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錯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我覺得少年法庭不是拍給我們未成年看的,這部片是給你們大人看的。」

那天參與孩子課堂中的悦讀課,討論到最近在看的影片/影集,突然有個孩子語出驚人

「它只傳達了青少年犯錯還是會受到法律懲罰,是不該做的。不過青少年為什麼做錯,都只有告訴我:因為家人不夠在意,因為父母不夠付出。這樣可能會有人以為:青少年犯錯,是爸媽的責任。」

看著老師和孩子一起討論青少年犯錯和家長的責任問題,為什麼青少年的行為必須受到規範、家長如何帶來影響,到底要怎麼做才能降低青少年犯罪?

有個孩子說:「我們要練習不該做的就要堅持不去做啊。爸媽也有自己要忙的事情,除了自己還要負擔小孩做錯事的責任,真的很辛苦。」

看著孩子們和老師一起討論家庭功能,以及劇中男配角所堅持的:教化的可能性。

結果一個不小心辯論到了下課,大家都還不肯離去。

最後大家得到了一個小小的回家作業:如果你能修法,你會朝向廢除少年法,還是增加法律教化的相關配套。

讓青少年思考青少年的問題。

原本只是想和其他媽媽閒聊,卻沒想到自己聽得精彩極了

一邊感嘆孩子的發展已經不再如我印象中的小孩,一邊心裡也增加了許多新的思考面向

#課程結尾老師請他們構思故事

#一個比一個有意思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T Yichi的沙龍
1會員
63內容數
實驗教育課程-議題思辨:用多元角度解讀社會現象,讓孩子涵養包容與尊重,透過溝通與表達展現孩子的獨特性。
C.T Yich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27
在共讀的過程中,能發現孩子的觀點,即時引導孩子觀察,才能發揮共讀真正的價值
Thumbnail
2023/12/27
在共讀的過程中,能發現孩子的觀點,即時引導孩子觀察,才能發揮共讀真正的價值
Thumbnail
2023/12/22
激發孩子的想像力,不只鼓勵他們「胡思亂想」,也鼓勵他們練習思考連結
Thumbnail
2023/12/22
激發孩子的想像力,不只鼓勵他們「胡思亂想」,也鼓勵他們練習思考連結
Thumbnail
2023/12/20
在歷史輪迴、人性發展與變化上卻是有其規律可循 歷史的走勢、事件前後的關係,每一細節都值得好好推敲
Thumbnail
2023/12/20
在歷史輪迴、人性發展與變化上卻是有其規律可循 歷史的走勢、事件前後的關係,每一細節都值得好好推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次出國旅行,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要穿什麼? 不同國家的氣候差很大,從零下低溫到艷陽高照,一趟旅程可能要準備兩季的衣服! 這次我整理出我出國最愛帶的 WIWI 輕旅穿搭清單,全部都能在 蝦皮雙11活動 期間用超優惠價格入手,還能同時參加 蝦皮分潤計畫,一邊分享一邊賺旅費 💰 雙11優惠懶人包:
Thumbnail
每次出國旅行,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要穿什麼? 不同國家的氣候差很大,從零下低溫到艷陽高照,一趟旅程可能要準備兩季的衣服! 這次我整理出我出國最愛帶的 WIWI 輕旅穿搭清單,全部都能在 蝦皮雙11活動 期間用超優惠價格入手,還能同時參加 蝦皮分潤計畫,一邊分享一邊賺旅費 💰 雙11優惠懶人包:
Thumbnail
大家好久不見,趁著連假有時間寫文來分享我這陣子的近況~ 大約 8 月中後的時候,我自己去了一小趟的釜山+福岡獨旅,主要是因為想讓自己沈澱放鬆,也加上自己好久沒有好好休息,所以希望可以有一段自己的時間。 當然,也因為這次是獨自出發,所以身為小小自媒體工作者還是會需要拍照記錄一下生活,所以這次旅程還
Thumbnail
大家好久不見,趁著連假有時間寫文來分享我這陣子的近況~ 大約 8 月中後的時候,我自己去了一小趟的釜山+福岡獨旅,主要是因為想讓自己沈澱放鬆,也加上自己好久沒有好好休息,所以希望可以有一段自己的時間。 當然,也因為這次是獨自出發,所以身為小小自媒體工作者還是會需要拍照記錄一下生活,所以這次旅程還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此篇文章探討青少年接觸詐騙的現象與原因,並提出了協助涉罪青少年的方法,以及家長應對犯罪議題的建議。家長應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尊重他們的成長過程和感受,並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協助孩子重新評估行為的價值判斷。
Thumbnail
