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與感性---要在上班時控制情緒,保持頭腦清晰理性工作,很不容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圖轉載自品碩創新

本圖轉載自品碩創新

唯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你才能在工作職場悠遊自如


我們在學校受教育時,不管數學物理或是化學課堂上,老師總是教導我們,一切要按照科學方法做事,要先假設再做實驗求證。從民國初年開始,許多像胡適這樣的有志之士,就呼籲中國人要學習西方的科學,要看數字跟實驗結果做判斷。

但是百年過去了。不但中國人還是習慣攀親帶故,跟著感覺走,在台灣,大家都還是比較重視奇摩基(日語: 感覺)。更好笑的是,現在,連中國人曾經稱許的西方頂尖學者,都發現其實西方人,根本就沒有我們以為的這麼理性。

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心理學家康納曼。康納曼的主要貢獻,在於發現人類做決策時的思考方式。從他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人們在做決策時是不理性的,我們不會依照機率跟邏輯做判斷,我們受偏見跟刻板印象影響很大。

所以不只是東方人,在科學進步的西方世界,也是一樣。

終究,人是感情的動物,我們就是沒辦法像電腦那麼冷酷。

人是感情的動物

本圖轉載自工商時報

本圖轉載自工商時報

我常常在文章裡提到"人搞定了,事情就搞定了"的觀念。但是事實上,我最想說的是: 大家可不可以像電腦一樣做事?長期在職場要擺平,想法不同的各種人,實在讓我覺得很累,又很浪費時間,相信很多朋友,也都有跟我一樣的挫折。

但是在協調各種不同意見時,我也不能從一開始,就堅持己見,這樣我也不無落入感情用事之嫌。只是在面對很多顯而易見的選擇時,不管是多數人都已經有共識,或者是條列式的清楚列出優缺點,還是會有人,不是提出讓人傻眼的疑問,就是既不質疑也不做決定,你幾乎都可以看到,在他們頭上搬演的小劇場。

我不是生來就理性的人。青少年時期愛好文學的我,滿腦子都是詩詞歌賦,跟浪漫的愛情故事。我是在職場被磨練很久以後,才發現按照邏輯做事比較有效率,也比較不會出錯,還可以節省許多的工作時間,才逐漸養成工作時切換理性模式,把我腦袋裡的浪漫想法,收在一邊的習慣。

但是就跟我在「切換」一篇裡所寫的一樣,對於一般人來說,要在下班之後把心情調整為居家模式,很不容易,要在上班時保持頭腦清晰,也很不容易。

理性感性兼具 需要恆久練習

raw-image

就像康納曼的研究顯示,我們對於很多場景,會以過去類似的場景來做推移,因而形成我們眼下判斷的成見,或是刻板印象,忽略了時空不同,或者事件性質的不同。我們可能因為過去遭責罵的影像,或者失敗的經驗而遲疑不定。

我們也可能受到當下情緒的影響。比如最近父母吵著要離婚,比如兄弟因為犯罪入獄,或者愛人最近跟自己冷戰等等因素,導致我們做判斷時無法專注。只能說我們是人不是機器,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受到生理心理因素的左右

很多人誤以為,自己能夠很精準的,掌控自己的思想。有一個許多人都有的經驗,告訴我不是這樣: 我常常無意識的,會想起一個數十年不曾聯絡的人,我這一生,可能也都不會再跟這個人聯絡,但是我就是沒來由地,突然想起這個人。

我問過很多朋友,大家都有同樣的經驗。我因此對自己的腦袋,沒有絕對的把握,因此相信佛洛伊德所說,潛意識的作用。這是我一直耐著性子跟人溝通,最主要原因,雖然常常討論了半天,結果都是一樣,我還是不確定自己一定都對。

身而為人 很難不受情緒影響

本圖轉載自欣傳媒

本圖轉載自欣傳媒

身而為人很難不受情緒左右,但是我們還是要找尋平衡的方法,要不然,老是在工作上被理性感性交叉干擾,我們會經常陷入混亂,無所適從。根據我自己的經驗,關於理性感性的選擇,我給你的建議如下:

1. 培養理性能力: 你還是要不斷強化自己,依照數字依邏輯判斷的能力,要假設自己如果是電腦,會如何做判斷?如何做決定?培養理性思考的能力。

2. 保留彈性空間: 就像科學家小心求證一樣,就像法蘭克不確定自己都對一樣。你要在別人提出強力反證時,欣然接受,不要當一個固執己見的人。

3. 適時運用感性: 認知”人搞定了,事情就搞定了”,對我來說,是一段煎熬的轉變過程。很多事情,明明道理清楚邏輯清晰,但是掌握權力(主管or客戶)的人不能接受,你堅持了半天,只會換來挫折,常常要動之以情,才會有用。

