣說:「不要欠別人人情。」因此養成我們多半不太喜歡麻煩別人的個性。凡事都喜歡自己來,以免日後被他人藉此威脅或勒索,但這可能是造成我們與他人距離疏遠的原因之一。

根據富蘭克林效應:比起被你幫忙過的人,曾經幫忙過你的人,反而會比較喜歡你這個人,而且在日後還願意再幫忙你。這樣的思維,是不是有點打破我們傳統的觀念呢?又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人性呢?

在接下來解釋可能性之前,請容許我先分享一個人生中的故事。

從過去的經驗學到的事

記得在從事第一份工作的時候,曾經有一次因為印刷品出了差錯,除了被主管嚴厲責備之外,也使得自己需要加班,把所有出錯的印刷品,都用立可帶塗改完成後才能下班。

那時候的自己,因為工作壓力與疲乏,那陣子時常在工作上出錯,大則像上述的印錯資料,小則可能是一些文件中的錯字。

那一天發現印錯已經裝訂的資料時,已經是下班前十五分鐘,因為某一個同事的告知,才發現自己犯了錯誤。除了回報給主管以外,我趕緊借了當時在場所有同事的立可帶,開始一個一個自己塗改。

試著自己開口求助他人

但是因為數量實在太多,所以我一邊塗改,一邊在內心不斷的崩潰與咆哮著,心想今天究竟何時能夠下班。當時的我是職場菜鳥,心裡其實相當的恐懼與害怕,加上已經是下班時間,眼看著同事一個個下班,也不好意思再請求別人幫忙,深怕耽誤到他人的休息時間。

另一方面,當時的我,也抱持著一個錯誤的觀念:如果別人看到我有需求,應該會主動來幫我吧?應該不用自己開口吧?

但在塗改了十幾本資料,回頭卻發現同事人獸鳥散後,我終於鼓起勇氣走向一位,看起來還沒有要下班的同事,加上她平常就是比較隨和的人,所以我開口向她求助:

「XXX,請問你可以幫我一起塗改資料嗎?」

「好啊,我還想說你怎麼都沒有開口求救。」

在聽到這句話之後,我突然理解自己不應該這樣思考:假設性的認為,他人應該會在看到需求時,就主動來協助你。

後來,我和那位同事,一起在一個小時內完成了塗改,過程中同事看起來都滿開心的,也沒有一句抱怨,事後也沒有來和我要過任何人情,因此我一直在想:到底為什麼,他會幫忙得這麼開心呢?而且似乎因為這樣,兩人的關係變得親近一些,這難道是什麼魔法嗎?

大腦對行為的自動解釋

可能的原因很多,不過最常用來解釋此現象的原因是:因為大腦會自動解釋我們所做出的行為,並且將內心的態度與行為調整到一致與合理。因此當我們幫助他人時,即使一開始可能對這個人沒有特別的想法,卻因為做出幫忙的行為,使大腦將其詮釋為「因為我們喜歡這個人,所以我幫忙他。」

有時候,甚至對於討厭的人,也會有此效果。當你幫忙一個討厭的人之後,內心會產生一種衝突感,於是大腦又會開始進行解釋,把原因歸咎於喜歡這個人所以願意相助,如此一來就會開始對討厭的人改觀,甚至是拉近距離。

除了科學上的解釋,也想用自己的觀點來詮釋一下。

(此文章中所謂的喜歡都是指一般友好的喜歡)

連結感與價值感的建立

我認為在助人的過程中,所產生的「連結感&價值感」,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因為我們在幫助他人的過程裡,會產生一種被需要的感覺,這是一種我們與生俱來,就已經存在的自我認同的方式,讓我們覺得自身活在世界上,是有意義且能帶給社會美好與正向的發展。

而且被幫助的人,多半會對於幫助者表達感謝之情,讓對方知道,自己因為協助而獲得了改善,幫助者則從這些改變與感謝裡,看見自己善良的一面,而對自我產生更大的認同,這些互動中,也讓雙方有了更多的連結

記得多向他人表達謝意

多次累積之後,雙方自然而然就能建立起更深厚的友誼,所以中國知名心理學家武志紅才會在他的著作《巨嬰國》說到:「很多人怕麻煩別人,但是,不麻煩彼此,關係也就無從建立。」

能夠適時的求助他人,在幫助他人後表達感激與回饋,某種程度上,其實也是在幫助對方,讓他感受到更多價值與意義感,意識到自己的善良特質。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從小都被教導:「要多跟他人說謝謝。」那是因為道謝本身就是一件能讓社會邁向正向循環的事情。

因此,只要我們不將他人的協助視為理所當然,也不是提出過分的請求,並且在他人下次需要協助時適時報恩,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是很願意協助他人的人,畢竟做一些小事,就能讓自己換到大大的快樂,和樂何不為呢?