此篇文章探討青少年接觸詐騙的現象與原因,並提出了協助涉罪青少年的方法,以及家長應對犯罪議題的建議。家長應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尊重他們的成長過程和感受,並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協助孩子重新評估行為的價值判斷。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少年法庭不是給未成年看得。「它只傳達了青少年犯錯還是會受到法律懲罰,是不該做的。不過青少年為什麼做錯,都只有告訴我:因為家人不夠在意,因為父母不夠付出。這樣可能會有人以為:青少年犯錯,是爸媽的責任。」
Thumbnail
少年法庭不是給未成年看得。「它只傳達了青少年犯錯還是會受到法律懲罰,是不該做的。不過青少年為什麼做錯,都只有告訴我:因為家人不夠在意,因為父母不夠付出。這樣可能會有人以為:青少年犯錯,是爸媽的責任。」
Thumbnail
孩子教不好,是父母的過錯? 叛逆的孩子應該被嚴格的教導? 孩子的未來必須由父母主導?父母確是應該給予孩子自我的成長空間,但是父母必須鼓勵,同時也要有所懲罰的概念,孩子自身的想法足以改變他們未來的前景及命運。 寫作原因: 父母對孩子的出發點: 孩子的想法: 傳統概念/家中經濟能力/父母背景:
Thumbnail
孩子教不好,是父母的過錯? 叛逆的孩子應該被嚴格的教導? 孩子的未來必須由父母主導?父母確是應該給予孩子自我的成長空間,但是父母必須鼓勵,同時也要有所懲罰的概念,孩子自身的想法足以改變他們未來的前景及命運。 寫作原因: 父母對孩子的出發點: 孩子的想法: 傳統概念/家中經濟能力/父母背景:
Thumbnail
近期常回應家長的一個話題就是,「我們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了,還不夠嗎?」 . #其實不太夠 因為家長其實應該離孩子遠一點,太過無微不至的照顧反而是種壓力。當孩子脫離了嬰兒時期,就該開始進行各種活動與探索,儘管幼小或者遲緩的孩子的確需要多一分的關注,但也不代表家長需要時時刻刻在身旁。 . #孩子需要的
Thumbnail
近期常回應家長的一個話題就是,「我們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了,還不夠嗎?」 . #其實不太夠 因為家長其實應該離孩子遠一點,太過無微不至的照顧反而是種壓力。當孩子脫離了嬰兒時期,就該開始進行各種活動與探索,儘管幼小或者遲緩的孩子的確需要多一分的關注,但也不代表家長需要時時刻刻在身旁。 . #孩子需要的
Thumbnail
青少年的大腦尚未發育完全,荷爾蒙常常影響青少年的大腦運作,因而做出各種令大人難以理解的行為,很多時候,我們看著孩子長高長壯,就以為他的心智會隨著體型全方位成長,但掌管理性的前額葉沒那麼快發展完成,情緒一來便無法抵擋...
Thumbnail
青少年的大腦尚未發育完全,荷爾蒙常常影響青少年的大腦運作,因而做出各種令大人難以理解的行為,很多時候,我們看著孩子長高長壯,就以為他的心智會隨著體型全方位成長,但掌管理性的前額葉沒那麼快發展完成,情緒一來便無法抵擋...
Thumbnail
最近因為有個媒體要拍紀錄片,跟著我參加了不少活動。導演有一次與我在私底下聊天時感慨:「看來你的孩子,比較不正常!」  因為他發現我的雙胞胎女兒很喜歡跟著爸爸媽媽參加大人們的聚會,與他看到的絕大部分青少年都不同,通常大孩子都不喜歡跟大人在一起,不是扳著一張臉,就是躲到一旁自顧自的玩手機,幾乎不可能快樂
Thumbnail
最近因為有個媒體要拍紀錄片,跟著我參加了不少活動。導演有一次與我在私底下聊天時感慨:「看來你的孩子,比較不正常!」  因為他發現我的雙胞胎女兒很喜歡跟著爸爸媽媽參加大人們的聚會,與他看到的絕大部分青少年都不同,通常大孩子都不喜歡跟大人在一起,不是扳著一張臉,就是躲到一旁自顧自的玩手機,幾乎不可能快樂
Thumbnail
孩子的存在為家庭帶來歡笑與感動,卻也時刻隱藏著一觸即發的不悅。當孩子持續犯錯,考驗的是家長的耐心與包容,若願意放下姿態理解孩子的心,便開啟了親子之間最深刻的信任關係。
Thumbnail
孩子的存在為家庭帶來歡笑與感動,卻也時刻隱藏著一觸即發的不悅。當孩子持續犯錯,考驗的是家長的耐心與包容,若願意放下姿態理解孩子的心,便開啟了親子之間最深刻的信任關係。
Thumbnail
有責任心的家長總是將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你一直盡心盡力照顧孩子的身心靈吧,然而,你會不會太盡責,以至誤將孩子的責任視為自己的責任,而孩子也就順理成章地將自己的責任當成你的責任?
Thumbnail
有責任心的家長總是將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你一直盡心盡力照顧孩子的身心靈吧,然而,你會不會太盡責,以至誤將孩子的責任視為自己的責任,而孩子也就順理成章地將自己的責任當成你的責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