有些影響很小的事,即使做錯了,也不會有什麼嚴重後果,你就無須凡事據理力爭,凡事強出頭。有時候在小事退讓,會換來在大事的成功。

有些人,就是死要面子。

理性與感性 必須交相替換

本圖轉載自這樣變型男

本圖轉載自這樣變型男

在討論完處理公事,應該有的理性態度之後,我們再來談談關於感性的部分。

在職場上,除了冷冰冰的公事以外,大家也都知道,人際關係很重要。雖然我們也都知道在職場上,不容易交到真心的朋友,但是基本的禮貌跟同事情誼,還是要維持。在跟別人和諧相處,甚至合力工作的背後,感性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同事急著回家,帶發燒的小孩去看醫生,但是手上的工作很急,不能離開。坐在一旁沒事可以幫忙的你,如果不願伸手幫忙,那還真是冷血無情,喪盡天良。

維修網路線的廠商拉線拉了一半,忽然接到手機,通知老爸昏倒急著趕去醫院,你卻堅持要他把線拉完,才能離開。這時,你可以看到旁邊同事的眼神,大概都恨不得拿起電話桌機,砸向你這個沒人性的傢伙。

有人看到總務小妹,在茶水間裡偷哭,問了才知道,她的阿嬤早上過世,這天全辦公室的人看到她,都紛紛慰問。你下午跟她擦身而過五次,卻連一句話都不肯說。下次如果她有機會倒水給你喝,不在水裡吐口水,就太對不起你了。

先學做人,再學做事。

我們離開家到了社會,自己就在芸芸職場上,扮演一個角色,身邊的人都在看你如何演出。一個冷血無情,對人毫不關心的人,會在職場工作順利,實在是匪夷所思。不管你有多麼不滿,多麼不如意,都要扮演出,你身而為人的基本特質。

有人說左腦管理性右腦管感性。要在理性感性之間切換,需要長久不斷的練習。不管你在需要理性時感傷滿懷,或者是在需要感性時冷血無情,都會讓你在職場上陷入錯亂,錯誤不斷。

透過不斷的練習,你才會漸漸熟悉,理性與感性的交互運用,在應對職場環境時,更加得心應手,才能夠優游自在的,穿梭在人腦與電腦間的職場叢林裡。


***進階管理專欄「管理成功心法


延伸閱讀:

1. 決策的理性與感性---遠見

https://www.gvm.com.tw/article/7888

2. 心理學家的觀察: 公司裡的四種人,最累的是這種---經理人

https://www.gvm.com.tw/article/7888


Frank .Tzeng

曾經擔任日商、德商及本土企業主管。縱橫職場跌跌撞撞三十年,有收穫,有成就,有失落,也有感傷。

希望自己的經驗,能夠對職場的朋友有所幫助,因而知道在工作上,應該避免的謬思,和值得努力的方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職場專家法蘭克
213會員
344內容數
走過職場三十年,法蘭克想在這裡跟你分享,如何讓自己在職場上丹田充沛,思慮清明的內功心法。
職場專家法蘭克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2025/04/25
2025/03/27
如果達文西不知道自己對藝術科學有興趣,他不可能花一輩子搞這些事。如果愛迪生不知道自己對發明有興趣,他不可能會持之以恆。
Thumbnail
2025/03/27
如果達文西不知道自己對藝術科學有興趣,他不可能花一輩子搞這些事。如果愛迪生不知道自己對發明有興趣,他不可能會持之以恆。
Thumbnail
2025/03/14
走過職場三十年,相信我的經驗和感想,應該會有值得你參考的地方。為方便朋友選讀,謹將本專欄連結整理如下,希望你能夠找到,對你有幫助的文章。
2025/03/14
走過職場三十年,相信我的經驗和感想,應該會有值得你參考的地方。為方便朋友選讀,謹將本專欄連結整理如下,希望你能夠找到,對你有幫助的文章。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發現現在是個很講求理性的世界,甚至與家人相處也是如此,好像一個人若按照社會的安排下成長,成功的話,他將會成為一個很理性的機器,但正是我們有的感性與動物性,我們才能與機器、AI區分開來。 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在我印想以來,和我的父親分享我做到的事情,通常獲得的不會是鼓勵的擁抱,也不會是對方快樂的表情
Thumbnail
我發現現在是個很講求理性的世界,甚至與家人相處也是如此,好像一個人若按照社會的安排下成長,成功的話,他將會成為一個很理性的機器,但正是我們有的感性與動物性,我們才能與機器、AI區分開來。 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在我印想以來,和我的父親分享我做到的事情,通常獲得的不會是鼓勵的擁抱,也不會是對方快樂的表情
Thumbnail
2023的我: 過去那段時間,看了好幾本大腦科普、哲學相關的書。雖然最近也看不少哲學XD 理解大腦的運作,知道更多人類天生的認知偏誤,在做決策、判斷時,能夠從更多的面向來反思。當然我們終究是人, 所以每隔一段時間還是得複習、體醒一下自己。
Thumbnail
2023的我: 過去那段時間,看了好幾本大腦科普、哲學相關的書。雖然最近也看不少哲學XD 理解大腦的運作,知道更多人類天生的認知偏誤,在做決策、判斷時,能夠從更多的面向來反思。當然我們終究是人, 所以每隔一段時間還是得複習、體醒一下自己。
Thumbnail
你好,歡迎閱讀《紫式書摘》。 我是王啟樺,目前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擔任統計機器學習方向的博士後研究員。 這篇文章是《紫式書摘》的第001篇文章,紀錄了我閱讀《李松蔚·心理學通識(年度日更)》中〈080|慢系統:哪些自動化的反應不靠譜?〉後,產生對「成功的關鍵因素:理性思考、持續學習與尋找
Thumbnail
你好,歡迎閱讀《紫式書摘》。 我是王啟樺,目前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擔任統計機器學習方向的博士後研究員。 這篇文章是《紫式書摘》的第001篇文章,紀錄了我閱讀《李松蔚·心理學通識(年度日更)》中〈080|慢系統:哪些自動化的反應不靠譜?〉後,產生對「成功的關鍵因素:理性思考、持續學習與尋找
Thumbnail
這應該是這世紀以來亙古不變的討論主題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也充斥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要如何拿捏取捨這兩者的平衡,我想這是每個人在人生中都必須解決的課題之一。 理性思維 當我面對事情時,大多數理性會跳出來帶領一切,需要有條理式的爬梳原因,再去解決事情,但是感性這時候在做甚麼呢,它應該是覺得理性的面對
Thumbnail
這應該是這世紀以來亙古不變的討論主題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也充斥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要如何拿捏取捨這兩者的平衡,我想這是每個人在人生中都必須解決的課題之一。 理性思維 當我面對事情時,大多數理性會跳出來帶領一切,需要有條理式的爬梳原因,再去解決事情,但是感性這時候在做甚麼呢,它應該是覺得理性的面對
Thumbnail
「我該這樣回覆他嗎?他會不會覺得我太主動了呢?」 「這樣講會不會太直接啊,不知道與會的其他人會怎麼想?」 「該怎麼表達,才能讓爸媽知道我內心真正的想法,卻又不會讓自己情緒失控呢?」 邀請閱讀至此的你,一起回想看看,通常在你面臨人際課題的選擇時,你通常會採取哪個作法呢? 「⋯⋯」 什麼是感知位置?
Thumbnail
「我該這樣回覆他嗎?他會不會覺得我太主動了呢?」 「這樣講會不會太直接啊,不知道與會的其他人會怎麼想?」 「該怎麼表達,才能讓爸媽知道我內心真正的想法,卻又不會讓自己情緒失控呢?」 邀請閱讀至此的你,一起回想看看,通常在你面臨人際課題的選擇時,你通常會採取哪個作法呢? 「⋯⋯」 什麼是感知位置?
Thumbnail
撰寫日期:2022.06.17 作者:FAHAHA|翁順法 你是個「理性的人」嗎?你覺得自己決策的過程「充滿理性」嗎?那,你覺得「人是理性」的嗎? 本文重點: 1. 人是不理性的嗎?有什麼證據? 2. 為什麼我們總認為自己是理性的? 3. 知道這件事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Thumbnail
撰寫日期:2022.06.17 作者:FAHAHA|翁順法 你是個「理性的人」嗎?你覺得自己決策的過程「充滿理性」嗎?那,你覺得「人是理性」的嗎? 本文重點: 1. 人是不理性的嗎?有什麼證據? 2. 為什麼我們總認為自己是理性的? 3. 知道這件事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Thumbnail
理性與感性是左右我們做事情的兩大元素,哪一個要多一點,哪一個要少一點,才能讓事情做得更加完善,一直是困擾著我們的問題。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哈利勒在先知這本書中寫到:「你們的理性與感情,是你們航行中靈魂的舵與帆」
Thumbnail
理性與感性是左右我們做事情的兩大元素,哪一個要多一點,哪一個要少一點,才能讓事情做得更加完善,一直是困擾著我們的問題。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哈利勒在先知這本書中寫到:「你們的理性與感情,是你們航行中靈魂的舵與帆」
Thumbnail
# 43《快思慢想》:人類思考的慣性?你也有這樣子的思考偏誤嗎?在過往的經濟學理論中常假定消費者會做出最理性的選擇,然而現實中消費者有時還是會做出看似不理性的決定,你是否也曾經做過後悔的決定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只要你是人,你就會容易犯下的這些錯誤決定吧!
Thumbnail
# 43《快思慢想》:人類思考的慣性?你也有這樣子的思考偏誤嗎?在過往的經濟學理論中常假定消費者會做出最理性的選擇,然而現實中消費者有時還是會做出看似不理性的決定,你是否也曾經做過後悔的決定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只要你是人,你就會容易犯下的這些錯誤決定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