(PS.最近會稍微休息一陣子,如果沒看到我上架文章別太擔心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職場法蘭克-avatar-img
2023/08/17
我一直相信人性本善。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應該互相幫忙。以下這篇正好相關,正好趁機做個工商服務,有空請參考看看...https://vocus.cc/article/62fa2336fd8978000113b12c
溫柚榕-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8/26
法蘭克 感謝您的支持~~大概看了一下您的文章,確實在職場上好人緣與合作,往往才是工作成敗更重要的關鍵阿~
avatar-img
溫柚榕聊聊天
99會員
166內容數
覺得這個社會上有好多值得討論的議題,卻礙於文章發文無法即時討論的受限,而讓這個平台一直比較像是「我說你聽」的狀態。但是,其實比起單方面輸出,一直以來我更喜歡和別人討論想法,把自己當成一塊海綿,不斷吸收不同觀點以後,最後淬鍊成自身獨有的價值觀,我想這是創辦此處最大的意義,所以各位親愛的朋友們,請友善地留下寶貴的想法吧!
溫柚榕聊聊天的其他內容
2025/03/04
每個人都有堅強和脆弱的兩面,社會常只肯定堅強的一面,忽略脆弱。然而,脆弱讓我們更懂得愛與同理心。過度追求正能量反而可能造成壓力,壓抑負面情緒。我們需要接納自己的脆弱,允許自己悲傷,給予自己空間療癒,才能成為完整、自信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3/04
每個人都有堅強和脆弱的兩面,社會常只肯定堅強的一面,忽略脆弱。然而,脆弱讓我們更懂得愛與同理心。過度追求正能量反而可能造成壓力,壓抑負面情緒。我們需要接納自己的脆弱,允許自己悲傷,給予自己空間療癒,才能成為完整、自信的自己。
Thumbnail
2024/10/31
隨著網紅的興起,心靈課程成為許多人尋求情緒支持與靈性成長的管道。本文探討網紅分享的心靈課程經驗以及社交媒體如何放大他人的幸福感,造成內心的匱乏和焦慮。透過剖析心靈課程的吸引力及其背後的心理因素,提供對於人際關係、自我認同及生活價值的深入反思。最終,強調回歸真實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呼籲大家珍惜身邊的人。
Thumbnail
2024/10/31
隨著網紅的興起,心靈課程成為許多人尋求情緒支持與靈性成長的管道。本文探討網紅分享的心靈課程經驗以及社交媒體如何放大他人的幸福感,造成內心的匱乏和焦慮。透過剖析心靈課程的吸引力及其背後的心理因素,提供對於人際關係、自我認同及生活價值的深入反思。最終,強調回歸真實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呼籲大家珍惜身邊的人。
Thumbnail
2024/10/13
《荒野機器人》,一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在我介紹它以前,先看一下得獎紀錄: ★ 美國《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選書 ★ 美國獨立書商聯盟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柯克思書評》中年級年度最佳童書 這部電影不僅適合成人觀賞,亦推薦與孩子共同探討相關主題,提供更深刻的思考與感受。
Thumbnail
2024/10/13
《荒野機器人》,一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在我介紹它以前,先看一下得獎紀錄: ★ 美國《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選書 ★ 美國獨立書商聯盟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柯克思書評》中年級年度最佳童書 這部電影不僅適合成人觀賞,亦推薦與孩子共同探討相關主題,提供更深刻的思考與感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富蘭克林效應是什麼呢 在遇到困難時,你會願意找人求助嗎?如果不會的話,是什麼阻擋你的求助呢?如果會的話,又是什麼讓你鼓起勇氣求助呢?不管原因為何,其實開口求助,不只能增加獲得幫助的機會,還有可能因此建立友情。華人社會中,老一代的長輩常常這樣說:「不要欠別人人情。」因此我們多半不喜歡麻煩別人,可是
Thumbnail
富蘭克林效應是什麼呢 在遇到困難時,你會願意找人求助嗎?如果不會的話,是什麼阻擋你的求助呢?如果會的話,又是什麼讓你鼓起勇氣求助呢?不管原因為何,其實開口求助,不只能增加獲得幫助的機會,還有可能因此建立友情。華人社會中,老一代的長輩常常這樣說:「不要欠別人人情。」因此我們多半不喜歡麻煩別人,可是
Thumbnail
  不管在工作或生活中,都免不了有需要他人幫忙的時候,而許多人並不擅長請求協助(包括我),不論是因為不想浪費他人時間,又或者不想面對因求助而產生的尷尬情形,於是我們盡可能地避免求助.但不求助的後果是甚麼呢?不只是因為單打獨鬥繞了許多遠路或是付出雙倍以上的力氣,更可能因此錯過許多與人建立良好關係的機會
Thumbnail
  不管在工作或生活中,都免不了有需要他人幫忙的時候,而許多人並不擅長請求協助(包括我),不論是因為不想浪費他人時間,又或者不想面對因求助而產生的尷尬情形,於是我們盡可能地避免求助.但不求助的後果是甚麼呢?不只是因為單打獨鬥繞了許多遠路或是付出雙倍以上的力氣,更可能因此錯過許多與人建立良好關係的機會
Thumbnail
以前我是一個超級怕麻煩的人,不僅怕麻煩自己,也怕麻煩別人,因此就算心裡有需求,就算可以幫忙的人就在旁邊或是好友,也很難開口要求別人幫忙,就怕麻煩到別人過意不去。因此漸漸的有人覺得我冷漠或高高在上,有一種距離感。
Thumbnail
以前我是一個超級怕麻煩的人,不僅怕麻煩自己,也怕麻煩別人,因此就算心裡有需求,就算可以幫忙的人就在旁邊或是好友,也很難開口要求別人幫忙,就怕麻煩到別人過意不去。因此漸漸的有人覺得我冷漠或高高在上,有一種距離感。
Thumbnail
求助本質上是發起一次協作。我們要卸下「求助=我不行」的心理包袱,把它當作一次拓展自己協作網絡的機會。 向別人請求幫助前,首先要判斷對方是不是幫得了。「幫得了」不僅要看對方能力上能不能做到,還要看這個忙在他的協作邊界里是不是容易啓動。要主動給對方製造最小化的啓動點,讓他覺得自己可以輕易做到。 我們還要
Thumbnail
求助本質上是發起一次協作。我們要卸下「求助=我不行」的心理包袱,把它當作一次拓展自己協作網絡的機會。 向別人請求幫助前,首先要判斷對方是不是幫得了。「幫得了」不僅要看對方能力上能不能做到,還要看這個忙在他的協作邊界里是不是容易啓動。要主動給對方製造最小化的啓動點,讓他覺得自己可以輕易做到。 我們還要
Thumbnail
多數人失去機會,是因為他們從沒開口。 類似<好好拜託>這樣的書,不止是要藉此完備或者充實自己在拜託上面的知能-沒看,還真的不知道有這麼多的考究-,然而最重要的還是實做模擬。設想一锢情境,然後分扮求助,協助方,應如何問?可如何答?為何如此問?為何如此答?最後,統整,練習,熟悉,應用,檢討。然後才能將書
Thumbnail
多數人失去機會,是因為他們從沒開口。 類似<好好拜託>這樣的書,不止是要藉此完備或者充實自己在拜託上面的知能-沒看,還真的不知道有這麼多的考究-,然而最重要的還是實做模擬。設想一锢情境,然後分扮求助,協助方,應如何問?可如何答?為何如此問?為何如此答?最後,統整,練習,熟悉,應用,檢討。然後才能將書
Thumbnail
多數人失去機會,是因為他們從沒開口。 拜託別人幫忙,並非「損人利己」的事,而是「利人利己」的事 「多數人失去機會,是因為他們從沒開口。」事業上成敗的關鍵不只是個人的能力和努力,還要有提出要求、請求協助,協力共好的勇氣和信心。然而在求助時應避免一直道歉,淡化幫的忙;宋突顯協助者的重要性;人情交易;群組
Thumbnail
多數人失去機會,是因為他們從沒開口。 拜託別人幫忙,並非「損人利己」的事,而是「利人利己」的事 「多數人失去機會,是因為他們從沒開口。」事業上成敗的關鍵不只是個人的能力和努力,還要有提出要求、請求協助,協力共好的勇氣和信心。然而在求助時應避免一直道歉,淡化幫的忙;宋突顯協助者的重要性;人情交易;群組
Thumbnail
前陣子結束了一場職場溝通讀書會 :  《為什麼我很努力, 卻沒被看見?:30堂國際溝通課, 打造你的職場能見力》​ ​ 讀書會中我分享了一個書中有提到的概念 : 在職場中不要自己悶著頭做要懂得有效求助。​ ​ 你在職場中,會求助於別人嗎 ?​ ​ 我有位朋友很厲害,​ 她的職涯發展跳級得很快,而很多
Thumbnail
前陣子結束了一場職場溝通讀書會 :  《為什麼我很努力, 卻沒被看見?:30堂國際溝通課, 打造你的職場能見力》​ ​ 讀書會中我分享了一個書中有提到的概念 : 在職場中不要自己悶著頭做要懂得有效求助。​ ​ 你在職場中,會求助於別人嗎 ?​ ​ 我有位朋友很厲害,​ 她的職涯發展跳級得很快,而很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